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 32.2 4.6折 ¥ 70 全新
库存18件
作者[英]菲利普·鲍尔 后浪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ISBN9787559665911
出版时间2023-05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0元
货号29585483
上书时间2024-11-27
每个人都有不可压抑的音乐本能,每个人的音乐能力都超乎自己的想象。那么音乐是怎么出现的?人类为什么创造音乐?我们如何理解音乐,我们又为什么能够理解音乐?博闻多识的菲利普?鲍尔并不旨在通过本书给出演化学或神经科学上的解释,恰恰相反,他分析了适应性与自然选择论的局限性,认为很难把音乐的起源解释为演化的产物,而演化也不能作为音乐艺术价值的判断标准。但是,人类确有共通的声音处理机制,认知和阐释声音刺激、把声音组织成音乐的心智结构几乎人所共有。鲍尔也由此讨论了民族音乐学及文化相对论中的部分成见和偏见:心智的应对可以超越文化。
不过,音乐仍然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不同于图像、影视,也甚至超越了语言。在科学未能解释尽音乐魔力之处,鲍尔游刃于乐理、音乐学和文化研究之间,但他不想发明新的艺术评论观点来强加于人,而是谨记约翰?斯洛博达(John Sloboda)的诚恳告诫——“所有研究音乐的科学家都肩负着一个责任:悉心呵护他们对音乐的爱”。鲍尔广引多方分析,让巴赫、舒伯特、莫扎特、巴托克、披头士、齐柏林飞艇、大卫·鲍伊、史蒂夫·赖希、约翰·柯川、艾灵顿公爵、约翰·凯奇、布列兹和施托克豪森等轮番登场,童谣、甘美兰等民族音乐、流行乐、摇滚乐、爵士乐和实验音乐随机播放,以知识理论和全身心的感官体验来共同砥砺现有的解释,邀请读者重新聆听。
每个人都有不可压抑的音乐本能,每个人的音乐能力都超乎自己的想象。那么音乐是怎么出现的?人类为什么创造音乐?我们如何理解音乐,我们又为什么能够理解音乐?博闻多识的菲利普?鲍尔并不旨在通过本书给出演化学或神经科学上的解释,恰恰相反,他分析了适应性与自然选择论的局限性,认为很难把音乐的起源解释为演化的产物,而演化也不能作为音乐艺术价值的判断标准。但是,人类确有共通的声音处理机制,认知和阐释声音刺激、把声音组织成音乐的心智结构几乎人所共有。鲍尔也由此讨论了民族音乐学及文化相对论中的部分成见和偏见:心智的应对可以超越文化。
不过,音乐仍然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不同于图像、影视,也甚至超越了语言。在科学未能解释尽音乐魔力之处,鲍尔游刃于乐理、音乐学和文化研究之间,但他不想发明新的艺术评论观点来强加于人,而是谨记约翰?斯洛博达(John Sloboda)的诚恳告诫——“所有研究音乐的科学家都肩负着一个责任:悉心呵护他们对音乐的爱”。鲍尔广引多方分析,让巴赫、舒伯特、莫扎特、巴托克、披头士、齐柏林飞艇、大卫·鲍伊、史蒂夫·赖希、约翰·柯川、艾灵顿公爵、约翰·凯奇、布列兹和施托克豪森等轮番登场,童谣、甘美兰等民族音乐、流行乐、摇滚乐、爵士乐和实验音乐随机播放,以知识理论和全身心的感官体验来共同砥砺现有的解释,邀请读者重新聆听。
菲利普·鲍尔(Philip Ball),牛津大学化学学士,布里斯托尔大学物理学博士(在读期间也玩了很多音乐),自由科普作家,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员,曾在《自然》杂志担任物理学编辑二十余年。著有《预知社会:群体行为的内在法则》《量子力学,怪也不怪》《明亮的泥土》《如何制造一个人》等。
1 前奏曲 和谐的宇宙 ………………………………………………………… 1
2 序曲 我们为什么歌唱?……………………………………………… 10
3 断奏 音乐的原子 …………………………………………………… 34
