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 18.3 4.8折 ¥ 38 全新
库存4件
作者姜波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SBN9787558136467
出版时间2018-04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8元
货号25266567
上书时间2024-12-18
朱自清与陈竹隐:走过千山终遇你,不算迟
原来岁月不成歌/004
想着一个人的名字/007
至亲至疏夫妻/012
此中甘苦两心知/020
长清短清,哪管人离恨/023
徐志摩与陆小曼:许你繁花似锦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030
一朵幽兰藏深谷/033
请和我在红尘中相恋一场/036
你归来,我盛开/040
此身在,情常在/046
断肠人,琴未消/049
徐悲鸿与孙多慈:慈悲之恋无慈悲
红拂夜奔订终身/056
他只爱艺术,不爱我/060
假如,爱有天意/064
相思已是不曾闲/067
一粒红光豆,相思迭万重/071
寒风萦别愁/074
水中月,镜中花/078
纯爱永恒,念念勿忘/083
林觉民与陈意映:只愿天下情侣,不再有泪如你
缘定三生心相印/090
鸾凤和鸣有灵犀/093
气壮山河慷慨死/096
情深不寿鸳鸯飞/099
鲁迅与许广平:以沫相濡亦可哀
爱情是我所不知道的/108
在时间的深处,与你相遇/110
你来我往的鸿雁频传/115
我可以爱,你战胜了/120
只有你,是我相思的方向/123
无情未必真豪杰/129
情深的悲剧,以死来句读/1133
高君宇与石评梅:远的你是我近的爱
一剪寒梅初绽放/138
一点芳心,冷落成灰/141
明显映在心上的,是天辛/143
一片红叶寄相思/146
我是飞入你手心的雪花/151
更知何日重逢君/157
断魂无据,万水千山何处去/162
死后愿得并葬荒丘/165
杨晦与文树新:你是我好的遇见
不期而至的初恋/170
裁一段相思铺路/172
在思念里,与时光默然相对/177
那一次离开,惊艳了烟花/181
一缕香魂随风散/183
流水无限似侬愁/187
胡适与韦莲司:再没有这样的爱情
只那一瞥,如饮风月/192
只怕水远山遥,梦来都阻/195
聚如短尺,离若长河/199
半随流水,半随尘埃/207
朱自清与陈竹隐
走过千山终遇你,不算迟
“一早就醒了,躺了一两点钟,想着香山,想着北海,想着黔阳馆,想着昨晚走过的路径,想着一个人的名字!”
“这个人的名字几乎费了我这个假期中所有的独处的时间!我不能念书,不能写信,甚至看报也迷迷糊糊的!”
“接你前一信时,恕我直说,颇为惶惑!因为信中的话似乎太泛泛,而四日、八日各写一纸,直至十三日才付邮,似乎有些不在乎样子,是令我害怕的.”
“你不要笑,我这一星期的日子真不好过,就因为你的信.我有种种的设想,但我随时打破我的设想.我想你不是太忙,顾不到这远在万里的我吧.不是生我的气吧,也许我的信写得不好吧?”
“这个人的聪明教我喜悦;但是现在,似乎又教我担心.她昨晚上说,聪明人很厉害,不会像现在这样;可是你知道,真聪明的人,有些事是不在乎的,而她,就是这种不在乎的女人!”
……
“竹影拂阶尘不起,清风穿池水无声.”她拜读过他的至情散文,感动于细腻清丽的文字;她赏识他的翩翩风度,折服于孤傲高尚的人格.她虽不是他的结发妻子,却为他养大了六个子女;她虽经媒妁之言与君相识,却谱写了清风荷塘的爱之恋曲.纵然日夜操劳的手,再也画不出绚烂的色彩,但她患难与共义无反顾;即使干渴疼痛的嗓子,再也唱不出婉转的戏文,但她相濡以沫此爱绵绵.正如那: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原来岁月不成歌
1930年的一天,清华园南院十八号的屋子依然是冷冷清清.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朱自清正在屋中踱步.他眉峰紧锁,目光深沉而痛苦.
此刻,萦绕在他脑海心间的便是扬州老家的六个孩子.他们在做什么呢?有没有吃饱穿暖?是不是又淘气不听话,惹得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气着急?
