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货速发】三国不演义2B23
  • 【现货速发】三国不演义2B23
  • 【现货速发】三国不演义2B23
  • 【现货速发】三国不演义2B23
  • 【现货速发】三国不演义2B23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现货速发】三国不演义2B23

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27.8 5.1折 54 全新

库存33件

天津津南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觉仁;读客文化 出品

出版社河南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55912279

出版时间2021-1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4元

货号29336861

上书时间2024-11-24

易安居书舍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三国时代风云变幻,英雄辈出。关于这一时期的正史记录、野史传说、演义小说层出不穷,是非真假难以辨别,三国的真面目也逐渐被读者忽视。本书是《大唐兴亡三百年》(原《血腥的盛唐》)作者王觉仁全新力作,力求解开历史事件的背后之谜,还原从东汉末年到吴国灭亡这一百年的真实三国历史。

 

“草船借箭”的并非诸葛亮,而是孙权

《三国演义》:赤壁之战前,诸葛亮驾着二十艘装满稻草人的船,径直开向曹营,草船终扎满了曹军射来的箭,借此完成了三天造十万支箭的任务。

《三国不演义2》:历史上确有一次“草船借箭”,但主人公不是诸葛亮,而是孙权。濡须之战中孙权乘坐一艘大船来到曹营,多疑的曹操下令万箭齐发,大船被射满了箭,孙权遂从容离去。或许是这份史料记载给了罗贯中灵感,才有了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

 

“空城计”的主角其实是赵云

《三国演义》:街亭之战后,司马懿率兵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迎敌,但沉着镇定,大开城门,自己则在城楼上弹琴。司马懿怀疑设有埋伏,遂引兵退去。

《三国不演义2》:其实真正使用这一妙计的是赵云,事情发生在汉水之战,赵云面对曹军的追击,来不及组织有效的防御,于是命部众把营门打开,然后偃旗息鼓,让大伙各回营房,制造出空营的假象。曹操见敌营一片死寂,疑心有诈,便没有继续进攻。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纯属虚构

《三国演义》:刘备的手下徐庶因为母亲被抓而投降曹操,但徐庶身在曹营却一言不发,这件事与关羽不肯为曹操所用的事迹一起,演化出了成语“身在曹营心在汉”。

《三国不演义2》:徐庶后来在曹魏官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他进了曹营真的可以一言不发、只拿工资不干活吗?若说他在情感上一直没有忘记刘备,或许可信,但若真“一言不发”,是绝不可能升职的。可见,这只是罗贯中的艺术虚构,绝非历史事实。

 

翻开本书,还原历史上真实的曹操、刘备、诸葛亮……



商品简介

 

 

三国时代风云变幻,英雄辈出。关于这一时期的正史记录、野史传说、演义小说层出不穷,是非真假难以辨别,三国的真面目也逐渐被读者忽视。本书是《大唐兴亡三百年》(原《血腥的盛唐》)作者王觉仁全新力作,力求解开历史事件的背后之谜,还原从东汉末年到吴国灭亡这一百年的真实三国历史。

 

 

 

“草船借箭”的并非诸葛亮,而是孙权

 

《三国演义》:赤壁之战前,诸葛亮驾着二十艘装满稻草人的船,径直开向曹营,草船终扎满了曹军射来的箭,借此完成了三天造十万支箭的任务。

 

《三国不演义2》:历史上确有一次“草船借箭”,但主人公不是诸葛亮,而是孙权。濡须之战中孙权乘坐一艘大船来到曹营,多疑的曹操下令万箭齐发,大船被射满了箭,孙权遂从容离去。或许是这份史料记载给了罗贯中灵感,才有了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

 

 

 

“空城计”的主角其实是赵云

 

《三国演义》:街亭之战后,司马懿率兵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迎敌,但沉着镇定,大开城门,自己则在城楼上弹琴。司马懿怀疑设有埋伏,遂引兵退去。

 

