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 35.4 7.9折 ¥ 45 全新
库存7件
作者朱元强,余宗学,柯强 主编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326720
出版时间2018-09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5元
货号25333402
上书时间2024-11-27
化学是与人类社会发展关系密切的学科之一,化学正深入地渗透到材料、能源、环境、粮食、人口、资源等领域。为了培养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科学研究及工程技术人才,使其具有正确的科学观、社会观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创新能力,在高等理工科院校非化学类专业开设《物理化学》课程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本教材内容符合*高等学校化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对非化学类工科专业化学知识的要求,可以适应理工类各专业大学本科物理化学教学的需要。教师可根据不同专业教学计划,选择、优化内容进行教学,其余部分内容可作为大学生自学以拓宽知识面之用。
本书力图通过对气体、热力学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多组分系统热力学、化学平衡、相平衡、电化学、化学动力学、表面化学和胶体化学的简明阐述,使学生了解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理解物理化学学科的知识体系,能够运用物理化学的基本理论、观点和方法去审视并解决科研、工作和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为适应教材建设的时代发展需要,教材中加入了二维码扫码功能,主要包含:章节内容提要、拓展例题和习题参考答案。读者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快速浏览内容提要和参考答案详细信息。
本书是西南石油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是西南石油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团队全体教师多年教学实践与教学成果的结晶,同时也吸取了许多兄弟院校相关教材的体系和内容。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得到了西南石油大学教务处、化学化工学院领导、教研室长期从事物理化学课程教学的教授的关心、支持和帮助。本书的出版得到了西南石油大学教务处和化学工业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致以衷心的感谢。
本书由下列人员合作完成:柯强(第1、6、7章),朱元强(第2~5章及附录),余宗学(第8~10章),全书由朱元强统稿。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参考了相关的物理化学等参考书,在此对这些参考书的编者表示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学识浅陋,书中难免存在疏漏和不当之处,恳请使用本书的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8年5月
第1章气体的性质/1
1.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1
1.1.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1
1.1.2摩尔气体常数R3
1.1.3理想气体模型4
1.2理想气体混合物4
1.2.1道尔顿定律与分压力4
1.2.2气体分体积定律5
1.3真实气体的状态方程6
1.3.1实际气体的性质6
1.3.2范德华方程7
1.3.3维里(Virial)方程8
1.3.4贝赛罗(Berthelot)方程9
1.3.5R.K(Redlich·Kwong)方程9
1.3.6马丁·侯(Martin·侯虞均)方程9
1.3.7卢嘉锡·田昭武方程10
1.4真实气体的液化与液体的饱和蒸气压10
1.4.1实际气体的液化10
1.4.2超临界流体性质及其应用简述10
1.5对应状态原理与压缩因子图11
1.5.1范德华常数与临界参数的关系11
1.5.2对应状态原理及压缩因子图12
1.5.3压缩因子图应用示例14
习题15
第2章热力学定律/18
2.1热力学基本术语19
2.1.1系统与环境19
2.1.2物质的聚集状态和相19
2.1.3状态和状态函数20
2.1.4热力学平衡态22
2.1.5过程和途径22
2.2热力学定律23
2.2.1热和功23
2.2.2热力学能25
2.2.3热力学定律的表达26
2.3恒容热、恒压热和焓27
2.3.1恒容热27
2.3.2恒压热和焓27
2.3.3恒压热与焓变和恒容热与热力学能变的关系与意义28
2.4焦耳实验和焦耳-汤姆逊实验28
2.4.1焦耳实验28
2.4.2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能和焓28
2.4.3焦耳-汤姆逊实验29
2.4.4节流膨胀的热力学特征29
2.5摩尔热容30
2.5.1摩尔恒容热容30
2.5.2摩尔恒压热容31
2.5.3摩尔恒压热容与摩尔恒容热容的关系32
2.5.4摩尔恒压热容与温度的关系34
2.5.5平均摩尔热容34
2.6可逆过程与可逆体积功34
2.6.1可逆过程34
2.6.2可逆体积功37
2.7相变焓40
2.7.1相变40
2.7.2摩尔相变焓40
2.7.3摩尔相变焓与温度的关系41
2.8化学反应焓42
2.8.1反应进度42
2.8.2摩尔反应焓43
2.8.3标准摩尔反应焓43
2.8.4标准摩尔反应焓的计算45
2.8.5盖斯定律48
2.8.6非恒温反应热的计算49
习题50
第3章热力学第二定律/55
3.1热力学第二定律56
3.1.1自发过程56
3.1.2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文字表述56
3.2卡诺循环与卡诺定理57
3.2.1热功转换与热机效率57
3.2.2卡诺循环58
3.2.3卡诺定理及其推论60
3.3熵与克劳修斯不等式60
3.3.1熵的引出60
3.3.2克劳修斯不等式62
3.3.3熵增原理63
3.4熵变的计算63
3.4.1单纯pVT过程熵变的计算63
3.4.2相变过程熵变的计算66
3.4.3化学变化过程熵变的计算68