老父老母年纪都大了,身体也并不十分硬朗,自己不但不能为其分忧,在膝下承欢尽孝,反而丢下六个幼小的孩子让他们受累.
想到这里,朱自清更加烦恼、惭愧了,他叹了口气,目光落在书案上静静立着的一帧相片上.他忍不住轻轻地说:“谦,你还好吗?”
相片里的女子文静安详,她就是朱自清的原配夫人武钟谦.此时,距她离世已有一年多了.
这一年多来,陪伴着朱自清的就只有那“嘀嘀嗒嗒”的钟表声和夜晚的几点小星.失去了女主人,家便不再成为家,原来那些温暖的时光也偷偷溜走,再也没有回来过了.
靠着若干情深义重好友们的热心帮忙,朱自清的生活才得以维持下去.可是,心中的寂寞和悲苦又怎能仅凭别人的帮助就消散呢?也有好友劝他考虑续弦之事,早日解除孤寂之苦.但朱自清却始终无法放下对亡妻的深情和追忆,甚至写下了“此生应寂寞,随分弄丹铅”的诗句以明志,决定永不再娶.
然而,纵然有着对亡妻的绵绵痴情,也终究敌不过现实残酷而无情的压力.面对这没有温度的家,想起老家那六个失去母爱的孩子,以及那些繁重而琐碎的家务事,苦闷便涌上他的心头.
他曾因过意不去俞平伯一家的帮助,每月坚持交伙食费到俞家,而俞夫人则暗暗将这些钱全部用于改善朱自清的饮食,自己未留分毫.
毕竟不能总是麻烦这些善良仗义的朋友,何况一大家子的生活也不能无人料理.于是,在几位好友的“撺掇”之下,朱自清终于肯打开关闭已久的心门,迎接另一个人.
陈竹隐出身于四川成都一个没落的书香世家,十六岁时便失去了父母双亲.几经辗转,她来到北平,考上了北平艺术学院.
陈竹隐艺术天分很高,她是国画大师齐白石、书法家寿石先生的爱徒,工笔画尤其出色.她还痴迷于昆曲,当时的戏曲名家、红豆馆主溥侗便是她的昆曲老师.
溥侗是溥仪的族弟,民国四公子之一,诗词书画、音律曲艺无所不精.他非常器重陈竹隐这位长相清秀、性格开朗的女弟子.只可惜陈竹隐早早没了亲爹娘,这么多年一直都靠自己努力打拼,维持着乱世中的艰难生活.年龄悄悄地增长,而陈竹隐的终身大事却迟迟没有着落.
眼看自己的得意弟子至今仍没有一个安定的归宿,溥侗也有些着急.于是他便利用自己在文艺界的广泛关系,多方打听,想要为陈竹隐物色一位满意的郎君.
不久,在同清华大学教授叶公超的一次闲聊中,他得知了朱自清的好友们正在为其寻觅佳偶.于是,溥侗便和叶公超合计了一番,决意促成这件好事.
1930年春日的一天,溥侗在西单大陆春饭庄设宴.在座宾客有他的两位女弟子陈竹隐和廖书筠,还有清华大学的教授叶公超和朱自清.
这天,眉清目秀、身材匀称的陈竹隐在朱自清心中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况且她那端庄的仪态、优美的谈吐,都显示出具有艺术修养的知识女性所特有的气质.但是席间,朱、陈二人却并无过多的交谈.
宴席结束后,陪陈竹隐同去的廖书筠将朱自清的表现评价了一番.她说他那副金丝边的眼镜和那件米黄的绸大褂搭配起来,倒也显得颇有些知识分子的翩翩风度,可惜就是脚上很不协调地穿了一双老式的“双梁鞋”.于是,廖书筠便开玩笑道:“哎呀,穿一双‘双梁鞋’,土气得很,要是我才不要呢!”
然而,已经二十七岁的陈竹隐却并没有因为那双鞋而否定朱自清.她从十六岁起便走出家门,在社会中经过了十年多的磨炼.她很清楚在那样动荡的年代里,一个女孩子要想建立一个安宁和睦的家庭是多么的不易.
