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货速发】审美力
  • 【现货速发】审美力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现货速发】审美力

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21.1 4.7折 45 全新

库存505件

天津津南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吴冠中 著,紫云文心 出品

出版社辽宁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5096588

出版时间2020-0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45元

货号29735241

上书时间2024-12-14

易安居书舍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审美力》精选50篇吴冠中先生历年来散见于报刊的关于艺术与审美的散文随笔和世情文章。*部分“美之力”,包含吴冠中先生关于艺术与审美的文论23篇;第二部分“画外小品”,包含吴冠中先生散文与随笔16篇;第三部分“忆往昔”,内含吴冠中先生写生时的所思所想。



作者简介

吴冠中,江苏宜兴人,当代著名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油画代表作有《长江三峡》《北国风光》《小鸟天堂》《黄山松》《鲁迅的故乡》等。个人文集有《吴冠中谈艺集》《吴冠中散文选》等十余种。


吴冠中先生为了绘画,走遍名山大川;其自幼喜爱文学,作画之余,一篇篇情真意切的散文,亦自笔底流露而出。


英国艺术史家、汉学家迈克尔·苏立文教授曾说过:“单凭他(吴冠中)发表的文字就足以让他在艺坛上占一席之地。尤其是他那样浓烈、简练与坦诚的表达方式,可与他所崇拜的梵高媲美。”



目录

美之力


美盲要比文盲多 002


扑朔迷离意境美 004


美育的苏醒 008


绘画的形式美 011


造型艺术离不开对人体美的研究 019


关于抽象美 023


油画之美 029


摄影与形式美 037


风景哪边好?——油画风景杂谈 043


美术自助餐 050


无心插柳柳成荫——中国画创新杂谈 052


笔墨等于零 056


邂逅江湖——油画风景与中国山水画合影 058


曲 064


魂寓何处——美术中的民族气息杂谈 067


说“变形” 072


三方净土转轮来:灰、白、黑 074


风格 076


比翼连理——探听艺术与科学的呼应 079


夏凡纳的壁画 088


姑娘啊,你慢些舞,让德加画个够 094


身家性命,烈火中


——读《亲爱的提奥(梵高书信体自传)》 098


魂与胆——李可染绘画的独创性 107


 


画外小品


心灵独白 116


桥之美 130


秋色 133


观瀑 136


雪 138


老树 141


说墙 145


静巷 147


说鸟 149


柳暗花明 152


凤求凰 157


肥瘦之间 160


野菊 162


江南人家 164


漓江 166


狮子林 168


 


念往昔


风光风情说乌江 172


井冈山写生散记 178


巴黎札记 181


且说黄山 193


贵州山丛寻画 197


佛国人间——游五台山杂感 203


吴大羽现象 206


百花园里忆园丁——寄林风眠老师 212


京城何处访珍藏 218


谈书法 223


风景写生回忆 227



内容摘要

《审美力》精选50篇吴冠中先生历年来散见于报刊的关于艺术与审美的散文随笔和世情文章。*部分“美之力”,包含吴冠中先生关于艺术与审美的文论23篇;第二部分“画外小品”,包含吴冠中先生散文与随笔16篇;第三部分“忆往昔”,内含吴冠中先生写生时的所思所想。



主编推荐

吴冠中,江苏宜兴人,当代著名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油画代表作有《长江三峡》《北国风光》《小鸟天堂》《黄山松》《鲁迅的故乡》等。个人文集有《吴冠中谈艺集》《吴冠中散文选》等十余种。

吴冠中先生为了绘画,走遍名山大川;其自幼喜爱文学,作画之余,一篇篇情真意切的散文,亦自笔底流露而出。

英国艺术史家、汉学家迈克尔·苏立文教授曾说过:“单凭他(吴冠中)发表的文字就足以让他在艺坛上占一席之地。尤其是他那样浓烈、简练与坦诚的表达方式,可与他所崇拜的梵高媲美。”



精彩内容

  美盲要比文盲多

 

  行路长见闻。一路名胜之多,令人目不暇接,而“美盲”之多,亦是见闻之一。

  我乘船去长江支流大宁河的小三峡游览,发现同舟的几对青年男女,每人手里一本小人书,撇开两岸的大好风光,看书度光阴。另见一胜地,陈列了许多老树根,神态突兀,确是极好的欣赏对象,然而也许正是为了“欣赏”的缘故吧,它们分别被涂上了各种颜色!

