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 66.7 5.2折 ¥ 128 全新
库存4件
作者陈建伟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20173056
出版时间2020-10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28元
货号29136836
上书时间2024-11-24
编者序
工作环境(working conditions)主要指的是从业者在其工作单位中,从主观上所感受到的一种工作氛围(working climate)与工作状态(working state)。工作组织与单位作为一个社会中重要的制度载体,主要是通过其所形成和营造的独特的社会环境或者组织文化影响和规范员工的组织行为。在欧洲,工作环境研究已经初具规模,成为一个很重要的交叉学科领域。在中国,对工作环境的研究才刚刚开始,目前主要从工作时间、工作报偿、工作场所以及工作中的员工参与四个方面展开研究。
从历史发展的过程来看,工业文明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使人们从农业文明中互不关联的“个体劳动”脱离出来,走向互为关联的“集体劳动”。人们在“集体劳动”过程中不断互动,社会交往日益频繁。这种不断互动与频繁交往使人们产生对公共品的要求,同时也发展出公共道德规范。随着公共(集体)空间和公共品在质量与数量上不断提高与增加,“集体劳动”的效率会不断提高,与此同时,“集体劳动”的环境以及公共空间的环境也会不断改善,这既是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也是文明发展的条件和前提。在现代社会,工作组织是各类组织的主要形式,也是多数社会成员的主要“栖身”场所。人们生活在社会里和工作中,工作是人们一生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会给人们带来完全的满足与充分的意义。一方面,人们的工作以及工作的环境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行为,这样的组织及其环境实际上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价值观与行为取向重塑的社会场所;另一方面,人们的行为也深深地嵌入了他们工作的那个单位或者说他们的职业或工作之中。在很多情况下,人们在这种环境中完成他们的社会化过程。恰恰在这个意义上,人们在工作单位中感受到的组织氛围与工作状态,对人们在组织中的行为会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
事实上,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率取决于参与经济活动劳动者的质量,取决于这种经济活动组织者所营造的工作环......
本书以中国城市中的受雇人口为观察对象,利用全国性的调查数据,对他们的工作生活质量(Quality of Working Life)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本书共分为七章。*章以时间为主要线索,回顾了工作生活质量的起源和发展历程。然后对工作生活质量的定义、维度和因果关系等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本书研究的主题、视角和逻辑。第二章从客观工作质量的角度,利用调查数据和潜在类别分析技术,考察了工作质量各维度的组合模式和类型分布,并且用雇佣关系分化的相关理论从微观层面对此进行了解释。第三章从主观工作质量的角度,辨析了几对重要概念之间的关系,对影响雇员工作特征感知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然后利用两组调查数据对主客观工作质量和整体工作满意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第四章、第五章和第六章都是围绕客观工作质量的分析,并且都把工作质量模式的成因归结为雇佣关系的分化。第七章是利用多个数据集建构了工作质量指数,对工作质量状况的历时和跨国比较。
陈建伟,山东蒙阴人。2014年在中国人民大学获得社会学博士学位,2014—2016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现任职于山东社会科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分层与流动、雇佣关系和工作生活质量。
章工作质量概述
节工作与工作质量
第二节工作质量的定义和维度
第三节工作质量的原因与结果:一个分析框架
第四节本书的主题、视角与逻辑
第二章客观工作质量
节好工作VS坏工作
第二节中国经济结构和劳动力市场
第三节模型:潜在类别分析
第四节客观工作质量的分化
第五节雇佣关系分化:对工作质量模式的一种解释
第三章主观工作质量
节主观工作质量及其测量
第二节主观的塑造:人际关系、技术因素和工作价值观
第三节工作生活质量和工作满意度
第四章报酬、劳动合同与工作保障
节工作生活质量与工资结构
第二节工资结构的基本形态
第三节模型:转换回归
第四节两部门的工资决定
第五节讨论与小结
第五章技能、流动与晋升机会
节工作生活质量与工作流动
第二节对时间建模:生存模型
第三节工作生存分析
第四节晋升分析
第五节讨论与小结
第六章参与、权威和工作自主权
节工作生活质量和雇员参与
第二节工作自主权和工作中的权威关系
第三节工作自主权的决定因素
第四节工作自主权、信任与人际交往
第五节讨论与小结
第七章工作质量状况的历时和跨国比较
节工作质量状况的比较
第二节工作质量状况的历时比较
第三节工作质量状况的跨国比较
第四节讨论与小结
附录工作生活质量指标和量表
节工作生活质量量表:回顾
第二节常见的工作生活质量量表:1960~2010年
第三节欧洲的工作生活质量量表
参考文献
本书以中国城市中的受雇人口为观察对象,利用全国性的调查数据,对他们的工作生活质量(Quality of Working Life)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本书共分为七章。*章以时间为主要线索,回顾了工作生活质量的起源和发展历程。然后对工作生活质量的定义、维度和因果关系等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本书研究的主题、视角和逻辑。第二章从客观工作质量的角度,利用调查数据和潜在类别分析技术,考察了工作质量各维度的组合模式和类型分布,并且用雇佣关系分化的相关理论从微观层面对此进行了解释。第三章从主观工作质量的角度,辨析了几对重要概念之间的关系,对影响雇员工作特征感知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然后利用两组调查数据对主客观工作质量和整体工作满意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第四章、第五章和第六章都是围绕客观工作质量的分析,并且都把工作质量模式的成因归结为雇佣关系的分化。第七章是利用多个数据集建构了工作质量指数,对工作质量状况的历时和跨国比较。
陈建伟,山东蒙阴人。2014年在中国人民大学获得社会学博士学位,2014—2016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现任职于山东社会科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分层与流动、雇佣关系和工作生活质量。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