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货速发】影·诗
  • 【现货速发】影·诗
  • 【现货速发】影·诗
  • 【现货速发】影·诗
  • 【现货速发】影·诗
  • 【现货速发】影·诗
  • 【现货速发】影·诗
  • 【现货速发】影·诗
  • 【现货速发】影·诗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现货速发】影·诗

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41 5.3折 78 全新

库存8件

天津津南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吴强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317983

出版时间2020-12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78元

货号29178177

上书时间2024-11-24

易安居书舍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诗意摄影缘起

诗意摄影不是摄影艺术的一个门类,在本书中是我对自己的摄影创作及部分作品的概括而命名的。诗意摄影是我以记录类摄影的拍摄手法,来追求艺术类摄影的审美理想。我不是职业摄影家。我的摄影创作主要利用假期和业余时间进行,而更多的精力用在工作上。但摄影确实是我的重要爱好。我逐渐把摄影和教学、科研结合起来,颇有成果,以致在摄影学术团体担任职务,并获得摄影专业正高职称。30年来,我用胶片照相机和数字照相机拍摄了十几万张照片,除去实用摄影、资料摄影,其中相当一部分创意作品可以归为“诗意摄影”。这和我的经历、性格有关。我自幼喜爱文学,后来跟随著名学者严迪昌教授研习明清诗词。我曾在学校里讲授《中国文学》《古代文论》课程。许多中外诗歌名篇萦绕在我的脑海中,特别是古代诗词名句往往脱口而出。我是个淡泊的书生,不为功名所累,不为利禄所惑。我的客厅里悬挂着友人范启文兄书写的陶渊明《饮酒二十首(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我羡慕陶渊明、李白、苏东坡那样富有诗意的人生,“一蓑烟雨任平生”。我的家庭崇尚读书。我搬了几次家,不管在哪里,我家都是那个小区晚熄灯的,常常是“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读了那么多的诗,我没有想到,自己终不是用笔来写诗,而是用照相机来写诗。 

 


1. 何谓诗意


诗意摄影中的“诗意”是指的什么?
“诗意”的含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先说狭义的“诗意”。从字面上看,诗意就是诗的情思、诗的意境、诗的氛围、诗的情趣、诗的韵致。查《汉语大词典》,诗意指的就是诗思、诗情,如唐代诗人刘禹锡七律诗《鱼复江中》有“客情浩荡逢乡语,诗意流连重物华”句。 
再看广义的“诗意”。一种是指文学艺术作品中的诗意。从诗学理论看,诗意是指蕴含在文学艺术作品中的审美意蕴和韵味。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何其芳在《工人歌谣选》序中指出:“总的说来,诗意似乎就是这样的东西:它是从社会生活和自然界直接提供出来的、经过创作者的感动而又能够激动别人的、一种新鲜优美的文学艺术的内容的要素。”著名文艺理论家钱谷融教授说他自己喜欢看书,他认为书中吸引人的是它里边的诗意。他说:“文学的本质是诗。有诗意,这本书才能够被传下去。李白、杜甫的诗篇是诗,莎士比亚、契诃夫的戏剧也是诗,曹雪芹的《红楼梦》、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鲁迅的《朝花夕拾》等等都是诗。诗意是从灵魂深处发出来的,从整个心灵里面而不是单单从头脑中抒发出来的。头脑是思想、理智,心灵是思想和感情融为一体的。”
另一种诗意的范围更广泛。《汉语大词典》中“诗意”还有一个解释是:“像诗里表达的那样给人以美感的意境。”一般说来,诗意是诗人们建构的和谐、充实、圆满的精神世界。如果突破诗歌的特性,扩大到人类存在的范围,可以把诗意看作是和人的整体存在相关的一种精神性氛围、气氛与韵味,如我们所说的“诗意人生”。
诗歌能够自成一格,也可以与其他艺术形式结合。诗歌和散文结合,成为散文诗。既有散文的外观,又含有浓郁的诗意和音乐美、节奏美。个使用散文诗体裁的是诗人波特莱尔。在我国影响的是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诗歌和戏曲结合,成为戏曲中的唱词和韵白。诗歌和交响乐结合,成为交响诗。F.李斯特认为“标题能够赋予器乐以各种各样性格上的细微色彩,这种种色彩几乎就和各种不同的诗歌形式所表现的一样”。① 他创作了《塔索》等13首交响诗。B.斯美塔那的《我的祖国》由6首交响诗组成,歌颂了祖国壮丽的山河和光荣历史。R.施特劳斯称他自己的《唐璜》《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等作品为“音诗”,这是交响诗的别称。诗歌和电影结合,成为电影诗。1925年,法国先锋派理论家A.帕克莱提出“影片应该成为诗”。L.慕西纳克认为,电影完善的体现是电影诗。J.爱泼斯坦认为,电影是强有力的诗的工具。苏联电影艺术家对电影中诗的语言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创作出《战舰波将金号》《雁南飞》等作品。现在,我把诗歌和摄影结合起来,以摄影手法写诗,称之为“诗意摄影”。

