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 38.1 5.6折 ¥ 68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吴文科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ISBN9787503967542
出版时间2020-1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8元
货号29220668
上书时间2024-11-24
《曲艺学》(第2辑)共收录14篇文章,其中有学科建设、口述访谈、文献综述以及调研报告等,如潘讯的《苏州评话和苏州弹词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前瞻——周良访谈录》和李明的《上海“说书先生”的日常生活及演艺生涯——访苏州弹词名家陈希安》,通过人物访谈的形式,或思考曲艺发展的道路问题,或再现当年的演出盛况,对于当今的曲艺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此外,周琪的《20世纪河西宝卷文献研究概论》以及2016、2017、2018年度中国曲艺发展研究报告,通过多侧面研究,反映出中国曲艺近些年的研究成果及其存在的问题,对于曲艺研究者来说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吴文科,1963年生,甘肃天水人,198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87年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专事曲艺研究,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参与主持国家艺术科学规划重点项目《中国曲艺志》大型系列丛书的编撰组织和指导审定工作,任丛书项目总编辑部副主任,曾获文化部“编审成果奖”“特殊贡献个人奖”。
《曲艺学》第2辑
目 录
【学科建设】
苏州评话和苏州弹词研究" 问题与出路/吴文科
苏州评话和苏州弹词研究的历史' 现状与前瞻——周良访谈录/潘 讯
【口述访谈】
上海“说书先生”的日常生活及演艺生涯——苏州弹词名家陈希安访谈录/李 明
兼收并蓄"与时俱进——粤曲名家陈玲玉访谈录/罗小平 采访 吴文科 审订
【文献考述】
20世纪河西宝卷文献研究概论/周 琪
骆玉笙演唱京韵大鼓代表性音像节目版本考论/柯 琳
【传承传播】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语境下曲艺传承与发展的数字化路径——基于《曲艺传承发展计划》 的实施解析/邓雪晨
现代传媒的发展与北京评书的传播/张啸涛
略论高校的曲艺教育及其学科建设/王 晶
【调研报告】
2016年度中国曲艺发展研究报告/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
2017年度中国曲艺发展研究报告/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
2018年度中国曲艺发展研究报告/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
【文摘转载】
论《中国曲艺志》编纂对曲艺学学科建设的重大意义/吴文科
诸宫调创始人孔三传新解/车文明
稿 约
《曲艺学》(第2辑)共收录14篇文章,其中有学科建设、口述访谈、文献综述以及调研报告等,如潘讯的《苏州评话和苏州弹词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前瞻——周良访谈录》和李明的《上海“说书先生”的日常生活及演艺生涯——访苏州弹词名家陈希安》,通过人物访谈的形式,或思考曲艺发展的道路问题,或再现当年的演出盛况,对于当今的曲艺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此外,周琪的《20世纪河西宝卷文献研究概论》以及2016、2017、2018年度中国曲艺发展研究报告,通过多侧面研究,反映出中国曲艺近些年的研究成果及其存在的问题,对于曲艺研究者来说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吴文科,1963年生,甘肃天水人,198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87年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专事曲艺研究,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参与主持国家艺术科学规划重点项目《中国曲艺志》大型系列丛书的编撰组织和指导审定工作,任丛书项目总编辑部副主任,曾获文化部“编审成果奖”“特殊贡献个人奖”。
苏州评弹艺术发展史上,曾出现过盛况空前的时代。那就是大都市上海崛起后,评弹艺人纷纷从江浙农村走向城市,谋求生存和发展。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评弹名家荟萃于上海滩,响档辈出,流派纷呈,蔚成海派。着长衫旗袍的“说书先生”,借舌底波澜,以一块醒木、一把折扇或琵琶三弦,话说古今,弹唱雅韵,征服了上海之人,上海由此成为评弹的第二故乡,上海的文化经脉,离不开评弹艺术的浸润。
本文访谈对象陈希安先生即为著名弹词演员,人称书坛常青松。他师承评弹名家沈俭安,与师兄周云瑞曾为20世纪40年代后期赫赫有名的“七煞档”之一。1951年为上海市人民评弹工作团(今上海评弹团)首批18位演员之一。其出道早,盛名书坛五十多年,亲见亲历评弹艺术在十里洋场之兴衰。此次访谈于2008年10月31日上午在南京西路乡音书苑进行,81岁高龄的陈先生精神矍铄,虽然外边不断有装修电锯声干扰,但老人侃侃而谈,三个多小时的交谈,话题涉及日常生活、演艺生涯、艺术传习、艺人心态、政治影响等诸方面。本文根据录音整理出如下相关内容,又于2011年3月19日与口述者本人逐字逐句核对,确保内容的真实客观。行文方面,努力做到既不影响读者阅读理解,亦尽可能保持原汁“苏”味。
李:您能描绘评弹名家们常态的一天生活吗?譬如几点起来?几点演出?做点啥?
