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 65.5 6.7折 ¥ 98 全新
库存14件
作者原研哉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21712650
出版时间2021-06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98元
货号29251982
上书时间2024-11-24
《白百》是日本著名设计师原研哉继《白》之后关于设计的又一部作品。
《白》是作者围绕观念层面上的“白”之概念做的思考,而《白百》则是作者从具体的现象层面着手,从“‘白’上加‘一’即为‘百’”这一汉字的联想当中获得灵感与勇气,通过选取一百个关于“白”的各种抽象或具象化事物,连缀成文,借此阐述并把握对“白”的各种形象的认知。
在作者选取的对象中,既有以白色面貌呈现的事物,如“骨”“乳”“雪”“羊”“盐原”“白瓷”“珍珠”“白汤”“白衣”等,又有虽然与白色面貌无必然联系,但从感觉与心理层面上仍旧可以体现出“白”这一概念的事物,如“石灰漆”“盒子”“酱油壶”“饭碗”“晾衣服”“手指”等。
为深入触摸“白”的实质与内涵,作者如剥花生一般,通过对这一百个抽象或具象事物的理解与剖析,剥去它们纷繁陆离的表象,努力探寻这些现象之下隐含的“白”之精髓。终为我们呈现出了一百幅生动而充满张力的“白”之轮廓,之于设计、艺术、美学及整个文化领域的读者而言,都有很高的阅读价值。
原研哉,1958年出生。平面设计师。武藏野美术大学教授。
策划 “RE-DESIGN: 日常的21世纪”展在世界各地巡展,备受关注。之后策划并开展“HAPITC”“SENSEWARE”“Ex-for-mation”等以更新既有价值观为主题的展览会及教育活动。在长野奥yun会开、闭幕式手册的设计项目和爱知世界博览会宣传推广等项目中,都深入实践了扎根日本文化的设计。2002年开始担任無印良品艺术总监。同时活跃的领域非常广泛,其中包括松屋银座、森大厦、茑屋书店、GINZA SIX、MIKIMOTO等将事物本质可视化的VI设计项目。担任日本外务省“JAPAN HOUSE”项目的总策划,致力于重新展现日本魅力的工作。2019年7月开设“低空飞行”网页,从个人的视点介绍高清晰度的日本,开始在观光领域进行新的尝试和探索。
著有《设计中的设计》(岩波书店,2003年)、《DESIGNING DESIGN》(Lars Müller Publishers,2007年)、《白》(中央公论新社,2008年)、《日本的设计》(岩波新书,2011年)、《白百》(中央公论新社,2018年)等多部著作。
前言
○○一 骨
○○二 乳
○○三 纸
○○四 雪
○○五 石灰漆
○○六 墙壁
○○七 米科诺斯岛的房屋
○○八 泰山木
○○九 羊
○一○ 盐原
○一一 纸拉门
○一二 盒子
○一三 白瓷
○一四 李朝陶瓷
○一五 酱油壶
○一六 饭碗
○一七 蛋
○一八 白桃
○一九 萝卜
○二○ 珍珠
○二一 白球
○二二 白发与光头
○二三 沙
○二四 晾衣服
○二五 银
○二六 入道云
○二七 波浪
○二八 瀑布
○二九 手指
《白百》是日本著名设计师原研哉继《白》之后关于设计的又一部作品。
《白》是作者围绕观念层面上的“白”之概念做的思考,而《白百》则是作者从具体的现象层面着手,从“‘白’上加‘一’即为‘百’”这一汉字的联想当中获得灵感与勇气,通过选取一百个关于“白”的各种抽象或具象化事物,连缀成文,借此阐述并把握对“白”的各种形象的认知。
在作者选取的对象中,既有以白色面貌呈现的事物,如“骨”“乳”“雪”“羊”“盐原”“白瓷”“珍珠”“白汤”“白衣”等,又有虽然与白色面貌无必然联系,但从感觉与心理层面上仍旧可以体现出“白”这一概念的事物,如“石灰漆”“盒子”“酱油壶”“饭碗”“晾衣服”“手指”等。
为深入触摸“白”的实质与内涵,作者如剥花生一般,通过对这一百个抽象或具象事物的理解与剖析,剥去它们纷繁陆离的表象,努力探寻这些现象之下隐含的“白”之精髓。终为我们呈现出了一百幅生动而充满张力的“白”之轮廓,之于设计、艺术、美学及整个文化领域的读者而言,都有很高的阅读价值。
原研哉,1958年出生。平面设计师。武藏野美术大学教授。