《三国不演义2》:其实真正使用这一妙计的是赵云,事情发生在汉水之战,赵云面对曹军的追击,来不及组织有效的防御,于是命部众把营门打开,然后偃旗息鼓,让大伙各回营房,制造出空营的假象。曹操见敌营一片死寂,疑心有诈,便没有继续进攻。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纯属虚构

 

《三国演义》:刘备的手下徐庶因为母亲被抓而投降曹操,但徐庶身在曹营却一言不发,这件事与关羽不肯为曹操所用的事迹一起,演化出了成语“身在曹营心在汉”。

 

《三国不演义2》:徐庶后来在曹魏官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他进了曹营真的可以一言不发、只拿工资不干活吗?若说他在情感上一直没有忘记刘备,或许可信,但若真“一言不发”,是绝不可能升职的。可见,这只是罗贯中的艺术虚构,绝非历史事实。

 

 

 

翻开本书,还原历史上真实的曹操、刘备、诸葛亮……



作者简介

王觉仁,知名畅销书作家,影视编剧,传统文化研究者,多年致力于历史研究,代表作有《大唐兴亡三百年》(原《血腥的盛唐》)、《王阳明心学》、《兰亭序杀局》(已改编成影视作品)、《大汉天机》。


王觉仁梳理了《三国志》《资治通鉴》等史料,按时间顺序、用通俗有趣的语言,重新讲述了一段真实的三国史,还原历史上真实的曹操、刘备、诸葛亮……



目录

章 荆州乱


三顾茅庐:诸葛亮登场 001


隆中对:三分天下的战略构想  006


四征黄祖:孙权的复仇  016


司马懿:待时而动,待价而沽  023


刘表归西,荆州失陷  030


长坂坡之战:两大名将的高光时刻  037


第二章 赤壁之战


孙刘联盟:诸葛亮的首秀之作  047


抗曹还是降曹:孙权的抉择  052


火烧赤壁,曹操惨败  061


瓜分荆州:刘备重新崛起  068


第三章 西进战略


孙刘联姻,周瑜早逝  076


借荆州:各取所需的政治交易  082


曹操西征,马超败逃  088


引狼入室:益州的变局  095


权臣的自我修养  103


刘备攻蜀,曹操晋爵  110


第四章 三雄争霸


冀城之战:一幅“义士群像图”  119


霸业初成:刘备夺取益州  126


“借”来的荆州,该不该还?  134


曹操平定汉中  140


合肥之战:孙权的惊魂一刻  148


曹操集团的权力斗争  153


第五章 荆州争夺战


汉中之战,刘备称王  163


水淹七军:关羽的时刻  170


孙权在下一盘大棋  177


白衣渡江:吕蒙的千里奇袭  182


英雄末路:关羽走麦城  189


人生几何:曹操的后岁月  196


第六章 三国鼎立


曹丕称帝,汉朝覆灭  205


草根逆袭:刘备终于当上了皇帝  214


刘备伐吴,孙权封王  219


夷陵之战:蜀汉的惨败  227


“蜜月”的终结:曹魏与东吴开战  233


永安托孤:刘备在玩权谋吗?  241


第七章 南征与北伐


三征东吴:曹丕劳师无功  250


七擒孟获:诸葛亮平定南中  257


千秋忠义《出师表》  264


“子午奇谋”与“西出祁山”  270


二次北伐,激战陈仓  279



内容摘要

 


三国时代风云变幻,英雄辈出。关于这一时期的正史记录、野史传说、演义小说层出不穷,是非真假难以辨别,三国的真面目也逐渐被读者忽视。本书是《大唐兴亡三百年》(原《血腥的盛唐》)作者王觉仁全新力作,力求解开历史事件的背后之谜,还原从东汉末年到吴国灭亡这一百年的真实三国历史。


 


“草船借箭”的并非诸葛亮,而是孙权


《三国演义》:赤壁之战前,诸葛亮驾着二十艘装满稻草人的船,径直开向曹营,草船终扎满了曹军射来的箭,借此完成了三天造十万支箭的任务。


《三国不演义2》:历史上确有一次“草船借箭”,但主人公不是诸葛亮,而是孙权。濡须之战中孙权乘坐一艘大船来到曹营,多疑的曹操下令万箭齐发,大船被射满了箭,孙权遂从容离去。或许是这份史料记载给了罗贯中灵感,才有了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


