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摘要
作者简介
增井经夫(1907-1995),日本老一辈著名清史专家。毕业于东京大学文学部东洋史学科,曾任职于日本大学、东京外国语大学、明治学院大学和金泽大学等,专攻中国清史,著有《亚洲的历史与历史学者》《中国的历史与民众》等,翻译有《史通——唐代的历史观》《焚书——明代异端之书》《太平天国》等。程文明,东北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日本近现代史、中日关系,现任教于吉林师范大学。
目录
内容摘要
主编推荐
增井经夫(1907-1995),日本老一辈著名清史专家。毕业于东京大学文学部东洋史学科,曾任职于日本大学、东京外国语大学、明治学院大学和金泽大学等,专攻中国清史,著有《亚洲的历史与历史学者》《中国的历史与民众》等,翻译有《史通——唐代的历史观》《焚书——明代异端之书》《太平天国》等。程文明,东北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日本近现代史、中日关系,现任教于吉林师范大学。
精彩内容
1明清易代的背景一 《华夷变态》“唐船”逸闻在岛国日本,由于外国的信息过去流入甚少,所
以人们似乎超乎寻常地热衷于收集这种信息。当然,在锁国时代的日本,对这类信息的收集是秘密进行的。尽管如此,江户幕府还是对此做了许多且十分详尽的记录。特别是初期记录中的中国明清政权交替过程中发生的一些大事件,以及后期记录中出现的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起义等,当时幕府对它们的关注非比寻常。这些记录多是由来到长崎的中国商船或荷兰商船带到日本的。从今天来看,当时幕府对这些信息的解读具有重要意义。让我们先看一看在清王朝取代明王朝之际,江户那些身居要位的人是怎样理解这些逸闻的。
江户幕府当年曾收藏有《华夷变态》这样一部集著。这是幕府命儒官林春斋及其子林凤冈,将1644~1724年这80年间的海外消息逐次收集、编纂而成的一
部中国逸闻集。在当时,“华夷变态”这一标题指的是夷狄占领中华王朝的意思。该书1674年的序言写道:明崇祯帝自裁,弘光帝被捕,唐王、鲁王虽残喘于南方,亦无法阻止鞑靼逐鹿中原。故中华之土变夷狄之地,但毕竟是远地他国之事,不能尽知其详情。
我虽读阋《剿闯小说》、《中兴伟略》、《明季遗闻》等书而略知其概,然明朝覆灭正值我朝正保年间,因而已是三十年前之事。此类书册均为来航长崎之福州、漳州商船所带消息,传至江户,呈报当局,解读翻译而成,然我族未曾参与其中。唯恐其草稿凌乱如
山,遂依年代编集,题名《华夷变态》。又闻近日吴三桂、郑经等率众揭竿而起,意欲造反清复明之势,然其胜败不详。且不论其详何如,夷狄制华,纵是他国之事,闻者亦是大快人心。
从李白成起义、郑芝龙请援、鲁王的书信,到“三藩之乱”、郑经的活动记录等,《华夷变态》一书在该时段将这些檄文、逸闻等都逐次记录了下来。从此时的记录来看,来到长崎的中国商船以福建、广东等南方的商船居多,而且从朝鲜方面传过来的也都是些倾向于支持反清复明的消息、逸闻。可到了1685年前后,记录内容便发生了改变,开始转为以讴歌大清盛世、安宁太平为主调了。
在整个江户时期,日本均将满洲称作“鞑靼”。
本来,“鞑靼”是蒙古的一个部族名称,但就是这样一个中国商人不经意的叫法,却在当时的日本原封未动地固定了下来。甚至在中国已经称满族为“虏”时,《华夷变态》中还特意地将其译作“鞑靼”。这说明对于刚刚崛起的满族,“鞑靼”这一文字指称和言
语表述,恐怕在当时的日本已固化为一种印迹了。不过,从《华夷变态》来看,对于唯我独尊的中华帝国所遭受的沉重一击,编者林春斋本人该是有种痛快淋漓之感的。
让我们回到本节的主题。将这些消息带到日本的中国商船,在日本被称作“唐船”,它们多来自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地,按当年入长崎港的顺序,被编为某某年的一号船、二号船等。在十七世纪初期,每年大约有五十艘左右,后因清政府讨伐台湾,实行海禁,禁止远洋航渡,所以驶至长崎的船只数量逐渐少了起来。不过,由于当时在中国,铜钱铸造少不了日本产的铜,所以驶往日本的“唐船”一直未曾中断。P31-33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