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货速发】不应远离的传统文化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现货速发】不应远离的传统文化

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17.9 6.4折 28 全新

库存3件

天津津南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超

出版社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3945450

出版时间2016-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28元

货号23878968

上书时间2024-12-09

易安居书舍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渊源广博并独具一格的文化。这些传统文化元素渗透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和行为方式。然而在全球化的浪潮之下,越来越淡薄的传统节日味道,越来越疏远的人际关系,越来越罕见的传统衣着,越来越少用的典故词语,以及渐趋一致的饮食住行习惯,使得传统文化的要素不断走向失落。面对席卷而来的全球化,让那些行将消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形式重新吐绿开花,是我们每一个华夏儿女的责任和义务。

本文从节日、礼仪、艺术、服饰、字语、饮食以及民居等方面来介绍那些正在消失的传统文化,以唤起国人的保护意识。



作者简介
张超,研究生学历,文化与艺术研究者,爱好艺术、文学、电影品论及旅行。目前主要从事少数民族文化研究工作,代表作品有《中国美术文化入门》《中国雕刻文化入门》《中国建筑文化入门》《中国音乐文化入门》《中国戏剧文化入门》《中国收藏知识入门》等。

目录


前言

章 节日遗失

节 人日节3

第二节 天穿节8

第三节 花朝节12

第四节 上巳节18

第五节 寒食节24

第六节 中元节29

第七节 重阳节34

第八节 寒衣节40

第九节 腊八节45

第二章 礼仪渐远

节 政治礼59

第二节 结婚礼67

第三节 诞生礼75

第四节 成年礼83

第五节 宾礼91

第六节 五祀98

第七节 傩礼103

第三章 艺术流逝

节 戏曲111

第二节 舞蹈118

第三节 手工艺125

第四节 器物132

第五节 文学139

第六节 乐器145

第四章 服饰未见

节 皇家服饰155

第二节 汉族服饰161

第三节 少数民族服饰166

第五章 字语难寻

节 文字175

第二节 谜语(灯谜)182

第三节 酒令194

第六章 饮食流失

节 茶道201

第二节 饮酒207

第三节 宫廷盛宴212

第四节 民间小吃219

第七章 民居擦肩

节 四合院225

第二节 吊脚楼231

第三节 古典园林235



 



内容摘要

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渊源广博并独具一格的文化。这些传统文化元素渗透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和行为方式。然而在全球化的浪潮之下,越来越淡薄的传统节日味道,越来越疏远的人际关系,越来越罕见的传统衣着,越来越少用的典故词语,以及渐趋一致的饮食住行习惯,使得传统文化的要素不断走向失落。面对席卷而来的全球化,让那些行将消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形式重新吐绿开花,是我们每一个华夏儿女的责任和义务。



本文从节日、礼仪、艺术、服饰、字语、饮食以及民居等方面来介绍那些正在消失的传统文化,以唤起国人的保护意识。



主编推荐
张超,研究生学历,文化与艺术研究者,爱好艺术、文学、电影品论及旅行。目前主要从事少数民族文化研究工作,代表作品有《中国美术文化入门》《中国雕刻文化入门》《中国建筑文化入门》《中国音乐文化入门》《中国戏剧文化入门》《中国收藏知识入门》等。

