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货速发】悦心:古画风雅
  • 【现货速发】悦心:古画风雅
  • 【现货速发】悦心:古画风雅
  • 【现货速发】悦心:古画风雅
  • 【现货速发】悦心:古画风雅
  • 【现货速发】悦心:古画风雅
  • 【现货速发】悦心:古画风雅
  • 【现货速发】悦心:古画风雅
  • 【现货速发】悦心:古画风雅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现货速发】悦心:古画风雅

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52.3 6.7折 78 全新

库存12件

天津津南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苏三公子 著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59835604

出版时间2021-0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8元

货号29213336

上书时间2024-11-24

易安居书舍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自序

 

写一部品读中国古画的文集,在我的脑海里已经计划了很久。2009年,匆匆忙忙间写了一部初稿,虽然后来由于个人原因未能付印出版,却是我写读画记的一个初步尝试,也成为现在这本书的基础。

写这本书的初衷,也许缘于年少时候观画的一些感悟,又或许,更早一点,缘于我自小对中国古代历史文化艺术的热爱和痴迷。

我出生在一个平凡而又颇有艺术氛围的家庭。据说很多年前我祖父向我祖母求亲的时候,顺便把自己画的一幅仕女画放在了见面礼里面,我的外曾祖父早年毕业于黄埔军校,十分爱才,他看上了我祖父的绘画才能,便同意了这门亲事。社会变迁,几经辗转,这对恩爱的夫妻终扎根在一个偏远小镇。我后来就出生在那个小镇。小时候物资比较缺乏,文化艺术书籍尤其稀缺,更谈不上互联网了,然而血液里残留的一点艺术细胞使得我对艺术求知若渴,满怀一腔热忱投入到学习研究和探索中。早期关于中国古画的记忆不过是家里挂着的几幅挂图,还有书本里的历史资料。那时候总有许多疑惑:为什么阎立本在《步辇图》里把皇帝画得那么高大,其余随从都小了几个号?为什么古代仕女画里的美女们看起来总是千篇一律?为什么朱耷的画里“八大山人”的花押写得像“哭之笑之”?……带着诸如此类的众多问号,我渐渐长大。后来到北京上大学,开心的事就是到各个博物馆、美术馆参观展览,阅读、购买大批书籍,从中一一解开疑惑和不解。这个过程是愉悦的,也是一种释然。

如果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那么,熟读古画三百幅,便可对中国美术发展史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品读中国古画,一般来说主要包括三个维度:一是观看画面的内容,就像简单的“看图说话”,这是绘画带给观者的感官印象;二是分解作画的技法,比如这幅画使用了何种皴法、笔法、墨法、设色,以及采用何种构图,这是技术层面的专业分析;三是深入解读画面背后的意义,包括画作的创作过程、画家的创作意图,延伸开来还有画作的历史背景、社会意义,甚至还有画家的生平逸事及相关的收藏历史,相当于把古画当成历史资料去研读,这也是本书的灵感来源和主要内容。

对于我来说,品读古画不仅仅是对画面的欣赏,也不是简单分析画家的技法,我更注重的是结合相关的历史、文化等知识,对古画作进一步的深层解读。比如我写《山色空蒙雨亦奇——雨景·雨声》,里面不仅分析了历朝历代画家关于雨景的绘画作品,同时还列举了历代诗人描写一年四季不同雨景的古诗,很多家长朋友收藏转发,用来当作孩子学习专题古诗的辅导材料;在《一朝归渭上,泛如不系舟——渔隐》一文中,我列举了历代名家关于渔父、渔隐主题的绘画作品,同时也从历史文化角度探究了中国古代文人推崇隐逸、隐居的历史现象;而在朋友圈里转发量的一篇《千古风流事——“好色”的明朝画家》中,则涉及大量历史上的著名仕女画画家,如唐寅、仇英和陈洪绶等,以及他们与美女之间一些有趣的传闻逸事。

