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 18.7 7.2折 ¥ 26 全新
库存5件
作者奎潮,光霁
出版社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5109713
出版时间2012-08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26元
货号22918090
上书时间2024-12-15
“随园大家丛书”定位在学术和生活传记之间,力求反映每位大家的学术人生与心路历程,并且要避免过于学术化和理论化,能够适合一般大众阅读。同时要求插入60至100幅图片。奎潮、光霁编著的《其命惟新(傅抱石)》为“随园大家丛书”之一。《其命惟新(傅抱石)》以时间为经,以空间为纬;以叙述为主,以点评为辅;记述了傅抱石先生的艺术人生。
壹 少年时代:遍尝生活铸真性一、生活底层的磨砺二、血浓于水 青胜于蓝三、艰难求学路四、假作真时真亦假贰 青年时期:生逢乱世求独立一、斗群英立威信二、挚爱三、良师与益友四、正名:为中国美术五、名扬海外叁 事业巅峰:搜尽奇峰造真境一、金刚坡“抱石皴”二、新变:毛泽东诗意画中探索三、东欧之旅四、江山如此多娇肆 转折与思变:新时代里新丹青一、一万三千里写生二、东北行三、真实的性灵伍 生命尽头:留给世人的思考一、傅抱石与随园二、作为父亲的傅抱石三、未完成的画四、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本书参考资料
“随园大家丛书”定位在学术和生活传记之间,力求反映每位大家的学术人生与心路历程,并且要避免过于学术化和理论化,能够适合一般大众阅读。同时要求插入60至100幅图片。奎潮、光霁编著的《其命惟新(傅抱石)》为“随园大家丛书”之一。《其命惟新(傅抱石)》以时间为经,以空间为纬;以叙述为主,以点评为辅;记述了傅抱石先生的艺术人生。
对《其命惟新(傅抱石)》主人公傅抱石来说,生活的意义就在于从事艺术创造性劳动,无论是绘画,是篆刻,还是研究中国美术史。在他短暂的一生中,他留下了数千幅画,数千枚章,还有二百多万字的研究著作。他在匆匆忙忙中渡过了61个春秋。他的生活信条就是“其命惟新”。他为了艺术为了创造而来到这个世界。因此,他在艺术劳动中留下的业绩也都充满了创造,充满了新。这使他格外被人看重,也使他的作品格外被人珍视。本书由奎潮、光霁编著。
一 生活底层的磨砺江西省景德镇是中外闻名的瓷都,与广东佛山、湖北汉口、河南朱仙镇并称为明清时期的中国四大名镇,距离景德镇200公里外的省会南昌便成了瓷器贸易的集散地,即便是穷人的家庭也大量使用着日用瓷器。虽然在19世纪初,由于战争频繁,政局动荡,瓷器产业已大不如前,但是即使在那个贫穷和黑暗的时代,那些瓷碗、瓷壶和瓷瓶上的图案花纹,也以其或粗拙或精细的艺术描绘,给苦难中的人们带来些许的心灵慰藉,唤起人们心底对理想生活的憧憬。清光绪三十年,甲辰八月二十六日,即公元1904年10月5 日,位于南昌建德观一带贫民聚居的棚户区,一间名为“傅得泰”的修伞铺里,降生了一个男婴。其父傅文苡抱着孩子,本是件令人喜不自胜的事情,但喜得贵子的父亲环顾自己这个残旧破败的修伞铺,再想到前几个孩子相继夭折的命运,怎么也欢喜不起来,反而忧心忡忡。为了图个吉利,父亲给这个男婴取了个“长生”的乳名。真是越担心越出状况,傅文苡夫妇很快在孩子身上发现了异常:小长生哭声响亮,奶也吃个不停。可就是双眼紧闭,不肯睁开。母亲徐氏以为自己生了一个瞎子,不禁慨叹自己命运凄苦。在那个年代,人们普遍缺乏卫生知识,所以没有人能够给出科学的解释。其实问题并不像傅文苡夫妇想的那样严重,那不过是因为接生婆在接生过程中处理不慎,引起了婴儿眼部感染。