 


“空城计”的主角其实是赵云


《三国演义》:街亭之战后,司马懿率兵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迎敌,但沉着镇定,大开城门,自己则在城楼上弹琴。司马懿怀疑设有埋伏,遂引兵退去。


《三国不演义2》:其实真正使用这一妙计的是赵云,事情发生在汉水之战,赵云面对曹军的追击,来不及组织有效的防御,于是命部众把营门打开,然后偃旗息鼓,让大伙各回营房,制造出空营的假象。曹操见敌营一片死寂,疑心有诈,便没有继续进攻。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纯属虚构


《三国演义》:刘备的手下徐庶因为母亲被抓而投降曹操,但徐庶身在曹营却一言不发,这件事与关羽不肯为曹操所用的事迹一起,演化出了成语“身在曹营心在汉”。


《三国不演义2》:徐庶后来在曹魏官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他进了曹营真的可以一言不发、只拿工资不干活吗?若说他在情感上一直没有忘记刘备,或许可信,但若真“一言不发”,是绝不可能升职的。可见,这只是罗贯中的艺术虚构,绝非历史事实。


 


翻开本书,还原历史上真实的曹操、刘备、诸葛亮……



主编推荐

王觉仁,知名畅销书作家,影视编剧,传统文化研究者,多年致力于历史研究,代表作有《大唐兴亡三百年》(原《血腥的盛唐》)、《王阳明心学》、《兰亭序杀局》(已改编成影视作品)、《大汉天机》。

王觉仁梳理了《三国志》《资治通鉴》等史料,按时间顺序、用通俗有趣的语言,重新讲述了一段真实的三国史,还原历史上真实的曹操、刘备、诸葛亮……



精彩内容

长坂坡之战:两大名将的高光时刻

现在,让我们回到建安十三年的历史现场,看看接下来都发生了什么。

当刘备从樊城紧急南撤后,曹操马上判断出刘备是要逃往江陵。而江陵是个战略要地,储存了大量的粮秣和军用物资,绝不能落入刘备手中。

因此,曹操立刻把辎重留给后勤部队,然后亲率精锐,轻装急进,火速赶到了襄阳。到了这里,又听刘琮报告说刘备已经过去了,曹操索性把其他部队也扔下,只率领五千虎豹骑全力追击。

我们前文介绍过虎豹骑,这是一支精锐中的精锐,其战斗力和机动性在当时的军队中都是强大的,没有之一。

就这样,曹操亲率五千虎豹骑,一日一夜疾行三百多里,终于在当阳境内的长坂坡(今湖北当阳市西南)追上了刘备,以及跟随他的十余万百姓。

当一支身经百战的虎狼之师对上十余万手无寸铁的逃难百姓,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史书没有记载当时刘备有多少部众,估计也就是几千人,而且以步兵居多,其战斗力跟虎豹骑比起来,自然是弱爆了。

所以,这场历史上著名的长坂坡之战,与其说是一场两军对阵的战役,还不如说是一场一边倒的屠杀。

曹操一声令下,恐怖的屠杀就开始了。

刘备的部众虽然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但战力对比太过悬殊,很快就全线崩溃了。至于那十余万百姓,被杀的被杀,被俘的被俘,剩下的就只能四散逃命、自求多福了。

当初曹操一时疏忽放跑了刘备,这些年来一直深感懊悔,因为他知道刘备是个人物,迟早会成为自己的劲敌。现如今,刘备就在眼前,曹操的目光就像一支利箭,瞬间越过无数乌泱泱的人头,直直射在了刘备仓皇而逃的背影上。

这一次,曹操不会再放过他!

