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 26.4 6.6折 ¥ 39.8 全新
库存5件
作者思想性、知识性、学术性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ISBN9787552024326
出版时间2018-09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39.8元
货号25479930
上书时间2024-12-18
1931年,林克多根据他在苏联的所见所闻,撰著成《苏联闻见录》一书,翌年,托友人转请鲁迅为该书校阅和作序。在一个星期内,鲁迅认真校阅了该书并为此作了序,在序中,鲁迅对作者敢于冲破当时政府对世界上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偏见和封锁,大胆地向人们介绍苏联的真实情况表示赞赏。《鲁迅: 终生求索人的解放——以〈林克多《苏联见闻录》序〉为切入点》一文,就从鲁迅为《苏联闻见录》所作的序入手,探索和阐述鲁迅接受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以及鲁迅思想的发展与分期问题。鲁迅的《林克多〈苏联闻见录〉序》评语简短平常,却句句围绕“人”字,表明在鲁迅的心目中,无论哪一种思想理论、政治革命以及社会制度,都必须满足人的生存、温饱与发展,这是鲁迅衡量苏联以及一切社会制度的基本标准,也体现着20世纪全球范围社会主义运动所追求的以平等为中心的价值理想,反映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趋势。
18封郑振铎书信考略(下)》接2017年介绍的九封藏于北京鲁迅博物馆,而失收于《郑振铎全集》的郑振铎写给鲁迅、周作人等人的书信后,继续介绍另外九封郑振铎的书信,并对书写背景、相关内容进行了考证、纠错和阐述,希冀在《郑振铎全集》再版时,能将这些失收的书信收入其中。
2005年出版的《鲁迅全集》作为一部工具书,给鲁迅工作者带来工作上的便利外,自它面世起,就伴随着各种各样的纠错文章。《〈鲁迅全集〉书信部分的几处错误——〈中国近现代名人手札大系(鲁迅卷1—5)〉校后记》一文,以鲁迅书信手迹为依据,指出了《鲁迅全集》2005年版书信部分的一些错误。
“传统自反性”》一文探寻老练简括的“文言”、悲怆恸怛的“疯狂”、敞露逼促的“吃人”发现、结末庶几失语的沉落以及鲁迅早期文艺思想之间可能存在的紧密联系与逻辑进路,以期明晰鲁迅所要袒露的要义及所沉思的湮远的主题意愿。囿于篇幅,本期先行刊出“‘文言’、‘账簿’与‘月光’:‘崇古’的障目与禅心的彻悟”及“‘疯狂’的互现: 西连像式的视点与酒神的潜影”两部分。
“池田鲁迅”研究的,也有对荣登新浪好书榜前列,既为研究者关注,也为普通读者所感兴趣的,迄今一部鲁迅原配夫人朱安的完整传记的书评。
“本文首发于《绍兴鲁迅研究》”字样。
“中国知网”(光盘版)电子期刊出版系统,作者的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费将一次性给付,如作者不同意编入该数据库,请于提交论文时向本刊说明。凡在投稿时未作特别声明的,本刊视同作者已认可其论文入编有关电子出版物。
2018年5月
2018》将鲁迅研究界人士及对鲁迅感兴趣的普通读者、中学语文教师作为目标读者,立足于绍兴市和浙江省的鲁迅研究,同时团结全国乃至国外的鲁迅研究力量,以期展现*的鲁迅研究成果和动态。本刊收录的论文主要包括“鲁迅思想研究”“三味论坛”“史海钩沉”等。其他还有一些针对与鲁迅有关的人物、事件的纪念性栏目。
