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 13.2 5.3折 ¥ 25 全新
库存3件
作者史雷鸣 著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1381618
出版时间2015-05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25元
货号23709611
上书时间2024-12-15
本书论证了景观是一种美学现象,梳理了美学的规律、景观的分类、内在的原理以及可能性。为景观学构建了更为理性清晰的基础原理,并疏通了景观和生活之间的关系。
史雷鸣,诗人,艺术家,高校教师,景观硕士,建筑文化在读博士。主要研究社会学,美学,符号学。曾出版诗集《野蛮派对》,多次举办个人画展和雕塑作品展。
部分 景观的美学文化系统原理与城市景观的研究
1绪论()
1.1 国际上四大学派对景观的理解()
1.2 景观学术研究的主要动态和方向()
2景观的本质与意义()
2.1 美学是景观的本质与意义()
2.2 景观的分类()
3美学的本质()
3.1 美学的本质意义()
3.2 美学的层次和分类()
4景观的文化系统()
4.1 景观与文化的联系()
4.2 景观与人文的结合()
5城市景观的美学文化系统的规划设计问题()
5.1 城市就是宏大的人文景观()
5.2 城市景观中重要的空间结构和城市景观重要的子系统()
第二部分从文学中感受和发现景观
那些生活的风景()
轻感觉()
用不完的夜()
忆江南()
分不清东西()
那时(九章)()
那几座城市()
山顶的灯火()
世间行()
今年今日()
想去南京()
光明()
悟空()
超市()
安慰()
雪落长安()
路()
风()
海()
天()
山()
二十六点()
山水记()
北方有佳人()
海棠花开()
成都()
南望()
梦之南()
热命运()
后记()
本书论证了景观是一种美学现象,梳理了美学的规律、景观的分类、内在的原理以及可能性。为景观学构建了更为理性清晰的基础原理,并疏通了景观和生活之间的关系。
史雷鸣,诗人,艺术家,高校教师,景观硕士,建筑文化在读博士。主要研究社会学,美学,符号学。曾出版诗集《野蛮派对》,多次举办个人画展和雕塑作品展。
景观的美学文化系统原理与城市景观的研究
绪 论
1.1 选题背景
1.1.1问题的提出
由于人类社会迅猛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城市人口比例不断增加,城市成为人类重要的一种社会结构,生活平台和生活方式,以及人类庞大的建筑构筑物群。而我们当下的景观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是场地,园林,生态等领域。事实上,面对如此迅猛发展变化的“城市”对象,我们需要在这样的背景下,对景观的概念以及核心意义,进行再次认识,对景观的内容,在更大的范围内,更系统性的宏观的整理,并且寻找城市景观设计的一些新的方向和方法。
1.1.2国内外学术水平及研究动态
1.1.2.1目前国际上四大学派对景观的理解
目前较为公认的有四大学派专家学派心理物理学派认知学派或称心理学派和经验学派或称现象学派
专家学派强调形体、线条、色彩和质地四个基本元素在决定风景质量时的重要性以丰富性、奇特性等形式美原则作为风景质量评价的指标也有的以生态学原则为评价依据参与风景评价的是少数专家他们在艺术、生态学及资源科学方面都有很高的素养目前美国及加拿大等国的土地管理部门、林务部门及交通部门多采用专家评价方法进行风景评价
