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货速发】曹雪芹文物研究
  • 【现货速发】曹雪芹文物研究
  • 【现货速发】曹雪芹文物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现货速发】曹雪芹文物研究

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48.9 6.3折 78 全新

库存5件

天津津南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樊志斌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ISBN9787559642851

出版时间2020-10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8元

货号28995182

上书时间2024-12-14

易安居书舍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曹雪芹文物研究》是曹雪芹纪念馆研究人员樊志斌先生十余年研究成果的精选。研究范围涉及曹雪芹及《红楼梦》研究的各个层面,既包括方法论层面的曹雪芹、《红楼梦》文物研究的原则与方法,也包括具体的问题研究,有曹雪芹故居、江宁织造署、《废艺斋集稿》、《种芹人曹霑画册》、曹雪芹小像等等,还有与学界的各类探讨,如谈朱家溍先生的《漫谈假古董》。现分门别类整理这些文章,贡献于学界、社会,有助于推动曹雪芹及《红楼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作者简介

樊志斌,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曹雪芹纪念馆副研究员、中国红楼梦学会理事、《曹雪芹研究》常务编委,主要从事红学、兰学、北京民俗研究,著有《曹雪芹传》《红学十论》《曹雪芹生活时代北京的自然与社会生态》等十部,撰写发表各方面专业论文六十余篇,百余万字。



目录


曹雪芹相关文物的研究原则与方法——兼谈曹雪芹、《红楼梦》文物与曹雪芹的思想与生活节奏
关于曹家与江宁织造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读吴新雷、严中、马麟、胡铁岩诸先生“江宁织造署”文产生的几点思考
蒜市口 蒜市口大街 蒜市口地方:谈曹雪芹崇外故居研究中的几个概念——
兼及曹雪芹的北京城市交游、成长与纪念
正白旗三十九号“题壁诗”考——从“曹雪芹文物笔迹”的一次鉴定说起
曹雪芹京西居所、行迹研究及相关问题考辨
《废艺斋集稿》曹著论                                                                                                              
谈朱家溍先生的《漫谈假古董》
关于《废艺斋集稿》、“曹雪芹文物”的真伪及相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兼及曹雪芹、《红楼梦》研究对文献的态度
王南石《“雪芹”独坐幽篁图》考——
论曹雪芹文物的研究方法,兼及南京的另一幅曹雪芹小像
论《种芹人曹霑画册》的真伪及其研究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贵州博物馆藏《种芹人曹霑画册》研究中存在的基本方法问题——
从《种芹人曹霑画册》的研究现状和胡铁岩先生《陈浩所见“曹君芹溪”并非曹雪芹》一文谈起
曹雪芹题敦诚《琵琶行》传奇“全”诗评述                                                                                                                                                                                          
张伯驹与曹雪芹、《红楼梦》研究——纪念张伯驹先生诞辰120周年
吴恩裕《曹雪芹红楼梦琐记》中曹雪芹、《红楼梦》文物信息



内容摘要

《曹雪芹文物研究》是曹雪芹纪念馆研究人员樊志斌先生十余年研究成果的精选。研究范围涉及曹雪芹及《红楼梦》研究的各个层面,既包括方法论层面的曹雪芹、《红楼梦》文物研究的原则与方法,也包括具体的问题研究,有曹雪芹故居、江宁织造署、《废艺斋集稿》、《种芹人曹霑画册》、曹雪芹小像等等,还有与学界的各类探讨,如谈朱家溍先生的《漫谈假古董》。现分门别类整理这些文章,贡献于学界、社会,有助于推动曹雪芹及《红楼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主编推荐

樊志斌,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曹雪芹纪念馆副研究员、中国红楼梦学会理事、《曹雪芹研究》常务编委,主要从事红学、兰学、北京民俗研究,著有《曹雪芹传》《红学十论》《曹雪芹生活时代北京的自然与社会生态》等十部,撰写发表各方面专业论文六十余篇,百余万字。



精彩内容

曹雪芹京西居所、行迹研究及相关问题考辨

 自20世纪50年代,吴恩裕教授考察曹雪芹香山居所以来,关于曹雪芹京西居所和足迹的研究已经持续了六十余年,尤其是1971年发现题壁诗的正白旗三十九号院与曹雪芹故居的关系[ 该房原编为正白旗38号,后编码变更,改为39号,为表述方便,本文统称正白旗三十九号院。],更是引发了学界的大争论,很多学者都发表过意见和专文。
但是,当我们系统、细致地考察各家观点后,就会发现很多相关研究论文对事情的前因后果和其中细节儿把握得并不准确——这一问题也存在于曹雪芹相关文物的研究上。
基于此,笔者将相关研究中的一些“不对等”的信息和误会提出来,以求推动曹雪芹京西居所和曹雪芹京西活动研究的“同平台对话”及深入,并求教于方家。

