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货速发】细读黄帝内经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现货速发】细读黄帝内经

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24.6 4.2折 58 全新

库存9件

天津津南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姚春鹏

出版社研究出版社

ISBN9787519900496

出版时间2017-07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8元

货号25105032

上书时间2024-12-15

易安居书舍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细读国学经典丛书”精选国学文化中*代表性的经典著作,并邀请业内权威专家结合时代需求进行精细、精确解读,力求以权威实用的视角给读者带来深刻的启发,并将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的宝贵思想应用于当下的工作和生活。《细读黄帝内经》选取《黄帝内经》中*有代表性的思想,结合现实问题逐条提炼标题进行细读,以通俗简练的语言,为读者提供了与治国、修身、养生有关的《黄帝内经》的精华思想内容。



作者简介

姚春鹏,北京大学哲学博士,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医哲学委员会理事,任教于曲阜师范大学哲学系。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哲学、中医哲学、《黄帝内经》、中医养生。曾出版等著作。



目录
第一部分  素问
  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古今年寿不同的原因
    知道、守道是长寿的根据
    今时之人,背道伤生
    古人养生的法则与功效
    古人养生,各守本分
    论女子七七之生理规律
    论男子八八之生理规律
    论常人生育之极与道者百岁有子
    养生四境界——真人、至人、圣人、贤人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
    春三月养生
    夏三月养长
    秋三月养收
    冬三月养藏
    天藏光明之德
    反顺为逆,变生疾病
    圣人治未病
  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生气通天为生命之本
    清净则贼邪不害
    阳气如天,护卫于外
    寒、暑、湿、气之疾
    煎厥、薄厥、偏枯、痤痱诸疾
    阳气不能开阖之病
    阳气拒邪,苛毒无害
    阳气昼主外,夜主内
    阴气藏精,阳气卫外
    风客、饱食、大饮、强力为病
    阴阳和,精神治
    四时之气,更伤五脏
    阴之五宫,伤在五味
  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八风发邪,五脏受病
    藏于精者,春不病温
    阴阳之中有阴阳
    五脏应四时,各有所受
  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阴阳为天地之道
    天地气交,各有所走
    气、味、形、精,互生互化
    气味所出,其用不同
    阴阳偏胜为病
    喜怒伤气,寒暑伤形
    论理人形构造,结合四时阴阳
    脏腑经脉,外内相应
    阴阳内外,相辅相成
    阳胜、阴胜之病
    智者察同,愚者察异
    阴阳不均,为病亦异
    天人相应,治法天地
    取皮毛,治未病
    左右互治,以表知里
    全面诊察
    因势而治
  ……
第二部分  灵柩

内容摘要

“细读国学经典丛书”精选国学文化中*代表性的经典著作,并邀请业内权威专家结合时代需求进行精细、精确解读,力求以权威实用的视角给读者带来深刻的启发,并将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的宝贵思想应用于当下的工作和生活。《细读黄帝内经》选取《黄帝内经》中*有代表性的思想,结合现实问题逐条提炼标题进行细读,以通俗简练的语言,为读者提供了与治国、修身、养生有关的《黄帝内经》的精华思想内容。



主编推荐

姚春鹏,北京大学哲学博士,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医哲学委员会理事,任教于曲阜师范大学哲学系。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哲学、中医哲学、《黄帝内经》、中医养生。曾出版等著作。



精彩内容
古今年寿不同的原因 

 

①,生而神灵 ②,弱而能言,幼而徇齐 ③。长而敦敏 ④,成而登天。乃 问于天师⑤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⑥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 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①黄帝:传说中的五帝之首。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古代许多文献,常冠以“黄帝”字 样,以示学有根本。《淮南子·修务训》说:“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贱今,故为道者必托之于神农、黄 帝而后能入说。”②神灵:聪明而智慧。③徇齐:此指思维敏捷,理解事物迅速。徇,迅疾。徇,通 “睿”。齐,敏捷。《荀子·修身》:“齐给便利,即节之以动止。”④ 敦敏:敦厚,勤勉。⑤天师:道 家把天道(道)看成天地万物创生的根本,通晓天道的人称为天师。后来的道教中有天师道一派。这 里的天师是黄帝对岐伯的尊称。《内经》主要是以黄帝、岐伯对话的形式写成的。中国传统医学不仅 仅是治病养生的实用技术,其背后还有一套以道家天道论为主要背景的哲学理念的指导。⑥ 春秋:古 人早把一年分为春秋两季,所以春秋指年,一个春秋即一年。古代各诸侯国的编年史也称《春秋》。 后来用春秋指称人的年龄。