我认为在那纷乱的旧社会,一个女子要想保持住自己的人格尊严,建立一个和睦幸福的家庭并不容易,我不仰慕俊美的外表、华丽的服饰,更不追求金钱及生活的享受,我要找一个朴实、正派、可靠的人.
为此,她曾坚决地拒绝了一个跟自己毫无共同语言的富贵公子哥的追求.
朱自清这个名字,陈竹隐早就有所耳闻.她曾读过他的散文,那柔和细腻的笔调、恬静淡雅的画面,都令她深受感动.如今见到朱自清本人,也像他的散文一样平和、宁静,陈竹隐心中已暗暗地给他打了高分.
很快,这件事情就不再需要双方的老师和好友们过于操心了,因为两个人很快便开始了鱼书频传.
想着一个人的名字
起初,朱自清常常赠书给陈竹隐,并细心指导她的文章写作,而陈竹隐也恭敬地称他为“自清先生”或“夫子”.但朱自清不愿意让自己和陈竹隐的关系一直这么拘谨,于是他便在信中不露神色地做着改变.首先,就是从称呼开始.
朱自清给陈竹隐写信,先是称她“竹隐女士”,后来便改称“竹隐弟”,同时他也要求陈竹隐改变对他的称谓.在一封信中,陈竹隐这样写道:
“‘师生’的感情既是不如‘朋友’的深厚,那就遵命取消了‘夫子’的称谓.不过,名义上的‘夫子’虽然取消,实际上的‘夫子’还得继续保留下去——这大概总可以同意吧?”
此后随着感情日益加深,他们的称呼和落款便成了“隐弟”和“自清兄”、“隐妹”和“佩哥”、“亲爱的隐妹”和“你的清”,以及后来更为亲昵的“我的乖”“小东西”“亲爱的宝妹妹”等爱称,这些都无不显示出他们之间逐渐增加的蜜意浓情.
那时候,朱自清常去陈竹隐的住处去看她.他们一起在河边漫步,有时兴致来了,也会享受一番垂钓的乐趣.此外,看电影、听戏、郊游,都是他们恋爱约会的经常性项目.甚至连普普通通的散步,都具有了一种独特的风味和意义.
自然,更有意思的是我们的散步——其实应该老老实实说是走路!可惜天太冷了,又太局促,比上星期在北海雪月交辉里的要苦些.你说是不是?希望下一星期有一个甜些的——当然还是散步!
朱自清与原配夫人武钟谦的结合是典型的旧式婚姻,他与他的新娘都是在揭开红盖头的时候才次见到对方.他与陈竹隐的交往,才算是平生次恋爱.因此,已过而立之年的、一向老实稳重甚至是缺乏情趣的朱自清,竟然就像刚刚品尝爱情滋味的少年一样,沉醉在甜蜜、希望、不安、真挚等种种复杂交织的情感之中.
一次,朱自清约陈竹隐同游西山.山间薄雾轻绕,红叶飒飒,牧童村女,悠然自适.朱自清和陈竹隐饶有兴致地赏景、听泉、对诗……景不醉人人自醉,两个人都沉醉在那发自内心的愉悦和恬谧中了.
第二天,朱自清收到了陈竹隐寄来的一封信.信封里并无信纸,也无只言片语,只有一束精心装饰过的红叶.朱自清捧着这封红叶信,激动不已.红叶似火,照亮了他那片黯淡阴霾的心空,温暖了他那颗久已冷寂的心房.
朱自清当即提笔,为陈竹隐写下了三首旧体诗:
文书不放此身闲,
秋叶空教红满山.
片片逢君相寄与,
始知天意未全悭.
薛荔丹枫各自妍,
缤纷更看锦丝缠.
遥知素手安排处,
定费灵心几折旋.
经年离索黯萦魂,
飒飒西风昼掩门.
此日开缄应自诧,
些许秋色胜春温.
朱自清与陈竹隐的好友们看到两人如此顺利地发展,都真心替他们高兴,认为这对珠联璧合的男女很快就会永结秦晋之好了.然而此时,陈竹隐的心中却有一片阴云悄悄漫上来,给她的幸福感笼上了一层阴影.
自己正值青春年华,朝气蓬勃、跃跃欲试,在艺术道路上的前途也是开阔而光明的.可是如果嫁给朱自清,就会一下子成为六个孩子的母亲,就要担负起一大家人生活起居的重担.丢掉画笔颜料、告别昆曲剧艺,整天围着锅台转,这样的生活自己真的能够承受得了吗?
