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摘要
《重九重九》书名沉雄而峻急,传递出作品所特有的重金属般的内在节奏,使读者深切感受到一种岁月轮转、世事沧桑的象征意味。作者以云南疆域为圆心,以西南中国为半径,以深邃的鉴史眼光、凝重的忧患意识、弘阔的文学叙事为经纬,在岁月喟叹与现代认同之间,探寻烟草真相,悲悯人类苍生,感悟历史神奇。山河动荡,世纪兴衰,百年变迁,时代风云,在书中化作气象万千、浩荡恢弘的总体化叙事风景和人文长卷,其间既有黄钟大吕的磅礴画面,又有诗意沛然的精粹描写,完成了一部具有史诗价值的史传体纪实文学叙事长卷。
目录
序章:“重九”出世
第一章 重九起义
密会
北校场枪声
光复
代平黔乱
第二章 护国战争
云南陆军讲武堂
再造共和
遇险碧色寨
云南首义
名将之死
第三章 亚细亚
恨别鸟惊心
南方烟草公司
实业救国
重九与滇军
第四章 血线
龙云与美种烤烟
我们来自云南起义伟大的地方
血战台儿庄
……
内容摘要
《重九重九》书名沉雄而峻急,传递出作品所特有的重金属般的内在节奏,使读者深切感受到一种岁月轮转、世事沧桑的象征意味。作者以云南疆域为圆心,以西南中国为半径,以深邃的鉴史眼光、凝重的忧患意识、弘阔的文学叙事为经纬,在岁月喟叹与现代认同之间,探寻烟草真相,悲悯人类苍生,感悟历史神奇。山河动荡,世纪兴衰,百年变迁,时代风云,在书中化作气象万千、浩荡恢弘的总体化叙事风景和人文长卷,其间既有黄钟大吕的磅礴画面,又有诗意沛然的精粹描写,完成了一部具有史诗价值的史传体纪实文学叙事长卷。
精彩内容
驱逐鞑虏,光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这既是中国同盟会的盟
誓,同时也是推翻丧权辱国,腐败无能的清政权的终极目标。
唐继尧、庾恩旸等人回国后,时值清政府迫于内外压力,改革军制,编练新军。唐被分配到刚刚由混成协改编的新军第19镇,担任正参谋官兼云南陆军讲武学堂教官,随即又被任命为19镇37协74标第1营管带(营长)。
清新军之镇,相当于现代陆军的师,以此类推,协为旅,标为团,标下设三管。庾恩呖亦被分配到19镇炮兵第19标担任管带。.1911年夏,由四川、湖北、广东等省引发的保路运动,最终成了压垮清政府这匹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今天看来,国民党的前身中国同盟会,虽然也可以算做一个政党,但当时却并非是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组织。而且,她的“盟主”孙中山先生大部分时间都在海外,否则,武昌新军起义后,也不会拉郎配般地将藏在床底下的黎元洪硬拉出来,拿枪逼着去做起义新军的首领了。自1907年5月至1908年4月,不到一年的时间,同盟会先后在两广和云南等地发动了六次武装起义,但终因组织不当,缺乏训练有素的武装力量的参与,均以失败而告终。
正应了中国那句老话——秀才造反,三年不成。但谁也没料到,清政府编练新军,本来是为了巩固其统治,而且,为顺应历史潮流,与国际接轨,还三令五申,严格限定,新军中下级军官一律由军校毕业生担任,连、排主官基本由各地陆军小学、讲武学堂学生充任,营团一级要求更高,大都为毕业于保定军校或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留日学生。然而,令人大跌眼镜哭笑不得的是,正是清政府寄予厚望的政权保卫者——新军,以及其精心挑选的一大批朝气蓬勃,有知识有文化的青年军官,最终成了清王朝的掘墓人。
当时的云贵总督李经羲,是1909年末从广西巡抚任上调到云南的。此人不愧是晚清重臣李鸿章的侄子,还算有些头脑,察觉留日归来的唐继尧、
李根源、罗佩金、庾恩旸、刘存厚等人无故经常聚在一起,当机立断,将其一
一调离,削去兵权,全部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充任教官(其时,讲武堂47名教官中,同盟会会员就占了17个)。
不久,蔡锷从广西调到云南,担任新军19镇37协协统,发现管带一级的中层军官大都空缺,无人充任。蔡锷马上找到李经羲,提出,按照西方军队编制,营这一级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管带比标统(团长)还要重要,没有他们,军队连日常训练和调动都困难,更不用说出征打仗了。李经羲告诉蔡锷,他已经给皇上上过奏折了,要求速派一批中下层
军官到云南。皇上有皇上的难处,朝廷原计划编练36个镇的新军,但七八年过去了,勉勉强强才凑齐了20个镇,关键的问题是没人。不提皇上还好,一
提,蔡锷半天都没能说出一句话来,前年(1908年),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前后一天驾崩,新登基的溥仪皇上年仅两岁,一个年仅两岁的黄口小儿,你跟他上什么折奏?