  我赶到山西芮城看元代永乐宫的壁画,交通十分不便,一路打听时,常常听到一些熟悉当地的好心人的劝告:那里没有什么可玩的,很苦,你们那么大年纪,何必赶去!确实,看壁画的人并不多,显得冷冷清清。

  我见过的寺庙不算少,近几年来又都香烟缭绕,拥挤的人群在顶礼膜拜菩萨。菩萨大都是被作为紧急任务赶塑起来的,因原先的早在“文革”中被革掉了命。新菩萨与老菩萨之间,实在已没有丝毫的血缘关系了,艺术的血缘啊!

  一月奔波,的收获是饱看了南阳的汉画像石。南阳是刘秀的家乡,虽说帝皇本无种,南阳却因此布满了无数皇亲国戚的巨大陵墓。单就汉画馆里陈列的部分画像石看,其艺术的气概与魅力,已够令人惊心动魄了。那粗犷的手法,准确扼要的表现,把繁杂的生活情景与现实形态概括、升华成艺术形象,精微的细节被统一在大胆的几何形与强烈的节奏感中。其中许多关键的、基本的艺术法则与规律,正是从西方后期印象派开始所探寻的瑰宝!谁是汉画的作者?作者巨匠们很有可能是不识字的文盲,但通过实践与借鉴,却创造了伟大的艺术。文盲与美盲不是一回事,二者间不能画等号,识字的非文盲中倒往往有不少不分美丑的美盲!

  那天正是清明节,成群的小学生到烈士陵园扫墓后又打着红旗顺路来参观汉画馆,熙熙攘攘而来,嘈嘈杂杂而去,扬起了满馆飞尘。孩子们见到了什么呢?我沉湎于回忆中:青年时代在法国留学,我的法语很差,听学院的美术史课只能听懂一半,很苦恼。有一回在鲁弗尔博物馆,遇到一位小学教师正在给孩子们讲希腊雕刻,她讲得慢,吐字清晰,不仅讲史,更着重谈艺术,分析造型,深入浅出,很有水平。我一直跟着听,完全听懂了,很佩服这位青年女教师的艺术修养。比之自己的童年教育,我多羡慕这些孩子们啊!近几年,美育终于开始被重视。我希望,若干年后,那些难看的日用品和费了劲制造出来的丑工艺品将无人问津!

 

  扑朔迷离意境

  我带小孙孙上街,他要买一把大刀,木制的,买了,一路耍弄,耀武扬威,得意非凡。快到家时,路边蜻蜓乱飞,他挥刀斩蜻蜓,累出一身汗,但一只也劈不着,几乎要哭了。我在路边树丛中仔细寻找,发现偶有停息在叶端的蜻蜓,轻手轻脚,不费劲捏住了蜻蜓的翅翼,小孙孙破涕为笑,连大刀也不要了。每到公园,他总要捡根枯枝作长枪,似乎总有他要追逐打击的对象,但水里的鱼儿不怕他打,他慢慢观察人家钓鱼,又闹着要买渔钩了。

  中学时代,我爱好文学,莫泊桑的出人意料的情节、古典诗词的优美韵律、鲁迅杂文的凝练深刻……都曾使我陶醉,但未有机缘专学文学,倒投身绘画了。每当我用丹青追捕客观世界之美,有时得意,有时丧气,丧气时就仿佛小孙孙用大刀劈不着蜻蜓,怨刀无用。文学与绘画是知心朋友吧,谈情说爱时心心相印,但彼此性格不同,生活习惯大异,做不得柴米夫妻,同住一室是要吵架的。

  立足于文学的构思,只借助绘画的技法手段来阐说其构思,这样的绘画作品往往是不成功的,被讥为文学的或文学性绘画,因未能充分发挥绘画自身的魅力。虽然人的美感很难作孤立的分析,但视觉美与听觉美毕竟有很大的独立性,绘画和音乐不隶属于文学。“孤松矮屋板桥西”“十亩桑荫接稻畦”“桃花流水鳜鱼肥”……许多佳句寓形象美于语言美,诗中有画,脍炙人口,但仔细分析,其中主要还是偏文学的意境美。如从绘画的角度来看,连片的桑园接稻田可能很单调;孤松、矮屋与板桥间的形象结构是否美还需具体环境具体分析:桃花流水的画面有时抒情,有时腻人,通俗与庸俗之间时乖千里,时决一绳,文学修养不等于审美眼力。

