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 28 4.7折 ¥ 59.8 全新
库存6件
作者曾国藩
出版社哈尔滨出版社
ISBN9787548405412
出版时间2011-07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9.8元
货号24181324
上书时间2024-12-15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成书于19世纪中叶。该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到,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蕴育真知良言,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
作者:曾国藩(1811年-1872年),晚清重臣,湘军创立者和镇压太平天国的主帅。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曾国藩是清末名臣,中国封建社会的后一尊官场偶像。他对后世学者和政治家具有深刻和深远的影响,人称“中国近代化之父”。他深受儒家传统道德文化浸染,同时又汲取道家、法家思想,终形成了他的修身、处世、用人和为官的智慧。
辑 修身篇——自修求强,自己做主 1
致沅弟:至于当大事,全在明强二字 2
致沅弟:凡郁怒易伤人 5
致沅、季弟:满招损,谦受益 7
致沅弟:咬定牙根徐图自强 12
致四弟:不宜非议讥笑他人 15
致九弟:毋存郁损之怀 18
禀祖父母:大器晚成,不必忧虑 21
禀父母:做事当不苟不懈 25
致诸弟:牢骚太甚者,其后必多抑塞 28
致九弟:息怒忍耐很重要 33
致沅、季弟:天地之道,刚柔互用 35
致九弟:树大招风,不图虚名 37
致九弟:积劳之人,非成名享福 40
致九弟:宜自修处求强 43
致九弟:能立能达,不怨不尤 45
致九弟:人生要有“硬”字与“悔”字诀 48
致鸿儿:功名得失,命里皆有定数 51
致诸弟:苟能发奋自立,人人可做圣贤 54
致沅弟:存倔犟以励志 60
致九弟:言凶德有二端 63
第二辑 劝学篇——修养品德,读书有法 67
致诸弟:学问总以有恒为主 68
致诸弟:吾人为学,要虚心 71
致诸弟:唯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 74
致泽儿:读书要明事理 77
致两儿:唯读书可变化气质 80
致泽儿:读书须能涵泳体察82
致泽儿:好文章须熟读成诵 85
致泽儿:手抄与模仿宜并进 89
致泽儿:看书要有所择 92
致泽儿:文章以珠圆玉润为主 96
致泽儿:读书要从自己短处下工夫 99
致泽儿:读古文之要义 102
致诸弟:勉事事应勤思善问 105
致澄沅两弟:述为不学有四要事 108
致泽儿:文章雄奇之道110
致纪泽、纪鸿儿:文章要以气象峥嵘为贵 114
致泽儿:宽闲岁月,切莫错过好光阴 116
致泽儿:诗文立意,须超凡脱俗 119
致泽儿:教导用笔,作文之法 123
致泽儿:论书法南北两派之长 126
致泽儿:读书要有"常" 129
第三辑 治家篇——治家教子,长久之计 133
致纪泽、纪鸿儿:谨遵八本、三致祥134
致澄弟:勤俭自勉以长保盛美 138
致三弟:勉在孝悌上用功 141
禀父母:夫家和则福自生 147
禀祖父母:持盈保泰之道 150
禀父母:教弟以和睦为 153
致诸弟:教弟婚姻大事须谨慎 159
禀叔父母:勿因劳累过度 164
致诸弟:自立门户,自立规矩 168
致诸弟:贤肖不在高位而在谨朴 172
致泽儿:治家八事,缺一不可 177
致两儿:银钱、田产易长骄气逸气 180
致泽儿:居家之道以戒奢侈为要义 186
致泽儿:望宽待袁婿,俟其改过 189
致鸿儿:勿沾富贵习气,才能成大器 192
致澄弟:盛时宜作衰时想 195
致泽儿:以耐劳忍气为要 198
致澄弟:先人留遗泽,为后人惜余福 201
致泽儿:新妇初来,宜教入厨作羹 203
致诸弟:不可以为有损架子而不为 206
致四弟:不可劳心费神,多管闲事 210
致两弟:后辈子侄,总宜教之以礼 212
致夫人:居家乃是长久之计 215
致四弟:继承祖父“三不信”家风 219
致九弟:以诚待人,伪亦能诚 222
致沅、季弟:愿以劳谦廉三字自惕 227
致泽儿:初移富圫不可轻慢近邻 233
第四辑 治国篇——精忠报国,治军有方 237
致沅弟:死到沙场是善终 238
致九弟:带兵治军要得法 241
致九弟:心浮气躁,乃兵家大忌 249
致九弟:治军要注意平和二字 254
致九弟:宜以求才为急 262
致九弟:军事无常愈当澄心定虑 269
