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货速发】王璜生·珠江溯源记1984
  • 【现货速发】王璜生·珠江溯源记1984
  • 【现货速发】王璜生·珠江溯源记1984
  • 【现货速发】王璜生·珠江溯源记1984
  • 【现货速发】王璜生·珠江溯源记1984
  • 【现货速发】王璜生·珠江溯源记1984
  • 【现货速发】王璜生·珠江溯源记1984
  • 【现货速发】王璜生·珠江溯源记1984
  • 【现货速发】王璜生·珠江溯源记1984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现货速发】王璜生·珠江溯源记1984

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85.1 6.6折 128 全新

库存5件

天津津南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璜生 著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59832917

出版时间2020-11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128元

货号29165792

上书时间2024-11-24

易安居书舍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这是一本珠江流域独具特色的考察记录。1984年,作者王璜生先生和好友李毅从汕头出发,经珠江入海口,横贯珠三角的河汊村野,深入广西的荒山老林,登越云贵高原莽岭,骑行70多天,行程3300多公里,通过写生、拍摄、写作等方式,留下了大量带有个人独特视角的资料。如今,这些珍贵的文字、影像和写生作品被集结成书,读者不仅可以从中领略到80年代珠江沿岸的风土人情,更可以感受到一名艺术家对生活的不懈探索与实践。



作者简介

    王璜生,美术学博士,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学术委员会委员、博士生导师,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总馆长、新美术馆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策展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博物馆协会美术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德国海德堡大学、南京艺术学院特聘教授。 2000 年至2017 年任广东美术馆馆长、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


    2004 年获法国政府颁发的“文学与艺术骑士勋章”, 2006 年获意大利总统颁发的“骑士勋章”, 2013 年获“北京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创办和策划了“广州三年展”“广州国际摄影双年展”“ CAFAM 双年展”“ CAFAM 未来展”和“北京国际摄影双年展”等大型展事。


    曾为“韩国光州双年展”评委、希腊“视觉中的奥林匹克”国际展评委、“ CCAA 奖”评委、“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专家组评委等。