一 关于曹雪芹与香山镶黄旗营的传说

关于曹雪芹京西居所的资料,学界有记载的文字是在1954年。
(一)曹雪芹住香山镶黄旗营的传说
1954年8、9两月,吴恩裕在《新观察》第16—18期上连载了《关于曹雪芹》一文,其中《曹雪芹生平二三事》一节叙及曹雪芹在北京西郊的相关情况。
吴恩裕《关于曹雪芹》一文发表后,上海曹未风、承德赵常恂先后致信于他。9月28日,上海曹未风函云:

见《新观察》先生文内谈到曹雪芹在北京西郊住处问题。记得在一九三零年曾在北京西郊到过一个村子(在颐和园后过红山口去温泉的路上附近),名叫‘镶黄旗营’。曾听到一位当地人士谈到,曹晚年即住在那里,并死在那里。……事隔多年,可能记忆有误,提出来仅供参考。

按,曹未风的记忆确实有误,因颐和园后过红山口去温泉的路上并没有叫作“镶黄旗营”的村子,圆明园正黄旗营位于肖家河一带——勉强可以说靠近“从红山口去温泉”的黑山扈路,而镶圆明园黄旗营还在整黄旗东侧的树村一带。
10月18日,承德赵常恂致函吴恩裕,告曹雪芹之居处在北京西郊健锐营,云:

曹雪芹穷居著书的地点,可能在北京西郊的健锐营(香山附近,是八旗兵驻在地)。我幼年(清末)在北京读书时(满蒙文高等学校,在西城丰盛胡同),有一个同舍生是北京西郊健锐营人,他每星期六出城回家,星期日归校。他常说,郊外骑驴如何有趣,偶谈起《红楼梦》来,他又说作《红楼梦》的曹雪芹就住在他们那里,后来也死在那里。雪芹的旧居房屋,犹有痕迹可指。也还有人收藏着雪芹所写的字画,此外,并说了些雪芹的轶事。

按,健锐营建于乾隆十四年(1749),其八旗分布在万安山、香山、寿安山、金山一带山湾之中,健锐营镶黄旗营位于香山煤场街至北京市植物园西门一带,不过位置不在“在颐和园后过红山口去温泉的路上”,而是“在颐和园后过红山口去”香山的路上。
沈阳刘宝藩亦曾告诉吴恩裕先生,一九五零二月,彼到京郊青龙桥一带参加土改,“偶与正蓝旗住户之满洲人德某谈及《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德谓:‘曹住在健锐营之镶黄旗营,死后即葬于附近,概曹于该地有小块墓地’云。[ 吴恩裕:《曹雪芹佚著浅探》,天津人民出版社,1979年。] 
从以上不同渠道得来的消息,我们知道,在20世纪初中叶,香山民众认为,曹雪芹在香山居住时,住镶黄旗营,并终死于此地。