致沅、季弟:随时推荐人才 272
致沅、季弟:多置好官、精选将才 277
致沅弟:可分可合,不伤和气 283
致沅弟:宜休养锐气不遽进兵 285
致泽儿:对士兵坦诚相待 288
致沅弟:为敌人小心防范 292
致泽儿:不急得失,寻转旋之机 295
致沅弟:极盛之后应加倍小心 298
致泽儿:责任重大,如履薄冰 301
致泽儿:查明战功,论功行赏 304
致沅弟:一字攸关生死荣辱 307
致九弟:治军总须脚踏实地 309
致沅、季弟:善将兵者与不善将兵者 314
致九弟:仁礼并用是带兵之法 318
第五辑 为官篇——晓得下塘,量材录用 321
致诸弟:为政不可骄奢淫佚 322
致诸弟:但愿不张虚名,不进官阶 325
致四弟:劝乱世应不露圭角 328
致沅弟:为政优于统兵 331
致四弟:与官相见以谦谨为主 335
致纪泽儿:不得不勉强以大局为重 339
致九弟:宜多选好替手 344
致季弟:望讲求将略品行学术 346
致泽儿:构怨太多将毁仕途 350
致沅弟:待降将的宽严之法 355
致九弟:用绅士不比用官 359
第六辑 处世篇——身立典范,做人有道 363
致九弟:济人须济急时无 364
致诸弟:交友拜师以专一为要 369
致诸弟:良友须殷勤接近 374
致诸弟:常存谦虚敬畏之心 377
致诸弟:切勿占人便宜 382
致沅弟:圣门教人不外敬恕 366
致九弟:患难与共勿有遗憾 391
致泽儿:做人需忠恕 395
致泽儿:做人要有气量 400
致沅、季弟:人无完人,不可强求完美 405
致纪泽、纪鸿儿: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 408
致沅弟:与他人交际,须省己之不是 412
第七辑 养生——保养身体,千金妙方 419
致澄弟:述养身之法有五事 420
致四弟、九弟:治身应以“不药”为药 427
致泽儿:饭后散步为养生秘诀 431
禀父母:谨记节欲、节饮食 436
致潢、荃:早起乃健身的千金妙方 440
致四弟:身体必须加意保养 444
致沅、季弟:补药调理,不可过多 448
致沅弟:以自养自医为主 453
禀父母:述治疗睡眠方法 457
致澄侯、沅甫:总以戒酒为义 462
致纪泽、纪鸿儿:饱看山水,以养身心 467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成书于19世纪中叶。该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到,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蕴育真知良言,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
作者:曾国藩(1811年-1872年),晚清重臣,湘军创立者和镇压太平天国的主帅。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曾国藩是清末名臣,中国封建社会的后一尊官场偶像。他对后世学者和政治家具有深刻和深远的影响,人称“中国近代化之父”。他深受儒家传统道德文化浸染,同时又汲取道家、法家思想,终形成了他的修身、处世、用人和为官的智慧。
“诚、敬、静、谨、恒”是曾国藩的修身五字。修身,须以“诚”为本,要忠信、不欺,戒除浮躁之心,加强修养,做谦谦君子;要淡泊、豁达、宽容、勤俭、廉洁、忍让、恭敬,方能游刃有余铸造精神,升华价值。进而齐家治国平天下,实现立德立功立言的不朽之业。
沅弟左右:
二十七日接二十一日来信,俱悉一切。
弟辞抚之意如此坚切,余二十二日代弟所用之折想必中意矣。
来信“乱世功名之际尤为难处”十字实获我心。本日余有一片,亦请将钦篆、督篆二者分出一席,另简大员。兹将片搞抄寄弟阅。于兄弟常存此兢兢业业之心,将来遇有机缘,即便抽身引退,庶几善始善终,免蹈大戾乎!
至于当大事,全在明强二字。《中庸》学、问、思、辨、行五者,其要归于愚必明,柔必强。弟向来倔强之气,却不可因位高而顿改。凡事非气不举,非刚不济,即修身养家,亦须以明强为本。
巢县既克,和、含必可得手,以后进攻二浦,望弟主持一切,函告鲍、萧、彭、刘四公。余相隔太远,不遥制也。
顺问近好。国藩手草。弟公文不宜用咨呈。用咨呈以符通例。
同治二年四月廿七日
沅弟左右:
二十七日接到贤弟二十一日的来信,具体情况都已知晓。
既然贤弟对于辞去巡抚之职的决心如此坚定迫切,那么我二十二日代你写的一封奏折也一定符合你的心意吧。
你来信中说 “乱世功名之际尤为难处”,这十个字实际上说出了我的心声。今天我有一片折子,也是请求把钦篆、督篆这两官位分出一席,另外选一名大的官员来担任这一席。现在将片子上的稿子抄给你看。我们两兄弟要常存一颗兢兢业业的心,将来如能遇到机会,就能抽身引退,这样才可以善始善终,避免犯大的罪过!
