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 62.5 4.9折 ¥ 128 全新
库存54件
作者[法]菲利普·蒂埃博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8058667
出版时间2020-02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128元
货号28519853
上书时间2024-11-24
新艺术运动与1900年世界博览会
1889年,为了纪念法国大革命100周年,世界博览会在法国盛大召开。1892年,时任法国总统萨迪·卡诺(Sadi Carnot)签署法令,宣布巴黎将于1900年举办新一届世博会。一年后,战神广场(le Champ-de-Mars)被选为世博会主会场。随即,皇后大道(le cours la Reine)、荣军院广场(l’esplanade des Invalides)、夏乐山(la colline de Chaillot),以及夹在三地之间的塞纳河岸也被选为世博会会场,形成了以战神广场为中心,占地面积共计120万平方米的世博会用地。巴黎市郊的宛赛纳森林(le bois deVincennes)被选为农业及体育主会场,占地110万平方米。
1900年5月5日,世博会主入口正式启用:这是一座高45米的纪念门,位于协和广场(la place de la Concorde)与皇后大道的转角处,由建筑设计师勒内﹒毕内(René Binet)打造。它由三道拱门及一个穹顶组成,由纤维灰浆及陶瓷浇筑,其骨架由金属铸成。一座出自雕塑家保罗﹒莫罗-沃捷(Paul Moreau-Vauthier)之手的气质高雅的女性雕塑耸立于穹顶之上,寓意为巴黎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与此同时,在阿尔玛桥(le Pont de l’Alma)与荣军院桥(lePont des Invalides)之间的塞纳河畔,一片宏伟的建筑群拔地而起。经法国政府批准,24个国家在这个引人瞩目的地段修建自己的国家馆,组成“万国堤与万国路”(Quai et Rue des Nations)。与纪念门一样,它们也是为世博会临时建立的。
虽然建筑难以保留,却无法阻挡法兰西共和国的雄心,即“试图通过本届盛会,为19世纪庄重地画上句号,并向世人宣告法国始终处于人类文明的前列”(出自博览会相关法案)。巴黎借此契机对城市景观进行了改造,这项政策的意义重大,亚历山大三世桥(le pont Alexandre III)、大皇宫(le Grand Palais)、小皇宫(le Petit Palais)都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建成的。亚历山大三世桥于1896年10月7日在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Nicolas II)和皇后亚历山德拉﹒费奥多罗芙娜(Alexandra Fedorovna)的见证下奠基;大皇宫和小皇宫建于巴黎工业馆(Palais de l’Industrie)的旧址上,这三座建筑专为1855年世博会而建。同时,城市规划者开始着手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尤其是铁路的建设。
荣军院火车站(la gare des Invalides)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了:它是穆利诺线路(la ligne des Moulineaux)上的一个站点,该铁路连接了巴黎西南郊区与凡尔赛宫(Versailles),其设计师朱斯特﹒利施(Juste Lisch)从17世纪和18世纪的大型果园设计中汲取灵感。此外,因实际需要,奥尔良铁路公司(la Compagnie duchemin de fer d’Orléans)计划在奥赛码头(quai d’Orsay)建造铁路终点站。这里曾是法国审计法院(la Cour des Comptes)的所在地,后来在巴黎公社运动中被纵火烧毁。1897年,维克托﹒拉卢(Victor Laloux)的设计从众多方案中脱颖而出。在历史建筑林立的巴黎市中心(卢浮宫与协和广场就在两旁),为了使新车站融入周边环境,拉卢采用昂贵的石材打造墙面,用于火车站的金属及玻璃穹顶外的建设,使其具有工业时代的风格。
