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 26.2 4.7折 ¥ 56 全新
库存5件
作者宁海宽
出版社未来出版社
ISBN9787541762932
出版时间2018-0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6元
货号25252241
上书时间2024-12-18
前言 第1 章浴血疆场——发展历程/ 1 1.1 次世界大战期间/ 3 1.2 次世界大战后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1919年至1939年/ 4 1.3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13 1.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 20 第2 章沙场点兵——型号介绍/ 21 2.1 道格拉斯A-20“浩劫” / 22 2.2 北美A-36“阿帕奇” / 26 2.3 道格拉斯A-26“侵略者” / 32 2.4 道格拉斯A-1“天袭者” / 37 2.5 道格拉斯A-3“空中武士” / 46 2.6 道格拉斯A-4“天鹰” / 51 2.7 北美A-5“民团团员” / 59 2.8 格鲁曼A-6 “入侵者” / 64 2.9 沃特A-7“海盗”II / 74 2.10 麦道AV-8“海鹞”II / 81 2.11 费尔柴德A-10“雷电”II / 90 2.12 麦道F / A-18“大黄蜂” / 104 2.13 道格拉斯AC-47“幽灵” / 120 2.14 费尔柴德AC-119 / 125 2.15 洛克希德AC-130武装炮艇机/ 129 2.16 伊留申伊尔-2 / 140 2.17 伊留申伊尔-10 / 149 2.18 苏霍伊苏-25 “蛙足” / 156 2.19 伊留申伊尔-102 / 170 2.20 费尔雷“剑鱼” / 174 2.21 霍克“台风” / 181 2.22 布里斯托尔156“英俊战士” / 187 2.23 布莱克本“火把” / 195 2.24 布莱克本“海盗” / 200 2.25 宇航公司“鹞”II / 205 2.26 达索“超级军旗” / 214 2.27 “美洲虎”攻击机/ 222 2.28 帕那维亚“狂风” / 232 第3 章凤凰涅槃——中国历程/ 247 3.1 中共中央创建空军的决策/ 248 3.2 组建军委航空局/ 249 3.3 成立空军司令部/ 251 3.4 组建个担负作战任务的飞行中队/ 251 3.5 组建航校/ 253 3.6 筹备组建航空兵部队/ 254 3.7 组建支航空兵部队/ 255 3.8 轰炸大和岛/ 257 3.9 解放一江山岛/ 258 第4 章卫国利器——中国战机/ 263 4.1 中国接收的伊尔-10 / 264 4.2 南昌强-5攻击机/ 265 4.3 南昌强-6攻击机/ 270 第5 章未来展望/ 273 5.1 有人驾驶攻击机/ 274 |
第1 章浴血疆场——发展历程 攻击机,也称强击机,是一种用来对地面攻击用的军用飞机,任务以攻击中到近距离战术性地面目标为主,可担任近距空中支援、战场遮断、反装甲、核打击等角色。目前,多用途战斗机与无人攻击机基本上也可以执行攻击机的作战任务,但仍有专门设计的强击机。除此之外,还有些攻击机是由军用教练机改装而来的。 攻击机在体型上接近重型战斗机,性能上也十分接近,不过重型战斗机是以攻击空中目标为主,攻击机则是以地面或者水面目标为主,所以攻击机较不注重高速飞行或机动性。喷气时代初期,攻击机并未使用喷气式发动机,到后期才开始使用。攻击机在功能上接近战斗轰炸机,初期轰炸机主要是用航空炸弹来攻击,机枪与航空炮作为自身防御用,攻击机则主要是用机枪与航空炮来攻击地面或海面目标,炸弹、火箭或鱼雷用来强化攻击力,在导弹与联合制导攻击武器出现后,其成为主要的地面或海面目标的攻击武器。同时,小型化的精确制导弹药体积小、重量轻,飞机挂载数量也成倍增加。 攻击机的任务主要是对付地面或水面目标,在低空飞行容易遭到地面防空火力的打击。因此,设计时需要强化机身防护,保护重要的驾驶舱、发动机、油箱和控制系统,有的也会设计内嵌式弹仓,将危险性较高的武器(如炸弹、鱼雷和导弹) 藏入机身内,一方面可以降低弹药被击中自爆的概率,另一方面也能有效改善飞行性能。此外,这种设计也符合现代化隐身技术。 1.1 次世界大战期间 攻击机作为一个角色出现在次世界大战(以下简称“一战”) 期间,它的主要用途是在战场上支援地面部队作战。战场支援一般分为近距空中支援和战场空中遮断,前者需要良好的空地协同能力,后者只是一般性合作。攻击机也可以攻击敌人后方目标,执行任务时需要在低空飞行,这样可以避开敌方防空圈,同时也可以有效地识别地面或水面目标。其他类似的飞机,包括轻型轰炸机、中型轰炸机、俯冲轰炸机、侦察机、战斗机,也能够在战场上执行相同的任务。这些角色也可以在低空飞行并使用炸弹、机枪,有效地毁伤地面或水面目标。 攻击机来自轰炸机和战斗机衍生。轰炸机在战场上虽然被广泛使用,但其机体结构重,体积庞大,飞行速度慢;战斗机使用较轻的机体结构,飞行速度快。这两者没有基本的装甲防护,极易被地面防空火力击落。攻击机则具有装甲防护和结实坚固的机体来保证自身的安全。 在一战中,德国首先生产了专用对地攻击机,值得注意的是容克JI (Junkers JI),它开创了一个装甲“浴缸”的想法,机身装甲结构保护了重要的发动机和驾驶舱。 西部阵线后的战役表明,使用对地攻击机是一个有效的战术。它对步兵的近距离支援(机枪射击)、战术轰炸(特别是轰炸敌方在战壕和公路上移动的有生力量时) 相当有效,并且可以支持盟军反冲击和攻击敌方阵地。当然,盟军的飞机损失率也很高。据统计,其在对地攻击时的损失率接近30%。 1.2 次世界大战后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1919 年至1939 年 一战后,人们普遍认为,使用飞机攻击地面战术目标效果不明显。飞机主要用处是骚扰和破坏敌人的士气。同时,在对敌方地面目标攻击的过程中,飞机很容易被敌方地面防空武器或者战斗机击落。俯冲轰炸机使用炸弹轰炸地面或水面目标也被认为比使用机枪或者航空炮更有效。 20世纪20年代,美国军队采购了专门的“攻击”飞机,并形成独立的作战单位,美国陆军开始招标新型的对地攻击机。 1920年的波音GA-1(Boeing GA-1) 采用了类似轰炸机的设计。该机拥有1门37毫米航空炮和8挺7.62毫米机枪以及一吨左右的装甲,发动机和驾驶舱带装甲保护,采用三翼面双发动机布局。GA-2拥有1门37毫米航空炮和6挺7.62毫米机枪,采用双翼面双发动机布局。飞行测试表明,GA-1 的设计存在缺陷,飞行起降能见度低和性能差,特别是在爬升性和可操作性方面;噪声和4.75毫米厚的装甲的振动同样也让人无法接受。 1922 年的Aero?marine PG-1 体现了由轰炸机设计方案到战斗机设计方案的改变,飞机外形变小,在同等发动机功率的情况下可以有效地增加飞行速度,改善飞行包线,同时也可以减少被发现的概率。该机拥有1挺12.7毫米机枪和1门37毫米航空炮。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