心理物理学派则把风景审美的关系看作是刺激反应的关系主张以群体的普遍审美趣味作为衡量风景质量的标准通过心理物理学方法制定一个反应风景美景度关系的量表然后将这一量表同风景要素之间建立定量化的关系模型-风景质量估测模型心理物理学方法在小范围森林风景如一个林分的评价研究中应用较广
认知学派把风景作为人的认识空间和生活空间来理解主张以进化论的思想为依据从人的生存需要和功能需要出发来评价风景景观生活环境较有代表性的是英国地理学者他在年提出了望庇护理论,美国环境心理学者夫妇提出风景审美模型和美国地理学者的情感唤起反应理论。理论强调了人的自我保护本能在其风景评价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他认为人在自然环境中是猎人猎物双重身份出现的。作为猎人他需要寻找他的猎物,所以他需要景观能给他提供庇护的场。在的模型中,不但反映了人的自我保护本能在其风景评价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还反映了人是作为一种高智能的动物出现于自然环境中的。他不会只满足于眼前的生活空间(景观)的安全和舒适,他还要利用种种景观信息去预测、探索未来的生活空间。所以认为,风景的质量决定于风景的两个特:可解性和可索性,前者反映了人对于景观的安全的需求,后者反映了人对于未来的求知欲。的理论则融进化论美学思想和情感学说于一体,试图通过生理测试技术(如脑电图、心电图)来测定人对于特定风景区的反应和评价,从而克服了语言表达对风景评价结果可能带来的误差。
经验学派把景观作为人类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用历史的观点,以人及其活动为主体来分析景观的价值及其产生的背景,而对客观景观本身并不注重,如美国地理学者的一些研究。
1.1.2.2目前景观学术研究的主要动态和方向
1)目前,世界范围内,比较关注的研究方向主要为可持续理论、景观中的生态科学、信息技术、以及人性化的设计。
2)国内目前比较强调场地精神营造,文化符号化,以及宜居性和民族化的研究。
3)以俞孔坚等人为代表的城市规划层面的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1.2 选题的意义和创新
1.2.1课题研究的意义
作为人类宏大规模的建构筑物群,城市是人类重要的生活生产平台,以城市为基础形成的生活方式,影响着世界超过一半的人口。并且,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城市人口比例越来越高。而城市作为一个整体的景观系统,研究还比较缺乏。也就是说目前的景观观念和方法,还不能够很好的面对“城市”对象,而更多的在一些更微观的园林以及场地领域进行更为细化的研究。同时,由于景观的专业划分和专业技术限制等因素,景观的概念实际上一直是被“狭义化”的,对于景观的概念和意义的理解的普遍性的偏差,所形成的一些习惯性的误解以及研究方向的僵化,在一定程度上妨害了对景观的进一步研究和发展。因此,本论文的研究,试图从美学、心理学和符号学的角度介入,梳理景观的概念和意义和内容,并以此为基础,寻找城市背景下的宏观景观的营造方法和突破方向。并希望以此为基础,将城市纳入景观设计的具体对象。
1.2.1.1客观条件
世界范围内,城市的迅猛发展,中国迅猛的工业化和城市进程,城市作为重要的人类生活平台,其本身的景观意义和需求日益明确。景观,已经成为一个城市极为重要的资源。也成为一个城市文化系统中极为核心的因素。作为城市居民本身,人们对于所居住工作的环境的景观需求,也已普遍觉醒,这种需求是没有止境的。而作为人类的生活和经济共同体,城市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景观,已经成为一个城市吸引移民和投资的重要条件,成为城市竞争中的重要领域。在人类的城市发展过程中,早期城市的景观,是诸多小型景观的累加,和整体的无意识设计实施,而当下的城市模式已经比较成熟,规划的介入,和公共化的要求与趋势,以及新的大规模的建设周期的到来,旧有的城市景观形成模式已经不适合,需要新的整体性的系统城市景观的研究和设计。