2. 诗情画意


“诗情画意”中的诗意是狭义的诗意。
中国是诗的国度。不管是牙牙学语的儿童还是耄耋老人,谁都会背几句,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从先民高声放歌,到词人浅斟低唱,华夏大地上从来没有离开诗歌。志存高远者以诗抒怀吟志,人生失意者以诗安顿生命精神。诗歌在古代承担着外交、教化、取士用人的功能,诗人们也可自娱、娱人。现在,人们把诗歌和远方,看作摆脱苟且生活的途径。
诗歌在文学中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唐代诗僧皎然说:“诗者,众妙之华实,六经之精英。”著名诗人艾青说:“诗,如一般所说,是文学的峰顶,是文学的样式。” 诗歌视诗意为生命,既要有佳篇,又要有佳句,而通篇要求诗意盎然。摄影艺术作品对诗意的要求则是宽松的。我在拍摄诗意作品时,有时借鉴诗歌名作的意境,有时直接取名诗名句作题目。
在诗意摄影创作中,我感到诗词与摄影是相通的。例如,山水诗与风景摄影的审美客体都是自然美。当我阅读古代诗词时,常常伴随着诗人神游于山川林野,脑际浮现出绚丽斑斓的景象;而当我捕捉云海烟岚扑朔迷离的瞬间时,心中往往涌现出浓郁的诗意。
多年摄影实践告诉我,要拍好风景作品就必须对祖国的河山充满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一个初冬的傍晚,我拾级登上长江边的狼山大观台。“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我以古柏、幼松的剪影为前景,以彩云、江水为陪衬,烘托出落日的辉煌,喻意岁月流逝而天地、山川永恒。(图1-1)
我怀揣着书卷和照相机,开始在广袤的大地上行走。我行走在“杏花、春雨、江南”的乡间,感受到“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的柔美。我行走在“白马、秋风、塞北”的高原,领略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阔。1996年我随“黄河万里行”考察队驱车前往黄河源头。8月24日下午,在风雨中翻越日月山。下山途中,小雨渐歇。汽车在G109国道K2092公里处停下。我对眼前的景象感到惊奇。青海湖烟波浩淼,长空横亘一道带状云。(图1-2)于是,唐代王昌龄的诗句不禁脱口而出:“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我见到青海湖的眼,竟与1200多年前王昌龄所述的景象相似。可见青海湖上空的带状云自古就有,反映了这里的地理气候特征。唐代天宝年间,哥舒翰曾筑城于青海龙驹岛,置神威军于海上,南拒吐蕃,西防突厥。诗中戍边将士昂扬的斗志和必胜的豪情与青海长云交融在一起。我伫立在青海湖边,已听不见羌笛和胡笳,唯有静心谛听天籁——大自然的呼吸声。高原的风轻拂我的衣襟,令我心旷神怡。
另一次诗景契合的情况发生在2003年8月11日。清晨,我从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城向北来到益哇乡,缓缓翻滚的缱绻云雾缠绕在迭山的山腰。当拐过几个弯之后,藏身于山脊背后的白塔和藏传佛教寺庙悄然露出。(图1-3)原来这里是扎尕那风景区,这座庙宇名叫拉索寺。令我惊讶的是,这景象恰恰与《深山藏古寺》诗中“云雾山间绕,孤峰耸碧天”的诗句暗合。
我国一些有造诣的摄影家非常喜爱中国古典文学。特别是由于唐诗宋词充满了诗情画意,有助于丰富艺术想象,提高艺术鉴赏水平。他们作品的标题就有直接取自唐宋诗词的,如陈复礼的摄影作品《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日暮乡关何处是》《千里共婵娟》,薛子江的《千里江陵一日还》,黄翔的《海上明月共潮生》。袁廉民老师的《明月松间照》出自唐代王维的诗作,《满目青山夕照明》则是叶剑英元帅的诗句。这些标题更丰富了作品的意境。我在安徽黟县奇墅湖边,拍摄了一个绿树环抱的小村庄,就用孟浩然《过故人庄》中的诗句作标题——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图1-4)还有一次,我所居住的城市举办大型商贸活动,晚上燃放焰火。我望着一簇簇腾空而起的焰火,在空中散开,呈现五颜六色的造型,随后翩翩而下,不禁想起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的词句:“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于是,照片的标题就叫“东风夜放花千树”。



