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 70.2 7.0折 ¥ 99.8 全新
库存8件
作者作者:王力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ISBN9787559623546
出版时间2018-12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99.8元
货号25584336
上书时间2024-12-18
语法是具有很大的稳定性的。数千年来,即有史以来,汉语语法是变化不大的。它靠着数千年维持下来的某些语法特点和以后发展出来的一些特点,以自别于其他的语言。
词序的固定是汉语语法稳定性的突出的一种表现。主语在谓语前面,修饰语在被修饰语前面,动词在宾语前面,数千年如一日。有人分析过甲骨文的语法,发现它的词序和现代汉语的词序基本上是一致的。在上古的全部典籍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一事实。下面是《论语》里的两个例子:
子见南子, 子路不说。(《雍也》)
子在齐闻韶, 三月不知肉味。(《述而》)
这两句话的语音,当然变化很大了。在词汇方面也有一些变化,例如现代不说“说(悦)”,而说“高兴”;不说“闻”,而说“听见”。至于“韶”这个名词,在现代汉语里也根本用不着了。但是从语法上说,可以说没有什么变化,现代还是用同样的词序,同样的结构方式。
汉语的虚词也有相当大的稳定性。“之、于、与、以、而、则、虽、若、如”等字,直到今天还在书面语言中应用着;有些在口语里还没有替身,例如“三分之一”的“之”,“为祖国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的“而”,这些都是口语和书面语一致的虚词,而它们正是数千年前传下来的。
另一方面,汉语语法的稳定性还可以从各地方言的比较中看出来。汉语方言经过数千年的分化,语音上和词汇上的差别相当大;但是,各地方言的语法可以说基本上是一致的。北京人说“猫比狗小”,广州人说“猫细过狗”;北京人说“我给他十块钱”,广州人说“我俾十个银钱佢”。这种语法差别不但是细微的,而且是少见的。各地方言语法的统一性体现着汉民族共同语的存在,同时也就证明了汉语语法的极大的稳定性,因为尽管语音和词汇的变化越来越大了,而语法总是几千年来一脉相承的。
但是我们不能在语法的极大稳定性中得出语法是不变化的结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语法“逐渐发生变化,它逐渐改进着,改良和改正自己的规则,用新的规则充实起来”。
汉语双音词的发展,是汉语语法发展的一大特点。双音词历代都有增长,五四运动以后,增长得更快。双音词的发展是对语音简单化的一种平衡力量。由于汉语语音系统逐渐简单化,同音词逐渐增加,造成信息传达的障碍,双音词增加了,同音词就减少了,语音系统简单化造成的损失,在词汇发展中得到了补偿。双音词的发展,是构词法的问题。因此也可以说,在语法发展中得到了补偿。
汉语动词的情貌(aspect)的产生,是汉语语法的一大发展。动词有了情貌,语法的规则就更加充实了。词尾“了”字表示时点,“着”字表示时面。“了”字表示完成貌,“着”字表示进行貌。单就这两种情貌来说,已经体现了汉语语法上的严密化。
汉语处置式的产生,也是汉语语法的一大发展。“把”字句把宾语提到动词的前面,突出了处置的对象,是把处置的行为加以强调,有利于思想的表达,这也是汉语语法的一大进步。
补语的发展,也是汉语语法的一大发展。在古代用两句话才能表达的意思,后代用一句话就可以表达出来了,不但省了时间,而且意思表达得更清楚。例如《宣和遗事》亨集:“唬得一身冷汗。”《红楼梦》第八回:“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些?”这样的句子不是比古文更生动、更形象、更能充分表达说话人的情感吗?
量词的发展,名词、代词的词尾的产生,也都表现了汉语语法的严密化。总之,汉语语法的发展,是朝着严密、充实、完全方面发展的。这是社会文化发展的一个方面,所以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总结出一些发展的规律来。
本书是语言学大师王力先生研究汉语语法历史发展的专著。全书共26章,从词法、句法两个方面论述了汉语语法发展的历史面貌、发展阶段及其内在规律,重点是历史句法学的探讨。
本书以汉语基本理论为基础,讲述了名词、人称代词、构词法的发展、词序的发展、长句的发展、语气词的发展,以及“五四”以后新兴的句法等知识。
本书材料丰富、系统性强,规模可观,是语法学研究的一部重要著作。
王力(1900—1986),字了一,广西博白县人。中国语言学家、教育家、翻译家、散文家、诗人,中国现代语言学奠基人之一。
章 概 述………………………………………………………………… 1
第二章 名 词………………………………………………………………… 5
第三章 称数法 单位词……………………………………………………… 21
第四章 人称代词……………………………………………………………… 49
第五章 指示代词……………………………………………………………… 79
第六章 疑问代词……………………………………………………………… 93
第七章 动词(上)… ………………………………………………………… 105
第八章 动词(下)… ………………………………………………………… 125
第九章 形容词和副词……………………………………………………… 149
第十章 介词和连词………………………………………………………… 169
一、上古的主要介词… …………………………………………………………… 169
二、连词兼介词… ………………………………………………………………… 174
三、上古的主要连词… …………………………………………………………… 177
四、实词的虚化… ………………………………………………………………… 183
五、足句虚词… …………………………………………………………………… 198
第十一章 构词法的发展…………………………………………………… 205
一、汉语词复音化的原因… ……………………………………………………… 205
二、双音词占优势… ……………………………………………………………… 206
三、历代新兴的联绵字… ………………………………………………………… 222
四、双音副词和连词… …………………………………………………………… 223
五、简称发展为语词… …………………………………………………………… 225
第十二章 系词的产生及其发展…………………………………………… 227
第十三章 词序的发展……………………………………………………… 245
第十四章 长句的发展……………………………………………………… 269
一、长定语… ……………………………………………………………………… 269
二、长状语… ……………………………………………………………………… 271
三、长主语… ……………………………………………………………………… 273
四、长判断语… …………………………………………………………………… 274
五、长复句… ……………………………………………………………………… 275
第十五章 名词的关系位…………………………………………………… 279
第十六章 “之、其”构成的名词性词组… ………………………………… 287
一、“之”字句……………………………………………………………………… 287
二、“其”字句……………………………………………………………………… 296
三、“之、其”互文………………………………………………………………… 298
第十七章 能愿式的发展…………………………………………………… 301
一、可能式… ……………………………………………………………………… 301
二、意志式… ……………………&hellip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