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货速发】与鸟儿一起飞翔
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
7.1
4.7折
¥
15
全新
库存228件
作者郑作新
出版社湖南少儿出版社
ISBN9787535849304
出版时间2010-0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15元
货号26912160
上书时间2024-12-0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这是一套大科学家为青少年写的书。这些大科学家走过近一个世纪的人生历程。他们用平实而睿智的文字,讲述了自己一生求学、科研和做人的故事。从中我们能看到他们奋斗的历程,几十年来中国科学发展的历史,以及科学家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精神。
在这近一个世纪里,我国的科技迅猛发展,他们无疑是奠定了中国现代化科学发展基石的大科学家,他们用亲切的笔触记录下那个时代背景下拼搏的一代人是怎样的伟大,如今的青年人不应该忘记他们,应该从他们身上看到一种精神的传承。
本这套书一共5册,分别是《悠长的岁月》《神奇的符号》《生命的密码》《与鸟儿一起飞翔》《无尽的追问》。
这是中国**的科学家们为青少年送上的一份珍贵礼物,他们用平实而睿智的文字,讲述了自己求学、科研、为人处世的小故事,期望青少年能够从中汲取面对未知的好奇、追逐梦想的激情、拥抱生活的热情、直面坎坷的勇气、击败困难的力量!
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强,则中国强!
作者简介
郑作新(1906年11月18日-1998年6月27日),国际著名的动物学家,中国鸟类学界的泰斗,中国鸟类学研究和动物地理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为使我国动物学研究走向世界,他贡献了毕生的精力,在半个多世纪的鸟类区系调查和系统分类的研究工作中,写出1000多万字的论文和专著。他一向着重鸟类亚种分化的研究,并提出物种起源地的估测及低等亚种被排挤的观点,为生物进化论提供了有力的补充论证,为世界动物学研究与保护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被全世界的鸟类学界誉为鸟类学研究的一代宗师。
郑作新1926年毕业于福建协和大学农科生物系。1927年和1930年分别获美国密歇根大学硕士和科学博士学位,他还被学院颁予SigmaXi金钥匙奖——这是美国大学研究院奖励学生的荣誉。时年,郑作新年仅23岁。
毕业后,郑作新谢绝了美国研究所的聘用,回到了祖国,被母校福建协和大学聘为动物学教授兼系主任。
郑作新率先用中文编写了《大学动物学实验教程》,后又出版了《脊椎动物分类学》和《普通生物学》等教材,并被广泛采用。由于他不断的努力,当时在我国还是一片空白的鸟类研究,终于开展起来了。
1945年3月,郑作新被美国国务院文化司聘为“客座教授”赴美讲学和访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郑作新由南京调到北京中国科学院动物标本整理委员会工作。动物标本整理委员会后改为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郑作新历任研究员、脊椎动物研究室主任,兼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西北大学、兰州大学等校教授,北京自然博物馆副馆长兼自然历史研究所所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动植物科学委员会主任、《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动物学暨动物地理学主编。
在50年代末期(1955—1958),郑作新发表了《中国鸟类分布名录》。此书详列了当时所知的中国鸟类及其在国内的分布,是研究中国鸟类的必要工具书。
1963年,由他主编出版的《中国经济鸟类志》,美国商业部把它译成英文本,并制成了缩影胶印本广泛发行。为了适应国际上的需要,中国科学院科学出版社和联邦德国的PaulPareyScientificPublishers出版公司邀请郑作新用英文编写《中国鸟类区系纲要》一书,并在1987年出版。
美国国家野生动物协会(NationalWildlifeFederation)评选郑作新为1988年度国际自然保护特殊成就奖的获得者,并推派会长海尔(Hair)博士来京参加于1989年5月26日隆重举行的颁奖仪式。该奖项的授奖仪式在美国国外举行,在历史上尚属首次。同时,这也是次颁发给一位中国的学者。
郑作新是我国鸟类学的奠基人之一,鸟类地理学的开拓者。他对中国鸟类学和动物地理学做出了很大贡献。他曾获全国科学大会重大科学奖三项(1978),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979、1985)、特等奖(1986),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987)、一等奖(1989),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989);还获得美国密歇根大学科学荣誉奖(1981),及美国国家动物协会的国际特殊科学成就奖(1988)。1989年获科学院颁发的科学荣誉章。1992年他把所得奖金捐献出来,成立鸟类科学青年奖基金。1993年获林业部颁发的“中国野生动物保护终身荣誉奖”。1995年获“蔡冠深中国科学院院士荣誉基金会”奖。1996年获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科技成就集体奖。
