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前 言
公共关系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它涉及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传播学、营销学、经济学等多门学科。公共关系学以建立社会组织与社会公众之间良好的沟通关系,在社会公众心目中树立社会组织的良好形象为主线贯穿始终。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公共关系学在理论上对社会组织提出的指导原则和在实践上对这些组织提供的全方位服务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所接纳。现代公共关系的发展已经超越了单纯为组织服务的范畴,对个人的形象塑造、人际交往等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可以说公共关系学是一门研究蕴含事物生存发展哲理的学科。在现代社会中,没有公共关系意识的社会组织,不可能成为优秀的组织,没有公共关系能力的组织,不可能赢得社会公众的信赖而取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公共关系学在现代社会发展中承担着推动社会进步、完善各类社会组织、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的历史重任。
“公共关系学”是高等院校管理专业、市场营销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也是其他专业学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之一。希望通过对本书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公共关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加强现代公关意识,并通过所学的公共关系知识提升自己处理公共关系危机的能力,提高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本书以实用性为编写原则,立足于公共关系的核心目标——协调关系和塑造形象来设计教材内容,从理论和实务两个方面来阐述公共关系学知识,适合作为高等院校管理专业、市场营销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公共关系学”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公共关系从业人员的培训用书和参考书。
本书由潍坊医学院陈军、泰山医学院李晓、西南交通大学陈有真任主编,潍坊医学院王伟、山东服装职业学院李旭、广东医科大学任屿、河南工学院杨雪莲任副主编,泰山职业技术学院王杨参与编写。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和借鉴了许多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在此致以真挚的感谢。
鉴于编者的水平所限,本书如有不当之处,恳请广大读者和专家给予批评指正。
编 者
导语摘要
公共关系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科学。学科以建立社会组织与社会公众之间良好的沟通关系,在社会公众心目中树立社会组织的良好形象为主线贯穿始终。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公共关系学在理论上对社会组织提出的指导原则和在实践上对这些组织提供的全方位服务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所接纳。在现代社会中,没有公共关系意识的社会组织,不可能成为优秀的组织,没有公共关系能力的组织,不可能赢得社会公众的信赖而取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公共关系学在现代社会发展中承担着推动社会、完善各类社会组织、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的历史重任。
作者简介
陈军,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系。现为潍坊医学院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副教授,从事卫生事业管理的教学与科研近30年。出版《公共关系学》专著一部,主编山东省“十二五”医学人文规划教材《公共关系学》,作为编委参加了全国高等医药院校“十二五”规划教材《公共关系学》的编写。
目录
目 录
章导论
节 公共关系概述
第二节 公共关系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第三节 公共关系学的特点、性质、原则和作用
第四节 公共关系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思考题
第二章公共关系的历史和发展
节 早期的公共关系
第二节 现代公共关系的产生、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 中国公共关系的传入和发展
思考题
第三章公共关系的主体
节 社会组织
第二节 公共关系机构
第三节 公共关系从业人员
思考题
第四章公共关系的客体
节 公众
第二节 内部公共关系
第三节 外部公共关系
思考题
第五章公共关系的传播
节 公共关系传播概述
第二节 公共关系的语言传播
第三节 公共关系的非语言传播
第四节 公共关系的书面传播
第五节 公共关系的电子传播
第六节 图像和标识
第七节 传播的效果
思考题
第六章公共关系的主要职能
节 收集信息,监测环境
第二节 树立组织形象,建立社会信誉
第三节 协调沟通,争取相互谅解
第四节 咨询建议,参与组织决策
第五节 教育引导,服务社会
第六节 推动业务,全面增进效益
思考题
第七章公共关系工作的程序
节 公共关系调查
第二节 公共关系计划的制订
第三节 公共关系计划的实施
第四节 公共关系工作的效果评估
思考题
第八章公共关系危机
节 公共关系危机概述
第二节 公共关系危机的处理