1.2.1.2主观条件
由于景观的多态性,甚至于景观的概念一直都不够统一,混乱的观念,必然带来混乱的设计。在长期的社会学,美学等学科的研究的基础上,梳理景观的概念和意义和内容,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同时,众多城市“百城一面”的现状,也就更加需要研究城市景观发展的可能性和方向,寻找城市景观营造的新的途径和方法。
因此,于本文中提出相应的课题,予以针对性的研究,寻找新的设计理念。这也就是本课题研究的意义所在。
2 景观的本质与意义
2.1 美学是景观的本质与意义
2.1.1 景观是一种美学范畴的概念
景观(),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都是一个美丽而难以说清的概念。地理学家把景观作为一个科学名词,定义为一种地表景象,或综合自然地理区,或是一种类型单位的通称,如城市景观、森林景观等(辞海,);艺术家把景观作为表现与再现的对象,等同与风景;建筑师则把景观作为建筑物的配景或背景;生态学家把景观定义为生态系统或生态系统的系统(如)旅游学家把景观当作资源;而更常见的是景观被城市美化运动者和开发商等同于城市的街景立面,霓虹灯,园林绿化和小品。而一个更文学和宽泛的定义则是能用一个画面来展示,能在某一视点上可以全览的景象(’英语大词典,)。)尤其是自然景象。但哪怕是同一景象,对不同的人也会有很不同的理解,正如所说同一景象的十个版本()。
本文认为,景观是一个外部环境的系统的美学特征和效应。这种外部环境,由生态系统,生活空间和场地系统,符号系统,技术系统等主要子系统构成。我们将之称为景观的这种环境,与一般的环境的差别,则在于它的美学价值。如若没有美学价值,则不能称之为景观。而一个环境系统,如果具备相应的美学价值,则不论这个环境系统是否有为某种技术功能的需求而设计,都事实上构成了景观。
在某种意义上讲,景观是一个环境系统的美学投射。或者说,景观是一个环境系统的美学现象。景观是指一种具有美学价值的外环境所形成的审美系统。当然,这是一个广义的概念。鉴于外部环境的庞大与混乱,我们将建筑室内部分的美学,有时也将建筑的单体的审美问题,一般另行归入室内装饰,和建筑美学。而将建筑外部的环境部分,包括自然环境,人工环境的审美,以及这种美学效果,称之为“景观”。即使是这个狭义的“景观”,也具有非常宽广的内涵和外延。大到天文星相,四季变迁,海洋高山,森林湖泊,小到街角的场地,庭院,甚至是一扇窗户之外的视野。
实际上,我们经常提及的风景,园林,也仅仅是景观的部分内容而已。风景,更主要的是自然景观,或拟自然景观。园林,就正是拟自然景观基础上的一种人工景观。甚至,通过建筑和场地的介入,将这个景观植入了更多实际的功能,而成为一种美学和实用之间的一种跨界的场地环境系统。
2.1.2 景观是一种主题化情感化的美学环境和对象
景观是一个物质系统。是一种环境。但是,人类的审美,却是具有主题感受的能力的。人类对外部的感知,从条件反射式的应激反应和本能,到下意识的直觉判断和感受以及情绪,还有思考和感悟之后的意识、意志和感情。因此,人类对于景观的审美,总会被自身的心理认知系统所符号化,现象化,情感化,以致主题化。当然,在很多时候,这种主题,仅仅停留在潜意识和下意识层面。但是,对于情绪和情感而言,主题就是情绪和情感以及这种感受和感悟的本身!