二 关于曹雪芹镶黄旗居所:民间传说与文献对照进行的研究

(一)民间传说:口述史与民间文学的混合体
毋庸讳言,民间传说中存在大量失实的信息,甚至可以说,民间传说中90%以上的信息都为后人所夸张、甚至创造,与历史事实存在甚大的差距;但是,不应该因为民间传说这样的基本特点而全部否定民间传说对历史信息的记忆与传承。
众所周知,作为现代历史研究基本的资料,不管是正史也好,口述史、历代文人笔记诗文、墓志铭也好,同样存在着失实、夸张、歪曲历史的情况。
史料并不等于历史学。
作为研究者,历史学家的任务就是综合所有可以接触的资料,利用材料可信性判断的基本原则,根据自己的学术背景和学术素养,对材料进行比对、分析和综合研究,得出研究对象各载体信息的关系,以严密的逻辑,做出合理地考证或者推测,逐步揭示或者接近历史的真相。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归类中,民间传说被归为“民间文学”。
应该说,这种归类说不上不合理,但也并不全面。民间传说是一种口述史与民间文学混合的产物,这就要求研究者在利用民间传说时,既要考虑到民间传说中存在历史记忆的属性,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到民间传说中民间文学的性质,不能将单个的民间传说作为证据用于历史研究。
关键问题在于,研究者所据民间传说中口述史的信息是哪些,民间文学的信息是哪些?这就需要将民间传说所提供的信息与记载研究对象的文献、实物,包括研究对象所处的时代、社会制度等进行综合比对、互证,发现其中的相同点、不同点,分析其不同的原因……
将传说与文献、文物、社会背景、制度进行综合研究,在天地会研究、义和团研究、抗日战争研究中都得以应用,民间传说对历史某些信息的传承的性质亦在研究中得到证明。
(二)曹雪芹京西居所研究:民间传说与文献资料的对证
20世纪50年代吴恩裕听到的有关曹雪芹住香山一带的传说,皆出现于红学家对曹雪芹与香山关系未加关注的时代,各传说信息中存在一致的地方:即曹雪芹曾住香山健锐营,具体说,是在镶黄旗营一带,死在此处,葬于附近。
曹雪芹友人敦诚《赠曹雪芹》写雪芹居所云:“满径蓬蒿老不华……日望西山餐暮霞。”张宜泉题《芹溪居士》写雪芹居所云:“爱将笔墨逞风流,庐结西郊别样幽。门外山川供绘画,堂前花鸟入吟讴。”知道曹雪芹曾居住在北京西郊,其地紧邻山川(门外山川,非是遥望山川供绘画),满径蓬蒿,可以日望西山晚霞。
敦敏《赠芹圃》写雪芹居所云:“碧水青山曲径遐,薜萝门巷足烟霞。”《访曹雪芹不值》写雪芹居所则云:“野浦不见人,柴扉晚烟薄。山村不见人,夕阳寒欲落。”写明雪芹居所在山村,其处青山碧水,旁临“野浦”。
将记载曹雪芹居所特征的文献与传说结合考察,可知两者包含的信息是一致的:健锐营镶黄旗位于碧云寺、万花山、寿安山之间,因沟壑分割,有镶黄旗西营、镶黄旗南营、镶黄旗北营三部分组成,其间沟壑纵横,正合曹雪芹友人敦敏等人所谓雪芹居所碧水青山、日望西山、旁有野浦的特点。
或者以为,诗中所写明显为山村,但传说指曹雪芹住在旗营,特征明显不同,且友人不能轻易出入于旗营。
这一问题需要结合另一个传说和香山地区人们的语言方式进行解释。
(三)镶黄旗、北上坡、公主坟:香山地方历史与风俗
1963年张永海告诉吴恩裕等人,曹雪芹后住在镶黄旗营外的北上坡。
实际上,这一说法与赵常恂同学、曹未风所遇乡民和德某所言“实际上”并无差异。其“字面”的区别是因为香山当地民众基于当地特点对“地点”表达方式的特点有关。
清代旗营一般集中驻扎,按八旗左右翼分布,以便与汉民分开,保证旗营安全,不论是京师,还是地方,京西的圆明园护军营、蓝靛厂外火器营也是如此,而香山则不同。
由于香山地处偏僻,且多山川沟壑,为了保证健锐营八旗的驻扎和物资供应,清政府在设置健锐营时因地制宜,左(东四旗)右(西四旗)两翼沿山湾走势铺开,遇到村落或寺庙时,不加拆迁,形成一村一旗(一寺)的驻扎模式。《日下旧闻考》卷一百一《郊西十一》载:

静宜园东四旗健锐云梯营之制:镶黄旗在峒峪村西,碉楼九座,正白旗在公车府西,碉楼九座,镶白旗在小府西,碉楼七座,正蓝旗在道公府西,碉楼七座。

《日下旧闻考》卷一百二《郊西十二》载:

静宜园西四旗健锐云梯营之制:正黄旗在永安村西,碉楼九座,正红旗在梵香寺东,碉楼七座,镶红旗在宝相寺南,碉楼七座,镶蓝旗在厢红旗南,碉楼七座。

乾隆十四年,健锐营初建时有兵丁一千人。《清会典事例》卷八七二《工部一一·营房·京师营房》云:“随征金川云梯兵一千名,别设一健锐营,分为两翼。”至乾隆十八年(1753),“增设骁骑千名。”[ 《会典事例》卷四百二十八。     光绪京西园林图上的公主坟、镶黄旗西营

旗兵携家属居住,曹雪芹在香山居住的时候,香山仅健锐营士兵就有2000名,加上家属,每旗有700余人,是当地较大的村落。后来再有增补,兵丁3000余人,合计家属在万人以上。
因此,即便是清亡后,除四王府、门头村外,各旗演变成的村落也是香山人口规模较大的村落,故而,当地人在说及某地时往往以所在地区旗营的名称作为代称。
曹雪芹晚年居住的北上坡一带曾埋葬明朝的公主,故名公主坟,而其地又紧邻镶黄旗西营,故当地人在称呼这一带时,往往统称为镶黄旗,这就是曹雪芹晚年住镶黄旗外北上坡,而人们或者称之为北上坡,或者称之镶黄
旗或者称之为公主坟的原因。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