精彩内容

章 节日遗失
节 花朝节
花朝节简称花朝,也称“百花生日”、“花神节”、“花神生日”、“挑菜节”、“春会节”、“踏青节”。花朝节的日期各地均有不同。有的地方是二月初二,有的地方是二月十二,还有的地方定在了二月十五。
1.花朝节的起源
花朝节是中国古代非常重要的民俗节日。花朝节,其实是为了纪念百花的诞生,同时也是生殖崇拜的节日,因为远古人们认为“花神是掌管人类生育的神明”。中国古代的农耕、渔猎全靠人力完成,人数越多,才越能显出生产力的强盛,所以在古代,人们的愿望都是希望膝下多子多孙。元初陈元靓的《事林广记》中就载有:“二月十五为花朝,《风土记》云:言浙件风俗,春序正中,百花竞放,乃为游赏之时。花朝月夕,市之所常言,月夕乃八月十五日。”《风土记》出自宋人之手,由此可知,花朝是针对八月十五的月夕而言的。花朝、月夕,这是中国岁节中安排妙的两个节日,由此不难看出人们在此之上花费的巧妙的心思。仲春正是百花齐放的大好时节,在此处安排了一个花朝节,而仲秋天高气爽,月明星稀之时安排了一个月夕节,这其中关于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呼之欲出。
很少有一个民族像中国这样定出花的节日的,中华民族对花的热爱可见一斑。“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万紫千红披锦绣,尚劳点缀贺花神。”这是旧时江南民间庆贺百花生日风俗盛况的写照,夜间在花树枝梢上张挂“花神灯”,色彩斑斓的灯正好是人们展示自己手工技艺的好平台。花朝节的活动大都是出游设宴,从唐代开始盛行这种风俗,参加者多是些骚人墨客,有时也有亲朋好友,在赏花的同时觥筹交错,喝酒吟诗,其乐无穷。在宋代以前,过花朝节的一些高雅习俗只限于一些士大夫和知识分子之中,在民间并不普及。自北宋开始,其活动又有了新内容,增加了种花、栽树、挑菜(采摘野菜)、祭神等,并逐渐扩大到民间的各个阶层。
关于花朝节的记载,南宋杨万里的《诚斋诗话》载“东京二月十二日为花朝”。顾禄在《清嘉录》中写到:“十二日为百花生日,闺中女郎剪五色彩缯,粘花枝上,谓之赏红。”这个活动和明代作品《太仓州志》中的花果树之俗一脉相传。清朝乾隆年间的进士洪亮吉在其《花朝日阻风江口望采石太白楼咫尺不得上》一诗中亦有“今朝花朝无一花,今夕月夕亦无月”这样的诗句。
2.花朝节的文化活动
唐宋时期人们爱好集会,达官贵族喜欢郊游设宴,在花前设下桌椅,美女花中信步,看到名花就依草摆席,用红裙相互挂插作为宴幄,在兰亭边煮茶吟诗,抽花签、传花令、写诗、喝酒、觥筹交错、满地落花。在宋代之前,花朝节的优雅活动一般只在一些文人墨客和官员中流行。自北宋开始,花朝节风俗活动有了新的变化,种花、挑菜、祭祀也加入进来,而且花朝节开始进入寻常的百姓人家。并兴写关于花的诗词,不仅雅士文人,童叟百姓皆在那天为爱的花抒写下动人的篇章并进行评赏。花朝节的信仰基础是所谓的百花生日、花王诞辰、花神诞辰。关于花王、花神,古往今来的说法不一。民间把女夷作为花神,《花木录》认为女夷是“魏夫人弟子,善养花,号花姑,故春圃则祀花姑”。《月令广义》中也说:“女夷,主春夏和养之神,即花神也。魏夫人之弟子花姑亦为花神。”民间又传说花神不只一位,有“十二花神“之称。《镜花缘》等书把花神和唐代女皇上武则天联系起来。传说,包括洛阳牡丹在内的十二花神在天上犯了错,被玉皇大帝一怒之下贬至凡间。也有说法说十二花神是十二月花神,分别掌管一年十二个月的花卉。民间为了祭祀花神建立了很多花神庙。
花朝节还会在花神庙里进行烧香祭祀活动,为花神设立神位。北京西南郊区的花乡,有北京著名的花神庙。这座庙是明代时修建的,庙门上悬挂有“古迹花神庙”的匾额,前殿供有各种花神的牌位。花农会在花神诞辰的二月十二到花神庙进香献花。而前清时还曾经在外面搭戏台唱野台子戏。
但是据清代吴友如记载:一月是梅花神柳梦梅,二月是杏花神杨玉环,三月是桃花神杨延昭,四月是蔷薇花神张丽华,五月是石榴花神钟馗,六月是荷花神西施,七月是凤仙花神石崇,八月是橘花神绿珠,九月是菊花神陶渊明,十月是芙蓉花神谢素秋,十一月是山茶花神白乐天,十二月是腊梅花神老令婆。
赏红是花朝节别具特色的习俗,赏红大约是起源于唐代的护花幡。唐人的小说记载,当时有位叫做崔玄微的文人游园时碰到了几位美人,美人们向他求救,说是她们因为害怕凶猛的风而向十八姨请求庇护,后来因为一些事情得罪了十八姨,因此请求崔氏每年的二月初一能够做一个朱幡挂在花枝上,上面画日月星辰等,如此可以免于灾难。崔氏按照她们的说法照办,果然到那天,暴风把地上的树全都连根拔起,但是院子中的繁花安然无恙。因此这也被视为赏红的起源。赏红的本意是赏玩花红,在《帝京岁时记胜》中有记载:“十二日传为花王诞日,曰花朝。幽人韵士,赋诗唱和。春早时赏牡丹,唯天坛南北廊、永安门内张园及房山僧舍者胜。”更有用彩色布条挂在花枝上的。《中华风俗志》记载江苏吴中有这样的习俗:“二月二十二日为百花生日,闺中女郎,剪五色彩绘,粘于花枝上,谓之赏红。”有记载江苏吴中也有类似的习俗,即在这天,闺中女孩裁纸做出漂亮的图案,将这些图案挂在花木之上,使得花木花枝招展,引得周围的人纷纷观看,红绿参差,刹时热闹非凡。花朝节除了赏花,修花,人们还会赏蝶,扑蝶。在宋俗经典《诚斋诗话》中记载道:“东京二月十二日曰花朝,为扑蝶会。”为了配合花朝节百花争艳,女人们会把当时流行的簪花戴在头上,花艳人更艳。在《洛阳牡丹记》中记载道:“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在女人们争艳的同时,也会互赠头花。明马中锡《宣府志》载:“花朝节,城中妇女剪彩为花,插之鬓髻,以为应节。”在这一天,女孩穿耳孔,孩童开始留发。民间嫁娶、问名,都把这天当作吉日来看待。花朝节不仅仅是赏花游玩,它的风俗美食也是一绝。其中花糕尤其美味。传说武则天时期,她十分爱花,每到花朝节,她就会安排宫女采集百花,和米一起捣碎蒸熟做成花糕,并且用来赏赐大臣。文武百官和平民百姓也纷纷效仿,这就是花朝节吃花糕习俗的起源。不同的地区庆祝花朝节的形式都有差异。浙江《乌程县志》云:“二月二日花朝,士女皆摘蓬叶插于头,谚云‘蓬开先日草,戴了春不老’。”湖北《崇阳县志》记:“二月十五日花朝,又曰扑蝶会。相传此日是百花生日。是日,女孩穿耳孔,孩童始留发。民间嫁娶、纳彩、问名,均以此日为吉。”宋朝时,南北都流行“扑蝶会”,汪灏在《广群芳谱》中写:“东京(今开封)二月十二日曰花朝,为扑蝶会。”《中华全国风俗志》也谈到了这个习俗:“是日宋时有扑蝶之戏。”《大理县志稿》载:“十四五等日为花会,又名太平会……乡人争胜陈列古玩,并以花木佳美者,垒集花山为点景之助。”还有些地方在花朝节期搬演花朝戏,以戏剧的形式庆贺百花生日。

 



媒体评论

铭记历史渊源

保护传统文化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