慕夏与人类馆草案
诸多新艺术风格的设计得以实现,并在世博会上亮相,而更多的方案终只停留于草图上。例如建筑设计师路易﹒博尼耶(Louis Bonnier)为日报《费加罗报》(Le Figaro)设计的报亭,它的波浪形外观令人不禁联想到深海。该设计师曾经主持了穆萨尔﹒宾艺廊的改造,他设计了其中的新艺术作品展厅。同样命运的还有人类馆(le Pavillon de l’Humanité),1897年,阿尔丰斯﹒慕夏(Alfons Mucha)为它设计了三个方案。这座以人类为主题的建筑展现了崇高的精神追求。巴黎一度打算拆除埃菲尔铁塔,用这座展馆取代它。个方案中,慕夏在埃菲尔铁塔的一层新建一座建筑。第二个方案中有一组复杂的且具有寓意的雕塑,为了与它配合,慕夏简化了建筑的结构。
几个月前,先锋艺术杂志《羽毛》(La Plume)刚以慕夏为主题制作了一期专刊,后在1897年12月15日的杂志中,又评述了他的设计方案:“看看这个恢宏的展厅!它会在1900年世博会中引发关注,从草图就能看出它气宇不凡。整组雕塑由多个部分组成:正前方有一名双膝跪地、身体向上伸展的男子,他是整组雕塑的主要部分,寓意着人类仍受自然约制,尚未完全摆脱原始性。他的周围还有其他形象,例如:一名蒙着双眼、毫无意识的男子,身旁的守护神用怜悯的目光注视着他;另一名男子逐渐拥有了意识,原本蒙住双眼的布掉落了,守护神正要去拥抱他;远处的一座雕塑寓意为新生;在另一座雕塑中,爱神丘比特紧紧抓住野兽,并把它举过头顶;另一边,一名女子坠入虚无,而她的思想飞向天际,其寓意为死亡;在建筑的屋顶和前方,三个高耸的形象俯视着大批前来寻找未来事物的人们。”
尽管人类馆的计划并未实现,但是在本届世博会上,人们对慕夏的关注度丝毫不减,尤其是他为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馆设计的墙饰。当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是奥匈帝国的两个省,其展馆由卡尔洛﹒帕内克(Carlo Panek)设计。展厅中华丽的壁画出自慕夏之手,它取材于波斯尼亚历史,其风格可概括为鲜明的轮廓、阿拉伯花饰和均匀的透明色块。慕夏在早些年的海报设计中已尝试过该风格,并因此成为新艺术运动的代言人。
“没有人比慕夏更懂得如何放下女人的纤发,并配上装饰。他的秘密是绘制和谐的线条,并且在运用色彩方面功力深厚。”
20世纪初,在巴黎风靡一时的“新艺术”风格中,阿尔丰斯·慕夏大放异彩、受人追捧。他的大型壁画、名伶海报、华美插图等作品均极具个人风格,线条优雅,色彩丰富,人物甜美。因而,慕夏当之无愧地成为新艺术运动的先驱者。
新艺术运动的艺术家主张从大自然中提取元素与图案,加以创新。在他们眼中,一切皆可成为艺术。在这本内容翔实、配图精美的书中,菲利普·蒂埃博从绘画、海报、插画、家具、珠宝等方面回顾慕夏令人赞叹的创作生涯,以及他与当时新艺术派艺术家之间的故事。尽管新艺术运动历时短暂,但它影响甚广,无疑引领了20世纪的艺术革命。
菲利普·蒂埃博(Philippe Thiebaut),知名艺术史学家、法国文化遗产荣誉总监。他致力于研究新艺术运动,并为奥赛博物馆、巴黎大皇宫多次策划大型展览。2013年,他加入国家艺术史学院,担任装饰艺术、设计、物质文化板块的学术顾问。
引言:新艺术运动与1900年世界博览会
辗转求学,立足巴黎
海报狂热
慕夏的风格
19世纪末的神秘主义
装饰艺术
回归本源
结论:慕夏的复兴
参考书目
索引
作品列表
“没有人比慕夏更懂得如何放下女人的纤发,并配上装饰。他的秘密是绘制和谐的线条,并且在运用色彩方面功力深厚。”
