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货速发】中国经学史论著选编(精)
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
71.2
7.3折
¥
98
全新
库存6件
作者周予同 著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9113624
出版时间2015-08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98元
货号23785800
上书时间2024-12-09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中国经学史论著选编》介绍经学萌发于以农立国的宗法制下的古老中国,其经典为古代中国道术之总汇,突出地表现出其学说,理论和思想主张的两重性:既讲因革变易,又标尚平撕、折中与不变;既提倡独立思考,倡说对经书《尚书》不能尽信,要敢于藐视不遵礼义的大人物,又宣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既标尚忠信,又谓“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为一些侈谈大方向正确而违背道德准则之徒提供理论依据。既标榜尚汤,武革命,除暴安民,又倡言事君必忠,不许造反·既倡言以天下国家为己任,又谓:“君子思不出其位”,既要人们立大志,声言“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又谓“父母在,不远游”……
作者简介
周予同(1898―1981),初名周毓懋,学名周蘧,又一学名周豫桐,浙江瑞安人。中国经学史有名专家,少年时代,就读于晚清经学大师孙诒让创办的蒙学堂。毕业后,进了瑞安中学。1916年,以**名考取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师大前身)国文部。受“科学”与“民主”的新思潮的影响,周予同和同学们组织励学会、工学会、平民教育社,新中国成立后,担任复旦大学经学家领域教授。
目录
一、前期著述
经今古文学
一经今古文的诠释
二经今古文异同示例
三经今古文的争论
四经今古文的混淆
五经今文学的复兴
六经今古文学与其他学术的关系
七经今文学在学术思想上的价值
八经今文学的重要书籍
纬书与经今古文学
一纬书的界说
二纬书的起源
三纬书的变迁
四纬书产生的原因
五汉代今古文学家对于纬谶的关系
六近代今古文学家对于纬书的见解
七纬书的书目
《经学历史》注释本序言
一、经学之三大派
二、经学史之重要与其分类
三、皮锡瑞传略
四、皮着《经学历史》批判
补遗
朱熹
章引言
第二章朱熹传略
第三章朱熹之哲学
—本体论
二价值论
三认识论
第四章朱熹之经学
—《易经》学
二《书经》学
三《诗经》学
四《礼经》学
五《春秋》学
六《孝经》学
七《四书》学
第五章朱熹之史学与文学
第六章朱熹与当代学派
第七章朱熹之著作
一经部
二史部
三子部
四集部
第八章朱学之传授
附录朱熹简明年谱
中国学校制度
绪言
上古编
一传说中的西周以前的学制
二《礼记》、《周礼》所传的西周的学制
三春秋、战国时代的私学
中古编
一秦代的“吏师”制度与博士
二两汉的经典教育与学校
三魏晋时代学校制度的衰败
四南北朝的学校制度
近代编
一科举制度下的隋唐学制
二两宋的学校与书院
三异族统治下的辽、金、元学校
四明代的学校制度
五清代初、中叶的学制
现代编
一新式学校的萌芽
二新式学制的产生
三民国新学制的颁布与修正
四国民党党治下的学校制度
群经概论
导论
本论
一《易经》
二《尚书》
三《诗经》
四《三礼》——《周礼》、《仪礼》与《礼记》
五《春秋》——《春秋经》与《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六《论语》
七《孝经》
八《尔雅》
九《孟子》
纬谶中的孔圣与他的门徒
一孔圣的诞生
二孔圣的异表
二孔圣的使命
四上天的启示之一——获麟
五上天的启示之二——血书
六孔圣的宪法草案之一——《春秋》
七孔圣的宪法草案之二——《孝经》
八孔圣的告天
九孔圣的其他法典
十孔圣的史观
十一孔圣言行散记
十二孔圣的门徒
孔子
一引语
二传略
一孔子的家世
二孔子的生平
三孔子的日常生活
四孔门的述赞
五孔子的著作
三学说
一孔子的本体论
二孔子的道德哲学
三孔子的教育哲学
四孔子的政治哲学
五孔子的宗教哲学
四尾语
纬谶中的“皇”与“帝”
引言
一“皇”与“帝”
“三皇”与“五帝”
二“五天帝”与“五人帝”
四三皇说之一——天、地、人三皇
五“三皇”与“十纪”
六三皇说之二——伏牺、神农、女娲
七三皇说之三——伏牺、神农与燧人
八黄帝——五人帝之一
九少昊——五人帝之二
十颛顼——五人帝之三
十一帝誉——五人帝之四
十二唐尧——五人帝之五
十三虞舜——五人帝之六
十四苍颉——五帝以外的一帝
十五三皇五帝之际的诸皇
五十年来中国之新史学
……
二、学术经世
三、晚期论文
附录
内容摘要
《中国经学史论著选编》介绍经学萌发于以农立国的宗法制下的古老中国,其经典为古代中国道术之总汇,突出地表现出其学说,理论和思想主张的两重性:既讲因革变易,又标尚平撕、折中与不变;既提倡独立思考,倡说对经书《尚书》不能尽信,要敢于藐视不遵礼义的大人物,又宣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既标尚忠信,又谓“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为一些侈谈大方向正确而违背道德准则之徒提供理论依据。既标榜尚汤,武革命,除暴安民,又倡言事君必忠,不许造反·既倡言以天下国家为己任,又谓:“君子思不出其位”,既要人们立大志,声言“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又谓“父母在,不远游”……
精彩内容
元代学校的发达及其原因元代严种族之别,以国子学牢笼汉人,及自保其固有的风俗,竭力宣扬本国的语文,与辽、金的政治政策相同,而且加甚。但元代学校,无论如何,较辽、金为发达;世祖至元间(公元十三世纪末),学校数达二万四千四百余所。其所以如此发达的原因,士大夫如许衡、昊澄等之努力倡导固有关系,而其受学制方面的影响亦很重要。所谓学制方面的影响,一为学田的保护,二为学校与农事的联络,三为学校考成的严格。学校设置学田,始于宋代。到了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公元一二八六年),诏江南诸路学田,由官府改归本学管理,以便给养。二十七年(公元一二九○年)立兴文署,掌理江南田钱谷及经籍。二十九年(公元一二九二年),又诏江南学田岁入听各学自掌,春秋释奠以外,供养师友及寒士。同时规定学官职吏对于学田如有以熟为荒,减额征租;或接受贿赂,容纵豪右占领;及巧立名目,欺蒙冒支的,提调官须加查究(见《元史,刑法志》)。这样保护学田,使教育经费得以独立,这是学校发达原因之一。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