由于学术上的突出成就,1980年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还被推选为日本、德国、英国鸟类学会通讯会员,美国鸟类学会荣誉会员,三次连任英国世界雉类协会副会长、会长、终身会长,国际鹤类基金会首届顾问,第22届国际鸟类学大会名誉主席。
郑作新是中国动物学会发起人之一(1934年),历任秘书长、副理事长、理事长、名誉理事长等职。他也是中国鸟类学会的发起人之一(1980),被推为任理事长、名誉理事长。兼任世界鹤类研究中心、中国动物园协会、北京自然博物馆等学术团体和组织的顾问。
郑作新一生致力于鸟类学研究工作,直至1998年逝世。
目录
生命之树仍然一片葱绿
听奶奶讲故事
从小养成好习惯
得了三项“”
老虎洞探奇
被大学破格录取
西红柿和选择生物专业
捉了一条毒蛇
留学美国
获“金钥匙”奖
无怨无悔的抉择
23岁的年轻教授
到大自然中去学习
我要自己去找挂墩
勇往险途
归来和发表《中国鸟类名录》
人生十字路口
麻雀的功过和我的证词
奇妙的呜叫声——“茶花两朵”
峨眉山上的新发现
艰苦的野外考察
我们寻找分界线
亵渎科学是悲剧
找到丢失10年的书稿
为中国鸟类写谱立传
话说丹顶鹤
从枪杀天鹅的事件谈起
一只怪蛋
鸟类的环志
把鸟儿还给蓝天
科学家有祖国,科学无国界
“爱鸟周”
难以忘怀的观鸟活动
英国印象
获“荣誉科学奖”
海峡两岸的深情
寄厚望于青少年
做时间的主人
我的业余爱好
家规
我们的“钻石婚”
后记
内容摘要
这是一套大科学家为青少年写的书。这些大科学家走过近一个世纪的人生历程。他们用平实而睿智的文字,讲述了自己一生求学、科研和做人的故事。从中我们能看到他们奋斗的历程,几十年来中国科学发展的历史,以及科学家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精神。
在这近一个世纪里,我国的科技迅猛发展,他们无疑是奠定了中国现代化科学发展基石的大科学家,他们用亲切的笔触记录下那个时代背景下拼搏的一代人是怎样的伟大,如今的青年人不应该忘记他们,应该从他们身上看到一种精神的传承。
本这套书一共5册,分别是《悠长的岁月》《神奇的符号》《生命的密码》《与鸟儿一起飞翔》《无尽的追问》。
这是中国**的科学家们为青少年送上的一份珍贵礼物,他们用平实而睿智的文字,讲述了自己求学、科研、为人处世的小故事,期望青少年能够从中汲取面对未知的好奇、追逐梦想的激情、拥抱生活的热情、直面坎坷的勇气、击败困难的力量!
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强,则中国强!
主编推荐
郑作新(1906年11月18日-1998年6月27日),国际著名的动物学家,中国鸟类学界的泰斗,中国鸟类学研究和动物地理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为使我国动物学研究走向世界,他贡献了毕生的精力,在半个多世纪的鸟类区系调查和系统分类的研究工作中,写出1000多万字的论文和专著。他一向着重鸟类亚种分化的研究,并提出物种起源地的估测及低等亚种被排挤的观点,为生物进化论提供了有力的补充论证,为世界动物学研究与保护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被全世界的鸟类学界誉为鸟类学研究的一代宗师。
郑作新1926年毕业于福建协和大学农科生物系。1927年和1930年分别获美国密歇根大学硕士和科学博士学位,他还被学院颁予SigmaXi金钥匙奖——这是美国大学研究院奖励学生的荣誉。时年,郑作新年仅23岁。
毕业后,郑作新谢绝了美国研究所的聘用,回到了祖国,被母校福建协和大学聘为动物学教授兼系主任。
郑作新率先用中文编写了《大学动物学实验教程》,后又出版了《脊椎动物分类学》和《普通生物学》等教材,并被广泛采用。由于他不断的努力,当时在我国还是一片空白的鸟类研究,终于开展起来了。
1945年3月,郑作新被美国国务院文化司聘为“客座教授”赴美讲学和访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郑作新由南京调到北京中国科学院动物标本整理委员会工作。动物标本整理委员会后改为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郑作新历任研究员、脊椎动物研究室主任,兼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西北大学、兰州大学等校教授,北京自然博物馆副馆长兼自然历史研究所所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动植物科学委员会主任、《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动物学暨动物地理学主编。
在50年代末期(1955—1958),郑作新发表了《中国鸟类分布名录》。此书详列了当时所知的中国鸟类及其在国内的分布,是研究中国鸟类的必要工具书。
