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 48 7.1折 ¥ 68 全新
库存18件
作者汪诘·科学有故事团队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72021473
出版时间2023-08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8元
货号29614315
上书时间2024-11-27
【总序】
科学就是力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从小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将主导青少年一生的发展。
生命、物质、能量、信息、天地、海洋、宇宙,大自然的奥秘绚丽多彩。
人类社会经历了从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到当代开始智能化的时代。
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在蓬勃发展,时代在向你召唤,你准备好了吗?
“科学起跑线”丛书将引领你在科技的海洋中遨游,去欣赏宇宙之壮美,去感悟自然之规律,去体验技术之强大,从而开发你的聪明才智,激发你的创新动力! 这里要强调的是,在成长的过程中,你不仅要得到金子、得到知识,还要拥有点石成金的手指以及金子般的心灵,也就是培养一种方法、一种精神。对青少年来说,要培养科技创新素养,我认为八个字非常重要—勤奋、好奇、渐进、远志。勤奋就是要刻苦踏实;好奇就是要热爱科学、寻根究底;渐进就是要循序渐进、积累创新;远志就是要树立远大的志向。总之,青少年要培育飞翔的潜能,而培育飞翔的潜能有一个秘诀,那就是练就健康体魄、汲取外界养料、凝聚驱动力量、修炼内在素质、融入时代潮流。
本丛书正是以培养青少年的科技创新素养为宗旨,涵盖了生命起源、物质世界、宇宙起源、人工智能应用、机器人、无人驾驶、智能制造、航海科学、宇宙科学、人类与传染病、生命与健康等丰富的内容。让读者通过透视日常生活所见、天地自然现象、前沿科学技术,掌握科学知识,激发探究科学的兴趣,培育科学观念和科学精神,形成科学思维的习惯;从小认识到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事物是发展的、运动和发展的规律是可以掌握的、掌握的规律是可以为人类服务的,以及人类将不断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实现稳步的可持续发展。
本丛书在科普中育人,通过介绍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和科学家故事等内容,传播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在展现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成果的同时,展现这一过程中的曲折、争论;通过提出一些问题和设置动手操作环节,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本丛书在编写上,充分考虑青少年的认知特点与阅读需求,保证科学的学习梯度;在语言上,尽量简洁流畅,生动活泼,力求做到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教育性相统一。
本丛书既可作为中小学生课外科普读物,也可为相关学科教师提供教学素材,更可以为所有
感兴趣的读者提供科普精神食粮。
“科学起跑线”丛书,带领你奔向科学的殿堂,奔向美好的未来!
该书为“汪诘·科学有故事团队”集体创作的《地球的眼睛》一书的青少版本。成人版图书入选中国科协科普部2022年科普中国创作出版扶持计划,由中科院资深院士,国家天文台、上海天文台专家,著名科普达人审校推荐。青少年版与成人版相比,内容更加浅显易懂,语言更加生动活泼,理念上更突显科普与育人的深度融合。旨在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该书涵盖12台宇宙探测器和4座地面天文台的背后故事,讲述16个天文史上里程碑式的重大事件,把人类探索浩瀚宇宙的精彩故事,摆上每一位小读者的书架。强调在科普中育人,传播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激发孩子探究科学的兴趣,形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褚君浩,半导体物理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红外与毫米波学报》主编。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三次。2014年评为“十佳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17年获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章,2022年被评为上海市大众科学传播杰出人物。
汪诘,著名科普作家,科学影视导演、编剧,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科普自媒体人,“科学声音”执行秘书。代表作有《时间的形状——相对论史话》(获第八届文津图书奖),《时间囚笼》(获第十八届百花文学奖)。另著有《星空的琴弦》《亿万年的孤独》《十二堂经典科普课》等多部作品。导演(编剧)的科技馆特效影片《令人惊叹的宇宙》获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金奖;科学纪录片《寻秘自然》获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银奖。自媒体电台“科学有故事”获今日头条“百万粉丝创作者”称号,以及喜马拉雅FM“2022 年度创作者”称号。
【目录】
探索红色行星:海盗号
力超所能的小小漫游器:火星探测漫游者
太阳系大旅行:旅行者号
光环和冰的世界:卡西尼号
捕捉彗星物质:星尘号
与躁动的恒星一同生活:SOHO
测绘银河系:依巴谷?
