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 36.3 6.3折 ¥ 58 全新
库存5件
作者宫承波 秦新春
出版社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
ISBN9787504383860
出版时间2020-05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8元
货号28554294
上书时间2024-11-24
大道与迷途
——近百年来中国动漫发展的路径反思
朱颖颖 宫承波
中国现代漫画诞生于1898年,为谢缵泰创作的《时局全图》;中国动画诞生于1923年,为杨左匋创作的短片《暂停》。回顾中国动漫,发展之路可以清晰地分辨出一条轨迹,一条“大道”,那便是“民族化”之路。民族化是中国动漫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民族化”的引导下,不仅产生了一批举世瞩目的动漫精品佳作,造就了盛极一时的“中国学派”,奠定了中国动漫的世界地位,促进了动漫文化的国际交流,还形成了中国特色的产业发展模式。
民族化的探索并非一帆风顺,其中也常会遇见“迷途岔道”,值得我们警醒和反思。所谓的“迷途岔道”,即是对民族化的抛弃和背离,主要体现在创作观念上的认识误区,具体是指受众定位偏移、现代意识不足、国际视野缺乏。
全球化背景下,不仅要重申“民族化”的重要性,更要应对好“走出去”的机遇和挑战,实现“内外兼修”,对内深化民族化创作理论与实践,对外优化国际化传播策略和方法。
中国动漫的百年发展路径回顾
中国动漫的百年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两大阶段:一是21世纪以前的创作阶段;二是21世纪以后的产业阶段。在创作阶段,动画和漫画的发展相对独立;在产业阶段,动画和漫画开始出现合流,并终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动漫产业。但无论是创作阶段还是产业阶段,都可以清晰地分辨出一条轨迹、一条“大道”,那便是“民族化”之路。
一、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中国动漫民族化创作简史
民族化,指作家、艺术家创造性地运用本民族独特的艺术思维方式、艺术形式、艺术手法来反映现实生活,表现本民族特有的思想感情,使文艺作品具有民族气派和民族风格。21世纪以前,中国动画和漫画虽独立发展,但都不约而同地走上了“民族化”的创作道路。
(一)中国动画的民族化创作之路
1. 1923—1949年:民族化技术探索阶段
1923年到1949年是中国动画的萌芽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贡献是进行了动画技术上的民族化探索,在万氏兄弟锲而不舍的努力下,中国动画制作摆脱了对外来技术的依赖而实现了独立。
万氏兄弟逐渐探索出一套中国的动画制作技术,解决了动画中画、声、光等关键性问题。受资金限制,万氏兄弟无力购买昂贵的电影机,他们就通过模拟的办法,即用一张张的画稿代替一格格的影片来进行试验,终破解了动画中“动”的奥秘。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进入了有声片时代,万氏兄弟意识到把声音植入动画的重要性,经过无数次实验,他们终于找到了“声和光转换的录音方法”,正是这一发现使得中国动画发出了声音。1935年,万氏兄弟在明星影片公司的资助下创作了中国部有声动画短片《骆驼献舞》。[ 宫承波主编:《中国动画史》,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15年版,第25页。
] 1939年,色彩绚丽的《铁扇公主》在当时仅有黑白动画的中国国内引起了不小的轰动。经过再三思考,万氏兄弟进行了一次全新的尝试:在影片放映时用红黄蓝三色玻璃在放映机前交替晃动,从而使黑白动画片制造出了彩色的效果。[ 有必要指出,《铁扇公主》只是用彩色玻璃片置于放映机前的方法制造出了彩色效果,中国部真正的彩色动画片是1956年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的动画短片《乌鸦为什么是黑的》。
《中国动漫“走出去”探索》分为上下篇,上篇对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中国动画和中国漫画各自的民族化创作道路分别进行梳理和回顾,并总结其在民族化创作道路上的成功经验和阶段规律;对20世纪90年代末,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的动漫产业的发展进行全面的扫描,指出中国动画和漫画如何在创作上互相补充、在产业上互相助力,并分析当前动漫产业的民族化发展现状。下篇在“中国动漫的认识误区和发展误区”这一部分围绕动漫创作者和学术研究者对于“民族化”的认识误区进行了一次概念的辨析。并进行了展望:结合当前全球化的发展语境,指出民族化存在的瓶颈和症结,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宫承波,1966年9月生于山东省章丘市。山东大学文学(文艺学)博士,中央民族大学法学(民族学)博士后。长期致力于传媒理论、媒体创意及文化创意产业方面的教学与研究。
现为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教授、传播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任网络与新媒体(媒体创意)专业委员会主任、媒体创意研究中心主任;
近年来,先后被遴选为国家社科基金通讯评议专家、*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评议专家、中央电视台栏目评议专家、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影视剧审查专家,被推举为全球修辞学会视听传播学会会长、全国传播学暨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本科教育联席会议秘书长等。 有专著、合著10余部,主编教材10余部,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传播学纲要》(独著)、《新媒体概论》(主编)分别获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奖(2008,2013);《中国动画史》(主编)、《春晚三十年》(主编)、《新媒体失范与规制论》(合著)分别获中广联(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学术著作一、二、三等奖(2015,2013,2011),《中国人审美心理研究》(合著)先后获山东省文化厅、山东省教育厅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2003);论文《中国座对农广播电台考》(独立作者)、《新媒体文化精神论析》(独立作者)、《基于互联网“关联”属性的网络文化建设路径探析》(作者)先后获中广联(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学术论文一、二等奖(2006,2012,2014),《“以美育代宗教”的历史文化价值及其当代意义》(独立作者)获中华美学学会美育研究成果二等奖(2001)。此外,还曾获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次(1993),山东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次、二等奖1次(1993,1996),中国传媒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次(2012)。
