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 35.5 6.8折 ¥ 52 全新
库存3件
作者甄光俊 著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1167831
出版时间2021-0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52元
货号29191302
上书时间2024-11-24
本书为一部戏曲文化的通俗读物,收录了天津戏曲学者甄光俊老师的58篇文章,编为“票友”“梨园”“门道”三部分,共16万字,配图23幅。甄光俊老师从事戏曲教学及研究近半个世纪,他在收集整理大量戏曲史料的基础上,在本书中为读者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前票友界、梨园界的诸多轶事及戏曲文化常识、历史渊源,以飨广大戏迷和希望了解戏曲文化的读者。
甄光俊,天津市宁河区人,1956年开始从事戏曲实践及史论研究,天津市艺术研究所研究员、天津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历任天津市戏曲研究室主任、《艺术研究》编辑部主任、天津大学兼职教授等职,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已出版《天津戏剧研究》《甄光俊戏剧文汇》《甄光俊与津沽文化》《河北梆子在天津史述》《中华戏曲·河北梆子》《满园桃李竞芳菲》《舞台前后欢泪悲歌》《戏里戏外》等专著、文集10部;主编《天津十大戏曲家》《河北梆子声腔音乐论文集》等;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戏曲艺术》《中国戏剧》《中国京剧》等发表论文30余篇;在《人民日报》《天津日报》《今晚报》《中国文化报》《中国艺术报》《世纪》《纵横》《文史精华》《大舞台》等40余家报纸、期刊,发表戏曲史论研究、考异、杂文、人物评传等共300余万字,有些文章分别被编入近60种图书、文献、史册和专辑。
票 友
听戏与看戏
“追星族”的历史
票戏杂谈
清朝皇帝多嗜戏
戏迷总统与演员夫人
票界才俊袁克文
李叔同:中国话剧的拓荒者
张大千与梨园
张恨水票戏趣事
“还珠楼主”与《汉明妃》
郁达夫海外宣传京剧
郝永雷的华侨班
支赴美演出的京剧票友团体
昆曲“北上” 票友助力
梨 园
王瑶卿虚怀若谷得真传
陈素真峻拒虚名
闻过则喜真大家
张君秋与河北梆子
盖叫天的醉步
程砚秋的独创
小梅兰芳旧事
兰慧齐芳 同途殊归
梨园一宝孙菊老
银达子·达子腔
票友比赛赛出京剧名角
刘赶三、卢三红随机应变
评剧史上的影星——白玉霜
程派名剧与金仲荪
“蟾宫折桂”与《乾坤斗法》
金发碧眼美青衣
此时无声胜有声
“梨园少将”潘月樵
身怀绝技的梆子艺人
戏台人的特技
戏曲艺术家的戏外功夫
戏界酒趣
鼻烟、鼻烟壶与戏曲艺人
梨园名角的宠物
西太后逼死汪桂芬
玩物丧艺的郑老板
动物登台记趣
门 道
师父徒弟那些事儿
五花八门的艺名
早期京剧武生流派
脸谱并非净行独有
京剧道具的演变
“龙套”的学问
富连成的训词
“关羽戏”
“红楼戏”
堂会戏
时装戏与文明戏
民俗与应节戏
同剧异名
话说“单弦”
孕育出评剧的莲花落
梆黄两下锅与“风搅雪”
自从戏台用上了电
聚文山房的通俗唱本
本书为一部戏曲文化的通俗读物,收录了天津戏曲学者甄光俊老师的58篇文章,编为“票友”“梨园”“门道”三部分,共16万字,配图23幅。甄光俊老师从事戏曲教学及研究近半个世纪,他在收集整理大量戏曲史料的基础上,在本书中为读者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前票友界、梨园界的诸多轶事及戏曲文化常识、历史渊源,以飨广大戏迷和希望了解戏曲文化的读者。
甄光俊,天津市宁河区人,1956年开始从事戏曲实践及史论研究,天津市艺术研究所研究员、天津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历任天津市戏曲研究室主任、《艺术研究》编辑部主任、天津大学兼职教授等职,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已出版《天津戏剧研究》《甄光俊戏剧文汇》《甄光俊与津沽文化》《河北梆子在天津史述》《中华戏曲·河北梆子》《满园桃李竞芳菲》《舞台前后欢泪悲歌》《戏里戏外》等专著、文集10部;主编《天津十大戏曲家》《河北梆子声腔音乐论文集》等;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戏曲艺术》《中国戏剧》《中国京剧》等发表论文30余篇;在《人民日报》《天津日报》《今晚报》《中国文化报》《中国艺术报》《世纪》《纵横》《文史精华》《大舞台》等40余家报纸、期刊,发表戏曲史论研究、考异、杂文、人物评传等共300余万字,有些文章分别被编入近60种图书、文献、史册和专辑。
程砚秋的独创
程砚秋先生的舞台艺术总是令人如醉如痴。笔者曾有机会重睹这位戏曲大师主演的电影《荒山泪》,程砚秋先生的声情并茂把观众带入真善美的艺术境界。特别是他那独具风格的声腔,婉转柔韧、凄楚幽怨,在表达深沉感情之处,细若游丝而不绝于耳,令人听得如醉如痴,确实称得上是一种高雅的精神享受。
其实程先生的嗓音天赋并不是多么出众。他为了开创适宜自己嗓音条件的声腔,走属于自己的艺术新路,认真地从各种音乐资料里汲取可以用来丰富自己声腔的营养,始终不渝。有一次, 音乐家盛家伦吹口哨,吹的是爱尔兰民歌《夏季后的玫瑰》旋律,程先生听后沉思片刻,便哼出几句人所未闻的京剧旦角唱腔,把盛家伦所吹外国民歌旋律融入其中,在场的人们拍掌称绝,无不钦佩程先生随时随地从各种艺术门类吸取营养的独创精神。正因为他具有这种独创精神,艺术造诣才日臻佳境。
早年间,京剧舞台流派纷呈,某种程度是被演出市场需求逼出来的。演员没有艺术上的独创,就吸引不来观众,戏班也就没有饭吃。而如今各地的京剧舞台,所演出的传统剧目均是按照已定型的流派风格老戏老演,主角用不着花心思独创。每排演新戏,动作由导演设计,唱腔由作曲家编写,演员按照要求去演、照着谱子去唱就行了,即便有程砚秋那样勇于开拓的后来人,怕也难得施展。
振兴戏曲的口号已经喊了很长时间了,局面究竟有多大变化?不好评说。但可以肯定的是,演员的艺术独创性越来越低迷,个性特征越来越淡化,这对于戏曲的振兴很不利,更不要奢谈形成新流派了。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