揭开冷宇宙的面纱:斯必泽
探索狂暴的宇宙:钱德拉
建立崭新的宇宙观:哈勃
描绘婴儿期的宇宙:WMAP
探索暗物质之谜:悟空号
一眼千星:郭守敬望远镜
新“皇”登基:中国天眼
助力破解宇宙线起源“世纪之谜”:拉索
天文学的下一场风暴:平方千米阵列
该书为“汪诘·科学有故事团队”集体创作的《地球的眼睛》一书的青少版本。成人版图书入选中国科协科普部2022年科普中国创作出版扶持计划,由中科院资深院士,国家天文台、上海天文台专家,著名科普达人审校推荐。青少年版与成人版相比,内容更加浅显易懂,语言更加生动活泼,理念上更突显科普与育人的深度融合。旨在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该书涵盖12台宇宙探测器和4座地面天文台的背后故事,讲述16个天文史上里程碑式的重大事件,把人类探索浩瀚宇宙的精彩故事,摆上每一位小读者的书架。强调在科普中育人,传播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激发孩子探究科学的兴趣,形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褚君浩,半导体物理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红外与毫米波学报》主编。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三次。2014年评为“十佳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17年获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章,2022年被评为上海市大众科学传播杰出人物。
汪诘,著名科普作家,科学影视导演、编剧,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科普自媒体人,“科学声音”执行秘书。代表作有《时间的形状——相对论史话》(获第八届文津图书奖),《时间囚笼》(获第十八届百花文学奖)。另著有《星空的琴弦》《亿万年的孤独》《十二堂经典科普课》等多部作品。导演(编剧)的科技馆特效影片《令人惊叹的宇宙》获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金奖;科学纪录片《寻秘自然》获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银奖。自媒体电台“科学有故事”获今日头条“百万粉丝创作者”称号,以及喜马拉雅FM“2022 年度创作者”称号。
精彩试读一:
令人窒息的 19 分钟
1976 年 7 月 20 日,美国宇航局喷气动力实验室的大礼堂里早早就挤满了人。除了世界各地的 400 名记者,还有 1 800 位嘉宾受邀通过闭路电视来观看控制室里的实况。他们共同关注着此刻远在火星上空的海盗 1 号能否成功实现软着陆。设计师们十分清楚该计划的挑战性,因为苏联人在此之前已经尝试了 4 次,均以失败告终。
与超高难度对应的是超高身价。孪生打造的海盗号飞船,一共两艘,总造价 10 亿美元,相当于现在的 45 亿美元。在海盗号身上,美国人可是下了血本。
现在,万众瞩目的海盗号已经尝试着陆,信号还需要 19 分钟才能传回地球。在这让人地期待着。
海盗 1 号出发于一年多前的 1975 年 8月 20 日,它从卡纳维拉尔角成功发射,作为双保险的海盗 2 号于半个多月后的 9 月9 日发射。两架航天器各包括 1 个轨道器和 1 个着陆器。经过了长达 10 个月的旅行,两艘海盗号先后抵达火星上空,准备着陆。
1976 年 7 月 20 日,海盗 1 号从火星杏黄色的无云天空中现身,闯入火星稀薄的大气,炽热的防护层发出亮光。大约在6.4 千米的高度,降落伞打开了。在大约1.6 千米的高度,反冲火箭点火,1 分钟之后,海盗 1 号减速到了大约每小时 10 千米,在轻微摇晃中抵达了火星表面,径直落向了“金色平原”(克里斯平原)。
终于,成功的信号传回地球,海盗号成功着陆了!控制室里紧绷的科学家们沸腾了,守候着的记者、嘉宾与民众们都沸腾了。这是行星探测史上的里程碑事件,人类第一次实现了在另一个行星表面的软着陆。直到许多年后,这个经典的画面依然被人们津津乐道。
精彩试读二:
火星上有生命吗?