1963年,由他主编出版的《中国经济鸟类志》,美国商业部把它译成英文本,并制成了缩影胶印本广泛发行。为了适应国际上的需要,中国科学院科学出版社和联邦德国的PaulPareyScientificPublishers出版公司邀请郑作新用英文编写《中国鸟类区系纲要》一书,并在1987年出版。
美国国家野生动物协会(NationalWildlifeFederation)评选郑作新为1988年度国际自然保护特殊成就奖的获得者,并推派会长海尔(Hair)博士来京参加于1989年5月26日隆重举行的颁奖仪式。该奖项的授奖仪式在美国国外举行,在历史上尚属首次。同时,这也是次颁发给一位中国的学者。
郑作新是我国鸟类学的奠基人之一,鸟类地理学的开拓者。他对中国鸟类学和动物地理学做出了很大贡献。他曾获全国科学大会重大科学奖三项(1978),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979、1985)、特等奖(1986),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987)、一等奖(1989),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989);还获得美国密歇根大学科学荣誉奖(1981),及美国国家动物协会的国际特殊科学成就奖(1988)。1989年获科学院颁发的科学荣誉章。1992年他把所得奖金捐献出来,成立鸟类科学青年奖基金。1993年获林业部颁发的“中国野生动物保护终身荣誉奖”。1995年获“蔡冠深中国科学院院士荣誉基金会”奖。1996年获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科技成就集体奖。
由于学术上的突出成就,1980年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还被推选为日本、德国、英国鸟类学会通讯会员,美国鸟类学会荣誉会员,三次连任英国世界雉类协会副会长、会长、终身会长,国际鹤类基金会首届顾问,第22届国际鸟类学大会名誉主席。
郑作新是中国动物学会发起人之一(1934年),历任秘书长、副理事长、理事长、名誉理事长等职。他也是中国鸟类学会的发起人之一(1980),被推为任理事长、名誉理事长。兼任世界鹤类研究中心、中国动物园协会、北京自然博物馆等学术团体和组织的顾问。
郑作新一生致力于鸟类学研究工作,直至1998年逝世。
精彩内容
1978年,英国世界雉类协会来函,邀请我参加在苏格兰召开的年会。当时,我已73岁。这次会议有来自英、法、美、德等国的七八十人参加。在会上我作了《中国的松鸡和墨琴鸡》和《中国雉类的地理区划》等学术报告,受到与会者的欢迎。当地报纸对此作了报道,广播电台邀我讲话,协会的会刊还发表了我的报告。会议结束时,我被选为该会副会长,1986年又当选为会长,1996年被推选为终生会长。他们以此作为庆贺我90岁生日的礼物。在该协会历史上,由中国人当会长还是次。我想,这是出于他们对中国的尊重与重视吧。我是为此才感到高兴的。
当生命之树刻下90年轮之时,回顾我的一生,我有许多话想说。我想讲讲过去,也许对青少年朋友会有所启发和帮助。
现在,每当我听到“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歌声时,总禁不住要停笔静思,深为自己过早地失去母爱而伤感。因为在我5岁时,母亲陈水莲就因病去世,从那以后,是慈祥的祖母抚养我长大。她老人家把一片爱心倾注在我身上,她是我早的启蒙老师。
我的父亲郑森藩(守仁)当时在福州盐务局任职,经常被派往各地联系业务,长年在外,家中就剩下奶奶、妹妹和我3人。奶奶郭仁慈当时已年过半百,但身体健壮。她除操持家务外,还要做些女红以补贴家用。她小时候聪明好学,虽然没进过学校,可也认识字,能阅读书刊。她记忆力好,给我讲过许多故事,其中我印象深的要算精卫鸟填海的故事了。
奶奶说:“很古的时候,有个炎帝。他有个女儿,名字叫女娃。女娃长得浓眉毛,大眼睛,好看极了。她不光长得非常漂亮,而且聪明、勇敢。这么好的孩子,炎帝当然喜欢她,总希望她待在自己身边。可是,女娃却想到处走走、看看,想到更远的地方去。有一天,女娃摇着一只小船,划进了大海。
“大海风平浪静时,女娃可以划着小船漂得很远。这时候女娃觉得就像坐在摇篮中,像躺在母亲的怀抱里,舒服极了。有时候,海面风急浪高,浪头一个接一个地向小船涌来,大风吼叫着,大海像一头发怒的野兽,把小船一会儿举上天,一会儿又摔到万丈深的漩涡里,真是太可怕了!可是,勇敢的女娃一点也不胆怯,她迎着风浪,在大海中拼搏。
“有一天,女娃又划着船出海。划着划着,突然天气变了,大风呼呼地刮了起来,大海也变了脸,黑色的大浪蹿着跳着向小船打来。女娃的小船像一片落叶,颠来簸去。猛然,一个大浪劈头盖脑地砸下来,小船翻进海里,啊哟,女娃被大海吞没淹死了。
“女娃死后,变成了一只鸟,这只鸟就是精卫。精卫长得很美丽,白色的羽衣,深红色的嘴,橙黄色的脚,善于飞翔。精卫飞到大海边一座多岩石的山上安了家。它发誓要向大海报仇雪恨,要把大海填平。大海知道了‘嘿嘿’冷笑起来,它冲着山上的精卫喊道:‘你填吧,你填不了,我不怕你!’
“精卫鸟不声不响,一会儿衔来一个石子,一会儿又叼来几根树枝,从早到晚,不停地衔啊,叼啊,不停地填哟填哟。今天填一点,明天又填一点,一天两天,一年两年,日积月累,越填越多,大海的冷笑声也随之越来越少,越来越小,快听不到了。
“后来,精卫还同海燕结了婚,生了两个孩子,男的像海燕,女的像精卫,它们也加入了填海的行列,每日衔啊,飞啊,填啊……精卫鸟填海不止。”
……
媒体评论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