导语摘要

因其完美衔接了神奇的光影艺术和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记录,摄影越来越受到现代人的喜爱。虽然许多人都爱摄影,爱旅游,但同一处景点,甚至同一张照片,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体验。观赏的角度、文学修养、心灵深处的感悟不同使然也。本书作者融会自己多年的摄影体会和摄影作品,以记录类摄影的拍摄手法,来追求艺术类摄影的审美理想,深入浅出地讲述了诗意摄影的内涵、诗意摄影的诗歌美、诗意摄影的题材、诗意摄影的特征、诗意摄影的创作、诗意摄影的至境、诗意摄影的二十四品等,有助于提升读者对摄影艺术的感性认知和对摄影这种生活方式的向往。



作者简介

吴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一级美术师。著名明清诗词研究专家严迪昌教授的私淑弟子。著有《旅游摄影与拍摄技巧》《风光摄影教程》《黄山意境——袁廉民风光摄影解析》《中国影像史》第七卷。其摄影作品、专著、论文多次获奖,家庭曾获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评选的“第二届全国书香之家”。



目录

一、诗意摄影缘起 /1
1.何谓诗意 /3
2.诗情画意 /6
3.诗意栖居 /12

二、诗意摄影的题材 /15
1.景观 /17
2.人文 /55
3.天象 /78 
三、诗意摄影的特征 /107
1.吟志 /109
2.缘情 /114
3.真实 /121
4.节奏 /126
四、诗意摄影的创作 /131
1.观物取象 /133
2.澄怀静虑 /139 
3.情景交融 /144
4.虚实相生 /160 
5.境生象外 /164
五、诗意摄影的至境 /169
1.意象 /171
2.典型 /178
3.意境 /186
六、诗意摄影的二十四品 /193
1.雄浑 /195
2.冲和 /198
3.空灵 /200
4.清旷 /203
5.闲适 /206
6.高峻 /208
7.壮阔 /210
8.飞动 /212
9.荒寒 /214
10.粗犷 /217
11.实境 /219
12.自然 /222
13.明净 /226
14.豪放 /228
15.苍润 /231
16.澹远 /233 
17.沉着 /236
18.含蓄 /238 
19.悲慨 /242
20.虚静 /246
21.幽邃 /248
22.诙谐 /250
23.疏野 /252
24.隽雅 /254



内容摘要

因其完美衔接了神奇的光影艺术和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记录,摄影越来越受到现代人的喜爱。虽然许多人都爱摄影,爱旅游,但同一处景点,甚至同一张照片,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体验。观赏的角度、文学修养、心灵深处的感悟不同使然也。本书作者融会自己多年的摄影体会和摄影作品,以记录类摄影的拍摄手法,来追求艺术类摄影的审美理想,深入浅出地讲述了诗意摄影的内涵、诗意摄影的诗歌美、诗意摄影的题材、诗意摄影的特征、诗意摄影的创作、诗意摄影的至境、诗意摄影的二十四品等,有助于提升读者对摄影艺术的感性认知和对摄影这种生活方式的向往。



主编推荐

吴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一级美术师。著名明清诗词研究专家严迪昌教授的私淑弟子。著有《旅游摄影与拍摄技巧》《风光摄影教程》《黄山意境——袁廉民风光摄影解析》《中国影像史》第七卷。其摄影作品、专著、论文多次获奖,家庭曾获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评选的“第二届全国书香之家”。



精彩内容

诗意摄影的至境

艺术家们在艺术创作中殚精竭虑,不息地进行着对艺术极致、艺术高境的探求,这种艺术家理想中的境界,属于艺术形象的高级形态,被称为艺术至境。我在诗意摄影的创作中,努力追求诗意摄影艺术的至境。
艺术形象是艺术的基本单位,是艺术审美价值的一种基本的形态。它的有无,决定艺术的有无;它的高低,决定艺术价值的高低。以它为基础,还有艺术价值的其他一些形态。艺术至境是艺术审美价值的高级形态。意象、典型、意境是三大艺术至境,同样也应当是摄影家所追求的审美理想境界。