上大学时,每到周末,我喜欢跑美术馆、博物馆,还有琉璃厂、潘家园、什刹海边上的旧货市场,在那里能看到很多旧书、古董和古画。那时候,北京的美术馆、东四周围一带,是艺术爱好者的天堂。从美术馆出来,不久便可走到三联书店。书店二楼是艺术区,艺术书籍比较贵,一群穷学生买不起,便小心翼翼地捧着书,挨着挤着坐在楼梯上看。1999年,我用自己在课余时间勤工俭学赚来的1500元钱买了《中国传世名画》和《世界传世名画》,这两套书印刷极其精美,还附赠一双翻书用的手套,以示珍贵。我很高兴以后不用走很远的路、不用挤书店也能看画了,每天把画册打开,放在小床上,仔仔细细翻看。我大学宿舍里90厘米宽的小床上,几乎一半的空间都留给了我的画册,还有一张从琉璃厂买来的古筝。小床拥挤不堪,却令我觉得格外舒心。大学毕业后,这两样东西被我当成大学宝物千里迢迢、不辞劳苦扛到了深圳。

工作之后有了钱,便可以买更多的画册,走更多的地方,参观更多的博物馆、美术馆了。在欧洲旅行的时候,去的多的景点除了教堂,就是各式各样的博物馆。欧洲博物馆之博大精深、包罗万象,令我为之倾倒。当年在书中看到的油画一一呈现在眼前,震撼之余更感到欣喜万分。印象深刻的是2017年夏天,我一个人在英国游玩,住在伦敦的帝国理工大学,出门就是赫赫有名的自然历史博物馆、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和科学博物馆,距离特拉法加广场边上的国家美术馆也不远。每天观展、赏画,晚上到附近的小酒馆就着炸鱼、薯条喝几杯小酒,无忧无虑地沉浸在这种单纯的生活里,这是艺术给我美好的回馈。

久而久之,我发现画已成为镶嵌在我生命里的记忆。也许,所有的记忆都是一种前世印迹,所有的似曾相识都是一种久别重逢。

我极喜欢杭州,大概是喜爱宋画的缘故。早去杭州,和初识的朋友夜游西湖,凉风习习,月色无边,两人席地坐在白堤上饮酒,自以为颇有张岱“湖心亭看雪”的遗风。乘着酒意一直走到湖边的一个亭子里,我马上惊呼似曾相识,这不正是刘松年所作《四景山水图》中的夏景图吗?百度一看,果不其然,我们站着的地方是“西湖十景”里的“平湖秋月”,两者确有相似之处。后来我据此写下了《结庐在人境——诗意栖居》。还有一次,和书画界几位前辈相遇杭州,会同浙江音乐学院的几位教授一起去书斋饮茶雅叙,兴之所至,焚香鼓琴、吹笛引歌、书画唱和,不知今夕何夕,乐而忘返。杭州人的骨子里,依然秉承了南宋以来文人雅集的遗风,令我感动不已,后来也成为我写作《诗酒唱和领群雄——雅集》《此事只关风与月——雅事》等作品的初衷。

写这本书的过程,也是我不断学习和研究的过程。

比如2017年初写《寒夜客来茶当酒——茶文化》这篇文章,因为要写茶画,我开始读茶经,研究茶道,阅读了《煮泉小品》《茶谱》《茶之书》《历代茶器与茶事》《心清一碗茶——皇帝品茶》《摆一桌绝妙的宋朝茶席》《寻茶记》《吃茶一水间》《四时风物笺·茶》等古今中外的茶书;与此同时,我本人也从一个只爱在办公室喝袋装泡茶、花草茶的“伪”茶族,慢慢喜欢上煮茶品茗,以至于后来爱茶痴茶、无茶不欢。古代文人品茶,向来都不是指单纯地饮茶,或者一味地讲究茶叶、茶器,而是融入了茶与人、与天地自然交流的一种思想。为饮茶,汲好泉水、配好茶器、寻好环境、静待好时……而这些都在流传至今的古画里一一反映出来,供后人慢慢咀嚼、细细品味。

又比如,在写《一案四时春——花事》时,我一边研读古画,一边查找有关插花的历史资料,顺便跑去花艺馆学习了插花艺术。学习了理论知识后,我也学着在家做简单的日常插花。日常插花很少用名贵的花种,但是讲究一年四季顺应时令,四五月间养芍药,夏天观荷、养茉莉,秋天插几枝菊花,冬天摆几支佛手,或者干脆从山里采摘几枝野花,都可成为我家里的一道风景。春来春去不相关,花落花开无间断,那静默立于桌前案台的一瓶插花,其实是人对自然的感激、敬爱,和对生活的知足、珍视,流传至今,仍是我们用以点缀生活的美学。

