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货速发】物联网能力开放与应用
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
43.6
7.5折
¥
58
全新
库存6件
作者陆平、何军、董振江、杨勇、刘伯斌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379535
出版时间2013-06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8元
货号23298765
上书时间2024-11-26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物联网能力开放与应用》对物联网的概念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对物联网能力开放平台架构、关键技术、平台运营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了国内外平台能力开放标准化工作,提出了能力开放平台标准化思路,并介绍了中兴通讯物联网平台的方案和优势,以及在物联网应用方面的探索和实践。
《物联网能力开放与应用》可作为高等院校物联网等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相关领域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序
前言
第1章 物联网概述
1.1 物联网基本概念
1.1.1 物联网的定义
1.1.2 物联网行业发展现状
1.1.3 物联网技术与标准
1.2 物联网应用与关键技术
1.2.1 典型应用与需求
1.2.2 物联网应用关键技术
第2章 物联网能力开放平台与应用开放环境
2.1 物联网平台
2.1.1 物联网平台在物联网中的位置
2.1.2 国内外物联网平台的发展状况
2.1.3 物联网平台核心技术中间件
2.2 物联网能力开放平台架构
2.3 物联网能力开放平台关键技术
2.3.1 分布式数据采集
2.3.2 海量数据挖掘与分析
2.3.3 分布式通信
2.3.4 流计算与复杂事件处理
2.3.5 智能学习
2.3.6 数据可视化
2.3.7 SOA中间件
2.3.8 规则引擎
2.3.9 物联网的站内搜索
2.4 物联网应用开放环境
2.4.1 业务开发
2.4.2 业务执行
2.4.3 业务托管
2.4.4 物联网应用商店
第3章 物联网能力开放平台标准化
3.1 物联网标准组织全景
3.1.1 自上而下的设计
3.1.2 自下而上的设计
3.2 物联网能力开放标准
3.2.1 ITU-T IoT GSI
3.2.2 ETSI M2M
3.2.3 oneM2M
3.2.4 IETF CoRE
第4章 物联网能力开放平台运营
4.1 物联网平台运营中参与的角色
4.1.1 资源提供方
4.1.2 电信运营商
4.1.3 平台运营商
4.1.4 行业应用开发商
4.1.5 中小应用开发者
4.1.6 应用集成开发商
4.1.7 系统集成商
4.1.8 用户
4.1.9 角色的作用力
4.2 物联网平台运营价值链分析
4.2.1 当前物联网产业价值链
4.2.2 改进后的价值链
4.3 物联网平台运营模式
4.3.1 电信运营商主导的运营模式
4.3.2 行业应用开发商主导的运营模式
4.3.3 平台运营商主导的运营模式
第5章 物联网典型应用实践
5.1 交通物联网
5.1.1 基于能力开放平台的交通物联网技术框架概述
5.1.2 交通物联网感知采集层
5.1.3 交通物联网网络层
5.1.4 交通物联网云平台层
5.1.5 交通物联网应用层
5.1.6 交通物联网出行信息访问层
5.1.7 交通物联网实践:VICS系统
5.1.8 交通物联网实践:uBOSS-STS系统
5.2 智能医疗
5.2.1 健康医疗发展现状
5.2.2 物联网推动智能医疗快速发展
5.2.3 智能医疗发展现状
5.2.4 专业化应用面临的壁垒
5.2.5 物联网铺就的道路
5.2.6 基于能力开放平台的医疗支撑环境
5.3 智能家居
5.3.1 智能家居发展现状、面临的问题与发展趋势
5.3.2 基于物联网能力开放平台的智能家居实现
5.3.3 智能家居开放式架构
第6章 中兴通讯物联网平台
6.1 物联网平台概述
6.1.1 物联网平台体系架构
6.1.2 物联网平台业务特性
6.2 物联网平台开放应用环境
6.2.1 物联网开放应用环境的需求
6.2.2 物联网开放应用环境的功能
6.2.3 物联网开放应用环境业务开发模式
6.3 物联网平台关键技术
6.3.1 物联网平台的云化
6.3.2 动态资源调度技术
6.3.3 海量信息存储技术
6.3.4 分布式缓存技术
6.3.5 能力聚合与开放接口
6.3.6 能力组装与流程管理
结语
内容摘要
《物联网能力开放与应用》对物联网的概念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对物联网能力开放平台架构、关键技术、平台运营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了国内外平台能力开放标准化工作,提出了能力开放平台标准化思路,并介绍了中兴通讯物联网平台的方案和优势,以及在物联网应用方面的探索和实践。
《物联网能力开放与应用》可作为高等院校物联网等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相关领域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精彩内容
第1 章 物联网概述
1.1 物联网基本概念
1.1.1 物联网的定义
“物联网”一词来源于英文“Internet of Things(IoT)”,按字面理解即为物与物的互联网络,在欧洲又常被称为“Machine to Machine(M2M)”。目前对物联网较为通俗的定义是:利用射频识别、传感器、二维码等传感元件,通过基础网络实现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互联互通,允许任何人和物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利用任何途径对任何服务进行访问和交互的网络。
物联网的概念早出现于1999 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自动识别中心(Auto-ID Labs,EPCGlobal 的前身),Kevin Ashton 教授提出了以标识为特征的物联网概念,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
2005 年国际电信联盟(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s Union,ITU )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orld Summit on the Information Society,WSIS)上正式确定了“物联网”的概念,随后发布了《ITU 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报告指出无处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世界上所有的物体从汽车、房屋到毛巾都将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信息交换。
2010 年3 月5 日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附录中对物联网的注释:物联网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是在互联网基础上进行延伸和扩展的网络。
从物联网的发展历程(图1-1)可以看出,它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支持,被称为继计算机和互联网、移动通信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新一次浪潮,有望进一步改进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美国权威咨询机构FORRESTER 乐观地预测:到2020 年,世界上物与物互联的业务与人与人通信的业务的比例将达到20∶1,并将成为下一个万亿级的产业,市场前景也将远远超过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
图1-1 物联网的发展历程
物联网的体系架构业界已基本达成共识,一般分为三层: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如图1-2 所示。
图1-2 物联网的体系架构
感知层主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