【细读】

   “铸鼎于湖山,鼎成 而白日升天,群臣葬衣冠于桥山,墓今犹在”。意思是黄帝肉体成仙而去,所以只能 葬其衣冠为念。

“长生久 视”的学派,所以追认黄帝为道家始祖之一。在汉代初年,黄老学派盛行就是证明。 在《庄子》书中多次提到黄帝事迹,其中论养生有名的是广成子和黄帝关于养生之 道的对话。广成子训导黄帝说:“吾语女至道: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 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女形,无摇女精,乃可以长 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女神将守形,形乃长生。”中医学作为养生保 健、祛疾愈病的实用技术,其价值追求与道家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以和道家一样把黄 帝作为自己学派的始祖崇拜,古代有关养生保健的著述多冠以黄帝之名,《内经》就 是其中之一。

    

  

    

    

 

知道、守道是长寿的根据 

 

①者,法②于阴阳,知于术数③,食饮有节,起居 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④,而尽终其天年⑤,度百岁乃去。

 

①知道:懂得养生的道理。②法:这里作动词,取法、效法。③术数:古代称各种技术为术 数,包括类似于今天的科学技术及各种技艺等方面的内容。因为在“术”中有“数”的规定,故称 “术数”。如在弹琴的技艺中就要掌握一定的数量的关系。这里指调养精气的养生方法。④形与神俱: 形体与精神活动一致。形神是中国哲学及中国医学的重要范畴。古人认为人是形与神的统一体,形体 来源于地的阴气,精神来源于天的阳气,二者结合化生为人,二者的分离就是人的死亡。因此,养生 的要义就是要保证形与神的统一。⑤天年:人的自然寿命。天赋予人的寿命,故称天年。人类作为一 个物种,其个体应然的寿命应该大致相同。但是由于后天的环境及自身调养的差异,个体寿命的长短 差异是很大的。但能够达到天年的人是比较少的。

【细读】

  

“古今”原本是一对时间范畴,但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更是一对价值范畴。人是 追求理想的动物,人类之所以追求理想皆因为现实之不尽如人意,现实即“今”。今 天的人类往往把理想投射到未来,而中国古人则相反,大多数的学派把理想投射于过 去,即“古”。所以,我们阅读古籍,见到古人崇古的话语不能简单地认为古人都是 复古主义者。古者,即理想的状态或标准之意。

 “半百而动作皆衰”了,这种情况的出现是时代变化所致,还是人事之失呢?岐 伯认为出现这种情况不是时代变化的原因,而是自身养生失当造成的。这里岐伯提出了养生必须遵守的几条基本原则。“法于阴阳,知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 妄作劳”,做到了这些就叫作“知道者”,即懂得养生之道的人。

“知道”这个词,是我们每个人几乎天天都用的词,人们并没有觉得有什么深意, 仅仅是表示自己明白别人所说的道理或者要求自己所做的事情等。可是在古代一般人 绝不敢自称是“知道者”。“知道(

“知道”的“道”是什么?这绝非三言两语可以说明白的,人们常说“千 言万语说不尽一个道”。可以说中国文化就是关于“道”的文化。说到“道”人们 往往想起道家、道教,似乎只有道家、道教谈道。其实,整个中国文化都谈道。儒 有儒道,佛有佛道,兵有兵道,商有商道,医有医道,等等。《内经》就把医称为 “道”或“医道”,而不是像现在称为“医学”。道,从造字来说是由“首”即头和辵(

“道”这个普遍的概念,作为其哲学的起点和范畴。在 老子哲学中,道有两个基本意思:,创生宇宙万物的本源;“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老 子·二十五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 和。”(《老子·四十二章》)第二,宇宙万物所遵循的基本法则;“人法地,地法天,天 法道,道法自然”。(《老子·二十五章》)《内经》中的道是从老子继承发展而来,主 要指天地自然之道和养生之道。《素问·气交变大论》:“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 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所以,“知道者”绝不是一般人所敢承当的,在《内经》 看来,“知道者”就是圣人。“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素问·四气调神大 论》)虽然完全的“知道”“行道”难以实现,但我们总可以朝着这个目标努力,这就是我们学习《内经》养生之道的意义所在吧!只要我们“知道”“行道”,于我们的生 命就会有所获益。

