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序
彭学明
这是本散文诗和散文的合集。
一片大海,一条河流,一壶池塘,一只孤鸟,一 片月光,一声知了,一个故乡,还有几个乡人、几枝 花朵,就是全部风景。寥寥几笔,说轻却重;淡淡几抹,墨浅意深。
散文诗的本质是诗,只是借用了散文的叙述方式, 是用散文的瓶子装诗歌的美酒,所以,它得有诗心、 诗意和诗情。没有诗心、诗意和诗情的散文诗,肯定 不是好诗。如果是伪诗心、伪诗意、伪诗情,那更不
是好的散文诗。吴长忠的散文诗具备了完美的诗心、
诗意和诗情,是难得的散文诗佳作。
径寸之木,曲尽其态。说的是方寸之地,千姿百态, 包罗万象,美不胜收。这是吴长忠散文诗的个特 色。吴长忠的散文诗完全继承了传统散文诗的写法, 中规中矩,却意向奇崛;篇幅短小,却博大精深。其 行文简洁流畅,却风生水起;其情感恣肆汪洋,却不 拖泥带水;其诗意千转百回,却质朴明了。海,蒲公英, 向日葵,荷,雪莲,池塘,故乡,樱花,都以各种不 同的文学姿态和意向,在散文诗的百花园里绽放美丽。 吴长忠是美的追求者,也是美的发现者、美的创造者, 诗心追求,诗意发现,诗境创造,为美而歌。不是激 情澎湃,而是宁静低回;没有壮怀激烈,却能水滴石穿。 有感而发,出自内心;随性而为,水到渠成。整个诗 作散发出的是一种飘逸灵动却真挚深沉的诗仙气息。
滴水击海,微言大义。说的是借物言志,见微知 著,以小博大。这是吴长忠散文诗的第二个特色。吴 长忠散文诗很少注重景物的具象描摹,而是注重心灵 的瞬间感悟,是在一景一物中探求精神的寄托和思想 的表达。他的着眼点和出发点,不在历史的宏阔,题 材的宏大,而在生活的细部和世界的细处,在俗事和 凡物中体味生活,发现奥秘,揭示事理,品味人生。
可谓滴水击海,微言大义。《看海》里,他感受的是“短 暂面对永恒,渺小融入伟大”的精神境界;《蒲公英》 里,他表达的是普通人平凡而高贵的品性;《忧郁的 河》里,他展现的是不同民族拥有同样的博大与坚韧; 《读荷》里,他迷恋的是人生美而圣的历练过程;《樱 花赋》里,他礼赞的是默默坚守中灿烂绽放的生命; 《残荷》里,他看到的是惨淡暮秋中一池滴翠的希望 之春;《向日葵》里,感恩与奉献是他寄托在向日葵 中的情怀;《午后池塘》里,一池涟漪溅起的,是柳 暗花明的人生风景;《故乡》里,游子对故乡永恒的 爱,是谁都斩不断的血脉之根。
不必讳言,散文诗在中国文坛一直处于尴尬的地 位。一是没有名分,或者名分不清,是独立的文体, 还是诗歌、散文,一直似是而非、含混不清。二是备 受歧视,多数人认为散文诗是小儿科,不起眼,创作 者稀少,关注者寥落,理论批评者更是屈指可数。但 无论中外,历史长河永远淹没不了散文诗的光芒,于 无声处,我们依然可以听到散文诗的拍岸涛声。比如 鲁迅的《野草》、高尔基的《海燕》,特别是泰戈尔 的《飞鸟集》《园丁集》《吉檀迦利》等系列散文诗。
我无意把吴长忠与这些伟人相提并论,但我期待散文 诗园地里有更多的像吴长忠这样默默耕耘的劳动者、 实践者和收获者,期待着更多的人与散文诗结缘、与 散文诗恋爱、与散文诗同行。我也期待吴长忠先生今 后的散文诗创作中,能够千锤百炼出《海燕》一样的 旷世奇文。
而在这部集子里,我更喜欢他为数不多的几篇散 文。这些散文记人、叙事、状物,都文风质朴,情感真诚, 不浮华,不矫揉造作,像乡野的泥土,结实而本色。 他不管是写鹰还是写知了,是写拉煤还是写给爷爷祝 寿,是写三个大嫂还是写隔壁大哥,那抑制不住的乡 风、乡味、乡音、乡情,都花草一般,从泥土中滋滋 冒出,透着野花一样的淡淡芬芳和淡淡感动。在《鹰》 里,我们不但看到了乡亲驯鹰时的高超智慧和别样生 活,还在这种别样生活和智慧里,额外地品味到民间 乡野的别样知识和奇趣,品味到了乡情的几分奇美和 一丝酸涩。《三个大嫂》里,三次民间平凡正常的工 作经历,呈现了三个平凡生动的民间大嫂,三个民间 大嫂对滴水之恩的刻骨铭记和感激,是对民间情感 质朴的讴歌。《欠交的学费》里,隔壁朱家大哥为“我”
次上学交的笔学费,虽然只有寥寥的五毛钱, 却是“我”一生珍贵的精神财富,是一生都想着欠 着记着的情,因为这样的情实在是太纯洁美好了,需 要一生珍藏。《拉煤记》里,“我”拉不动时,那个 不知姓名的伯伯虽然只帮“我”推了一把,但“我” 却明白了在前行的路上,怎样在人需要的时候帮人 推拉一把。《给爷爷祝寿》,虽然写的是孩提的孝心, 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过鱼”这样的民间生活奇景。 《知了》,不仅仅是描摹民间乡野知了的歌声,还有 知了的歌声里所蕴含的禅味人生。之所以我在几篇散 文里不断提到民间,是因为他用简单的笔墨,抓住 了民间简单的表情、简单的细节。这些简单的 民间细节和表情,是本色和本真的民间情意和民间 情感,接地气,动人心,我们的所有作品,都需 要这样的地气。接不了这样的地气,就动不了这样的 人心。走心的作品,一定是先走地气、从地气而来的。
