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货速发】中国海陆经济一体化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现货速发】中国海陆经济一体化

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27.2 7.0折 39 全新

库存6件

天津津南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于丽丽 著

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ISBN9787509648971

出版时间2017-0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9元

货号24247529

上书时间2024-12-15

易安居书舍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全书围绕海陆经济一体化发展这一核心问题展开,分为文献研究、理论研究、实证研究和政策研究四大部分,梳理了国内外海陆经济一体化的研究进展,分析海陆经济一体化的理论基础及动力机制,分别运用耦合模型、哈肯模型对中国海陆经济一体化发展及其驱动机理进行实证研究,提出中国海陆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政策建议。全书的核心内容具体体现在以下五方面:
  第1,在系统梳理国内外关于海陆经济一体化内涵、动力机制、实证研究、测度研究等的基础上,对海陆经济一体化内涵、空间边界进行界定,借鉴系统论构建海陆经济一体化系统;研究海陆经济一体化的自组织理论框架下的耗散结构、协同学和自组织演化的特征和规律;运用产业关联理论分析海陆产业系统的关联,为后续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第2,剖析海陆经济一体化形成的根本动因:海陆产业系统的关联性和差异性。海陆产业系统的关联性表现在:海陆生产要素的共有性和流动性、海陆产业间的关联对应关系、海陆产业系统的互依共存关系;海陆产业系统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承载空间、结构演化方面,差异性带来了海洋产业系统间由海向陆的资源禀赋和发展空间的势能差、由陆向海的发展阶段和经济基础的势能差,同时,也可以说海陆经济一体化的形成是经济效益大化的驱动。
  第3,在研究中国海陆经济发展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从产业关联、要素流动双重视角构建了基于系统耦合、全要素耦合的海陆经济一体化测度体系,利用耦合度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海陆产业系统基于产业规模、产业结构、经济效率、发展潜力的耦合协调状况,首次构建基于全要素耦合的海陆经济一体化测度体系。不同时空尺度下,海陆经济一体化具有不同变化和差异,《科技创新丛书:中国海陆经济一体化》实证研究发现中国海陆产业要素耦合可以分为2003~2006年的波动上升和2006~2012年的波动下降两个阶段,海陆经济一体化程度中等且进程较为缓慢。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上海、广东和山东处于磨合阶段,可以作为先行示范区;辽宁、江苏、浙江、海南、天津、福建处于拮抗阶段,可以作为重点核心区;河北和广西处于低水平耦合阶段,可以作为后发优势区。
  第四,运用协同学哈肯模型分析中国海陆经济一体化的驱动机理,结果显示,驱动因素具有随发展阶段变化的机理特征。2003~2006年,海陆经济相互依赖度是中国海陆经济一体化演化的序参量。此阶段海陆资源共享度对海陆经济相互依赖度有消极影响,而海陆经济相互依赖度对海陆资源共享度有积极影响,海洋经济快速发展,促进了海陆经济一体化程度的提高。2007~2012年,海陆资源共享度是中国海陆经济一体化演化的序参量,海陆经济相互依赖度和海陆资源共享度均对彼此有消极影响,海陆经济一体化系统内部海陆经济相互依赖度、海陆资源共享度增强的正反馈机制均未形成,片面追求海洋资源开发,不利于海陆生产要素效率的提高,而海陆生产要素效率得不到提高,会反过来作用海陆经济相互依赖度的提高,造成海陆经济一体化波动下降。这一阶段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的一系列问题、海陆关系的恶化也证实了这一规律。
  第五,根据中国海陆经济一体化发展及其驱动机理的研究结果,提出实施差异化的海陆经济一体化发展策略、促进生产要素的海陆自由流动、加强海陆资源开发统一规划协调等促进海陆经济一体化的政策建议。


作者简介
于丽丽,1981年生,女,汉族,河南商丘人,讲师,经济学博士。主要从事产业经济学、城市和区域经济学研究。河南大学理学学士;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经济系理学硕士;上海大学经济学院产业经济学博士。在靠前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参编专著、教材5部,先后参与重量、省部级、企*单位项目10余项。