策划 “RE-DESIGN: 日常的21世纪”展在世界各地巡展,备受关注。之后策划并开展“HAPITC”“SENSEWARE”“Ex-for-mation”等以更新既有价值观为主题的展览会及教育活动。在长野奥yun会开、闭幕式手册的设计项目和爱知世界博览会宣传推广等项目中,都深入实践了扎根日本文化的设计。2002年开始担任無印良品艺术总监。同时活跃的领域非常广泛,其中包括松屋银座、森大厦、茑屋书店、GINZA SIX、MIKIMOTO等将事物本质可视化的VI设计项目。担任日本外务省“JAPAN HOUSE”项目的总策划,致力于重新展现日本魅力的工作。2019年7月开设“低空飞行”网页,从个人的视点介绍高清晰度的日本,开始在观光领域进行新的尝试和探索。
著有《设计中的设计》(岩波书店,2003年)、《DESIGNING DESIGN》(Lars Müller Publishers,2007年)、《白》(中央公论新社,2008年)、《日本的设计》(岩波新书,2011年)、《白百》(中央公论新社,2018年)等多部著作。
前言
我想尝试用语言接近“白”的印象。既非讲述历史,也不炫耀学识,只是从记忆中随心所欲地抽取出一百件“白”的事物,逐一品味。我甚至觉得,用“白色的”这个词来形容未免有些薄弱。
日本早的颜色,据说是以形容词表述的“赤”“青”“黑”“白”这四种颜色。“赤”表示像火燃烧得亮堂堂似的;“青”给人以广阔苍茫的印象;“黑”是暗淡无光;“白”是显眼的光辉,也就是说,它给人这样的印象: 在朦胧的背景下,突然出现了某个鲜明的事物。我觉得,这种“白”已经超出了颜色的单纯属性。 所谓设计 其实就好比在嘈杂的背景下凸显出某个鲜明的形象——换言之,就是通过背景和图像的互相对立来生成印象。因此,“白”这种极其鲜明的印象自然会吸引我们的目光。
我曾经写过∶“‘白’的实体是不存在的,‘白’只存在于我们的感觉之中。”倘若“白”不是颜色,而是一种感觉或心理,那么,尝试通过罗列现象的方法去接近它,也是很自然的吧。写着写着,也许会突然发现:我罗列出的这些“白”渐渐脱离了白色,甚至不能用“白色”来形容。但我觉得这也无所谓。
设计不像科学一样只注重实证性,而是经常假设“也许会如何如何”,并依靠这种想象力前进。我们降生于宇宙,把身体本能地感知到的东西通过理性加以学习——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设计也许和数学有几分相似,但并不像数理那样注重实证性。几欲溢出的一杯水的情趣;终固定为四个齿的餐叉、四只脚的椅子;印在书上的某一个铅字;纸张的白色和张力;……·-对这些身边事物感到新奇,产生新的发现,甚至产生对宇宙或生命的感悟,然后由此唤起人们对生活或环境的理想和希望——这样的活动,才是设计。
因此,本书虽然是用语言写成,但也可视为设计活动的一部分吧。为了触摸到核心,像剥花生一样地对“白”进行探索——剥去纷繁现象的外壳,努力探寻其深层精髓。这些堆积起来的外壳,就成了《白百》。
我每周写一篇,这速度就像在慢悠悠地蹬自行车,不知不觉地就写到了一百篇。在这期间,我仿佛置身于受到各种感觉冲击的、战场般的设计现场,以至于我的构思和文体都摇摆不定。然而,与“白”共处的时间,又像是一段祷告的时间。随着渐近末章,我对于非写不可的对象的思恋越来越强烈,而紧张感也与日俱增。我想把这种激荡的心情原样保留下来,所以基本按照连载时的顺序辑录成书。各位读者可不必匆忙读完,只要闲时偶尔翻看,就会让我感到无比荣幸。
2008年出版的《白》,阐述了一种印象的更替和流通∶潜藏在日本审美意识里的“空”,即空无一物的状态,其实可以作为承载无数想象的容器而发挥作用。可是,一旦使用了“空”这个词语,就难免会有偏向“道教”或“禅”等既成观念之嫌。因此,不如着眼干“空”旁边的“白”,以“白”作为媒介去探寻日本的审美意识。
以此为契机反复品味“白”的过程中,我逐渐产生了一种愿望∶比起观念上的“白”,我更想讲述作为具体现象的“白”。不知不觉地,这个不可思议的题目清晰地形成于自己的感觉之中,让我产生了进一步仔细考察的想法。
“白”上加“一”即为“百”——我从这个汉字的联想中获得了勇气。把一百篇“白”连缀起来,究竟能为我们呈现出什么呢?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