目录

2020.3 写在前面 广州


一、启程


1984.9.19 晴转雨 汕头—流沙


1984.9.20 晴转阵雨 流沙—海丰


1984.9.21 晴 海丰—惠东


1984.9.22 晴转雷阵雨 惠东—深圳


1984.9.23 晴 深圳


1984.9.24 晴 深圳


1984.9.25 晴转小雨 深圳—蛇口


二、伶仃洋,珠江入海口


1984.9.26 阵雨转晴 蛇口—珠海


1984.9.27 晴 珠海—中山


1984.9.28 晴 中山


三、珠江三角洲风情


1984.9.29 晴 中山—新会


1984.9.30 晴 新会


1984.10.1 晴 新会—容奇


1984.10.2 晴 容奇


1984.10.3 晴 容奇—广州


1984.10.4 晴 广州


1984.10.5—10.6 晴间阴 广州


1984.10.7 晴 广州


四、夜宿鼎湖山


1984.10.8 晴 广州—鼎湖山


1984.10.9 晴 鼎湖山—肇庆


1984.10.10 晴转多云 肇庆—云浮


1984.10.11 多云 云浮


1984.10.12 晴 云浮—六都—封开


五、越过粤桂交界线


1984.10.13 晴 封开—梧州—新地—潭东


1984.10.14 晴 潭东—藤县—平南


1984.10.15 晴 平南


1984.10.16 晴 平南—桂平


六、太平天国故地


1984.10.17 雨转晴 桂平


1984.10.18 阴 桂平


七、勇闯大藤峡


1984.10.19 晴 桂平—武宣


1984.10.20 晴 武宣—来宾


1984.10.21 晴 来宾—合山


八、矿井上下


1984.10.22 晴 合山


1984.10.23 晴 合山—红渡恶滩水电站


1984.10.24 晴 红渡恶滩水电站—都安


1984.10.25 晴 都安


1984.10.26 晴 都安—大化水电站


1984.10.27 晴 大化水电站—岩滩水电站工地—羌圩


1984.10.28 睛 羌圩—巴马


九、天边的路


1984.10.29 晴 巴马—东兰


1984.10.30 晴 东兰


1984.10.31 晴 东兰—长江


1984.11.1 晴 长江—板么


十、血染拉号岩


1984.11.2 晴 板么—天峨


1984.11.3 晴 天峨


十一、在桂黔边远地带


1984.11.4 晴 天峨—燕来


1984.11.5 晴 燕来—下老—羊里


1984.11.6 晴转多云 羊里—桑郎


1984.11.7 晴转多云 桑郎—望谟


1984.11.8 晴 望谟


十二、赶圩的人


1984.11.9 细雨 望谟—册亨


1984.11.10 雨转晴 册亨


1984.11.11 晴 册亨—安龙


1984.11.12 晴 安龙


十三、天生桥水电站


1984.11.13 晴 安龙—天生桥水电站工地


1984.11.14 晴 天生桥水电站工地—巴结


1984.11.15 晴 巴结—兴义


1984.11.16 晴 兴义—乌沙


1984.11.17 晴 乌沙—罗平


1984.11.18 晴 罗平—师宗


1984.11.19 雨转晴 师宗—召夸


十四、大自然的魔力


1984.11.20 晴 召夸—石林


1984.11.21 多云转晴 石林


1984.11.22 多云转晴 石林—呈贡


1984.11.23 晴 呈贡—昆明


1984.11.24 晴 昆明


1984.11.25 晴转多云 昆明


十五、昆明,品尝过桥米线


1984.11.26 多云转阴 昆明


1984.11.27 阴雨 昆明—马过河


十六、找到你了,珠江之源


1984.11.28 晴 马过河—曲靖


1984.11.29 多云转晴 曲靖—马雄山—花山水库—曲靖


1985.9.1—9.10 “王璜生、李毅珠江溯源画展”及王璜生作品 汕头


2020.5.1 后记 广州



内容摘要

    这是一本珠江流域独具特色的考察记录。1984年,作者王璜生先生和好友李毅从汕头出发,经珠江入海口,横贯珠三角的河汊村野,深入广西的荒山老林,登越云贵高原莽岭,骑行70多天,行程3300多公里,通过写生、拍摄、写作等方式,留下了大量带有个人独特视角的资料。如今,这些珍贵的文字、影像和写生作品被集结成书,读者不仅可以从中领略到80年代珠江沿岸的风土人情,更可以感受到一名艺术家对生活的不懈探索与实践。



主编推荐

    王璜生,美术学博士,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学术委员会委员、博士生导师,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总馆长、新美术馆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策展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博物馆协会美术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德国海德堡大学、南京艺术学院特聘教授。 2000 年至2017 年任广东美术馆馆长、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

    2004 年获法国政府颁发的“文学与艺术骑士勋章”, 2006 年获意大利总统颁发的“骑士勋章”, 2013 年获“北京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创办和策划了“广州三年展”“广州国际摄影双年展”“ CAFAM 双年展”“ CAFAM 未来展”和“北京国际摄影双年展”等大型展事。

    曾为“韩国光州双年展”评委、希腊“视觉中的奥林匹克”国际展评委、“ CCAA 奖”评委、“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专家组评委等。



精彩内容
写在前面:一个“小城文青”的路与思

 

塞在抽屉角落 36 年的“珠江溯源”日记本,终于在 2020 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闭关家中、无所事事时,被我拿出翻阅。令自己惊讶的是,当年( 1984 )的珠江溯源,骑行 70 多天,行程 3300多公里,海拔落差 2000 多米,几乎每天都在蹬车、推车、喘气、挥汗,翻高山、过谷底、走荒坡、宿野店,还有写生、画画、摄影,在这样紧张的行程中,居然还有时间、心思,以及气力,写下这密密麻麻、九万多字的日记。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些文字和想法,觉得有些幼稚,这简直就是一个“小城文青”的作为。尽管如此,但是它们至少记录了 1984 年那个特殊的年份,这位“小城文青”想以一种不同寻常的方式挑战自己、叛逆生活、憧憬爱情,追寻“梦中的橄榄树”。