秦新春 北京广播电视台动画节目中心(卡酷少儿卫视频道)主任,北京卡酷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级编辑、博士,为中宣部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在传媒市场、电视产业、少儿动漫节目产品创制、媒体融合研究等方面具有丰富成果,在《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电视研究》等杂志发表多篇研究论文,多次获得全国广播影视学术论文奖,主编《北京电视台创新发展报告》等,担任《中国电视媒体融合发展报告》编委,作为课题组成员参与了国家广电总局《大视频时代电视媒体融合发展路径研究》等多个省级及部级课题、北京社科联《北京融媒体战略研究》等项目研究。
担任全国奥运题材偶动画《冰雪冬奥村》、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国大型少儿晚会《我同祖国共成长》、大运河文化主题三维动画片《大运河奇缘》等多项重大节目、项目监制,带领项目组完成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吉祥物形象宣传片制作。为国家广电总局媒体融合专家组成员、CTR央视市场研究媒体融合研究院专家委员。
前言
大道与迷途
——近百年来中国动漫发展的路径反思 / 3
民族化创作的资源与宝库
传统文化题材动画的历史、现状与未来 / 43
题材与故事:中国动画的剧作现状及路径开拓 / 60
破茧新生:中国动画视听美学细胞的分解与重组 / 82
从符号到形象:中国动漫的创新发展与对外传播 / 112
中国动画电影的历史经验及当代潜力 / 129
“禁忌”的表达
——国产儿童性教育动画片的视听资源初探 / 145
近年国产动画名作审视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的成人化叙事策略 / 159
《罗小黑战记》的突破与局限 / 168
《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全年龄”创作模式 / 177
《哪吒之魔童降世》音乐民族化探索之得失 / 185
社交媒体语境下《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口碑传播机制分析 / 193
国际化传播的策略与选择
国际传播视角下的动漫文化审视 / 203
民族化:中国动漫的创作策略选择 / 218
走出去:中国动漫的传播策略选择 / 247
他山之石:美国与日本动漫国际传播的启示 / 268
新媒体时代中国动漫的全球化之道 / 280
《中国动漫“走出去”探索》分为上下篇,上篇对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中国动画和中国漫画各自的民族化创作道路分别进行梳理和回顾,并总结其在民族化创作道路上的成功经验和阶段规律;对20世纪90年代末,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的动漫产业的发展进行全面的扫描,指出中国动画和漫画如何在创作上互相补充、在产业上互相助力,并分析当前动漫产业的民族化发展现状。下篇在“中国动漫的认识误区和发展误区”这一部分围绕动漫创作者和学术研究者对于“民族化”的认识误区进行了一次概念的辨析。并进行了展望:结合当前全球化的发展语境,指出民族化存在的瓶颈和症结,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宫承波,1966年9月生于山东省章丘市。山东大学文学(文艺学)博士,中央民族大学法学(民族学)博士后。长期致力于传媒理论、媒体创意及文化创意产业方面的教学与研究。
现为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教授、传播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任网络与新媒体(媒体创意)专业委员会主任、媒体创意研究中心主任;
近年来,先后被遴选为国家社科基金通讯评议专家、*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评议专家、中央电视台栏目评议专家、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影视剧审查专家,被推举为全球修辞学会视听传播学会会长、全国传播学暨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本科教育联席会议秘书长等。 有专著、合著10余部,主编教材10余部,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传播学纲要》(独著)、《新媒体概论》(主编)分别获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奖(2008,2013);《中国动画史》(主编)、《春晚三十年》(主编)、《新媒体失范与规制论》(合著)分别获中广联(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学术著作一、二、三等奖(2015,2013,2011),《中国人审美心理研究》(合著)先后获山东省文化厅、山东省教育厅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2003);论文《中国座对农广播电台考》(独立作者)、《新媒体文化精神论析》(独立作者)、《基于互联网“关联”属性的网络文化建设路径探析》(作者)先后获中广联(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学术论文一、二等奖(2006,2012,2014),《“以美育代宗教”的历史文化价值及其当代意义》(独立作者)获中华美学学会美育研究成果二等奖(2001)。此外,还曾获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次(1993),山东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次、二等奖1次(1993,1996),中国传媒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次(2012)。
秦新春 北京广播电视台动画节目中心(卡酷少儿卫视频道)主任,北京卡酷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级编辑、博士,为中宣部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在传媒市场、电视产业、少儿动漫节目产品创制、媒体融合研究等方面具有丰富成果,在《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电视研究》等杂志发表多篇研究论文,多次获得全国广播影视学术论文奖,主编《北京电视台创新发展报告》等,担任《中国电视媒体融合发展报告》编委,作为课题组成员参与了国家广电总局《大视频时代电视媒体融合发展路径研究》等多个省级及部级课题、北京社科联《北京融媒体战略研究》等项目研究。
担任全国奥运题材偶动画《冰雪冬奥村》、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国大型少儿晚会《我同祖国共成长》、大运河文化主题三维动画片《大运河奇缘》等多项重大节目、项目监制,带领项目组完成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吉祥物形象宣传片制作。为国家广电总局媒体融合专家组成员、CTR央视市场研究媒体融合研究院专家委员。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