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货速发】青藏高原瓢虫
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
55.6
7.0折
¥
80
全新
库存6件
作者胡胜昌,林祥文,王保海 编著
出版社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4964855
出版时间2013-09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80元
货号23392082
上书时间2024-12-15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青藏高原瓢虫》记述了以西藏、青海为主体的瓢虫的发生研究概况、发生特点和形态特征,以及发生于西藏、青海的瓢虫种类,包括发生于云南、四川等部分属于青藏高原范围的瓢虫,共涉及7个亚科11个族49个属172种,其中新种9种,中国新纪录种2种。新种的模式标本全部保存在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标本室。
作者简介
胡胜昌,男,1955年6月出生于江西省宜丰县,1976年毕业于江西农业大学(原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总校)植保系,2004年获得农业推广研究员技术职称,现任上海市青浦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党总支书记,青浦区农学会理事长。1991年被授予西藏自治区优秀专家称号,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目录
章 青藏高原瓢虫的发生和研究概况
节 研究概况
第二节 瓢虫的种类和分布特点
第三节 瓢虫的生物学特性
第二章 瓢虫的形态和瓢虫科的分类概述
节 瓢虫的基本形态特征
第二节 瓢虫科的分类
第三节 瓢虫的亚科检索表
第三章 青藏高原瓢虫种类记述
节 小毛瓢虫亚科Scymninae
第二节 刻眼瓢虫亚科Ortaiinae
第三节 隐胫瓢虫亚科Aspidimerinae
第四节 盔唇瓢虫亚科Chilocorinae
第五节 红瓢虫亚科Coccidulinae
第六节 瓢虫亚科Coccinellinae
第七节 食植瓢虫亚科Epilachninae
中文名索引
拉丁学名索引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青藏高原瓢虫》记述了以西藏、青海为主体的瓢虫的发生研究概况、发生特点和形态特征,以及发生于西藏、青海的瓢虫种类,包括发生于云南、四川等部分属于青藏高原范围的瓢虫,共涉及7个亚科11个族49个属172种,其中新种9种,中国新纪录种2种。新种的模式标本全部保存在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标本室。
主编推荐
胡胜昌,男,1955年6月出生于江西省宜丰县,1976年毕业于江西农业大学(原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总校)植保系,2004年获得农业推广研究员技术职称,现任上海市青浦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党总支书记,青浦区农学会理事长。1991年被授予西藏自治区优秀专家称号,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精彩内容
瓢虫科昆虫统称瓢虫,藏语称“特吉(译音)”。以西藏、青海为主体,包括四川、云南、新疆等部分区域在内的广大地区统称“青藏高原”,详见下页图1。
顾名思义,本书所记述的就是以西藏、青海为主体的瓢虫的发生研究概况、发生特点和形态特征。记述了发生于西藏、青海的瓢虫种类,包括发生于云南、四川等部分属于青藏高原范围的瓢虫。共涉及7个亚科11个族49个属172种。其中新种9种,中国新纪录种2种。新种的模式标本全部保存在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标本室。
瓢虫是一类非常重要的经济昆虫,但由于以前常常以翅膀上的斑纹来确定瓢虫的种类,而后来才在不断的饲养研究、解剖观察中才逐步知道瓢虫的斑纹是多变的,往往同一个种个体之间斑纹差异很大,而不同的种却有时候斑纹很相近,加上瓢虫幼虫与成虫具有完全不同的外形,使得不少农民群众常常把有益的瓢虫当作害虫,甚至使用农药进行防治。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有些国外学者开始发现通过解剖瓢虫外生殖器能够获得较为稳定的鉴定特征,因此便渐渐普及开来,我国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也开始普遍应用。因此,本书着力追求两点:一是尽可能收齐种类,绘制出主要形态图,供农民群众对照使用;二是尽可能绘制好生殖器图片,供专业工作者使用。对于前者,我们根据国内外学者已记录分布于西藏、青海的瓢虫,除小长崎齿瓢虫Afissula parvula (Crotch)外,全部记录在书中;对于后者,除雅致小瓢虫和蛇后裸瓢虫外,全部绘制了生殖器图。
另外,除了新种和中国新纪录种外,基本上都能在国内有关专家的著述中找到文字描述,为了统一、准确,除了我们观察的标本和原有描述有不同之处外,哪怕是我们有标本的种类也尽可能不再作重新描述,更有部分种类我们并没有采到标本,特别是小毛瓢虫和刻眼瓢虫亚科。为了尊重前人的劳动成果,同时又节省篇幅,我们特列了“参考文献和引用文献”的附录,凡在正文、二章中引用的内容,均在章节开始时说明或在引用的自然段末尾用引用文献的编号做上标标出;正文第三章的种类描述凡主要是引用其他作者的描述,均在种名后用引用文献的编号做上标标出,以便于查阅引用文献的出处,特此说明。
本书的编写是上海市农委、农技中心落实“科技援藏”的重要举措之一,我们得到了许多部门、专家的支持、帮助和鼓励。我们特别要提到的是对我国瓢虫分类作出杰出贡献的庞雄飞教授,他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为西藏农业病虫草害及天敌资源普查鉴定标本,同时无偿提供了大量瓢虫分类资料。还有杨集昆、章士美、赵永祥教授,日本瓢虫科专家佐佐治宽之(Sasaji, H.)、印度的食虫虻分类专家Joseph,A. N. T.等老一辈昆虫学家,都曾帮助收集或赠送了大量的国内外资料。戈峰、花保祯、蒲天胜、彩万志等诸位新一代的昆虫学家,也在资料收集中提供了很多帮助。特别是虞国跃研究员,不但在过去对我们提供过帮助,在本书的撰写过程中又给予不少指导和帮助,并审阅了文稿,提出了许多宝贵的修改意见,文中的很多文字描述也出自虞国跃研究员的专著,使我们的工作变得相对容易,记述更为完整和准确。如平缘光瓢虫属Priscibrumus的属征,完全是虞国跃研究员提供的尚未发表过的描述。在这里表达我们由衷的感谢。上海市老年科协陈积芳先生(原上海市科协副主席),上海市体育局赵荣善处长,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王晓华、陶雪娟研究员,闫其淘老师,江西农业大学副校长王华林,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党委书记陶继烈,《科技日报》专版主编吴红雅,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编辑姚欢等也给予了很多的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如果没有以上诸位长期的帮助和支持,要在短短的一年内完成这本书是不可能的。
由于作者知识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疏漏、错误之处,希望读者批评指正。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