目录
章 绪论
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评述
一、国外海陆经济一体化研究述评
二、国内海陆经济一体化研究述评
三、本书研究重点与方向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可能创新
一、研究内容
二、可能创新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海陆经济一体化的理论基础
节 海陆产业的研究范畴
一、海洋经济与海洋产业
二、海陆产业的分类
第二节 海陆经济一体化的内涵
一、海陆经济一体化相关理念演化
二、海陆经济一体化的概念内涵
三、海陆经济一体化的空间边界
第三节 海陆经济一体化相关理论
一、系统论
二、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三、自组织理论
四、产业关联理论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海陆经济一体化的动力机制
节 海陆产业系统的关联性
一、海陆生产要素具有共有性和流动性
二、海陆产业之间具有关联对应关系
三、海陆产业系统具有互依共存关系
第二节 海陆产业系统的差异性
一、承载空间的差异
二、结构演化的差异
第三节 海陆产业系统间的势能差
一、由海向陆的能量梯度
二、由陆向海的能量梯度
第四节 经济效益化的驱动
一、节省交易成本
二、负外部性内部化
三、经济模型的解释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国海陆经济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
节 中国陆域经济发展现状
一、中国整体经济发展现状
二、沿海11个省(市、区)经济发展现状
第二节 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现状、制约因素及趋势
一、海洋经济发展的现状
二、海洋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制约因素
三、海洋经济发展战略趋势
第三节 海洋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海洋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
……

第五章 中国海陆产业系统耦合发展研究
第六章 中国海陆产业要素耦合发展研究
第七章 中国海陆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驱动机理
第八章 全书总结与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全书围绕海陆经济一体化发展这一核心问题展开,分为文献研究、理论研究、实证研究和政策研究四大部分,梳理了国内外海陆经济一体化的研究进展,分析海陆经济一体化的理论基础及动力机制,分别运用耦合模型、哈肯模型对中国海陆经济一体化发展及其驱动机理进行实证研究,提出中国海陆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政策建议。全书的核心内容具体体现在以下五方面:
  第1,在系统梳理国内外关于海陆经济一体化内涵、动力机制、实证研究、测度研究等的基础上,对海陆经济一体化内涵、空间边界进行界定,借鉴系统论构建海陆经济一体化系统;研究海陆经济一体化的自组织理论框架下的耗散结构、协同学和自组织演化的特征和规律;运用产业关联理论分析海陆产业系统的关联,为后续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第2,剖析海陆经济一体化形成的根本动因:海陆产业系统的关联性和差异性。海陆产业系统的关联性表现在:海陆生产要素的共有性和流动性、海陆产业间的关联对应关系、海陆产业系统的互依共存关系;海陆产业系统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承载空间、结构演化方面,差异性带来了海洋产业系统间由海向陆的资源禀赋和发展空间的势能差、由陆向海的发展阶段和经济基础的势能差,同时,也可以说海陆经济一体化的形成是经济效益大化的驱动。
  第3,在研究中国海陆经济发展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从产业关联、要素流动双重视角构建了基于系统耦合、全要素耦合的海陆经济一体化测度体系,利用耦合度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海陆产业系统基于产业规模、产业结构、经济效率、发展潜力的耦合协调状况,首次构建基于全要素耦合的海陆经济一体化测度体系。不同时空尺度下,海陆经济一体化具有不同变化和差异,《科技创新丛书:中国海陆经济一体化》实证研究发现中国海陆产业要素耦合可以分为2003~2006年的波动上升和2006~2012年的波动下降两个阶段,海陆经济一体化程度中等且进程较为缓慢。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上海、广东和山东处于磨合阶段,可以作为先行示范区;辽宁、江苏、浙江、海南、天津、福建处于拮抗阶段,可以作为重点核心区;河北和广西处于低水平耦合阶段,可以作为后发优势区。
  第四,运用协同学哈肯模型分析中国海陆经济一体化的驱动机理,结果显示,驱动因素具有随发展阶段变化的机理特征。2003~2006年,海陆经济相互依赖度是中国海陆经济一体化演化的序参量。此阶段海陆资源共享度对海陆经济相互依赖度有消极影响,而海陆经济相互依赖度对海陆资源共享度有积极影响,海洋经济快速发展,促进了海陆经济一体化程度的提高。2007~2012年,海陆资源共享度是中国海陆经济一体化演化的序参量,海陆经济相互依赖度和海陆资源共享度均对彼此有消极影响,海陆经济一体化系统内部海陆经济相互依赖度、海陆资源共享度增强的正反馈机制均未形成,片面追求海洋资源开发,不利于海陆生产要素效率的提高,而海陆生产要素效率得不到提高,会反过来作用海陆经济相互依赖度的提高,造成海陆经济一体化波动下降。这一阶段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的一系列问题、海陆关系的恶化也证实了这一规律。
  第五,根据中国海陆经济一体化发展及其驱动机理的研究结果,提出实施差异化的海陆经济一体化发展策略、促进生产要素的海陆自由流动、加强海陆资源开发统一规划协调等促进海陆经济一体化的政策建议。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