20世纪初,在巴黎风靡一时的“新艺术”风格中,阿尔丰斯·慕夏大放异彩、受人追捧。他的大型壁画、名伶海报、华美插图等作品均极具个人风格,线条优雅,色彩丰富,人物甜美。因而,慕夏当之无愧地成为新艺术运动的先驱者。
新艺术运动的艺术家主张从大自然中提取元素与图案,加以创新。在他们眼中,一切皆可成为艺术。在这本内容翔实、配图精美的书中,菲利普·蒂埃博从绘画、海报、插画、家具、珠宝等方面回顾慕夏令人赞叹的创作生涯,以及他与当时新艺术派艺术家之间的故事。尽管新艺术运动历时短暂,但它影响甚广,无疑引领了20世纪的艺术革命。
菲利普·蒂埃博(Philippe Thiebaut),知名艺术史学家、法国文化遗产荣誉总监。他致力于研究新艺术运动,并为奥赛博物馆、巴黎大皇宫多次策划大型展览。2013年,他加入国家艺术史学院,担任装饰艺术、设计、物质文化板块的学术顾问。
慕夏的风格
不论是慕夏的同辈人,还是把他视为新艺术运动中屹立不倒的标杆的后辈,都认为时运成就了慕夏。他幸运地结交了当时巴黎艺术界受瞩目的明星莎拉﹒伯恩哈特,同时,海报这一精细的造型艺术表现手法为他的成功推波助澜。如果要解读慕夏的艺术风格,理当从他的海报入手。海报艺术的兴盛始于1894年底,即《吉思梦妲》发表后。这是一幅高达两米的彩色石版画海报。莎拉﹒伯恩哈特于1893年履职复兴剧院总监,不久便指导了这出戏剧。那时候,位于圣马丁街(boulevard Saint-Martin)上的复兴剧院已建成约20年。在这项设计中,慕夏并不需要夸耀某件现代工业产品,而是要服务于一项艺术创作。该剧的两位主创—剧作家维克托里安﹒萨尔杜和萨氏戏剧著名的表演者莎拉﹒伯恩哈特不仅是叱咤戏剧界的人物,还是多年的合作伙伴。1882年,莎拉在巴黎通俗歌舞剧院(lethéâtre du Vaudeville)演出《费多拉》(Fédora),两年后,又演出拜占庭戏剧《狄奧多拉》(Théodora)。资助人如此有来头,如果慕夏初试啼声就一鸣惊人的话,成名与成功都将唾手可得。
赞美美人
《吉思梦妲》的大特色在于它采用竖幅版式,不仅能呈现出人物的全身,也自然地展现出吉思梦妲的高大形象。平面化处理是该作品的另一大特色,慕夏不追求空间纵深感,因此利用视觉效果把画面中的女主角推向观众。手部与脸部刻画精细,脸部肌肤白皙剔透,它们增强了海报的戏剧效果,后者还为海报增添了一种庄严的感觉。莎拉光亮的肤色引发当时许多人的赞叹,连尖酸刻薄的人都不例外。画家通过作品赞美了莎拉的美貌,例如1893年10月10日,即《吉思梦妲》首演的前一年,埃德蒙﹒德﹒龚古尔(Edmond de Goncourt)在《龚古尔兄弟日记》(Le Journal)中写道:“我在莎拉旁边,就在她身旁,她不带任何粉饰,连半点粉底都没有。这位年近五十的女人,她的肌肤犹如少女,面色红润、年轻,皮肤光洁、细腻,透亮得令人难以置信,直到太阳穴,还可隐约看到皮下的蓝色小静脉。博厄(Bauër)告诉我,这是更年期后青春焕发带给她的面容。”海报中人物的姿势源自戏中具有代表性的一幕。在复活节游行中,吉思梦妲身着一袭华服,手执棕榈叶,神态庄严肃穆。一件配饰进一步加强了这种感觉:刺绣毛皮披肩笔直下垂,显得她的肩膀宽大,与裙摆上跳动的图案形成对比,裙摆占据了海报的下半部分。的人物位于画面中央,而海报的上方和下方都绘有文字,包含演出名称、女主角及演出地点的信息。
该海报的另一个设计要点是将上方三分之一描绘成装饰性极强的背景,画面中的拱门仿佛为女主角带上了光环,进一步突出了她的脸部,该手法在慕夏后来的作品中多次出现,这里的装饰图案参照了镶金片的拜占庭马赛克镶嵌画。现实主义与效仿传统风格同时出现在一幅作品中,两者完美交融,使画面保持平衡,颇见画家的功底。然而,我们不禁会问,慕夏的“高超画技”是不是离不开他的创作原型。我这样说并没有半点质疑慕夏才能之义,但莎拉到底是被埃德蒙﹒罗斯唐(Edmond Rostand)描述为“表情的皇后、形体的公主”的人。
“菲利普·蒂埃博是一位学识渊博的策展人,在他的妙笔下,我们领略了新艺术运动那段精彩纷呈的历史。”——《费加罗报》
“这本书生动、有趣却不乏深刻地讲述了新艺术运动的渊源与特色,令人难忘。”——《巴黎评论》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