因为当时知识和医疗条件的匮乏,这给傅家人带来很重的精神负担。傅文苡生了儿子之后反倒愁眉苦脸,妻子徐氏产后营养跟不上,加上心中抑郁,消瘦得厉害。傅文苡夫妇一向乐于助人,在街坊中口碑很好,傅家生子,街坊邻居纷纷前来探望,好言劝慰,有的说长生天庭饱满,将来必有一番大作为,有的说吉人自有天相,将来遇见贵人,眼睛自然就睁开了。夫妻俩当然知道这都是街坊们的安慰之词,代表着大家的一番好意,但人情的善良与淳朴,使他们得到了些许安慰,心里也好受了许多,无论如何,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虽然孩子身体有“疾”,他们也视为命根子,决心将他好好抚养长大。在夫妻俩的悉心照料下,小长生眼睛的症状渐渐好转,其他身体状况也和一般孩子没什么差别。奇迹发生在满月后的第二天清晨,小长生忽然睁开了一双炯炯有神的大服睛。傅文苡夫妇惊喜不已,邻居们也闻讯而至,大伙儿都争相目睹这个小生命身上发生的奇迹。在他们的心目中,小长生身上发生的奇迹,仿佛冥冥之中有神灵保佑,纷纷表达祝贺之意,他们也对孩子的父母说,这孩子将来一定会有大出息。善良的邻居们自然想不到,这些原本用来安慰夫妇二人的吉言在未来会得到应验。这个叫长生的孩子,会为这个世界贡献出辉煌的文化瑰宝,并被载入中华民族文化历史的长卷。这个孩子就是后来享誉中外的艺术大师,并被另一位艺术大师徐悲鸿先生称为“巨星”的美术教育家、美术史论家、金石学家和国画大师傅抱石先生。小长生在幼年时期就显露出善于观察和勤于动手的天性。 因此,在当时人看来狭小、杂乱的棚户区反倒成为小长生汲取艺术养分的块沃土。首先引起小长生注意的便是随处可见的瓷器。这些日常所用的瓶瓶罐罐上都会画点花鸟鱼虫或是山水树石。虽然大多做工粗糙,但是在小长生眼中,那些鲜艳的色彩和栩栩如生的景物可比眼前的世界开阔多了,好像那里才是属于他的世界。由于棚户区里的住户都是贫民,同命相连,加上民风淳朴,大家有事相互照应,处得像是一家人,孩子们更是不分你我,毫不拘束。得此便利,小长生时常无拘无束地走动于各门各户之间。偶尔,他会在这家发现个画着牛郎织女的饭碗,又会在那家发现个画着水浒英雄的茶壶,看到这些,他就像遇到了宝贝,爱不释手,流连忘返。由眼观,到心慕,由心慕,到产生自己动手模仿的念头,这也许就是这个日后的大画家初的艺术启蒙。于是,他拿着小木棍儿,照着饭碗、茶壶上的画面,在地上一笔一画地画起来。这样的画,画完了没法保存,小长生感到不满足。后来,他就想办法去各家收集废旧的小纸片,再跟大人要几支几乎写不了字的旧毛笔和剩下一点的墨头。有了这些家伙,他就像模像样地自个儿磨墨,作起画来。同龄的孩子们整天打打闹闹,嬉戏玩耍,与小长生安静画画的景象形成了强烈的对比。邻居们对这个孩子越来越好奇,长生的母亲乐得清静,任由他去画。时间一长,小长生画得与瓷器上的图案越来越像,人物特征分明,鸟兽栩栩如生。棚户区本就没几个识字的人,更别说画画了,邻居们一个个惊得目瞪口呆。一时间,小长生成了棚户区里的名人,父母亲在为孩子受到夸赞而高兴的同时,开始商量着要想办法让长生接受正统教育,将来出人头地,走出这片棚户区。对于穷苦人家,孩子上学读书谈何容易。父母亲想让长生受教育,是为了将来离开棚户区,可没曾想到,恰恰是这个聚集着三教九流的小天地里充满了关切和爱心,帮助长生获得了人生初的启蒙教育。傅家街坊之中有位姓陶的巡警,其负责管理的正是这一区的街道,每天巡街都要从修伞铺门前经过。徐氏是个热情好客的人,每次看到老陶经过,都会喊他进屋喝口茶,歇歇脚。铺子里地方小,大人们聊家常,小长生就自顾自地在旁边画画。老陶也听说了关于小长生的种种传闻,再亲眼看见这么丁点儿大的小子竟能把瓷器上的画原封不动地临摹下来,真是惊叹不已。P3-6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