不过,身为汉末天下久负盛名的“常败将军”兼“跑路高手”,刘备逃命的本事不比虎豹骑杀人的功夫逊色,所以曹操注定要失算。

眼看大势已去,刘备就跟此前的几回跑路一样,再一次扔下自己的老婆、孩子,仅带着诸葛亮、张飞、赵云等人和数十骑兵逃离了战场。

此时,身边有个谋士却没有跟刘备一起逃,而是决定投奔曹操。

他就是徐庶。

徐庶做此决定,并非背叛刘备,而是迫不得已。因为,在混乱之中,他的老母亲被曹军抓了。徐庶心急如焚,只好向刘备告别,指着自己的心口说:“本来想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全凭这方寸之心,如今老母被俘,我方寸已乱,不能再辅佐你了,就此与将军别过吧。”

刘备固然惜才,却也没有理由阻拦人家,只好让他走了。

就这样,徐庶被迫成了曹操的人。

后世据此将徐庶奉为孝子的典范。他辞别刘备时说的话,就是“方寸已乱”这个成语的出处。此外,经过《三国演义》的艺术加工,后来又有了“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歇后语,意思是徐庶身在曹营却不肯为曹操出谋划策。徐庶这件事,还与当初关羽不肯为曹操所用的事迹一起,演化出了成语“身在曹营心在汉”。

事实上,徐庶进了曹营真的可以一言不发、只拿工资不干活吗?若说他在情感上一直没有忘记刘备,或许可信,可要说他在曹操那儿尸位素餐、啥事都不干,肯定与历史不符。徐庶后来在曹魏官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岂是靠“一言不发”就能混上去的?可见,这只是罗贯中的艺术虚构,绝非历史事实。

言归正传,我们继续来看长坂坡之战的经过。

话说,刘备虽已年近半百、“髀里肉生”,可跑起路来,身形还是那么矫健,宛如风一样的男子,呼地一下就从曹操的视野中消失了。

曹操大怒,命虎豹骑继续追击,不砍下刘备的人头誓不罢休。

于是,一队虎豹骑紧紧咬住了刘备等人。

渐渐地,眼前出现了一条河流,河上横跨着一座窄窄的木桥,要摆脱追兵,守住这座木桥就是的机会。张飞当机立断,让刘备和诸葛亮等人先走,自己则带着二十名骑兵,大马金刀地横在了桥上,就等追兵到来。

很快,那队虎豹骑就风驰电掣地来到了河边。然后,他们就被瞋目横矛、如铁塔一般立在桥头的张飞给挡住了。

准确地说,这些杀气腾腾的虎豹骑是突然间被吓住了。因为,他们感觉眼前这个家伙身上的杀气,要比他们强大得多,也可怕得多。

就在他们惊疑未定之际,张飞又猛然发出一声暴喝:“身是张翼德也,可来共决死!”

这一幕,无疑是张飞人生中的一个高光时刻。

用《三国演义》的话说,就叫“长坂桥头杀气生,横枪立马眼圆睁”。虽然真实的历史没有罗贯中老先生写得那么夸张,什么张飞一声怒吼,曹军大将“夏侯杰”就“肝胆碎裂,倒撞于马下”,然后曹军“自相践踏”云云,但张飞舍身救主的忠义和视死如归的胆气,的确是罕有人及的。

仅此一举,就足以奠定他在汉末三国的名将地位,也足以令他名垂青史、享誉后世。

当然,曹操麾下的虎豹骑也不是吃素的,他们如果鼓起勇气全部压上去,张飞和他的二十名骑兵终究是抵挡不住的。可问题在于,当时张飞“万人敌”的威名早已传开,这些虎豹骑深知,要想跨过这座木桥追上刘备,其代价便是——至少得有一二十人横尸于张飞的长矛之下。

谁愿意率先冲上去,成为那个代价呢?

这样的人恐怕很少。就算有人愿意充当这样的“先烈”,在冲上去之前,也必定需要一个酝酿勇气和下定决心的过程。

战机稍纵即逝。仅仅是这个思想斗争的过程,就足够让刘备一行绝尘而去、逃出生天了。

 

刘备、诸葛亮等人过河之后,埋头狂奔,等稍一回过神来,才蓦然发现——赵云不见了。

有人赶紧向主公汇报,说亲眼看见赵云掉转马头奔北边去了。言下之意,就是说赵云叛变了,在这危急关头投降了曹操。

刘备一听,毫不犹豫地拔出手戟扔向那个人,怒道:“子龙绝不会弃我而走!”

