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货速发】中国政治发展进程(2011)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现货速发】中国政治发展进程(2011)

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41.7 7.0折 60 全新

库存4件

天津津南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上海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政治研究中心 编

出版社时事出版社

ISBN9787802324145

出版时间2011-04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0元

货号21062128

上书时间2024-12-15

易安居书舍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2010年,植根于当下中国政治建设行动之上的中国政治发展模式,正面临着一个具有开放性的未来;通过系统的党建布局,执政党在组织活力的增强,内部结构与要素的优化、执政过程的科学化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国家制度建设呈现一种以“小创新”撬动“大制度”的连续性发展态势,制度空间容纳社会成长的功能进一步凸显;政府改革在政府与社会关系、规范行政以及政府内部权力关系层面深刻推进,以服务政府、法治政府、效能政府为表征的新政府形态正在形成;通过与政治建设的有机结合、对民主参与的有效吸纳以及司法系统的自身改革,法治效应进一步置入中国政治发展之中;反腐介廉制度建设伴随反腐范围与领域的进一步拓展向纵深推进,提高制度执行力成为战略重点。这一切,构成了2010年中国政治发展的整体图景。



作者简介


  刘杰,男,1965年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市,199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法学博士。现为上海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政治研究中心主任,世界经济研究所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任院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副主任及《国际关系研究》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双聘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先后主持国家和上海市社科基金课题近10项,著有《国际人权体制》、《当代美国政治》、《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国家主权》、《机制化生存》等个人专著8部,发表《美国与国际人权公约》、《论人权的多重属性》、《如何评价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等学术论文200多篇,曾10多次获国家和上海市优秀学术成果奖。



目录

章 2010:初现端倪的中国政治发展模式

 一、中国政治发展模式的特定内涵与核心问题

 二、模式语境下的2010年中国政治建设

 三、关于中国政治发展模式的深层思考

第二章 以制度化为核心加强执政党建设

 一、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呈现新局面

 二、执政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三、党内民主与党务公开

 四、干部选拔任用制度

第三章 国家制度建设全方位推进

 一、国家制度建设的基本方位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

  三、政治协商制度的发展

  四、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成长

第四章 政府改革持续深化

  一、大部制改革:挑战与追踪

  二、撤销规范“驻京办”

  三、“省直管县”改革悄然提速

  四、政务公开打造阳光政府

  五、法治政府建设任重道远

  六、公务员制度改革创新

第五章 全面建设法治国家

  一、全方位推进法治建设

  二、重要法律的制定和修改

  三、推进依法行政和执法规范化建设

  四、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

  五、两个典型性法治事件

第六章 社会民主发展迅速

  一、“网络问政”成为公民参与重要方式

  二、民生保障体系日臻完善

  三、公共安全管理水平有所提高

第七章 经济民主维护力度增强

 一、房地产市场调控空前严厉

 二、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

 三、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

 四、统筹城乡发展取得重点突破

第八章  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中国政治发展

 一、世界热议“中国模式”

 二、“自信的中国” 

 三、国际社会关注上海世博会

 四、2010年中国政治发展面面观

大事记



内容摘要


  2010年,植根于当下中国政治建设行动之上的中国政治发展模式,正面临着一个具有开放性的未来;通过系统的党建布局,执政党在组织活力的增强,内部结构与要素的优化、执政过程的科学化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国家制度建设呈现一种以“小创新”撬动“大制度”的连续性发展态势,制度空间容纳社会成长的功能进一步凸显;政府改革在政府与社会关系、规范行政以及政府内部权力关系层面深刻推进,以服务政府、法治政府、效能政府为表征的新政府形态正在形成;通过与政治建设的有机结合、对民主参与的有效吸纳以及司法系统的自身改革,法治效应进一步置入中国政治发展之中;反腐介廉制度建设伴随反腐范围与领域的进一步拓展向纵深推进,提高制度执行力成为战略重点。这一切,构成了2010年中国政治发展的整体图景。



主编推荐

  刘杰,男,1965年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市,199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法学博士。现为上海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政治研究中心主任,世界经济研究所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任院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副主任及《国际关系研究》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双聘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先后主持国家和上海市社科基金课题近10项,著有《国际人权体制》、《当代美国政治》、《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国家主权》、《机制化生存》等个人专著8部,发表《美国与国际人权公约》、《论人权的多重属性》、《如何评价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等学术论文200多篇,曾10多次获国家和上海市优秀学术成果奖。



精彩内容

  章 2010:初现端倪的中国政治发展模式

    二、模式语境下的2010年中国政治建设
  如果我们假定中国政治发展模式真实客观地存在,那么这种模式必然形成于当代中国积极、稳步推进的政治建设,也必然影响、作用于当前中国政治建设对其目标、方式与路径的选择。在2010年中国政治建设的具体实践中,我们能够看到对上述战略问题的中国式回应:
  ,执政党建设系统推进,执政能力与适应性进一步提高。2010年召开的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这也构成了当前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一个现代政党组织,同时作为当代中国变革社会中不可替代的中心政治力量,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一必须同时兼顾其组织活力的保持、内部结构和要素的优化、执政行为和执政过程的科学化三个方面,2010年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实践就体现了这个逻辑。
   中国共产党组织活力的保持,直接关系到变革社会中政党的适应性问题,亦即中共的先进性问题。从当代中国执政党建设的实践来看,中国共产党举办规划性、连续性和具时间界限的主题活动,是维护和促进中共组织活力的关键策略。2008年3月开始的全党范围内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于2010年2月底基本结束。从2010年4月起,围绕中共成立90周年,中组部、中宣部要求在中共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开展“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活动。……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