3.5亥姆霍兹函数和吉布斯函数69
3.5.1亥姆霍兹函数70
3.5.2吉布斯函数71
3.5.3亥姆霍兹函数变和吉布斯函数变的计算72
3.6热力学函数间的基本关系75
3.6.1热力学函数定义式之间的关系75
3.6.2热力学基本方程75
3.6.3对应系数关系式76
3.6.4麦克斯韦关系式77
3.6.5吉布斯函数变随温度和压力的变化78
习题79
第4章多组分系统热力学/84
4.1分散系统及其组成表示方法84
4.1.1分散系统84
4.1.2分散系统的组成表示方法85
4.2偏摩尔量86
4.2.1偏摩尔量的定义86
4.2.2偏摩尔量的集合公式和吉布斯-杜亥姆方程88
4.3化学势89
4.3.1化学势的定义89
4.3.2多相多组分系统的热力学基本方程90
4.3.3化学势判据及其应用91
4.4气体的化学势92
4.4.1理想气体的化学势92
4.4.2真实气体的化学势93
4.5稀溶液的两个经验定律94
4.5.1拉乌尔定律94
4.5.2亨利定律95
4.6理想液态混合物96
4.6.1理想液态混合物96
4.6.2理想液态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化学势97
4.6.3理想液态混合物的混合性质98
4.7稀溶液中各组分的化学势98
4.7.1稀溶液98
4.7.2稀溶液中溶剂的化学势99
4.7.3稀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势99
4.8化学势在稀溶液中的应用100
4.8.1溶剂蒸气压下降100
4.8.2凝固点降低(析出固态纯溶剂)100
4.8.3沸点升高(溶质不挥发)103
4.8.4渗透压104
4.8.5分配定律106
4.9真实溶液中任一组分的化学势107
4.9.1真实溶液及其特点107
4.9.2真实溶液中任一组分的化学势107
习题108
第5章化学平衡/113
5.1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113
5.1.1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113
5.1.2化学反应等温方程115
5.2化学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115
5.2.1标准平衡常数115
5.2.2标准平衡常数的测定117
5.3不同反应系统平衡常数的表达118
5.3.1气相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118
5.3.2液相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120
5.3.3多相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120
5.4平衡常数与平衡组成的计算121
5.4.1平衡常数的计算121
5.4.2平衡组成的计算123
5.5化学平衡的移动125
5.5.1压力或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125
5.5.2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126
5.5.3惰性组分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128
5.5.4原料配比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129
5.5.5化学平衡移动原理130
5.6同时平衡130
习题131
第6章相平衡/137
6.1相律137
6.1.1基本术语137
6.1.2相律139
6.2单组分系统相图141
6.2.1单组分系统相律依据与图像特征141
6.2.2典型相图举例141
6.2.3克拉佩龙-克劳修斯方程144
6.3二组分液态完全互溶系统的气液平衡相图146
6.3.1完全互溶双液系统146
6.3.2有极值类型的气液平衡相图152
6.4二组分液态完全不互溶系统的气液平衡相图155
6.4.1二组分液态完全不互溶系统的气液平衡相图155
6.4.2水蒸气蒸馏原理155
6.5二组分液态部分互溶系统的液液平衡和气液平衡相图157
6.5.1二组分液态部分互溶系统的液液平衡157
6.5.2二组分液态部分互溶系统的气液平衡相图158
6.6二组分固态完全不互溶系统的固液平衡相图159
6.6.1形成低共熔物混合物系统的相图159
6.6.2形成化合物的固相不互溶系统的相图162
6.7二组分固态完全互溶及部分互溶系统的液固平衡相图164
6.7.1二组分固态完全互溶系统的液固平衡相图164
6.7.2固相部分互溶系统的液固平衡相图165
6.8三组分系统平衡相图167
6.8.1三组分系统组成的等边三角形表示法167
6.8.2三组分系统的液液平衡相图168
习题171
第7章电化学/177
7.1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机理及法拉第定律177
7.1.1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机理177
7.1.2法拉第定律 178
7.2电导、电导率和摩尔电导率181
7.2.1电导及电导率181
7.2.2摩尔电导率182
7.2.3电导率、摩尔电导率与浓度的关系183
7.2.4离子独立移动定律与离子的摩尔电导率184
7.3离子的迁移数185
7.3.1电迁移率及迁移数185
7.3.2离子迁移数的测定方法187
7.4可逆电池及其电动势的测定188
7.4.1可逆电池188
7.4.2可逆电池电动势的测定191
7.5电化学系统热力学191
7.5.1电池的能斯特方程191
7.5.2电池反应温度系数与电池反应热力学量的关系193
7.6电极电势和液体接界电势194
7.6.1电池电动势产生的机理194
7.6.2标准氢电极和标准电极电势195
7.7电极的种类200
7.7.1类电极200
7.7.2第二类电极201
7.7.3氧化还原电极202
7.7.4原电池设计举例202
7.8分解电压和极化作用204
7.8.1理论分解电压204
7.8.2实际分解电压205
7.8.3电解时的电极反应208
7.9金属的腐蚀与防护208
7.9.1金属的化学腐蚀209
7.9.2金属的电化学腐蚀209
7.9.3金属腐蚀的防护211
习题214
第8章化学动力学/219
8.1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及速率方程220
8.1.1反应速率的定义220
8.1.2基元反应和非基元反应221
8.1.3基元反应的速率方程——质量作用定律222
8.1.4化学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