有一段时间,苦恼的陈竹隐有意疏远朱自清.这种若即若离的态度,给朱自清带来了许多忧虑和烦闷.
朱自清曾在情书中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焦灼:
“一早就醒了,躺了一两点钟,想着香山,想着北海,想着黔阳馆,想着昨晚走过的路径,想着一个人的名字!”
“这个人的名字几乎费了我这个假期中所有的独处的时间!我不能念书,不能写信,甚至看报也迷迷糊糊的!”
“这个人的聪明教我喜悦;但是现在,似乎又教我担心.她昨晚上说,聪明人很厉害,不会像现在这样;可是你知道,真聪明的人,有些事是不在乎的,而她,就是这种不在乎的女人!”
其实陈竹隐自己心里也是剪不断,理还乱.如果真要离开他,心里确实是痛苦难舍的.因为她与朱自清相识以来,已逐渐被他那坚强的性格和高尚的人格征服了.
朱自清原名自华,读北大预科时,学校规定要读两年才能考本科.但那时他的家境已大大衰落了,为减轻父母的负担,他提前一年考入了北大哲学系.又将“自华”改为“自清”,并因《韩非子》中“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的故事而以“佩弦”为字,用来激励警策自己改变迟缓怯弱的性格.
他废寝忘食地读书,三年就学完了四年的课程.提前毕业后,由于北大校长蒋梦麟推荐他到浙江省立师范学校教书,这样,大大缓解了家中的经济难题.
他教学严谨认真,每次上课都竭尽全力,常常满头大汗,生怕有哪个学生错过了任何一点内容.有一次他给一个学生批改作文,改动了一个字.过了好几天,又把那名学生找去,对他说:“我想了几天,觉得还是你原来那个字好,还是改回去吧.”
他性格温和诚恳,待人彬彬有礼,学校里的工友帮他做一点事,他总是很谦和地说:“劳驾!谢谢!”丝毫没有一点教授、名人的架子.
他是个孝子,那篇真诚质朴的《背影》早就被选入民国中学国文教材,感动了无数的中国人;他还是慈爱的父亲,六个子女的成长无时无刻不牵动着他的心.
是啊,那六个可怜的孩子至今仍在扬州跟着爷爷奶奶生活,他们当中的也不过只有十一岁,却已经失去了母亲,又远离了父亲.
想到这里,陈竹隐的心间不自觉涌上了一阵酸涩,她自语:“我怎么能嫌弃这些无辜而可怜的孩子呢?”“我既然真心爱佩弦,就应当为他分担责任和压力呀!”
其实,哪个女人不希望做一只依人的小鸟,嫁给一个疼着自己、宠着自己的丈夫呢?至少也要先享受一番如胶似漆、恩恩爱爱的二人世界的生活吧!但陈竹隐却在结婚之前就已经清楚地知道,自己一过门便要当母亲,有六个小孩对着自己喊“妈”,一大摊家务事都要靠她的双肩来承担.
如此重压,足以令许多年轻姑娘望而却步,而陈竹隐——这位善良灵秀的女孩却义无反顾地站在了朱自清的身旁,决心与他患难与共,一生相守.
一切只不过是因为爱——这个简单而又深挚的理由!
陈竹隐曾经在回忆朱自清时这样说:“我与他的感情已经很深了.像他这样一个专心做学问又很有才华的人,应该有个人帮助他,与他在一起是会和睦和幸福的.而六个孩子又怎么办呢?想到六个失去母爱的孩子多么不幸而又可怜!谁来照顾他们呢?我怎能嫌弃这无辜的孩子们呢?于是我觉得做些牺牲是值得的.”
至亲至疏夫妻
对于陈竹隐的这个决定,朱自清非常欢喜,也十分感激.他在信中说:
“十六那晚上是很可纪念的,我们决定了一件大事,谢谢你!想送你一个戒指,下星期六可以一同去看.”
订婚后,朱自清和陈竹隐的感情更加深切、坚定了,两颗心紧紧贴着,再没有一丝缝隙与隔阂.然而,离别之苦很快就侵扰了他们宁静平和的生活.
