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货速发】家常课金点子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现货速发】家常课金点子

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27.5 6.4折 43 全新

库存43件

天津津南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管建刚 等著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33498016

出版时间2024-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3元

货号29678428

上书时间2024-12-02

易安居书舍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为更好地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江苏名师管建刚在其实验基地校开展了小学语文家常课任务单教学实践。由管建刚领衔的家常课提出的“刚需作业不出课堂”,跟“双减”通知的“书面作业基本不出校门”的要求完全吻合。《家常课金点子》是管建刚老师主持的“家常课系列”丛书之一。本书分“习课堂口令”“习课堂表扬”“习课堂Q币”“习课堂规矩”“习课堂管理”“习课堂读写”“习课堂讲评”“习课堂教研”“习课堂新手”“习课堂2.0版”十个部分,每一部分精选了习课堂实验教师的“金点子”若干,可读性强,操作性强。



作者简介

管建刚,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2008年度十大推动读书人物。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语文教学通讯》《小学教学》《小学语文教学•人物》《小学语文教师》等核心期刊的封面人物。



目录

第一部分  习课堂口令


第1节  口令训练


第2节  口令百变


第3节  班本口令


第4节  口令小老师


 


第二部分  习课堂表扬


第1节  表扬原来这样


第2节  错误里找金子


第3节  大拇指的魅力


第4节  有效表扬法则


 


第三部分  习课堂Q币


第1节  怎样挣Q币


第2节  Q币常规兑换


第3节  Q币创意兑换


第4节  Q币兑奖原则


第5节  Q币操作案例


 


第四部分  习课堂规矩


第1节  教师的规矩


第2节  一年级立规矩


第3节  中高年级补规矩


第4节  课堂规矩与自律


 


第五部分  习课堂课堂管理


第1节  课堂管理的误区


第2节  课堂管理手势


第3节  脚步就是管理


第4节  实现课堂默契


第5节  温暖的铁手套


 


第六部分  习课堂时间管理


第1节  管理时间即管理行为


第2节  时间管理有招


第3节  时间管理案例


第4节  习课堂的时间特质


 


第七部分  习课堂读写


第1节  读书“八不”


第2节  自由读怎么读?


第3节  这样读学生懂


第4节  这样写超干净


 


第八部分  任务单讲评


第1节  任务单批改


第2节  任务单讲评


第3节  任务单订正


第4节  任务单是复习单


 


第九部分  习课堂教研


第1节  习课堂自拍课


第2节  习课堂公开课


第3节  习课堂观课


第4节  习课堂视频教研


 


第十部分  习课堂新手


第1节  老兵经验


第2节  新手备课


第3节  新手攻略


第4节  警惕弯路


第5节  最后的叮咛


 


后记  高手在民间



内容摘要

为更好地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江苏名师管建刚在其实验基地校开展了小学语文家常课任务单教学实践。由管建刚领衔的家常课提出的“刚需作业不出课堂”,跟“双减”通知的“书面作业基本不出校门”的要求完全吻合。《家常课金点子》是管建刚老师主持的“家常课系列”丛书之一。本书分“习课堂口令”“习课堂表扬”“习课堂Q币”“习课堂规矩”“习课堂管理”“习课堂读写”“习课堂讲评”“习课堂教研”“习课堂新手”“习课堂2.0版”十个部分,每一部分精选了习课堂实验教师的“金点子”若干,可读性强,操作性强。



主编推荐

管建刚,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2008年度十大推动读书人物。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语文教学通讯》《小学教学》《小学语文教学•人物》《小学语文教师》等核心期刊的封面人物。



精彩内容

  习课堂刷新了我的教学

梁迎春

 

习课堂让我看到了具体的学生

——课堂上没有了“听众”与“看客”以前,我站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提出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一两个学生举手了,我请一位说、再请一位说,回答正确后转入下个环节。小王一脸茫然,双手扶着桌子,椅子前脚翘起,晃动两下。我提醒他后继续讲,继续问,学生们继续应和。小王的眼神告诉我,又走神了。现在,“双手执书”“大声朗读”,小王和大家一起读着,我过去盖激励章,他更专心了。“8分钟完成任务二,计时开始!”小王和大家一起拿起笔作业。有几道题不会,我走过去:“根据你的理解回答,错了也没关系。下次读任务一,多留心注音的字。”他点点头,又开始忙了起来。