4 行板 旋律是什么?…………………………………………………… 96
5 连奏 缀句成章 ……………………………………………………… 142
6 合奏 万事俱备 ……………………………………………………… 169
7 活跃地 节奏的俘虏 ………………………………………………… 211
8 拨奏地 音乐的颜色 ………………………………………………… 233
9 神秘地 尽在脑海 …………………………………………………… 248
10 热情地 燃烧我 ……………………………………………………… 262
11 自由活泼地 风格的交错 …………………………………………… 330
12 说话式地 音乐在对我们诉说些什么? …………………………… 362
13 严肃地 音乐的意涵 ………………………………………………… 387
尾 声………………………………………………………………………… 414
图片来源……………………………………………………………………… 418
注 释………………………………………………………………………… 420
参考文献……………………………………………………………………… 428
每个人都有不可压抑的音乐本能,每个人的音乐能力都超乎自己的想象。那么音乐是怎么出现的?人类为什么创造音乐?我们如何理解音乐,我们又为什么能够理解音乐?博闻多识的菲利普?鲍尔并不旨在通过本书给出演化学或神经科学上的解释,恰恰相反,他分析了适应性与自然选择论的局限性,认为很难把音乐的起源解释为演化的产物,而演化也不能作为音乐艺术价值的判断标准。但是,人类确有共通的声音处理机制,认知和阐释声音刺激、把声音组织成音乐的心智结构几乎人所共有。鲍尔也由此讨论了民族音乐学及文化相对论中的部分成见和偏见:心智的应对可以超越文化。
不过,音乐仍然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不同于图像、影视,也甚至超越了语言。在科学未能解释尽音乐魔力之处,鲍尔游刃于乐理、音乐学和文化研究之间,但他不想发明新的艺术评论观点来强加于人,而是谨记约翰?斯洛博达(John Sloboda)的诚恳告诫——“所有研究音乐的科学家都肩负着一个责任:悉心呵护他们对音乐的爱”。鲍尔广引多方分析,让巴赫、舒伯特、莫扎特、巴托克、披头士、齐柏林飞艇、大卫·鲍伊、史蒂夫·赖希、约翰·柯川、艾灵顿公爵、约翰·凯奇、布列兹和施托克豪森等轮番登场,童谣、甘美兰等民族音乐、流行乐、摇滚乐、爵士乐和实验音乐随机播放,以知识理论和全身心的感官体验来共同砥砺现有的解释,邀请读者重新聆听。
菲利普·鲍尔(Philip Ball),牛津大学化学学士,布里斯托尔大学物理学博士(在读期间也玩了很多音乐),自由科普作家,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员,曾在《自然》杂志担任物理学编辑二十余年。著有《预知社会:群体行为的内在法则》《量子力学,怪也不怪》《明亮的泥土》《如何制造一个人》等。
读罢本书,你不会再和以前一样听音乐。
——《独立报》(The Independent)
阅读本书就是一场音乐体验……他对这个主题的热爱我们一目了然……他纵贯多学科的行文让人读得不亦乐乎。
——《每日电讯报》(The Daily Telegraph)
堪称典范……沉思音乐奥秘的同时,我们也在沉思自身。值得庆幸的是,鲍尔没有直接给出任何简单的答案,而是让读者回到音乐之中,成为更好的听者。
——《观察者报》(Observer)
通过关注乐理和认知(而非神经科学)的相交之处,菲利普·鲍尔填补了一个空白。本书很好地解释了节奏、音高和音色等元素,还有它们结合起来之后如何能吸引我们的注意和引发我们的情感。对于这个复杂的领域,《我们为什么听音乐》给出了一个涵盖面极广且水准较高的概述。鲍尔既是一位对音乐充满热情的写作者,也是充满激情的聆听者,他深入音乐的情感意义和聆听音乐所揭示的心智谜题。
——《自然》(Nature)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