“知道者”所遵循的几条基本养生原则。“法于阴阳”,可以说是古人生 活、行动的根本准则,也是中医学养生防病的根本原则。法,作动词,是取法、效 法之意。“阴阳”是中国文化和中医学核心的范畴之一。阴阳的本意指背阴和向 阳,引申后上升为哲学范畴。可以标志世界上一切相互对立或对待的事物或现象,是 分类和认识事物的基本范畴。从本源论或本体论来说,古人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 都是由道或气化生而来。如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 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到了宋代的周敦颐更提出了“无极→太极→阴阳→五行→万 物”的具体模式。道、无极、太极这些概念如果不做学术上的详细辨析,简单地都可 以理解为“气”或者“元气”。在古人看来,宇宙中的根本存在是气或元气,气或元 气由于自身具有的动静本性分化出阴阳二气,阴阳二气分化成五行之气,五行化生出 万物。这其中阴阳、五行是非常重要的,阴阳、五行作为气化生万物的中间状态决定 着万物的存在和发展状况。《内经》也是把阴阳五行看成化生世界万物的前提,并把 阴阳五行模式作为认识世界的基本框架。阴阳对应着世界万物的万象,在自然界主 要的表现为从一天的昼夜到一年的四季寒热温凉等的阴阳转化。人作为自然界的一部 分、作为气化阴阳的产物,其生命过程及规律必然是和天地阴阳一致的,必然要顺应 这一规律,这是人类生存和养生的基本规律,不可违逆,否则必将受到惩罚。这应该 是“法于阴阳”的基本内涵。张介宾《类经》云:“天以阴阳而化生万物,人以阴阳而 荣养一身。阴阳之道,顺之则生,逆之则死。故知道者,必法则于天地。”

“知于术数”则是“法于阴阳”的具体化。上面我们说过,古人认为阴阳五行是 世界万物的普遍规律,在自然界及包括人在内的万物中蕴含着数量的规律,人们可以 根据此规律来制订或创造具体的养生保健方法。至于“术数”的具体内涵,待我们遇 到时再阐释。

“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这看起来很简单的三句话,其实也是养生的 重要原则。人的生存是以从食物和水中获得营养物质为前提的,断绝食饮的供给经过 一定时间人就会死亡。这是一个普遍的真理。《灵枢·平人绝谷》云:“人绝水谷七日 死。”但是另一方面,过量的饮食也会导致疾病甚至死亡。饮食过量致病并不少见, 如节日亲人朋友聚餐往往因暴饮暴食而致病,或者遇到自己特别喜爱的东西贪多而致 病。过食致死的,如长期饥饿的人突然得到食物,暴食而亡;或者身体有宿疾,因过 食而引致旧疾发作而亡。当然,上面的情况发病较明显,一般人能够注意,在人群中总体上说并不多见。还有一种情况则是更为隐蔽,而且危害更大,又往往不易引起人 们的注意。很多人长期饮食过量,由于这种过量达不到暴饮暴食的程度,不易引起本 人的注意,但长期过食,超过了人体的消化吸收能力,多余的物质不能排出,导致肥 胖。从中医角度来说,浊气积聚体内,清浊相干,影响气血对人体的温煦濡养功能而 终致病。人的生存一方面要以食饮为基础,另一方面食饮又要适度,既不能不足, 也不能过度,这就是“食饮有节”。“食饮有节”就是儒家倡导的中庸之道在养生上的 体现。孔子认为无论做什么,都不能“过”和“不及”,“过”和“不及”虽然表面上 完全相反,但在实质上都违反了中道,所以造成的结果是一样的,即“过犹不及”。 因此,只有“中庸”才是的“至德”。《内经》也认为“有余”和“不足”都是病 态,只有中道才是好的。在食饮上,我们特别要注意不能过度。因为食饮的不足往 往是食物来源受限,是客观条件造成的,与人的主观因素关系不大;而由于人自身的 贪欲,在食物充足的条件下,往往容易过度,所以,《内经》特别要求人们要“食饮 有节”。正如《素问·痹论》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起居有常”,“起”指劳作活动,“居”指安居休息,人的日常起居必须遵循一定 的常规。起居是人生的两种相反状态,“起”属于阳,“居”属于阴。自然界的阴阳是 按照一定的规律交替转化的;同样,人的起居也必须有常规。人的正常生命活动是依 赖于气血及精气神发挥正常的功能活动来保证的,而气血及精气神有着自身的阴阳变 化节律,人有规律的起居才能使气血及精气神得到涵养和补充,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气 血及精、气、神在人体生命活动中发挥功用。俗话说“会休息的人,才会工作”,这 与古语“文武之道,一张一弛”说的是一个道理。“起居有常”看起来很简单,但真 正实行起来,特别是长期坚持又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特别是在当今,人们很难做到 像古人那样“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很多人习惯于晚睡晚起,这是非常不好的,日 久于健康有很大的损害。因为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产物,其生命节律与自然的节律是一 致的,人不能违逆自然规律,长期违逆的结果只能是损害健康,所以聪明人应该“知 道”并且循道而行,人应该听自然的话。一方面人类是天之骄子,万物之灵;另一方面只有人类需要通过劳作才能满足自 身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但劳作也要有常规,任意妄为也会损害精气神,所以《内 经》要求人们“不妄作劳”。