至于担当大事,全凭“明强”二字。《中庸》中所说的学习、问疑、思考、明辨、笃行,其要点就是要使愚蠢变为贤明,柔弱变得坚强。弟一向本性很倔强,不可因为处在高位就立刻去改变。要知道凡事没有倔强的志气是做不成的,没有刚毅的性格也不能成大事,即使是修身齐家,也必须以“明强”二字作为修身的根本。
巢县既然已经攻破,那么和、含等地也一定能够到手。日后进攻二浦,希望你能够自己主持大局,并写信给鲍、萧、彭、刘这四位将军。因为我离你太远,不能遥控指挥你。
顺便问候近况可好。国藩手草。贤弟的公文不应该用咨呈来写,用咨呈需要符合通例。
同治二年四月二十七日
曾国藩认为:一个人要使自己做成大事,内心决不能缺少一股倔强的精神,这一点很重要。在生活中,人人都想争强,因为都有血气。但遇到挫折,有人立即脆弱成一堆滩泥,望天长叹,退步不前。曾国藩终生的信条是:欲成大事,“明强”为本。
曾国藩在给沅弟的信中强调《中庸》说的学习、问疑、思考、明辨、笃行,要点就是要使愚蠢的一定要贤明,柔弱的必定要坚强。其意是说,一个人要想在困难面前成为一个强者,光有勇气是不够的,必须有一定的思想,也就是说必须从“明智”的“智”字做出来。这个“智”可以是找到解决困难的方法,也可以是不畏困苦的毅力,或者是另辟出路的智谋。只要能够自始至终都不会屈服顺从,不是一味强硬地去做,那便是明智之举。
譬如:子路问:“什么叫强?”孔子从容不迫地回答:“有南方的强,也有北方的强。南方的强意指用宽容柔和的精神去教育人,面对蛮横的对待也不报复,这是君子的强;用兵器甲盾当枕席,面对死亡的威胁也不退缩,这是强者的强。”所以说,和顺而不随波逐流,保持中立而不偏不倚,政治清明时不改变志向,政治黑暗时坚持操守,宁死不变,这才是真正的强。
以勇士北宫黝为例,北宫黝肌肤被刺不退缩,眼睛被戳不逃避,不但如此,北宫黝即不受平凡小民的羞辱,也不受大国群主的羞辱,听到斥骂的声音一定反击。这种勇气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是外发的,有某种体格或武功上的卓越之处。
再以孟施舍为代表,孟施舍对待不能战胜的,就像对待足以战胜的一样,即自己的兵力比别人少,但士气高于对方、内心坚定,就一定可以打败对方。孟施舍认为,做到必胜的秘诀就是无所畏惧,这培养勇气的方法是内敛的,很容易做到。像北宫黝、孟施舍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强者了,但是曾子这个人只要知道自己做的事是对的,那就会“虽千万人,吾往矣”,即使面对千军万马也不畏惧。由此看来北宫黝只是此刻之辈,而曾子则是后人奉为的“宗圣”,空有血气之强的勇士,仍是远远不及拥有明智之强的儒者。
因此说,曾国藩作为曾子的后人,以自身的成绩证明了这一点。在曾国藩的思想中,采取“思必明,柔必强。”从孔子对南方之强的见解来看,两种说法其实都是以道德的实践者为真正的强者。
此外,曾国藩在同治二年(1863年)七月一日,他给弟弟曾国荃的信中也写道:强字本是美德,我以前寄给你的信也讲明强二字断不可少。但是强字必须从明字做出,然后始终不屈不挠。如果对事情全不了解,一味蛮横,等到别人用正确的道理进行驳斥,并用事情的实际后果来验证,这时候再俯首服输,前倨后恭,这就是京师讲的瞎闹。我也并不是不要强,只是因为见闻太少,看事不明不透,所以不敢轻于要强。再者,我们正处于鼎盛的时候,属员在外,气焰嚣张,言语放肆,往往令人难以接近。我们如果一味强劲,不稍稍收敛抑制,那么属员仆从就会不闹出大祸不止。
由此可见,明强就是敢争,当一种判断确定后,曾国藩从不迁就他人的意见,有主见,敢斗争。
曾国藩的个性,就意志方面来讲,也是很坚强倔强的。从曾国藩的诗文和军事生涯中都可以看出他意志坚强,并非懦弱之辈。他的诗文,很少有意味平淡之作,而多豪言壮语,雄奇之气益于笔端,坚强的性格跃然纸上,如他30多岁做京官时作的一首诗:
去年此际赋长征,豪气思屠大海鲸。
湖上二更邀月饮,天边万岭挟舟行。
竟将云梦吞如芥,未信君山铲不平。
偏是东皇来去易,又吹草绿满蓬瀛。
从中可以看出,曾国藩不喜欢纤弱阴柔的字,而喜欢强劲阳刚的字。他说:“杜陵言‘书贵瘦硬’,乃千古不刊之论。”字体硬而瘦,正是阳刚风格的一种表现,俗话说:字如其人。写字虽是小事,却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性格。有些善于识才的人仅凭一个人的字,就可以看出一个大概。
予观近人,独服文正公。——*
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左宗棠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