1. 意象


至境意象是象征艺术价值的高级形态。
意象是中外艺术理论中的重要范畴。意象,有心理意象、审美意象和泛义意象。中国早创立意象学。《周易·系辞(上)》有云:“圣人立象以尽意。”南朝梁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云:“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脏,澡雪精神,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绎辞;然后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这里的“意象”,是指通过想象在大脑中形成的情景交融的艺术画面。这也叫作心理意象。在西方,较早阐述意象概念内涵的是康德。他说:“审美意象是一种想象力所形成的形象显现。”这叫作观念意象。观念意象的高级形态叫至境意象。至境意象是达到了艺术至境品位的意象。清代叶燮在《原诗》中说:“可言之理,人人能言之,又安在诗人之言之?可征之事,人人能述之,又安在诗人之述之?必有不可言之理,不可述之事,遇之于默会意象之表,而理与事无不灿然于前者也。”至境意象是专门表达那种“不可言之理”“不可述之事”的艺术形象。换句话说,至境意象是能够表达社会人生的哲理于完美境界的意象。
至境意象具有象征性、暗示性、荒诞性和多义性等艺术特征。至境意象可分为寓言式意象和符号性意象。北京著名摄影家李英杰认为:“意象是一种表现形式,是一种通过人的视觉器官激发大脑思维,通过生活中的联想,来达到审美目的的一种含蓄表达方式。这是一种较为生动而新颖的方式。这种方式越来越被艺术家(包括摄影家)所重视和利用。”“意象方式只有和健康的理想与思维紧紧地结合在一起时,才会产生生动而有生命力的艺术之作。”黄翔的《十月的螃蟹》和李英杰的《稻子和稗子》,堪称摄影艺术中的至境意象。我的诗意摄影中有些植物、动物、静物、符号等题材照片,也努力用意象理论指导去拍。
唐代诗人刘禹锡《赏牡丹》诗云:“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牡丹(图5-1)是原产中国的传统名花。花大叶茂,色彩艳丽,雍容华贵,富丽堂皇,被誉为“花中之王”。有一年春天,我在徽州宏村承志堂拍摄了几朵怒放的牡丹。明代抗倭名将俞大猷《牡丹》诗曰:“闲花眼底千千种,此种人间擅奇。国色天香人咏尽,丹心独抱更谁知?”作者托物寄兴,表明了自己报效祖国的一片丹心。
1997年夏天,我在哈尔滨太阳岛上看到一朵盛开的荷花,便换上长焦镜头,调至大光圈,以荷花的花蕊为对焦点,拍摄了这张《亭亭玉立》(图5-2)。在虚化的荷花池的背景的映衬下,荷花更显得清晰、夺目,体现了荷花高洁的高贵品质。
荷花,又名莲花、水芙蓉,端庄美丽、清新脱俗。荷花具有君子之风,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花中品德高尚的花,象征洁身自好,清正无邪。自古以来,多少文人雅士对荷花情有独钟。宋代杨万里诗曰:“映日荷花别样红。”
黄山无石不松,无松不奇。黄山松,有些生长在阳坡、谷地,树干浑圆,笔直参天,黑压压一片,宛如原始森林;有些生长于悬崖峭壁和群峰石隙中,盘根错节,曲虬苍劲,树冠扁平,枝桠舒展。黄山松,在植物学上是一个独立的品种。由于第四纪冰川的影响和漫长岁月的自然淘汰、自然选择,黄山松锻造了顽强的生命力和坚毅的品格。郑集教授作有《卜算子·黄山劲松》,词曰:“屹立悬岩上,挺秀万峰前。历经沧海与桑田,风度似当年。  不惧风雪摧,不怕烈日晒。乱云飞渡不用警,苍劲依然在。”
《旭日劲松》(图5-3)摄于黄山玉屏峰,通过画面象征这种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