祝长忠先生作品越写越好。
此文于 2011 年 5 月 12 日为长忠先生散文诗集《读荷》上妆
2015 年 5 月 12 日为长忠先生散文集《知了》补妆
导语摘要
一片大海,一条河流、一壶池塘、一只孤鸟、一片月光、一声知了、两个人。
寥寥几笔,全是风景。淡淡几抹,墨浅情深。
《知了》是吴长忠先生的个人作品集,收录作者创作的散文、散文诗作品共四十篇。这些文章,或是对童年生活的美好记忆,或是对人间真情的热情讴歌,或是对人生的感悟与思索;既贴近生活,来源于生活,又给人以启迪和思考的空间,形成思想的升华。
作者简介
吴长忠,1956年4月出生,河南睢县人,中共党员。毕业于郑州大学中文系,大学学历。现任河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书记、副主席。曾出版有《读荷》。
目录
读荷
品秋
鹰
午后池塘
明媚的眼睛
母亲的泪水
一首纯情的诗
知了
比喻
孤鸟
拉煤记
上帝与虚无
受伤的兔子
三个大嫂
蒲公英
向日葵
门槛
欠交的学费
在路上
雪原
幻河
给爷爷祝寿
故乡
崔烟
月光
穷家之乐
雪
一路相伴
石头与溪流
人生的春与秋
忧郁的河
听涛
我看到
冬天的意蕴
五十个年下
布谷
恬静的王冠湖
残河
樱花赋
看海
内容摘要
一片大海,一条河流、一壶池塘、一只孤鸟、一片月光、一声知了、两个人。
寥寥几笔,全是风景。淡淡几抹,墨浅情深。
《知了》是吴长忠先生的个人作品集,收录作者创作的散文、散文诗作品共四十篇。这些文章,或是对童年生活的美好记忆,或是对人间真情的热情讴歌,或是对人生的感悟与思索;既贴近生活,来源于生活,又给人以启迪和思考的空间,形成思想的升华。
主编推荐
吴长忠,1956年4月出生,河南睢县人,中共党员。毕业于郑州大学中文系,大学学历。现任河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书记、副主席。曾出版有《读荷》。
精彩内容
读荷 世人皆爱荷,叹其美艳,赞其高洁。常常地,细 细地品味荷花,我感觉荷花——也许只有荷花,达到 了美而至圣的境界。
圣和美无疑是人类所追求的价值体系中的两个核 心概念。在人类感知自身及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形成 了人类的意识形态。在意识形态的主要形式中,每一 种形式都对应着一个核心概念,或日核心价值。正如 哲学之对应真,道德伦理学之对应善,法律之对应安 ,体育之对应力,圣和美则分别是宗教与艺术的核心 概念。这个价值体系中的诸核心价值,在其境界 则是相通的。其一例是高水平的体育竞赛不仅能引起 人们对‘‘更高、更快、更强”之趋于力的极限的赞 叹,也能同时给人们以美的享受,即由核心价值“力 ”至核心价值“美”的渡溢。其另一例如古希腊雕塑 《断臂的维纳斯》,千百年来,面对这尊美得令人炫 目的人体,没有人想过触摸或占有,她在人们的心底 激起的是神圣的感觉,因为她的美而使人找到了一种 近乎神圣的自信,这是由核心价值“美”至核心价值 “圣”的升华。
观诸四季花卉,或暗香清芳、明媚娇艳,或姹紫 嫣红、百态千姿,实乃自然造化之精华。若自然界亦 有核心价值体系,我相信“花”应居于体系之高端, 正如“美”居于人类社会核心价值体系之顶层。
然因四时花卉生长特征、自然品性之差异,给予 欣赏主体的感觉也是不同的,更何况欣赏主体亦有千 差万别,作为同一个体的欣赏者在不同时空环境下的 感受也是不同的。
秋天品味菊花,我为其风节而感动,“宁可枝头 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伟丈夫也。冬天品味梅 花,我为其勇毅而击节。自知风寒侵凌,依然前行报 春,真勇士也。春天品味牡丹,我为其气韵而赞叹。
看那姚黄魏紫在春阳下绽放,在春风中摇曳,似将日 月精华集于一身,纵情恣肆地展示着生命的高贵与艳 丽。
此花中三品,可赞可叹。然而细品其生命过程, 止于在自然形态之美艳中展示其节其气,而未入由美 至圣之境界。入此境者,唯有荷花。你看她自盈盈清 水中拔节而出,在纤尘不染的绿叶间绽放,在暖暖夏 晖中凋谢,生来默默,归去静静,不争不嚣,无艾无 怨。在转瞬间开放,为夏晨染一片亮丽;又在转瞬间 逝去,为午后添一层静穆。我曾多次守候荷塘,却从 未见一片荷花落下,似乎她特意选择人们不经意时归 去。那不知什么时候洒落在荷叶上的花瓣,却片片鲜 嫩,似从清水中绽出的新的花朵。你再看那未曾落下 的残荷,却依然在惠风中、在清水上、在绿叶间摇曳 着,绽放着妩媚。此时,我为荷的美艳而炫目,为荷 的神圣而感动。
人生之匆匆犹荷花之来去。作为生命个体的人生 是否也能像荷花一样,在归来归去间这么幽寂这么静 美呢?荷花以其整个生命过程的纯美臻至“圣”的境 界,似乎也以至美的一生昭示着我们,引导着我们劾 力前行。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