李经羲是蔡锷的老长官了,在其手下,蔡锷从参谋官干起,一直做到了广西新军的标统。李经羲调任云贵总督不久,蔡的老师梁启超梁任公也离开
了广西,加上蔡锷与后来的两广总督不和,这才通过李经羲调到云南,而且官升一级,做了19镇37协的协统。因为有这层关系,两人说话比较随便,于是,蔡锷就对老长官直截了当地说:“据我所知,日本士官学校第六期
毕业的云南籍学生就有20多人,四川、贵州没有编练镇级新军的任务,两省
的留日学生大都分到了云南。怎么会没人呢?”李经羲言不由衷地说:“这批留日学生都分到云南讲武学堂做了教官,我这里实在是抓打不开啊。松坡(蔡锷字)。”曾经做过广西陆军小学总办的蔡锷又说:“讲武堂固然重要,但也不能抓了芝麻,丢了西瓜呀。军队是用来打仗的,没有军官,您让我如何打仗?”李这才不得不实言相告:“士官学校第六期回来的这批人,我看不太可靠,很有可能是孙逸仙(孙中山字)派回来的乱党。”蔡锷哭笑不得:“为什么?就因为他们是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的?您别忘了,李大人,我也是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的!莫非,我也是乱党不成?”李经羲一时语塞,想了半天才说:“你蔡松坡当然不是,谁不知道你是梁任公的高徒?梁任公虽然醉心于变法维新,但他对朝廷一向忠心耿耿,你怎么可能是乱党呢?我是相信你的,松坡。”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李经羲最终同意让唐继尧等人继续担任讲武堂教官的同时,代理各标的管带。其中,李经羲十分欣赏的罗佩金,甚至被提升为37协74标标统。这些人中,除了云南籍的留日生,还有几个外省籍的,如
贵州籍的戴戡和四川籍的刘存厚。此二人均为同盟会会员。
1911年10月10日,武昌新军打响了推翻清政府的第一枪。
消息传来,唐继尧等新军中的同盟会员立刻召集秘密会议,商议如何响应起义。为了遮人耳目,秘密会议时而在洪化桥唐继尧家召开,时而在刘存厚处,时而又转到登士街庾园举行。唐继尧最担心的是,他们这批留日学生,除了李根源和罗佩金两人,官阶最高的只是管带,一旦举事,恐怕难以服众。
李根源虽然是讲武堂的总办(相当于校长),但讲武堂只有几百个学兵,可是,光是市内必须攻占的目标就有好几个,总督府、军械局,设在五华山师范学堂的19镇司令部,都必须在第一时问占领,光靠讲武堂的学兵,显然是远远不够的。罗佩金虽然是74标的标统,但74标的连级官佐大都是北洋系出身的军官,罗又初来乍到,不一定能调动部队。
于是,唐继尧出人意料地提出:“我看蔡松坡这个人不错,如果能说服他参与起事,37协就基本控制在我们手里了。”但众人纷纷表示反对,蔡松坡是李经羲专门从广西调来的,目的就是掌控驻省城的37协。他是李经羲的人,说服他,还不如直接去说服李经羲。
再说了,蔡连同盟会会员都不是,万一他向朝廷告密,把大家卖了怎么办?
反对者中,李根源和罗佩金最为积极,因两人的官阶最高,若将蔡锷排除在外,两人就是当然的起义首领了。理由除了蔡不是同盟会会员,进而又提出,蔡锷不是云南人,由他来领导云南起义,难以服众。
刘存厚等外省籍参会者也说,蔡松坡是外省人,19镇绝大多数士兵都是云南籍的,到时候士兵不听招呼怎么办?
唐一笑说:“你也不是云南人,因为你是外省人,士兵就不服从你啦?
再说,别忘了,是蔡锷到了云南,各位才官复原职的。我觉得,至少,蔡锷和李经羲不是一路人。”P13-15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