《绍兴鲁迅研究2018》将鲁迅研究界人士及对鲁迅感兴趣的普通读者、中学语文教师作为目标读者,立足于绍兴市和浙江省的鲁迅研究,同时团结全国乃至国外的鲁迅研究力量,以期展现*的鲁迅研究成果和动态。本刊收录的论文主要包括“鲁迅思想研究”“三味论坛”“史海钩沉”等。其他还有一些针对与鲁迅有关的人物、事件的纪念性栏目。
——以《林克多〈苏联闻见录〉序》为切入点 叶继奋
“鲁迅文学”的发生与“文学鲁迅”的形成 蔡洞峰
18封郑振铎书信考略(下) 葛 涛
——《中国近现代名人手札大系(鲁迅卷1—5)》校后记 谢永兴
“爱情”及其他 张学义
“传统自反性”(上)刘 涛
“十三”: 《狂人日记》中的数字密码 沈 杰
——鲁迅死亡叙事的美学解读 靳之尊
Q正传》修辞探讨二题邵建新 朱永芳
[
——读袁盛勇著《当代鲁迅现象研究》 杜 睿
“日本鲁迅”的又一新形象——评《战后日本文化语境中的“池田鲁迅”研究》
·深刻分析·创新承继——评吴金梅新著《鲁迅与明清小说关系研究》徐立平
——评张洁宇著《独醒者与他的灯——鲁迅〈野草〉细读与研究》 崔绍怀
——读李长之的《鲁迅批判》 何宝康
“夏目漱石与鲁迅百年对话”研讨会综述 杨晔城
2018》将鲁迅研究界人士及对鲁迅感兴趣的普通读者、中学语文教师作为目标读者,立足于绍兴市和浙江省的鲁迅研究,同时团结全国乃至国外的鲁迅研究力量,以期展现*的鲁迅研究成果和动态。本刊收录的论文主要包括“鲁迅思想研究”“三味论坛”“史海钩沉”等。其他还有一些针对与鲁迅有关的人物、事件的纪念性栏目。
1918年,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诞生了,作者署名“鲁迅”。从那以后,关于鲁迅及其作品的研究、评判和争论就没有停止过。前人研究硕果累累,作为一名“90后”,笔者常常觉得鲁迅的世界离我们太远,研究鲁迅更是无路可走。好在鲁迅并非一开始就是“鲁迅”,他也有天真无邪的童年时期,寒窗苦读的学生时代。对于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人来说,鲁迅的学生时代既让人好奇,也能穿越时空带来些许共鸣。
1936年,鲁迅在《致颜黎民的信》中说:“不过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 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读书如酿百花蜜,鲁迅不仅是这样教导青年,更在自己的学生时代已经付诸实践。鲁迅在18岁以前专攻中国传统四书五经,课余也常到亲戚长辈那里借阅小说画谱,努力开阔视野。18岁到南京,在当时新旧时代变革的激流中,青年鲁迅对前所未闻的西方科学知识表现出了如饥似渴的学习热情,“一有闲空,就照例地吃侉饼,花生米,辣椒,看《天演论》”。到了日本以后,在原先英语、矿务学习的基础上,鲁迅又新增了日语、医学方面的钻研。这些跨学科跨领域的探索,为鲁迅今后广博的创作视野,对社会现实鞭辟入里的分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8岁以前的读书是为了应付升学考试,所读的书以教科书为主;18岁以后进入大学进行某专业的学习,又在不知不觉中把曾经的通识教育成果一概忘却,临毕业才发现即便专业课成绩优异,和市场仍旧脱节。于是,新闻上常常可见本科生毕业卖煎饼果子,硕士生毕业开面包店的报道,让待就业的学生更加迷茫。自问20年来读书不少,走上社会却得不到半块蜜糖,只有满满的辛酸。笔者以为,其症结在于主动学习意愿不强,读书面不够宽广。鲁迅除了在三味书屋的读书机会是被家人安排以外,其他的学习机会都是靠自己争取的。即便是在三味书屋学习期间,由于家中遭遇变故,少年鲁迅较同龄人更能感到读书机会的宝贵,因此对待书本格外爱惜,对待求教老师的机会分外珍惜。一个“早”字不仅刻在了课桌上,更刻在了他的心上。
