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摘要
本书较为系统地介绍了作者近年来在河口潮波动力学,特别是河口径潮动力非线性相互作用及余水位方面的**理论成果与实践应用。在内容编排上侧重阐述概化地形与简化动力条件下不同类型河口(潮优型或河优型)的解析理论模型及其应用,旨在揭示河口径潮动力特征值(特征参数)的时空演变及其对径潮动力和地形演变的响应机制。在简要介绍本书的特色(第1章)之后,全书基于不同类型河口潮波传播特征及机制的差异,主要分为两大部分:*部分介绍潮优型河口潮波传播的动力学机制(第2~5章);第二部分介绍河优型河口径潮动力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及余水位形成变化的动力学机制(第6~9章)。另外,附录中给出相应的潮波传播解析理论的部分推导。
目录
前言
本书涉及的符号及简写
章 绪论
第2章 辐聚型河口的潮波传播机制
2.1 引言
2.2 潮波动力学基本方程
2.3 线性解与准非线性解的对比
2.4 解析模型及其应用
2.5 河口分类及潮汐动力对水深变化的响应
2.6 小结
第3章 半封闭辐聚型河口潮波共振机制
3.1 引言
3.2 潮波动力学基本方程
3.3 半封闭河口潮波传播的解析解
3.4 共振机理分析
3.5 解析模型在Bristol海峡和Guadalquivir河口的应用
3.6 小结
第4章 潮优型河口主要天文分潮与次要分潮之间的非线性作用机制
4.1 引言
4.2 潮波传播解析模型
4.3 不同分潮之间非线性相互作用的概化模型
4.4 多分潮驱动条件下的潮波传播解析模型
4.5 解析模型在Guadiana和Guadalquivir河口的应用
4.6 小结
第5章 潮优型河口地貌动力耦合机制——水位反演地形演变
5.1 引言
5.2 潮波传播解析模型及水深预测方法
5.3 解析模型在珠江伶仃洋河口湾的应用
5.4 地貌动力耦合过程及模型的局限性
5.5 小结
第6章 流量对河口潮波传播衰减的影响机制
6.1 引言
6.2 潮波动力学基本方程
6.3 潮优型河口潮波传播理论框架
6.4 流量影响下的潮波传播解析理论框架
6.5 解析模型在珠江磨刀门和长江河口的应用
6.6 小结
第7章 河优型河口水面线的形成变化机制
7.1 引言
7.2 流量影响下的潮波传播解析解
7.3 解析模型在长江河口的应用及余水位形成演变机制
7.4 小结
第8章 河口潮波传播的季节性变化及阈值效应
8.1 引言
8.2 余水位及潮波传播解析解
8.3 解析模型在长江河口的应用及径潮动力的季节性演变
8.4 小结
第9章 河口径潮动力格局对上游大坝调蓄的响应机制——以长江河口和三峡大坝为例
9.1 引言
9.2 研究区域概况
9.3 数据和方法
9.4 三峡调蓄对长江河口径潮动力格局的影响
9.5 径潮动力格局演变的原因分析及其对水资源管理的影响
9.6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解析理论推导
附录A 潮优型河口线性潮波振幅梯度方程的包络线法推导
附录B 潮优型河口基于Dronkers切比雪夫多项式分解方法的潮波振幅梯度方程包络线法推导
附录C 半封闭河口单一分潮潮波传播的解析解
附录D 无摩擦河口潮波共振的解析解
附录E 基于Godin切比雪夫多项式分解方法的二次流速项展开系数
附录F 河优型河口线性潮波振幅梯度方程的包络线法推导
附录G 河优型河口基于Dronkers切比雪夫多项式分解方法的衰减项ΓD推导
附录H 河优型河口基于Godin切比雪夫多项式分解方法的衰减项ΓG推导
附录I 非线性摩擦项引起的余水位推导
内容摘要
本书较为系统地介绍了作者近年来在河口潮波动力学,特别是河口径潮动力非线性相互作用及余水位方面的**理论成果与实践应用。在内容编排上侧重阐述概化地形与简化动力条件下不同类型河口(潮优型或河优型)的解析理论模型及其应用,旨在揭示河口径潮动力特征值(特征参数)的时空演变及其对径潮动力和地形演变的响应机制。在简要介绍本书的特色(第1章)之后,全书基于不同类型河口潮波传播特征及机制的差异,主要分为两大部分:*部分介绍潮优型河口潮波传播的动力学机制(第2~5章);第二部分介绍河优型河口径潮动力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及余水位形成变化的动力学机制(第6~9章)。另外,附录中给出相应的潮波传播解析理论的部分推导。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