习课堂前我关注“我”——我的设计、我的语言、我授课的内容、我提出的问题,课堂大部分是我的声音,课堂时间大部分是我的。我提出的问题,只要有一个学生能回答出来,教学环节便算完成了。“如果把整首诗分成两大段,你会怎么分?”有学生举手回答:“1—3小节为一部分,后面内容为一部分。”他答了我想要的答案,我便用他的回答结束了所有学生的思考。一堂课,常常是我和20%学生的问答,80%的学生是听众与看客。习课堂把70%的时间留给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学生都在思考,都在以“写”的方式展示自己的学习结果。我不再关注我,我关注每一个学生——他有没有用心读书?读书的眼神、面部表情会告诉我答案;他有没有理解学习的内容?任务二和任务四也会立马检测出来。我看见了一个个活生生的学习个体。两届习课堂的学生,曾经学习特别吃力的学生都感慨:在这样的课堂上,我有事可干了,不像之前那样无聊了。两届习课堂的学生,都让我看到了学困生跳跃式的进步。

习课堂让我看到了具象的学习状态

——课堂上没有了“想当然”以前,教案上要讲的讲完了,设计的问题问完了,学生听完了,这节课也就结束了。学生不清楚自己会了什么,不会什么。我也不清楚哪些学生掌握了,哪些学生没掌握;老师的问题哪些学生思考了,哪些学生没有。语文课的教学内容好像清清楚楚,学生学习状况却总是模模糊糊。现在,学完任务一,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动笔完成对应的任务二;学完任务三,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动笔完成对应的任务四。任务单当堂练习,学生的学习状况有了清晰的反馈:会了什么,不会什么;谁会了,谁不会。

三年前,我写下这样的反思:“课堂效率低,有很多因素……我觉得可以借助两个工具:(1)分栏教案。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分开,学生具体做什么,要写清楚。(2)课堂学习轨迹本,分为听、读、说、写、思五部分,学生在每个节点上做了什么,自己随手记录。课后做总结。”我先用了第二个工具,它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动笔,但充满不确定性,也无法检测学生掌握情况。我又用“作业情况记录本”,哪位学生没有完成作业,哪部分作业完成得不好,都有记录。这能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但它属“马后炮”,还导致作业内容与课堂学习内容重复,已经掌握了的反复做,没掌握的又可能没涉及。习课堂解决了这一教学困境。它把课堂教学内容分解成四个任务,任务一、任务三是“学”,任务二、任务四是“习”,“学”与“习”高度匹配。学生学什么、学得怎样、怎么学的,这些抽象的问题在习课堂中得到具象的解答。

习课堂让我看到了“真实的学习”

——课堂上没有了“知识搬运工”以前,学生根据我圈定的教学范围,谈他们的理解和感悟,然后把准备好的解析讲一遍,重难点的解析会写到黑板上或打到课件上,学生做笔记。作业则回家完成,第二天收上来批阅后,再逐题讲解。学生根据我的讲解改正,大多时候是把我的正确答案抄一遍。现在,习课堂的任务一和任务三,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自主、充分地读书,这个过程让阅读真实发生。学生一直在“读”书。老师的主要工作是指导学生读什么、怎么读,观察学生的读书状态,提示学生的读书姿势,提醒学生读书要“在线”。我是课堂的观察者和提醒人,也是“不愤不启”的点拨者。在任务一和任务三多次有内在逻辑和层次的读书后,最终会形成读书能力。

对比来看,以前的教学是“空间陪伴”,我扮演“知识搬运工”。我口口声声说培养学生能力,但学生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究竟是什么,我说不清也理不明。习课堂任务单的深入使用,使我逐渐明晰了。初用习课堂,我观察学生的读书状态:有的一手扶着书,一手伸到桌兜里摸东西;有的双手执书,眼神四顾空空地读。以前学生读书原来是这个样子的。习课堂的读书内容从整体到部分,有三个阶段:第一课时任务一“鲸吞式阅读”,扫除字词障碍,浏览全文,了解大概内容;第一课时任务三“牛排式阅读”,就像吃牛排一样,切开了吃;第二课时的任务一和任务三“打井式阅读”,聚焦关键词句,反复读,静下心来读,最终把它读懂、读透,读出自己的理解。任务一读了,任务二马上应用;任务三读了,任务四马上应用。明白了“读”的任务和“写”的任务之间的对应关系后,学生读书的眼神完全变了。

习课堂让我看到了“方法与过程”

——课堂上没有了“知识容器”以前,课上学生主要任务是念书、抄写和记忆。是念书而非读书。重要知识点要抄写,重要解析要抄写,出错点要抄写。背课文、背古诗、背课文重点部分解析……我会用小游戏、小竞赛进行抄写和记忆,学生也能考个不错的分数。现在,习课堂依然会抓牢、抓实读、背和写,但它们不是全部。看学生读书,我会区分,学生是在浪漫诵读,还是在心到、口到、眼到地思考性读书;看学生做题,我会看他能不能做出来,也看他是怎样做出来的,是偶然做对,还是正确思维路径下的必然结果……任务单讲评课上,我不讲答案,我讲方法、讲联系、讲关键信息,尽量不捅破最后一层窗户纸。