“法于阴阳,知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就“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形与神俱”是生命存在的前提,形 神分离则意味着生命的结束。所以养生就是要维护形与神,具体说是形与精、气、神的和谐统一状态。这样才能“终天年”“尽百岁”。在古人看来,百岁是上天赋予给人 的寿限,能够活到百岁的人才是合格的人,才是“天地”这一大父母的肖子。古人认 为人是天地之气化生,天地是人的大父母。父母赐予我们的宝贵生命,不能好好保 护,就像败家子一样,能是好孩子吗?!所以人应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像爱护眼睛 一样保养好自己的身体,百年之后才有颜面回到天地大父母的怀抱中。

 

今时之人,背道伤生 

 

①,以耗散其真②。不知持满,不时御神③,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①精:精气。《黄帝内经》继承了道家精气论自然观,认为包括人在内的万物由精气所化生, 养生之道重在保养真精。《老子·二十一章》云:“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其中有精,其精甚 真。”②真:真气。③御神:控制精神过度思虑,以免过度消耗精气。御,驾驭、控制。

【细读】

   

 “尽天年”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批判。《内经》的批判之声虽然发自两千多年前, 但今天听起来依然铿锵有力,击中时弊。看来,古往今来,人性的弱点没有变,这就 更加彰显了《内经》震烁千古的批判之声超越时空的永恒价值。

“半百而衰”的主要原因是“以酒为浆,以妄为 常,醉以入房”和“起居无节”几个方面。“以酒为浆”是说过量饮酒没有节制。在 中医看来,酒是水谷之悍气,性热伤阴,酒能乱性,所以酒不能像水浆一样大量饮 用。孔子对酒的态度是“唯酒无量”,但紧接着一句“不及乱”。所以并非真的“唯酒 无量”,而是以不乱性为前提。孔子常说“不为酒困”。所以古代制定了“酒礼”,目 的就是一方面发挥酒对人在生理上的益处和沟通人心、联系情感的社会功能,另一方面又避免醉酒带来的伤害。“以妄为常”是“不妄作劳”的反面,是行为没有常规。 这是不易引起人们注意,常常易犯的毛病。这里说的行为没有常规不是违背了社会规 范,做出有违道德的事情,相反主要是指违背了养生之道的自然规律。“醉以入房” 是说过度的房事伤害健康。对于房事与健康的关系问题传统中医学是非常重视的。从 生物学意义说房事是生殖的前提。而生殖在中医学看来是父母精血结合的结果。精血 是人体极其宝贵的物质,过度的外泄会使真精元气耗伤而损害健康,所以古人对房事 有严格的要求。现代人受西方纵欲主义思想影响,追求房事中的感官享受,认为性交 中精液的排泄仅仅是损失了点蛋白质,于健康没有什么影响。这种思想正确与否,后 面我们详细讨论。传统中医学把房事过度看成致病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养生应该注 意的大问题。这里把醉酒和房事并提是因为古人平时一般能够注意节制房事,而在醉 酒后往往把持不住,所以传统中酒色并提,对于沉迷于此者称为“酒色之徒”,以警 示世人节制。《内经》告诫世人要懂得保养精气使之盈满,时时驾驭自己的精神,而不能只知道追求感官的快乐,以致半百而衰。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