成书之际,一是感念曾经流传给我生命中珍贵的艺术血液、已经过世的祖父祖母,尽管他们早已看不到我怎样地为此执迷与努力;二是感慨中国古代艺术之博大精深,愈往前走,愈感觉到自己学问之浅薄;三是感叹时光流逝,岁月荏苒,自2009年写出这本书的初稿,到现在已历经十年。2019年的春天似乎特别长,花开满城,春色盎然,我写《花开堪折直须折——宋人·春天》,里面有一幅《秉烛夜游图》,看着看着,仿佛自己变成了画中人,在月光中独自一人坐于花下,享受着眼前花开似锦、争芳斗艳的盛景,心底却不由得想起李白的诗句:“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春色将尽,开到荼蘼花事了;时间飞逝,人生天地若白驹过隙。如此,便以此书为酒,一杯敬朝阳,一杯敬月光,一杯敬明天,一杯敬过往。我欲与君共醉,君可来不来?

 

苏春玲

2019年5月



导语摘要

    本书甄选90多位艺术巨匠的近200幅传世名作,全面覆盖中国古画品类和知名画家,系统梳理了仕女画、山水画、花鸟画等古画品类的演变脉络。在对各品类作品进行赏析之余,作者深入到古画情景之中,结合历史背景,解读画面背后的社会意义以及画家的创作意图,同时佐以相关的诗词作品、名人逸事,并挖掘出其中所刻画的花事、茶事、渔隐、抚琴、博古、雅集等古代生活细节。

    这是一部全面了解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优质读本,更开创了多维的视角,带你发散思维,找到自己进入古画世界的专属通道,重温千年时光,领略古画魅力,细味古人雅趣。



商品简介

 本书甄选90多位艺术巨匠的近200幅传世名作,全面覆盖中国古画品类和知名画家,系统梳理了仕女画、山水画、花鸟画等古画品类的演变脉络。在对各品类作品进行赏析之余,作者深入到古画情景之中,结合历史背景,解读画面背后的社会意义以及画家的创作意图,同时佐以相关的诗词作品、名人逸事,并挖掘出其中所刻画的花事、茶事、渔隐、抚琴、博古、雅集等古代生活细节。

 

 这是一部全面了解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优质读本,更开创了多维的视角,带你发散思维,找到自己进入古画世界的专属通道,重温千年时光,领略古画魅力,细味古人雅趣。



作者简介

    苏春玲,笔名苏三公子。古画爱好者、文字工作者。小说、散文、书画评论等作品散见于《金钥匙》《海关文学》《艺术广场》《城市漫步》等杂志;编辑出版有深圳海关《风采聚焦》《雄关印记》等图书。



目录

【辑一 美人如玉】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仕女画


千古风流事——“好色”的明朝画家


扫眉才子笔玲珑——女性画家


【辑二 山光水色】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画


结庐在人境——诗意栖居


山色空蒙雨亦奇——雨景·雨声


【辑三 活色生香】


山禽矜逸态,梅粉弄轻柔——花鸟画


一案四时春——花事


花开堪折直须折——宋人·春天


【辑四 文人风雅】


此事只关风与月——雅事


诗酒唱和领群雄——雅集


一朝归渭上,泛如不系舟——渔隐


【辑五 历史传承】


寒夜客来茶当酒——茶文化


高山流水觅知音——抱琴文化


一物不知,深以为耻——博古文化



内容摘要

    本书甄选90多位艺术巨匠的近200幅传世名作,全面覆盖中国古画品类和知名画家,系统梳理了仕女画、山水画、花鸟画等古画品类的演变脉络。在对各品类作品进行赏析之余,作者深入到古画情景之中,结合历史背景,解读画面背后的社会意义以及画家的创作意图,同时佐以相关的诗词作品、名人逸事,并挖掘出其中所刻画的花事、茶事、渔隐、抚琴、博古、雅集等古代生活细节。


    这是一部全面了解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优质读本,更开创了多维的视角,带你发散思维,找到自己进入古画世界的专属通道,重温千年时光,领略古画魅力,细味古人雅趣。



主编推荐

    苏春玲,笔名苏三公子。古画爱好者、文字工作者。小说、散文、书画评论等作品散见于《金钥匙》《海关文学》《艺术广场》《城市漫步》等杂志;编辑出版有深圳海关《风采聚焦》《雄关印记》等图书。



精彩内容
此事只关风与月

——雅事

 