这倒霉家伙有没有被刘备一戟刺死,史书没有记载,不过从刘备的这一强烈反应来看,便足以说明他对赵云的信任之深。

没错,赵云掉头而去,并不是去投降曹操,而是去救刘备的儿子——尚在襁褓之中的阿斗。

刘备早年戎马倥偬,虽然先后娶了几个老婆(生了两个女儿),但一直没能生下一个儿子,为此还特意收了一个养子刘封。直到客居荆州期间,甘夫人好不容易才为他生下刘禅,也就是阿斗。

阿斗生于建安十二年,眼下也才一岁。甘夫人抱着他,乘坐的是马车,根本跑不快,自然没办法跟着刘备逃命。

对于年近半百的刘备而言,失去阿斗,不仅很可能从此“绝后”,而且未来即便能够成就霸业,也没有自己的骨血来继承。这样的损失,无疑比战败本身惨痛得多。

赵云深知这一点,所以才会义无反顾地冲了回去,并且单枪匹马地杀进了曹军的虎豹骑中。此时刘备的部众早已溃败,即使甘夫人的马车旁边还有少数护卫,必然也是深陷虎豹骑的重兵包围之中。因此,赵云的这次救援行动,胜算是非常渺茫的,极大的概率是有去无回,就此捐躯。

相信,在掉转马头的那一刻,赵云一定已经做好了慷慨赴义、战死沙场的准备。

那一天的长坂坡,遍地尸骸,残阳如血。赵云手提长枪、纵马而去的背影,显得无比悲壮而决绝……

史书没有记载赵云是如何救出阿斗和甘夫人的,不过我们不难想象,要从成百上千的虎豹骑手中救出一个女人和一个幼儿,是一件多么艰难的事情;也可以自行脑补一下,这场战斗会是多么血腥、惨烈、惊心动魄、险象环生。如果用罗贯中的话说,就是:“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

就像张飞在长坂桥头的那一幕一样,赵云“单骑救主”的这一幕,无疑也是他人生中的一个高光时刻。

《三国演义》中,赵云“七进七出”的故事情节虽然是虚构的,但这场救援行动的艰难、惊险和曲折,却是毋庸置疑的事实,怎么渲染都不为过。

长坂坡之战,只是中国历史上无数的战斗之一,然而就是这场战斗,一举成就了张飞和赵云“忠肝义胆”“义薄云天”的千秋英名,也让无数后人读史至此,忍不住血脉贲张、心驰神往。

 

赵云拼死救出阿斗和甘夫人后,很快就与刘备、张飞等人会合了。

见到大难不死、安全归来的妻儿,刘备内心的激动和喜悦是难以言表的。《三国演义》说,刘备无以表达对赵云的感激,就把阿斗狠狠摔在了地上,还说了句:“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

这当然是虚构的。历史上的刘备不太可能做出这么戏剧性的动作,但是对赵云说一些感谢和勖勉之语,应该是少不了的。

此时,曹操的虎豹骑还在身后紧追不舍,而刘备这边的部众早已溃散,继续这么跑下去,很可能是死路一条。所以,刘备和诸葛亮等人商议了一下,决定改变原计划,不再走陆路去江陵了,而是往东南方向走,到汉水的渡口去跟关羽的水军会合。

曹操的骑兵天下无敌,可他的水军却是刚刚招募的新兵蛋子,只在邺城的玄武池里划过几天水,没那个本事追上关羽的水军,就算追上了,百分百也不是关羽的对手。

所以,刘备只能先摆脱曹操,然后再做打算。

就在这时,让刘备和诸葛亮都没想到的是,孙权方面派出的一个重要人物,竟然风尘仆仆地出现在了他们面前。

这个人就是鲁肃。

更让刘备和诸葛亮感到惊喜的是,鲁肃居然在这生死关头给他们递来了一枚橄榄枝。不,确切地说,是给他们递来了一根救命稻草。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