18岁以后。不同于鲁迅当时四处搜寻书籍来看,如今,无论是大学还是城市的图书馆都有相当丰富的藏书,可以满足绝大多数青年的学习要求。但是,据笔者观察,工作以后能坚持去图书馆的青年不多,即便去图书馆,借阅量排名靠前的也总是热门小说之类。有营养的经典比如鲁迅的作品,非反复咀嚼难以消化,在一切求快的时代,被浮躁的青年拒之门外。
1896年,由于父亲去世,鲁迅作为长子自然地接过家庭的重担,这促使他在今后的每一个选择上都要多方考虑,尽量做出有益于自身发展、不增加家庭负担的选择。两年后,怀揣着母亲筹来的8块银圆,鲁迅去南京进新式学堂。不过,在江南水师学堂的求学并没有预想的顺利,鲁迅决定离开,不久转去陆师学堂附设的矿路学堂,毕业后又以官派身份赴日留学。
5人,其中1人因家中祖母哭得死去活来,无法成行,终含鲁迅在内,4人前往日本。临行前去向族人告别,鲁迅得到的不是亲友的关心和祝福,而是混杂着惊奇、惋惜和鄙夷的目光。同族的伯文叔气不过,还推了他一把。在这样的背景下,鲁迅毅然决然地出国了。日本留学期间,因看不惯那些混日子的“富士山”们,他又选择了去地理位置偏远的仙台学医。学医两年以后,思想受到幻灯片事件的冲击,重新确定了文艺救国的主张,又果断退学回到东京从事文艺活动。
1906年,鲁迅回到东京,计划通过创办刊物搞文艺。杂志的名字是早就想好的,叫作《新生》,志同道合的朋友也有几个,但是由于经费不足,原先答应写稿的又失约,《新生》终没能诞生。面对创刊失败,鲁迅非但没有灰心,反而表现出了固有的坚韧。他一心要学外语,就去“独逸语学协会”设立的德文学校听讲,平常积极搜购德文的新旧书报,在公寓靠了字典自学。凭借着强大的毅力和夜以继日的努力,鲁迅很快用德文敲开了弱小民族文学的大门。除此之外,鲁迅还短暂地学习了俄语,到章太炎处听讲《说文解字》,对俄国文学和中国古文字学有了新的认识和了解。基于以上的努力,当河南留学生办杂志缺人写稿时,鲁迅将自己这两年来的积累陆续做成文章寄出,本来打算通过《新生》说的话,现在通过《河南》发表出来了。
“即便变形也不易折断”的状态。从前,总是简单地以为坚持就是胜利。但是坚持的过程中怎么有所作为呢?如果鲁迅自《新生》失败以后,只是在公寓坐等,或者放弃文艺,又选择了新的学习方向,就没有后来发表文章的机会,更没有蜚声文坛的可能了。韧劲是时间、方向和努力三重作用的结果。它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沿着正确的方向,全身心投入地努力付出。
“佛系青年”的说法,但是真正能做到不悲不喜、不争不抢、一切随缘的还是少数。年轻人总是较中年人更有热血的,在开始走上社会时也仗着无知者无畏,不惧失败。然而,失败以后的韧性努力才是扭转局面的关键。没有方向的坚持是浪费时间,没有付出的坚持是守株待兔,从坚持到坚韧,是需要个体的学习、反思和智慧的。
……我们看惯了人生导师模样的鲁迅,忽然时光倒流,才发现鲁迅也曾年轻过,也曾失败过,也曾彷徨过。但是,他到底表现出了非同寻常的独立、勇气和韧劲。他不仅有天分,更知道努力,博览群书的习惯从青年一直持续到晚年;当面对一个个人生选择的时候,他表现出强大的独立人格和自信,果断交出自己的答卷;遇上失败,他不气馁,点起一支烟,在深夜里继续自己的奋斗。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