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 15.4 4.8折 ¥ 32 全新
库存4件
作者刘致福
出版社青岛出版社
ISBN9787573600905
出版时间2022-06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32元
货号29439234
上书时间2024-11-27
序
斗转星移,世界依然有序地运行着,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大地上的某些景物却出现了变化:低矮的茅屋渐渐稀少,薄暮时分的炊烟不再传递温暖的乡思,牛车与爬犁也不再在蜿蜒的泥路上诗意前行,代之而起的,是向着天空伸展的高楼大厦,还有喷吐着滚滚浓烟的巨大烟囱。“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所描述的景色几乎见不到了,“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所抒发的情怀,也成了存在于诗歌中的回忆。
我知道有一天,连“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样的情景,也将成为传说。或许,这就是孟浩然所说的人事代谢、往来古今了。但还不准确,这也预示着西方的哲人们所感慨的“机械复制时代”的来临。这世界越是灯火通明,就越预示着精神的趋于黯淡和贫乏。
因此,我常常感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出生的人,或许是后一代有完整的乡村记忆的人了。因为从这代人的童年之后,乡村已逐渐被现代化的浪潮所席卷,原来的日用器物、生活方式乃至于风俗习惯、自然环境,也都随之改变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随着乡村生活方式的改变,谁还能够再拥有那些纯然属于农业社会的记忆,记得那些清寒然而也有着无可替代的诗意的生活?
当然,改变或许早就开始了。在沈从文写作《长河》时,乡村被城市文明侵蚀的危机已经开始成为作家所关照的主题。这在后来的作家如贾平凹、张炜、莫言和刘震云等人的作品中,已被反复书写过。中国的作家们,其实已经从“文明的意义上”来思考这种变化和失落了。
其实还可以追溯至更早。鲁迅,还有文学研究会的作家们,他们在新文学诞生不久,就已关注到乡村社会的衰变与破败,或者也可以说,新文学的诞生,现代启蒙主义精神的火把灯烛所及,就是从关怀乡村的苦难与农人的悲剧开始的。《阿Q 正传》《祝福》《故乡》《风波》这些作品无不是以对乡土记忆的书写来入手的。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对乡村与土地的关怀,构造了新文学早的典范模型与书写样态。没有对于乡土认识的自觉,就没有新文学。
假如再向前追溯,便可以找到一种古老的原型,即“失乐园”的故事。这大概已经超出了社会历史本身,变成了一种心灵之困与病。人类通常会把过去与童年,把业已消失的一切当成原始和美好的记忆,并且在讲述中,将之赋形为一种“失落的故事”,用中国人的方式,便是“桃花源记”。很显然,相较于成人社会的遭际,童年生活相对纯美,如同母腹、襁褓或世外桃源。人是在逐渐长大之后,才发现那种失落之美与痛的。这种古老的记忆与情结,其实一直在支配着人类,支配着数千年来人们讲述的故事以及那些故事的讲法。很显然,刘致福所讲述的故事,亦属于这个系列,令人读来丝毫也不陌生。他也是在讲述“失乐园”或“桃花源”的过去,以及令他难以忘怀的童年经历。……
本书是散文作家刘致福追忆少年时光、缅怀乡土风情的散文集。
河湾、沙洲、芦苇荡,老屋、果园、大戏台,乡村特有的质朴与包容,为乡村少年织就了幸福的童年之梦。书中既有诸如捉鱼摸虾、捕蝉钓蛾等童年趣事的惬意与热闹,又有赶集卖蛹、推磨碾米、开镰收麦等乡村生活的苦辣与酸甜,还有端午“拉露水”、过年走亲戚“出门儿”等乡风村俗的新奇与鲜活。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美好物事的纯真礼赞,对质朴高贵人性的热情讴歌,寄寓着作者对乡土家园的深情怀恋和诗意栖居的热切期盼。
本书是散文作家刘致福追忆少年时光、缅怀乡土风情的最新散文集。
河湾、沙洲、芦苇荡,老屋、果园、大戏台,乡村特有的质朴与包容,为乡村少年织就了幸福的童年之梦。书中既有诸如捉鱼摸虾、捕蝉钓蛾等童年趣事的惬意与热闹,又有赶集卖蛹、推磨碾米、开镰收麦等乡村生活的苦辣与酸甜,还有端午“拉露水”、过年走亲戚“出门儿”等乡风村俗的新奇与鲜活。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美好物事的纯真礼赞,对质朴高贵人性的热情讴歌,寄寓着作者对乡土家园的深情怀恋和诗意栖居的热切期盼。
刘致福,1963年6月生于山东文登(今威海市文登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已出版小说集《大风》、散文集《冷峻与激情》《马里兰笔记》《井台戏台》等。作品散见于《人民文学》《小说选刊》《光明日报》《儿童文学》《少年文艺》《散文选刊》《山东文学》《时代文学》等报刊。曾获山东省年度优秀散文奖、《山东文学》年度优秀小说奖等多种奖项,多篇散文作品入选中学语文读本和高考、中考模拟试卷。
本书是散文作家刘致福追忆少年时光、缅怀乡土风情的散文集。
河湾、沙洲、芦苇荡,老屋、果园、大戏台,乡村特有的质朴与包容,为乡村少年织就了幸福的童年之梦。书中既有诸如捉鱼摸虾、捕蝉钓蛾等童年趣事的惬意与热闹,又有赶集卖蛹、推磨碾米、开镰收麦等乡村生活的苦辣与酸甜,还有端午“拉露水”、过年走亲戚“出门儿”等乡风村俗的新奇与鲜活。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美好物事的纯真礼赞,对质朴高贵人性的热情讴歌,寄寓着作者对乡土家园的深情怀恋和诗意栖居的热切期盼。
刘致福,1963年6月生于山东文登(今威海市文登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已出版小说集《大风》、散文集《冷峻与激情》《马里兰笔记》《井台戏台》等。作品散见于《人民文学》《小说选刊》《光明日报》《儿童文学》《少年文艺》《散文选刊》《山东文学》《时代文学》等报刊。曾获山东省年度优秀散文奖、《山东文学》年度优秀小说奖等多种奖项,多篇散文作品入选中学语文读本和高考、中考模拟试卷。
从自然景物到四时农事,从季候变幻到乡村兴衰,从点滴个人记忆到局部社会全景,从风俗器物到历史遗迹……几乎无所不包,应有尽有。这种面面俱到表明,他不是一时兴起发些人生感慨,而是要以此打造一座具有代际文化性质的“记忆的博物馆”。
——评论家张清华
刘致福的散文写作对于我们所处的日益物质化、功利化的生活环境而言,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在这样的环境中,情感的、精神的内容有可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温暖,并且能够抵抗物质化生活的挤压。我们需要有温度的情感和生活。文学并未远去,诗意在我们心中。
——文学评论家 王光东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