2.1.3景观的物质技术基础及其与功能的关系
景观的美学,本就是景观的功能本身。景观提供给人类主体以审美对象和美学特征,在这个审美的过程中,人类的精神活动丰富而变化,美学的快感和精神的愉悦以致情感的升华,甚至对于世界的更深的超越性的领悟,就正是景观所具备的功能和内涵。同时,景观需要物质的基础。在人工景观的范畴,技术手段和基础,也是不可或缺的。由此,景观学的研究将必然面对因此而衍生发展的景观的技术研究。这种技术,既有物质化的研究,对于各种构成景观的“材料”“对象”的研究,也有形成某种构造所需要的加工和建筑技术。也有美学的本身技术。尤其是针对景观范围内的美学,和实现某种美学特征的技术原理和技术手段。
2.2 景观的分类
2.2.1 景观主要分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
自然景观,由自然环境系统所构成。世界范围内,丰富的气候,地貌,动植物物种,复杂的地形,在时间进程中有规律或者混乱的动态的自然运动,都构成了自然景观的材料和对象。由这些材料和对象,进一步构建的宏大的场景以及动态的演进演化,形成丰富美好的自然景观。
对于自然景观而言,景观学和景观设计的研究方向主要是发现,保护这些景观资源,并寻找的观赏欣赏方式。并由此进行配套的路线,交通,和基础设施的设计建设。甚至,进一步研究在自然景观基础上,进行更具主题性的延伸(人工)景观和娱乐与功能的嫁接与融合。例如,对于雪山的滑雪娱乐的开发设计和配套的温泉洗浴和度假酒店的设施设计与开发,以及它们之间的功能与美学的匹配融合。
人工景观,包括了有意识和可控制的人工景观设计,和无意识形成的人工环境的景观。园林,场地,公园,小区和建筑配套的绿化景观,都属于有意识可控制的人工景观设计。传统意义上的园林,是这种人工景观的典型代表。这种景观中,有很多类型,有着强烈的拟自然倾向。还有一些人类所进行的功能性建筑,场地,甚至劳动的过程和劳动的环境,本身首先是面对功能和技术的,但是,由于其具备了强烈的美学价值,并能够引起人类的注意,甚至是主动性的审美,那么,这种人工环境和行为,也具备了景观的特征和实质。但是,这种景观是依附于技术功能之上的衍生性景观。是无意识形成,或者非主动进行景观设计形成的。实际上,由于人类社会的进步,艺术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以及经济基础的不断改善,这一类建筑,场地,劳动,人类行为的景观意义越来越被重视和研究,也已经成为景观学非常关注的内容和设计对象,并被越来越多的主动性介入和设计。比如,城市规划对于城市宏观的布局和建筑群的景观影响,就越来越被重视。由于传统的人工景观学术和技术的成熟,对于这种附着在首先是功能性建筑和场地的景观,虽然首先不是为景观而进行,但是其庞大的规模,无处不在的分布,对于生活和劳动的高度渗透和伴随,其景观价值和意义被高度重视,也将成为景观设计和学术研究的重要方向,和重要的研究领域。
2.2.2景观的子系统和对象类型
景观,我们可以从一些人们熟知和经常接触的概念来做一些具体性的对象分类:
1)园林:主动性的,设计和构建场地以及附属建筑,主要的目的和功能就是提供一种休憩娱乐,具有强烈文化性的主动性的审美环境。这种场地,需要一定的尺度,形式,主题,脱胎于古典主义文化的文化艺术和建筑传统,一般情况下,更为强调自然材料和属性,对于地形,植被,水系等,要较高的要求。功能性从属于艺术性和美学。一般认为,它们都反映了其所属的文化系统,在文明早期,对于自己的上帝的理想居所的想象。是一种以自然材料为基础的,对于古典文化的居住环境理想的形式化表达。
西方的园林,更强调几何的美学,和人(神)类的存在和在场感。往往以几何式绿化,修剪植物,水渠,喷泉,雕塑为主要素材。场景化,戏剧化,往往与重要建筑互相附着借景。有强烈积极的入世倾向。
以中国园林为代表的东方园林,更强调拟自然地貌,以山水,植被为主体,少量的建筑和小品,以天人合一师法自然,消隐人迹,淡泊恬静为主要特征。出世,则是这种园林系统的精神背景。
2) 公园:传统公园一般以园林为基础,强化公共性,公共娱乐设施和场地,甚至衍生出主题化的商业娱乐和文化。是园林的公共化和娱乐化和功能化的演进。一般情况下,具备很好的开放性。在审美娱乐的基础上,公众交流和活动,成为一个重要的延伸。
3) 场地:广场,公众活动空间等。是主要的公众活动空间。在保证公众活动的空间组织情况下,进行适当的景观设计。由于空间尺度,公众性强,有着较高的美学要求。
4) 庭院和小区环境:附着于建筑的外围空间,承担着建筑周边和小区内宜居的生活美学、心理和生态环境的营造,以及提供局部范围内的活动场地。是贴近生活的景观设计对象。
5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