  旅游文学涉及风俗、人情、史迹、地理、地质、宗教及科技等多方面的挖掘与开拓,文章的道路广阔,但其间写景确也是一个重要部分。触景抒情主要靠的是文学的吸引力,如用文字一味描写景色,往往不易成功,正犹如用木刀斩蜻蜓或枯枝击游鱼!各地旅游的讲解员除作导游介绍外还该讲什么呢?“美”确乎很难讲,于是拉扯些故事、传说或笑话。山崖上、溶洞中别致的抽象性形象美便总被戴上多余的面具:猪八戒背亲、吕洞宾理鞋、三姐妹……没听清故事或看不真猪八戒的游人还真着急,似乎白来一趟了。当我读游记文章,总感到这些风马牛的故事搭配没意思。我也不爱读那些不厌其烦地用了许多形容词的写景段落,强迫语词来表达视觉美感,弄巧成拙,甚至只暴露了作者审美观的平庸。丹青写景都忌描摹的繁琐,文学写景似乎更宜用概括手法发挥景中之美感因素,我国传统绘画中重写意、大写意,这是绘画的特色与精华,这个“意”的表达,倒更是文学之所长吧!

  你要我画下客观景象的面貌吗,可以的,并可保证画得像,而且还并不太吃力。但“像”不一定“美”。要抓住对象的美,表现那倏忽即逝的美感,很困难,极费劲,我漫山遍野地跑,鹰似的翱翔窥视,呕尽心血地思索,就是为了捕获美感。那么多画家画过桂林,已有那么多精彩的桂林摄影,人们头脑里都早已熟悉桂林了,但作家、画家、摄影师仍将世世代代不断地表现桂林的美感,见仁见智,作者个人的敏感永远在更新,青罗带与碧玉簪不会是绝唱。犹如猎人,我经常入深山老林,走江湖,猎取美感。美感就像白骨精一般幻变无穷,我寻找各样捕获的方法和工具,她入湖变了游鱼,我撒网;她仿效白鹭冲霄,我射箭;她伪装成一堆顽石,我绕石观察又观察……往往我用尽了绘事的十八般武艺依然抓不到她的踪影。每遇这种情况,夜静深思,明悟不宜以丹青来诱捕,而力求剥其画皮,用语言扣其心弦,应针对的是文学美而不是绘画美。我每次外出写生,总是白天作画,夜间才偶或写文,有人说诗是文之余,我的文是画之余,是画之补,是画道穷时的美感变种。

  绘画和文学都各有其意境美,但其境界并不相同。就说朦胧吧,印象派绘画画面的形象朦胧美与文学意境的朦胧含蓄不是同一性质的美感。识别文学与绘画扑朔迷离的意境美是写游记的基础,也同时体现作者的修养与偏爱吧!20世纪60年代初,一位海外知心的老同窗写信告诉我,说他看到了我的一套海南岛风光小画片,认为那只是风光,是旅行写生,是游记。他的批评给了我极深刻的印象。数十年来我天南地北到处写生,吃尽苦头,就不甘心只作游记式的作品。“游记式”成了我心目中的贬词,是客观记录的同义语吧,我追求表达内心的感受与意境,画与文都只是表达这种感受与意境的不同手段。我画得多,写得少。作为专业画家,不得不大量画,有情时奋力画,无情时努力练,不少作品缺乏深刻的感受。正因不是作家,没有写作任务,写不出的时候绝不硬写,但来约稿写文的居然也愈来愈多,真怕写言之无物的文章,自己就不喜欢导游的讲解,怎愿写令人生厌的乏味游记呢!



媒体评论

当代西方中国现代美术史研究的学术泰斗——迈克尔·苏立文教授曾说过:“单凭他(吴冠中)发表的文字就足以让他在艺坛上占一席之地。”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