朱自清在清华大学担任教授已有六年了,按照规定,他可以享受出国访学休假一年的待遇.这是他盼望已久的留学机会,自然不能错过.只是,他将要与心爱的未婚妻分别整整一年了.
1931年8月22日,朱自清就要离开北平,前往英国访学了.陈竹隐和朋友们一起去送他.临行前,他俩合影一张,分开的是两个人,分不开的是那两颗真挚的心.好友在场,他们虽不便“执手相看泪眼”,却也是“一寸离肠千万结”.
在国外,朱自清每到一地,必先写信给陈竹隐,汇报自己近期的行程和见闻,而陈竹隐也将国内一些事情告诉他.
可是过了不久,朱自清心中便隐隐有些不安,他觉得陈竹隐的态度似乎有些不同于往常.于是,他在给陈竹隐的信中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又一星期过去了,天天盼你来信,而竟杳无踪影!我想,也许是北宁路有阻?但报上并无记载!也许你信封上未写明由西伯利亚行,因此走错了海道?但北平来信,无论注明与否,大抵由西伯利亚走!也许你上了南京,但南京情形威逼甚好,你不见得会走,越想越是莫名其妙!”
“接你前一信时,恕我直说,颇为惶惑!因为信中的话似乎太泛泛,而四日、八日各写一纸,直至十三日才付邮,似乎有些不在乎样子,是令我害怕的.”
“你不要笑,我这一星期的日子真不好过,就因为你的信.我有种种的设想,但我随时打破我的设想.我想你不是太忙,顾不到这远在万里的我吧.不是生我的气吧,也许我的信写得不好吧?”
朱自清中年丧妻,前妻还留下了一大堆孩子,他虽说是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又是著名的文学家,但依然生活清贫.
相比之下,陈竹隐年轻漂亮,又多才多艺,性格也开朗活泼,且不乏追求者,所以在他们的爱情里,朱自清是更在乎陈竹隐、更怕失去陈竹隐的.
因为害怕失去,所以就想拼命握紧,就会不由地猜测、怀疑.这个温和忠厚的男人竟也变得敏感多思起来.陈竹隐的信晚到几天,他就会猜想是不是邮路受阻;陈竹隐信中语气稍淡,他又会担心她是否不再喜欢自己;陈竹隐写完一封信,有时候过好几天才去寄,他又怀疑她有了新知;而陈竹隐如果写来一封兴致高昂、一往情深的信,他则会舒心地仿佛遇着了天下大赦.
就在这欢喜与不安、等待与期盼相纠结的心绪中,一年的访学很快就结束了.
当朱自清乘坐的轮船在上海的码头靠岸时,陈竹隐早已等候很久了.人生千里与万里,黯然销魂别而已.如今久别又重逢,执手一笑,油然而生的幸福感便填满了彼此的心房.
几天后,朱自清与陈竹隐就在上海举行了一场简便开明的新式婚礼.
1932年8月4日,一场热闹喜庆的婚礼在上海举行.茅盾、叶圣陶、丰子恺、夏丏尊、胡秋原及柳亚子柳无忌父子等当时的文界名流,均到场贺喜.
这场婚宴,宾主都十分尽兴.座上嘉宾纷纷举杯,向一对新人送上新婚祝福,新郎朱自清也一反往日的谦和儒雅,酒兴高涨,直喝得大醉狂吐.
夜已深.筵席尽散,宾客已归.
洞房内红烛高照,新娘陈竹隐正在温柔细心地照料着醉了的丈夫,新郎则在微醉半醒中温柔地握住了她的手.四目相对,无须多言,那份朴质的深情早已融入彼此的心中.
他们经媒妁之言而相识,没有太多浪漫曲折的恋爱故事.
他们才高家贫,所以用简单的方式举行了婚礼,甚至连洞房都只是一家旅社的客房.
但是他们,却凭借着相互之间的尊重和包容,真诚地相爱,共同驾驭着家庭的小舟穿越了十七年的风雨巨浪.
在普陀山度过了新婚蜜月之后,朱自清便带着陈竹隐回到了老家.身着旗袍高跟鞋的陈竹隐次见到朱自清的孩子们时,便不由地生出一种母性的爱意.几番接触下来,陈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