数学卷做完,差不多可以预估分数,但是语文不行。为什么?学生告诉我:做阅读题完全凭感觉,不知道写上去的对不对。这种现象如何破解?要帮助学生形成“用方法做题”的思维方式,要让学生对自己的答案“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以前没有方法一样可以“正常”运转,习课堂就不行了,因为任务单讲评,不允许讲正确答案,不允许学生抄录正确答案,这对老师的“方法力”提出了要求,倒逼着老师去思考和寻找方法。教学不再单单指向知识,更指向了知识获得背后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以概括训练为例。学生完成任务单,概括类题目,很多学生的答案里没有“结果”。学生顺着起因、经过和结果来概括,因为“经过”总有很多内容,导致没“结果”了。于是,我调整指导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时,各用一句话找出“起因”和“结果”,然后再补充“经过”。正是任务单讲评的“逼迫”下,我才有了上面的思考,才开始总结自己的方法。

习课堂让我看到了“时间管理”

——课堂上没有了“西瓜皮”以前,课前3分钟来到教室,电脑开机1分钟,微信上浏览作业图片3分钟,反馈作业5分钟。终于开始讲课,临时又让学生背上学期的文言文,又用课件中的“求学名句”导入,接着讲课文,学生观察插图,由插图中的竹简,讲到蔡伦造纸术,30分钟过去了,《囊萤夜读》的教学重点影儿也没有。赶紧头重脚轻地点课件,直接上知识点抄记。这种状况时有发生。现在,这种情况再也不会发生了。

习课堂的每个任务都有时间设定,备课时我还会把任务一、任务三中各环节的“读”的用时细化,配好计时器。如任务一分为读课文、读词语、读课文三个环节,预设12分钟,我细分:第一遍读课文5分钟,读词语2分钟,第二遍读课文4分钟,还有1分钟组织和管理。课上控制自己的说话欲,不讲没准备的话。教学任务如期完成,教学目标达成度接近100%。习课堂有效防止了“脚踩西瓜皮,滑到哪儿是哪儿”。公开课最苦恼的就是时间把控,原因就是常态课不注意时间管理。制订了课时教学目标和任务,却没有一定要完成的意识。习课堂任务单的任务与时间设定,不是要老师无视课堂生成,而是要老师有单位时间内完成任务的效率意识。习课堂后,我不再“乱”讲话了。我不知道我讲的有多少学生听进去,但我知道我随意讲的每一句话侵占的是全班每一个学生的读写时间,我的兴之所至,加重了学生课后的负担——课上没完成的,只能课后完成。

习课堂让我看到了“有效的温度”

——课堂上没有了“两极”以前,我经常和学生开开玩笑,做做小游戏。我的语文课很“热”。但每每抽检,看拼音写词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积累运用都错很多,审题也不细致,两极分化严重,学困生一大堆。初用习课堂,任务完成情况总不理想,于是课上不说笑了。学生说我变了,说习课堂就是读,做练习,再读,再做练习……现在,我走向习课堂的“铁手套里温暖的手”。课上多盖激励章,课上多“具体的人 具体的细节”的表扬。我发动学生创编课堂口令,于是有了口令的10版、20版和30版,于是有了“站如松,坐如钟,不当一根葱”“耍帅,耍帅,数你最帅”的趣味口令。我的课堂终于“严肃紧张”与“活泼生动”并存了。

常有人说习课堂僵化而枯燥,但诚如管建刚老师所言:“枯不枯燥跟干什么没多大关系;枯不枯燥跟干活的人有关。”初用习课堂,我仔细听管老师的讲座,看习课堂的教学视频,翻阅“家常课”公众号,按照“我理解的”习课堂教学流程上课——完成任务一、完成任务二、完成任务三、完成任务四,中间穿插口号,批阅任务单,讲评任务单。学困生基本消灭了,最弱的也能保证及格。但我课堂上不“笑”了,我满眼都是任务,都是“问题”。那时我的习课堂就像公开课上走教案一样,冷冰冰的,没有温度。后来看了管建刚老师执教的《麻雀》,看管老师把有人感觉“僵化”的习课堂上得满满生气,妙趣横生。小朋友被夸得信心爆棚,眼里闪光。单一的课堂口令也被管老师演绎得异彩纷呈,那多变的语调,那忽快忽慢的节奏,还有那些出其不意的临时口令,管老师的习课堂跟我的不一样。我开始调整,于是有了适宜学生成长的恒温课堂,严肃而不失活泼,严谨而葆有亲和。习课堂助我科学、理性地回归“好玩”“热闹”。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江山路第一小学)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