你最感兴趣的可能是海盗号的这项重要工作——探究火星生命之谜!没错,海盗号还要在火星表层寻找生命的证据。你可能会想,海盗号又不是科学家,它怎么判定火星上有没有生命呢?事实上,海盗号携带的生物研究包,就像是一个移动的“实验室”,可以让海盗号用机械臂采集完样本后,立刻做实验,就像有科学家在一样。
海盗号共安排了 4 个由科学家预先设定好的实验,用以判断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非常遗憾的是,4 个实验中的 3 个,都对火星上存在生命持明确的否定结论,而唯一一个可能证明火星有生命的实验,还存在着许多争议。
这就是标记释放试验。
其实这个实验很简单,就是在土壤样品中加入溶于水的营养物,这些营养物都用放射性碳做了标记,然后监测这些物质会不会被释放出来。令人惊讶的是,在样品上方的空气里检测到了放射性的二氧化碳,这意味着这些营养物质可能参与了微生物的新陈代谢过程,从而被分解释放。火星上可能有微生物!让人欣喜的是,两个海盗号着陆器都得到了相同的结果。然而,当一周之后重做这个实验时,空气中却没有放射性碳了。由于实验无法复现,美国宇航局也就无法得出火星上存在生命的结论。
对美国宇航局的论断,一些科学家表示非常不满。比如天体生物学家拉斐尔·那法罗 - 冈萨雷兹(Rafael Navarro Gonzalez,1959—2021),他认为:海盗号的实验无法复现,是因为海盗号本身的仪器还不够灵敏。为了证明这一点,他和他的团队前往世界上最高、最干燥,也就是最像火星的地方,例如阿塔卡马沙漠和南极的干河谷,重复进行了海盗号多年前做过的检测工作。他们在智利北部发现了一些酸性的土壤,其中的有机物用海盗号的仪器是无法发现的,这些土壤中甚至还存在着细菌。
近几十年来,科学家们惊讶地发现有些地球生命甚至可以适物”,这远远超出人类在 20 世纪 70 年代的认知。这给我们的启示是:火星的化学、物理环境与地球十分不同,那里的生命可能也“超出常规”,有许多“变态”的本事,海盗号的检测标准单一,说不定就错过了有不同生化基础的生命。
而 40 余年后,我国也开始了对火星的探索。我国于 2020年 7 月 23 日发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在经过近一年的太空旅行后,于 2021 年 5 月 15 日 7 时 18 分,成功登陆火星北半球的乌托邦平原。
这是我国第一次成功的火星着陆任务,也让我国成为继美国后第二个成功派出探测器登陆火星的国家。“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由环绕器和着陆巡视器组成,总质量达 5 吨左右。环绕器配置了次表层探测雷达、火星矿物光谱探测仪、火星磁强计等 7 台科学载荷,对火星开展全球性、普查性探测。“发现火星当前的生命”,也是天问一号的重要任务之一。
人类是宇宙中孤独的存在吗?我们在内心深处都渴望着,某一天能找到宇宙中 生命存在的痕迹,哪怕是一个可怜的小细菌,都足以振奋全人类的神经。而这个探 究过程,让我们深深体会到,科学如何用证据说话。在能经得起重复验证的铁证出 现之前,任何捕风捉影都无法改变结论。科学大厦之所以值得依赖,正在于它的每 一块基石都经过千锤百炼。
每一个故事都代表着天文学的骄傲,刷新着大众对宇宙的认识。令人欣慰的是,中国科学家正在快速追赶国际顶尖水平。可以预见,在这一领域,一定会有我们的独特贡献。
——方成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前副主席
古人仰望星空,感受斗转星移、四季更替,并编织美丽传说。望远镜的诞生,将“仰望星空”带进了新时代。知名科普作家汪诘的新书《太空探索者》记录了16个人类探索浩瀚宇宙的精彩故事,16座值得铭记的丰碑。
——奥卡姆剃刀 通信专业博士,著名科普人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