2. 典型


典型是再现艺术价值的高级形态。
典型是指在艺术作品中显示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为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典型基本上是西方文论创立的一个概念。西方再现艺术较发达,以人为表现主题,强调再现、求真,吸收科学成就来塑造酷似真实的艺术形象,其古典艺术理论中经典的是“模仿说”。模仿就是对客观事物的摹拟、仿制。亚里士多德在《诗学》谈到“模仿说”:“这些事物是按照它们应当有的样子描写的。”“模仿说”后来发展成典型理论。恩格斯在《致玛·哈克奈斯》的信中,提出了“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命题。在世界文学艺术画廊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典型人物形象:哈姆雷特、堂·吉诃德、高老头、安娜·卡列尼娜、曹操、林冲、王熙凤、阿Q、骆驼祥子,等等,超越国界,超越时空,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
著名摄影家郑景康在战争年代就指出:摄影时“必须找典型,找有典型意义的东西拍进照片里来”,“摄影者的目的,就在于在生动丰富的生活现象中保留它的精华”。摄影理论家龙憙祖认为:“摄影家的任务在于观察、分析、研究,当机立断,敏捷地抓取这一既能表现出主人公自己的主导特征,又是他有代表性的思想感情的稀有瞬间,这就是说,既能充分反映事物本质又有独特个性的典型形象。”① 中国摄影家运用摄影本体语言,通过对社会本质的挖掘,塑造了许多典型形象。吴印咸的《白求恩大夫》、齐观山《斗争地主》中的贫农、郑景康的《齐白石》,都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中涌现的典型形象。在新时期,李晓斌拍摄的“上访者”呆滞、迷惘的神态撼人心魄,沈延太拍摄的“彝族老人”饱经忧患而坚强不屈,李江树的“画家石鲁”衰老而虚弱,但是他那冲冠的怒发、微翘的胡子和瘦骨嶙峋的手指都表现了这位画家内在性格的不屈。
我根据典型理论拍摄了一些人物照片。我在云南拍摄了恬淡、古雅的纳西族老人,在内蒙古科尔沁草原拍摄了沉着、睿智的蒙古族摔跤手。下面是我所拍摄的两位恩师的照片。
《每有兴致参书帖》(图5-4)拍摄的是著名的文学史专家、苏州大学教授严迪昌先生。严迪昌先生从苏州来到南通,坐在我的好友范启文、张静秋之静愚斋的椅子上读帖。严先生神情闲适、自然、放松。严先生的后三十年,教学、科研,太累,太辛苦。他写《清词史》,每天五千言。他越忙,越渴望能够得到休闲。他说:“闲乃华夏萃拔文化之母,一闲生百文。”他设想“他日如能于茶烟缥缈中撰《闲文化文学史》,或亦人生之一乐”。
严先生是我走上学术研究道路的引路人。1970年初,我是南通中学初一年级的学生,有幸结识了深受磨难的恩师,开始了三十多年的师生情谊。在朝夕相处的岁月里,严先生教授我如何使用工具书和文学鉴赏。严先生获得自由后,又传授了我文学研究的路径。严先生调往南京后,我通过书信或利用出差的机会向先生请教。严先生还指导我掌握方志学﹑谱牒学的方法,去图书馆古籍部查找更多的文献。严先生对我恩重如山,使我受益终生。
王元化先生提出,要做有思想的学问家和有学问的思想家。我认为,严迪昌先生的学术,是有思想的学术;他的思想,是有学术根基的思想。他说:“言学术是我生命组成部分,意为既是一己投入心力投入生命,更是我生命结成之硕果,是心魂升华之一种。” 先生鄙视学术界中那种哗众取宠﹑出卖灵魂以谋取荣誉与利益的人。他尖锐地指出:“倘若一任以玩‘古’心肠,甚至戏‘古’的油腔滑调去治‘古’文学研究,或者以玩‘今’之手眼作所谓评论﹑研究来换得作家﹑教授﹑博导,更有期盼得个处级﹑厅局级种种名利场中花花物事,则中国之文学无论‘今’‘古’必被‘玩’个完。” 严先生认为,清代是封建专制主义集大成时期,其法网之险密,威劫之酷烈,所造成的后果严重戕害着中国的文化人心灵。“仗马寒蝉式生存方式,嗫嚅无骨的软媚世风,因循二三百年迄今仍遗烈不泯。不敢思想﹑不敢横议﹑不敢自立,以致偷生怕死﹑苟且图日﹑没心没肺而又沾沾自喜的谬种丑相,大抵可上溯到那个时代觅得其根因。中国社会之‘今’既然紧承这个王朝之‘古’演化而来,‘今’之文学的‘写心’无能﹑媚世有术﹑回避现实﹑醉生梦死的余韵不绝也丝丝缕缕来之于这血胎因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毅老师认为:“严迪昌先生在清诗、清词研究领域取得了可观的成就,这当然与他掌握了大量相关文献直接相关,但这不是关键,更重要的是他从自己饱受的磨难中,真切体悟到了专制文化环境对学人命运和生存方式的深刻影响,由此他尤其关注于明清易代以后,那些身居政治高压之下的底层文人之命运,他们是如何尽力维系生命的尊严和文学的价值,他们与贵居庙堂者在生命意义的追求、文学理念等方面的分道扬镳等等问题,并以此为核心形成了他研究清诗﹑清词的基点。”严先生性格耿直﹑狷介,有先贤传下来的风骨,有峻洁的学术个性。人生道路坎坷。娥眉谣诼,每被暗箭中伤。然先生穷而弥坚,发愤著书,硕果累累。
严先生一生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