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货速发】中国财税体制发展道路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现货速发】中国财税体制发展道路

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52.7 6.9折 76 全新

库存3件

天津津南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高培勇主编

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ISBN9787509628874

出版时间2013-1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6元

货号23422258

上书时间2024-12-02

易安居书舍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中国的财税体制跨越了计划体制和市场体制。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丛书:中国财税体制发展道路》以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财税体制变迁的基本事实为基础,从财税功能的视角梳理了计划体制和市场体制下财税体制发展的阶段特征,概括了中国财税体制的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丛书:中国财税体制发展道路》以作者的长期观察和持续研究为基础,分析了新阶段中国财税体制存在的基本问题及其改革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丛书:中国财税体制发展道路》对中国财税体制发展道路的概括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财税体制的改革脉络、改革重点及其在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地位进行了系统分析。财税体制覆盖全局,了解中国财税体制发展道路及其基本特征,对于夯实国家治理的财税基础和财税支柱,推进下一个阶段的经济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目录
第一篇 体制
第一章 计划经济时期的稳定财政体制
第一节 统一财经与重建国家
第二节 第一个五年计划与权利收放
第三节 计划经济稳定财政体制中的收放改革
第二章 新旧体制之交的财政动荡
第一节 计划体制末期的财政制度
第二节 政府间财政管理新体制的萌芽
第三节 市场化改革初期的放权让利与财政包干制
第三章 分税制改革与公共财政体制
第一节 分税制改革的两条线索
第二节 1994年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1994年税制改革的延续:“费改税”与“税费改革”
第四节 分税制改革之后的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第二篇 机制
第四章 计划经济时期的财政制度与经济发展
第一节 战时供给财政制度与国家重建
第二节 “一五”时期财政运行与经济建设
第三节 传统体制下中国财税体制的特征
第五章 体制变换期的财政制度与经济发展
第一节 计划经济末期的财政与经济发展
第二节 改革大潮来临前的变动
第三节 市场化改革初期的放权让利
第四节 工商税制改革:改革开放的重要推动器
第五节 调整支出结构:减少经济建设支出
第六节 财会制度改革:构建市场基础
第六章 市场经济发展中的财税制度
第一节 分税制改革的宏观背景
第二节 构建公共财政框架
第三节 调整支出结构:构建社会保障网
第四节 调整支出结构:向“三农”和民生倾斜
第五节 转移支付制度改革
第六节 实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
第七节 “营改增”与政府间财政关系重构
第三篇 道路
第七章 中国财税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节 计划体制下的财税制度与经济发展
第二节 体制转换期的财税制度与经济发展
第三节 市场经济下的公共财政建设与经济发展
第八章 中国的财税发展道路
第一节 财政与发展:政府行为与国家行为
第二节 公共财政:理论分歧与中国含义
第三节 财政功能再理解
第四节 财政发展道路的中国特征
第九章 中国财税发展道路:反思与前瞻
第一节 中国财税发展道路变革的要素基础
第二节 财税制度改革的价值取向
第三节 财税发展道路前瞻
财税改革与发展大事记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中国的财税体制跨越了计划体制和市场体制。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丛书:中国财税体制发展道路》以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财税体制变迁的基本事实为基础,从财税功能的视角梳理了计划体制和市场体制下财税体制发展的阶段特征,概括了中国财税体制的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丛书:中国财税体制发展道路》以作者的长期观察和持续研究为基础,分析了新阶段中国财税体制存在的基本问题及其改革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丛书:中国财税体制发展道路》对中国财税体制发展道路的概括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财税体制的改革脉络、改革重点及其在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地位进行了系统分析。财税体制覆盖全局,了解中国财税体制发展道路及其基本特征,对于夯实国家治理的财税基础和财税支柱,推进下一个阶段的经济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主编推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丛书:中国财税体制发展道路》旨在考察中国财税体制的发展道路,其基本着眼点在于揭示茄总结中国财税体制变迁的基本轨迹与基本规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丛书:中国财税体制发展道路》共分三篇九章。按照中国经济体制变迁的顺序,全书又将**、第二篇各划分为三章,分别对应从新中国成立到计划经济、计划经济末期到市场化改革初期的体制之交和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后三个阶段。第三篇是理论部分,分别论述了中国的财税发展道路的阶段特征、总体特征和反思与前瞻。


精彩内容
一、重建税制
  新中国成立伊始,税收的统一制度建设就已经迅速展开。1949年11月24日至12月9日,首届税务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草拟了《全国税政实施要则》。1950年1月30日,政务院正式颁布《全国税政实施要则》,其立法精神在于:依据合理负担原则,适当地平衡城乡负担;迅速整理各地的税收制度,尽快建立统一税制。内容包括:①税收立法权限。凡属全国性的税收条例法令,统一由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制定并颁布实施,各地不得自行修改和变动。凡属全国性的各种税收条例的实施细则,由中央税务机关统一制定,经财政部批准施行。各大区税务管理局根据中央颁布的税法原则精神,制定征收办法,报大区财政部批准施行。凡属地方性税收立法,属县范围者,报省人民政府转报大区人民政府或军政委员会核准,并报中央备案;凡属省(市)范围者,报大区人民政府或军政委员会转报中央核准。②税制结构。国家根据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私营工商业大量存在的情况,按照“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原则,决定实行“多税种,多次征”的复合税制。除农业税外,共设计了14个税种:货物税、工商业税、盐税、关税、薪给报酬所得税、存款利息所得税、印花税、遗产税、交易税、屠宰税、房产税、地产税、特种消费行为税、使用牌照税。城市的主体税种有3个:货物税、工商业税和所得税,其中货物税和工商业税以产品和行业的不同设计税率,所得税以所得收入为准,税率的设计与产品和行业无关。③公私企业一律纳税。公私企业适用同一套税制,但是在征管过程中实行“区别对待,繁简不同”的办法,对带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企业和合作社采取鼓励扶持的态度,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则体现国家利用和限制并重的政策。④税收管理体制。全国各级税务机关接受上级局和同级政府的双重领导,税务局长须参加同级政府的政务会议。
  从1950年6月起,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调整工商业,其中包括税制的调整,不仅限于工商税制,还包括农业税和盐税等。调整税收的原则是,巩固财政收支平衡、照顾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即在保证国家财政需要的前提下,适当减轻民负。在工商税制方面,减少税种和税目,将《全国税政实施要则》规定的地产税和房产税合为一个税种,暂不开征薪给报酬所得税和遗产税,税种减至11种;货物税税目由1136种减为358种,印花税税目从30个改为25个;降低税率,多数税种的税率调低,个别调高;区别不同情况,简化纳税办法和手续。在农业税制方面,只向农业正产物征税,对农村副业和牲畜免税,正税负担率从原来的平均17%下降至13%,以常年应产量为征收标准,超过应产量部分不加税;区别不同的阶层,规定不同的税率,依律征收;规定农村交易税只适用于有牙纪市场的地方,凡是不经过市场交易直接成交的,一律不征收交易税。农民销售家庭手工业品和农副产品,一律不征收行商税(临时商业税)。
  二、抗美援朝
  随着抗美援朝战争的爆发,庞大的军事支出使得统配财政资源直接关系到新生政权能否稳定。抗美援朝时期的财政经济工作方针是国防、稳定市场第二、其他各种带投资性支出第三,这也就是后来的“边抗、边稳、边建”原则。国家之所以确定这样的先后顺序,目的是财政收支要没有赤字或尽可能少列赤字。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