2015年秋天,我前往浙江参加《金钥匙·书画视界》的集中审稿工作,与何济洲、张渝、魏夏云、师元东、苏长华和黄建军等各位前辈相聚杭州。其中,何老师是书法家,张老师是国画院研究员,夏云、元东、长华擅书画,建军长于篆刻,皆是系统内的书画名家。初次会面,相谈甚欢,颇有相见恨晚之意。当其时,家住杭州的夏云大哥做东,邀约我们同浙江音乐学院的几位教授到墨戏书斋饮茶雅叙,兴之所至,焚香鼓琴、吹笛引歌、书画唱和,不知今夕何夕,乐而忘返。在他们的生活里,依然保留着古代文人雅集的遗风,这令我大受感动。

中国古代的文人,曾拥有过一种诗意雅致的生活。他们建造别致的庭园,坐拥湖光山色,亭台错落,廊檐深深;他们在月下饮酒,在花前品茗,在雨中默默伫立,在风中凝眸夕阳;他们与老僧谈禅,与名妓联诗,吟诵清丽的辞句,谈论古往今来的高士逸人。他们悠闲,但不空洞;细致,但不颓废。隔着岁月的河流,远远望去,他们的这份雅致,好似一幅朦胧而美丽的图画,令人景仰而迷醉。

历史上,随着时代的发展,文人在生活美学上渐达极致。古代传统文人有“九大雅事”:焚香、莳花、寻幽、品茗、听雨、赏雪、候月、酌酒、抚琴;明代沈仕的《林下盟》也提出了文人生活十供,即“读义理书,学法帖字,澄心静坐,益友清谈,小酌半醺,浇花种竹,听琴玩鹤,焚香煎茶,登城观山,寓意弈棋”。这种看起来雅致而简单的生活,在今人的眼中却几乎成为一种奢侈的享受。现代社会里,经济财富飞速增长,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在日益嘈杂的机器轰鸣声中,熙熙攘攘,尘世喧嚣,也许再也难以再现这人间的诗意和生命的憧憬。只有在流传下来的诗词书画里,我们还可以真切地看到,我们曾经拥有过这样从容淡定、风流洒脱、浪漫自由又真实鲜活的生活方式。

 

焚 香

 

宋人吴自牧在笔记《梦粱录》中写道:“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宜累家。”其中,焚香是文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项。他们将焚香作为修行的一种途径,在心烦意乱之时,焚一缕馨香,温和甘美的香气就足以令人平心静气,从而达到物我两忘、灵台空明的境界。宋代“苏门四学士”之一黄庭坚曾说:“天资喜文事,如我有香癖。”他亲手制作的“黄太史四香”——意合香、意可香、深静香、小宗香,在中国制香史上十分有名。苏轼更是香事的“骨灰级”粉丝,他调制的“雪中春信”,据说是古代美的香之一。相传他为合出这种早春梅花初绽时的香气,整整等了七年,直到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正月初七一场春雪突至,他吩咐爱妾取999朵梅花的花心之雪,置于御赐的羊脂玉碗中,再将其他香料加入,才终于炮制出“雪中春信”。他建“息轩”,在轩中焚香静坐,并题诗曰:“无事此静坐,一日似两日,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说焚香静坐有养生健体之功。焚香静坐,这大概便是马远的《竹涧焚香图》所描绘的情景。

到了明代,焚香已是清雅之事,文人在读书、弹琴、作画、习禅、雅集时焚香,表达一种精致的生活情趣与艺术审美。高濂著《遵生八笺》中写道:“幽闲者,物外高隐,坐语道德,焚之可以清心悦性。恬雅者,四更残月,兴味萧骚,焚之可以畅怀舒情。温润者,晴窗拓帖,挥麈闲吟,篝灯夜读,焚以远辟睡魔,谓古伴月可也。佳丽者,红袖在侧,密语谈私,执手拥炉,焚以熏心热意,谓古助情可也。蕴藉者,坐雨闭关,午睡初足,就案学书,啜茗味淡,一炉初爇,香霭馥馥撩人,更宜醉筵醒客。高尚者,皓月清宵,冰弦戛指,长啸空楼,苍山极目,未残炉爇,香雾隐隐绕帘,又可祛邪辟秽。……”焚香能满足各种人物的不同需求,又可达到各种境界,焚香之雅由此可见。

 

莳 花

 