从一个僻远的小城,从一种近乎窒息的压抑困境中,这个无数次被误解、打压的“小城文青”走过来了,也走出来了,并且依然保有一颗“文青”的心。当年青涩单纯的“思想”,在这“小城文青”后来的人生历程中,多多少少成了一股与现实抗衡的力量。现实的路更为跋涉,但通过坚守与坚持,挑战与追寻,这位“小城文青”一步一步走出了自己的路。当然,“文青”会变得有些“老”,也有点“油”,在合时宜与不合时宜之间妥协与挣扎,渐渐变成一个有点“老”又有些“油”的“文青”。

不过,在当年的这些文字中,有很大一部分作为考察日记,记录下了 36 年前“小城文青”那双清澈的眼睛和那颗青涩的心,以及在这 3300 多公里的游历过程中,每天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30 多年过去了,当年当时的事、物、人,无不留有那个时代的痕迹,成为一种历史的见证。今天重新读来,别具一番不同的情怀。

其实,当年能在这艰难跋涉的旅程中,坚持写下这么多文字,其背后有一个秘密和一种动力,就是当时这个“小城文青”刚刚恋爱,他想用这些带着青涩情感的文字及非常规的行动力,去打动另一个“小城文青”。因此,这些日记也就变成了半生不熟的“情书”,飞越珠江流域的山山水水,传递着初恋别离的情思。

36 年之后,重新整理这批“日记 / 情书”时,忽然觉得珠江溯源的考察记录,多少还有些公共性的成分,毕竟珠江溯源,尤其是骑自行车溯源,还是极少有人能做到的。另外,一个 1984 年珠江流域的生态考察与文字图像记录,也多少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因此,将其中的考察日记整理出来,还是可以拿出去与大众分享的。而那些属于个人的“情”的部分就被弱化并割舍了,这样可以集中于珠江考察的“记”与“思”。

在这本《王璜生 · 珠江溯源记 1984 》中,在以时间为序的日记间,加进了 16 段带有小标题的短文。这些短文是当年从珠江考察回来后,应《汕头工人报》的约稿写成的长文《八千里路云和月——珠江溯源散记》的内容,当时分 16 期连载发表。在这次整理、编辑过程中,它们被分别插入了相应时间与情境的日记中,以期能够变换阅读的角度,增加阅读的乐趣。

可以说,当年的珠江溯源,按自己的专业所长,是考察路上写生、创作与摄影等的图像记录。一路上,我画了六七十张写生作品,以及为数不少的速写、默写画,还拍摄了大量的摄影作品(负片与正片)。考察回来后,我也曾在汕头工人文化宫举办了“王璜生、李毅珠江溯源画展”。但是,这么多年东迁西搬,从汕头到南京,再到广州,又到北京,家不知搬了多少次,也曾因“家”无着落时将物品寄放他处,导致一些绘画作品,特别是摄影资料,不知哪里去了。这次,在能够找到的范围内,我选出了部分写生、创作、速写及摄影作品和资料,配合考察日记的文字,汇合成图文互补的阅读文本,以记录一个“小城文青”曾经的路与思。



媒体评论
"王璜生在他整个艺术创作中表现出一种诗意,同时又以很好令人震惊的方式,让我们联想到交流、自由和排斥的危险。
——有名策展人、艺术评论家Jona Markgraf
我们能够从王璜生的作品里看到他的灵感来源和创作动力通常来自于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现实等元素。
——有名策展人贝尔京博士

王璜生的作品因其连绵流动的线条而富于诗意的抒情,但也通过流动的不稳定性激发出心理的紧张和对转化的焦虑。这种紧张和焦虑被一些关键细节放大,使抽象的线成为对历史记忆和现实政治的隐喻。当盘旋游动的线条化为带刺的铁丝网和蒺藜,它们优雅的流动同时在刺痛着观众的感知。我们想到历目前的偷渡者和现实中背井离乡的难民,都是为了闪烁的希望而经历踰界的危险,为求生而付出生命的代价。当铁丝网被烧灼再包扎以纱布绷带,当沾上红色和黑色的绷带在新闻纸上拓印,我们想到踰界造成的伤害以及疗伤的希望。 

                                                                                    ——有名艺术史家巫鸿"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