陈:一般讲起来,早晨身体、精神好点格(演员),茶会里吃茶,吃脱茶下来大家回去吃饭;吃好饭上书场,那么基本上直要到夜里回转去,名家基本都是如此。有辰光回去吃顿夜饭,马上亦要出去,到点把钟再回来,唱电台,唱书场,夜里还有堂会,所以有辰光,由于夜里困得晚,早上勿起来吃饭也有,起来得晚,像阿拉先生早上起来要11点敲过,擦擦面,弄弄好,吃脱顿饭,包车下面停好,出去,那么一路直到夜书场散后回到家里吃老酒,再吃脱两筒烟,一般就是这样的生活。
李:评弹演员,喉咙是本钱。以前老先生一天场子这样多,他们是怎样保护嗓子的?
陈:保护喉咙,其实顶重要是在嗜好方面要注意。不过像张鸿声,不吃老酒呒不劲格,板要吃了酒上台,俚只喉咙蛮好格,所以很难讲。包括顾宏伯每顿也要吃酒。像张鸿声、顾宏伯等说大书的艺人,还有好多人追求,假使你自己不注意,或日夜胡闹,或者烟酒一来,喉咙就去脱。所以,保护喉咙一方面有些嗜好能控制要控制点,另一方面要多休息。你如果一天八九场唱下来,再出去胡闹,吃酒吃烟,喉咙肯定要去脱格,到底人不是铁打的。夏荷生,有评弹梅兰芳之称,一代“描王”,喉咙多少好,但是吃鸦片。记得1945年日本人投降后,我搭俚一道在青年电台(国民党办的),在陕西路延安路处,演出上下档,俚对我也蛮好的,当年可能45或46岁。结果吃鸦片,第二年就走脱了,后连棺材钞票全是道众出格,这样一个大响档!所以吃鸦片,格是既伤身体亦伤喉咙亦伤铜钿。包括朱介生,喉咙去脱了。
李:夏荷生家里呢?后来生活情况怎样?
陈:夏荷生也有二房太太。第二房叫小妹小妹的,本来在一个店里做会计,新中国成立前后还看到,后来勿晓得了,听说俚的儿子还可以。
李:去脱喉咙格演员真是勿少。
陈:所以要真正保护好喉咙是不容易格事体。一方面在七八家、八九家场子做下来,已经疲劳得勿得了,再去吃烟,胡调,人亦勿是铁打格!所以有辰光一些绯闻,在文艺界很难免。我勿去寻俚,俚要来寻你。有辰光严雪亭也有“朋友”,唐耿良算得老实,也有“朋友”。
李:新中国成立前上海这批评弹名家收入应当很丰厚吧?
陈:像严雪亭,苏州买房子,自家屋里造只亭子叫雪亭。张鸿声颜家巷5进房子;姚荫梅格房子,就是现在金声伯住的地方,当时金声伯买下来辰光大约只有七千洋钿,现在连地皮价值一千多万。
李:格歇辰光说书先生对衣着全特别讲究,他们一年四季有哪些行头?
陈:一年四季行头,阿拉先生特别考究,皮袍子有好几件。今朝天稍微热一点点,灰鼠,顶冷辰光狐坎,外面是狐坎大衣、皮领头、丝绒帽子,一般中上听众看见,全觉着说书先生“吃介”,都是这样子的。而且蛮噱头格,伲在台上个打扮,长衫、大袖口、纺绸短衫裤子,蛮多中层的高级职员看见了,也着长衫,学伲格种派头呀。
李:好像模特儿哉。
陈:对对。
李:那么上台也是这样?
陈:上台大衣、呢罩袍脱掉就是皮袍子,灰鼠灰背,狐坎,勿得了。灰鼠有几种。狐坎大衣,不得了格皮袍。格歇辰光包括徐云志、周玉泉、夏荷生、蒋月泉、张鉴庭、薛筱卿,全是格能样子。出去,丝绒铜盆帽一戴,皮鞋锃亮,外头狐坎大衣,里厢狐坎袍子,扎脚管裤子,全是像织锦缎那样的,包车赤刮辣新,两盏灯,夜里厢叮当叮当,哗,到书场去。—节选自《上海“说书先生”的日常生活及演艺生涯——苏州弹词名家陈希安访谈录》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