莳花即栽花。所谓“侍花如侣,读花如人”,莳花源于古代文人以花言志、以花抒情的生活方式。清代文学家张潮说得透彻,“梅令人高,兰令人幽,菊令人野,莲令人淡,牡丹令人豪”。古人爱花、栽花、作诗咏花,还留下了很多关于花的趣闻妙谈。晋朝大名鼎鼎的美男子潘安,曾出任河阳县令,他在全县遍种桃花,成为一时佳话,遂有“河阳一县花”的典故;北宋诗人林逋,终身不禄,长住山上与梅花和白鹤为伴,自称“梅妻鹤子”;陆游“插瓶直欲连全树”——恨不能将整棵梅花都插到瓶里供己欣赏;黄庭坚将水仙视为“凌波仙子”,倾心不已。

古人爱花,更将花当作点缀生活的诗篇。唐代诗人李白曾与众兄弟在春天的夜里秉烛夜游,他们坐在盛开的桃花树下饮酒赋诗,“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这样的生活,令人不由感叹“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北宋年间,翰林学士范镇在宅院里建造了一座大堂,堂前种植荼蘼花架,每年暮春时节繁花盛开,宴宾客于花架下,当有鲜花坠落酒杯,持杯客人就必须满杯饮尽。有时微风拂过,落英缤纷,满座皆醉,这,便是历史上梦幻一般的“飞英会”。尤求的《春宴图》便取材于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明清时期,文人修建书房讲究栽花,《菜根谭》中把“栽花、种竹、玩鹤、观鱼”列为幽人清事,读书之余,栽花种竹,以此来修养身心,赏心悦目,劳逸结合。

清代禹之鼎曾为“四王”画家之一的王原祁的山水画在有清一代享有崇高的声誉,生活也十分风雅。他曾为自己画了一幅肖像,图中王氏手持茶杯,端坐于榻几上,欣赏着面前精心栽培的丛菊。菊花是“四君子”之一,代表“凌霜飘逸,特立独行,不趋炎势”的世外隐士形象。对菊花的欣赏,成为君子自得其乐、儒道双修的精神象征。画中陈设造型简洁,有设色典雅的桌榻、摆放整齐的书册画卷和盛开的盆菊,点明了画家的爱好和雅兴。

 

读 书

 

中国人自古便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念。唐代王贞白说“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宋代苏轼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明代于谦说“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而宋代皇帝真宗赵恒,更是御笔亲制《励学篇》昭告天下:“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竭力提倡读书的风气,成为千百年来读书人的励志名片。

古人读书,有“苦读”,也有“雅读”。为了功名读书,是为“苦读”;除此之外,读书也可作为休闲乐事,是为“雅读”。金圣叹有言:“红袖添香读闲书,乃人生一大乐事也。”“雅读”讲究读书的环境与氛围。看看明人的书房设计就知道“雅读”之讲究,不但要有“临山傍水,茂林修竹,陋室茶香,香炉紫烟”的雅景,还要陈设古砚、水注、笔格、笔筒、镇纸、花尊、鼎炉、古琴、挂画等雅品,在其中研读典籍、翰墨丹青,简直乐在其中,陶然心醉。

读书为人带来心灵的丰盈与宁静,排遣世俗纷扰和烦恼。王禹偁在《黄冈竹楼记》中描绘了被贬黄州后的读书生活,“被鹤氅衣,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刘松年的《秋窗读易图》描绘的似乎正是这样的场景,水畔树石掩映之下,书斋门窗敞开,主人在窗前展卷沉思,一书童侍立一旁。

读书累了,便可如《梧竹书堂图》中所画人物一样,躺坐于竹林之中,凉风习习,闭目养神,休憩片刻。如此静谧画境,不便惊扰。

候 月

月,是中国古老浪漫的意象,承载了古人对太空美好的想象。对着明月,张若虚写下千古绝唱《春江花月夜》:“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集纳了春、江、花、月、夜五种动人的景致,独享“孤篇盖全唐”之誉;对着明月,李白孤独而豪放地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对着明月,张九龄怀念远方的故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简简单单的海上、明月、天涯几个词便构成雄浑阔大的动人景象……

马远的《对月饮酒图》画出了诗人豪迈中的孤独,那亘古的寂寞,开怀畅饮下掩隐的怅然若失。且举杯对月,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他的另一幅《月下把杯图》则充满了温情。右上角宁宗皇后杨氏(杨妹子)亲题“相逢幸遇佳时节,月下花前且把杯”,点明了事件发生的时节和内容。当其时,正是八月十五中秋之夜,一轮圆月高挂空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