第三节 公共关系危机管理
思考题
第九章公共关系专题活动
节 公共关系专题活动概述
第二节 赞助活动
第三节 庆典活动
第四节 新闻发布会
第五节 组织开放日
第六节 展览会
思考题
第十章公共关系礼仪
节 现代社交礼仪概述
第二节 公共关系交往中的礼仪
第三节 公共关系语言中的礼仪
第四节 国际公共关系礼仪的基本规范
第五节 大学生礼仪
思考题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公共关系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科学。学科以建立社会组织与社会公众之间良好的沟通关系,在社会公众心目中树立社会组织的良好形象为主线贯穿始终。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公共关系学在理论上对社会组织提出的指导原则和在实践上对这些组织提供的全方位服务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所接纳。在现代社会中,没有公共关系意识的社会组织,不可能成为优秀的组织,没有公共关系能力的组织,不可能赢得社会公众的信赖而取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公共关系学在现代社会发展中承担着推动社会、完善各类社会组织、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的历史重任。
主编推荐
陈军,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系。现为潍坊医学院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副教授,从事卫生事业管理的教学与科研近30年。出版《公共关系学》专著一部,主编山东省“十二五”医学人文规划教材《公共关系学》,作为编委参加了全国高等医药院校“十二五”规划教材《公共关系学》的编写。
精彩内容
章 导 论
1.掌握公共关系的含义、公共关系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2.熟悉公共关系的特点、性质、原则和作用。 3.了解公共关系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公共关系”一词是英文“public relations”的中文译称,简称PR。公共关系是现代社会的产物,随着商品经济和传播技术的发展,其社会作用也越来越重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公共关系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的催化剂和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强有力手段。因此,人们对它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第 一 节 公共关系概述一、公共关系的含义 公共关系具有双重含义,一是公共关系的客观状态;二是公共关系的社会活动。 (一) 公共关系的客观状态 公共关系的客观状态是从静态的角度来理解的。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任何一种社会组织或群体都客观地存在于社会这个大环境中,都和一些组织或群体中的成员发生着一定性质的联系,它们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作用,这种既定状态不受人的意志的左右而客观存在着。这种与组织或与组织的成员始终联络着的客观现象,就是公共关系的客观状态。进一步分析,如果社会组织不从事任何公共关系活动而表现出来的公共关系状态,称为原始公共关系状态;如果社会组织从事某种具体的公共关系活动,以改善现有的组织状态,称为良好的公共关系状态。一般来说,任何社会组织都不是一个静止的物体,一个社会组织一旦置身于复杂的社会机体中,就开始了各种形式的活动,不断追求着良好的公共关系状态。公共关系的客观状态具有以下特点。 (1) 客观性。公共关系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是一种客观状态,具有客观性。 (2) 既成性与发展性。公共关系是一种既有的现象,同时,又是一种正在发生和发展的现象。因此,它既具有既成性,又具有发展性。 (3) 自发性和自觉性。公共关系既可以处于尚未被人们自觉意识的状态,从而具有自发性;又可以处于已被人们认识并加以有意识利用的状态中,从而具有自觉性。 (二) 公共关系的社会活动 公共关系的社会活动是从动态的角度来分析的。一个组织或肩负着组织任务的群体中的成员,为了实现预定的目标,有计划、有组织地运用传播手段,通过信息交流、情感传送来改变公众态度、引发公众行为等有效活动,去改善公共关系状态,以便创造环境,保证预定目标的实现,这种组织或个人的主观能动活动就是公共关系的社会活动。公共关系的活动可分为两类:日常的公共关系活动和专门的公共关系活动。前者指组织成员在平时生活和工作中经常遇到的各种关系,为协调这些关系而立即着手开展那些简易的活动,如微笑服务、礼貌待客、社交事务等;后者指公共关系部门及从业人员为达到一个组织的目的有计划地凭借一些技术措施或方法去开展专门性的活动。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一个社会组织与相关组织、群体和个人的公共关系只有通过特殊的交往,经过一系列的公共关系活动才能真正形成。公共关系的社会活动具有以下特点。 (1) 目的性。任何公共关系活动都具有自己明确的目标,都是想通过公共关系活动来改善本组织的客观状态。 (2) 技术性。任何公共关系活动都要采取必要的技术和手段,通过特定的方式去开展活动以实现自己的目标。 (3) 群体性。任何公共关系活动都是以社会组织为主体,以一定的组织机构为支点开展公共关系活动的。 公共关系的双重含义说明:一方面,公共关系作为一种社会关系的活动,它是以公共关系状态为基础而开展的,没有公共关系的客观状态,则不会发生公共关系的活动;另一方面,组织机构通过公关活动的有效开展,来改善自己的客观状态,以达到组织自身顺利发展的目的。由此可见,公共关系的客观状态是公共关系活动开展的基础,而公共关系的社会活动则是达到良好状态的手段。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