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 32.1 4.6折 ¥ 69.8 全新
库存6件
作者刘鑫编著
出版社河海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3060047
出版时间2020-0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69.8元
货号28496372
上书时间2024-11-24
《金华名人与家训》精选金华名人及其经典家训名言,展现了金华名人故事及其背后的传统家训特色文化。让读者了解传统家训文化中精华。
《金华名人与家训》精选金华名人及其经典家训名言,展现了金华名人故事及其背后的传统家训特色文化。让读者了解传统家训文化中精华。
刘鑫,1963年3月出生,现为兰溪市社区学院教师,小学高级教师,擅长撰写散文,微型村志。现为中国民俗学会、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中华诗词学会、浙江省散文学会、浙江省儒学学会、金华市作家协会、金华市婺文化研究会、金华市地名文化研究会等。已出版《文化芝堰》《兰溪唐氏文化》《古道乡愁》等书。
金华包氏名人与家训
金华鲍氏名人与家训
金华毕氏名人与家训
金华蔡氏名人与家训
金华陈氏名人与家训
金华戴氏名人与家训
金华邓氏名人与家训
金华丁氏名人与家训
金华杜氏名人与家训
金华樊氏名人与家训
金华范氏名人与家训
金华方氏名人与家训
金华冯氏名人与家训
金华龚氏名人与家训
金华郭氏名人与家训
金华胡氏名人与家训
金华黄氏名人与家训
金华江氏名人与家训
金华蒋氏名人与家训
金华金氏名人与家训
金华郎氏名人与家训
金华李氏名人与家训
金华厉氏名人与家训
金华凌氏名人与家训
金华刘氏名人与家训
金华柳氏名人与家训
金华卢氏名人与家训
金华陆氏名人与家训
金华罗氏名人与家训
金华骆氏名人与家训
金华吕氏名人与家训
金华梅氏名人与家训
金华孟氏名人与家训
金华倪氏名人与家训
金华潘氏名人与家训
金华钱氏名人与家训
金华邱氏名人与家训
金华裘氏名人与家训
金华任氏名人与家训
金华邵氏名人与家训
金华沈氏名人与家训
金华石氏名人与家训
金华舒氏名人与家训
金华宋氏名人与家训
金华汤氏名人与家训
金华唐氏名人与家训
金华滕氏名人与家训
金华童氏名人与家训
金华王氏名人与家训
金华吴氏名人与家训
金华徐氏名人与家训
金华许氏名人与家训
金华严氏名人与家训
金华阎氏名人与家训
金华羊氏名人与家训
金华杨氏名人与家训
金华姚氏名人与家训
金华叶氏名人与家训
金华伊氏名人与家训
金华于氏名人与家训
金华俞氏名人与家训
金华虞氏名人与家训
金华张氏名人与家训
金华章氏名人与家训
金华章氏名人与家训
金华赵氏名人与家训
金华郑氏名人与家训
金华周氏名人与家训
金华朱氏名人与家训
金华诸葛氏名人与家训
金华祝氏名人与家训
《金华名人与家训》精选金华名人及其经典家训名言,展现了金华名人故事及其背后的传统家训特色文化。让读者了解传统家训文化中精华。
刘鑫,1963年3月出生,现为兰溪市社区学院教师,小学高级教师,擅长撰写散文,微型村志。现为中国民俗学会、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中华诗词学会、浙江省散文学会、浙江省儒学学会、金华市作家协会、金华市婺文化研究会、金华市地名文化研究会等。已出版《文化芝堰》《兰溪唐氏文化》《古道乡愁》等书。
金华黄氏名人与家训
黄宾虹(1865年1月27日—1955年3月25日),原籍安徽省徽州歙县,生于浙江金华,成长于老家歙县潭渡村,初名懋质,后改名质,字朴存,号宾虹,别署予向。
近现代画家,擅画山水,为山水画一代宗师。六岁时,临摹家藏的沈庭瑞(樗崖)山水册,曾从郑珊、陈崇光等学花鸟。精研传统与关注写生齐头并进,早年受“新安画派”影响,以干笔淡墨、疏淡清逸为特色,为“白宾虹”;八十岁后以黑密厚重、黑里透亮为特色,为“黑宾虹”。他的技法,得力于李流芳、程邃,所作重视章法上的虚实、繁简、疏密的统一;用笔如作篆籀,洗练凝重,遒劲有力,在行笔谨严处,有纵横奇峭之趣。所谓“黑、密、厚、重”的画风,正是他显著的特色。
黄庭坚戒子《家训》录庭
坚丫角读书,及有知识,迄今四十年。时态历观,曾见润屋封君,巨姓豪右,衣冠世族,金珠满堂。不数年间复过之,特见废田不耕,空囤不给。又数年复见之,有缧系于公庭者,有荷担而倦于行路者。问之曰:君家昔时蕃衍盛大,何贫贱如是之速也!有应于予者曰:嗟呼!吾高祖起自忧勤,唯噍类数口,叔兄慈惠,弟侄恭顺!为人子者告其母曰:无以小财为争,无以小事为仇,使我兄叔之和也。为人夫者告其妻曰:无以猜忌为心,无以有无为怀,使我弟侄之和也。于是共邑而食,共堂而燕,共库而泉,共禀而粟。寒而衣,其被同也,出而游,其车同也。下奉以义,上奉以仁。众母如一母,众儿如一儿。无你我之辨,无多寡之嫌,无思贪之欲,无横费之财。仓箱共目而敛之,金帛共力而收之,故官私皆治,富贵两崇。迨其子孙蕃息,妯娌众多,内言多忌,人我意殊,礼义消衰,诗书罕闻,人面狼心,星分瓜剖。处私室则包羞自食,遇识者则强曰同宗。父无争子而陷于不义,夫无贤妇而陷于不仁。所志者小而所失者大。庭坚闻而泣之曰:家之不齐遂至如是之甚也,可志此而为吾族之鉴。因之常语以劝焉。吾子其听否?
昔先贤以子弟喻芝兰玉树生于庭者,欲其质之美也。又谓之龙驹鸿鹄者,欲其才之俊也。质既美矣,光耀我族。才既俟矣,荣显我家。岂有偷生安而忘家族之庇乎?汉有兄弟焉,将别也,庭木为之枯。将合也,庭木为之荣。则人心之所合也,神灵之所佑也。晋有叔侄焉,无间者为南阮之富,好忌者为北阮之贫。则人意之所和者,阴阳之所赞也。大唐之间,义族尤盛,张氏九世同居,至天子访焉,赐帛以为庆。高氏七世不分,朝廷嘉之,以族闾为表。虽然皆古人之陈迹而已,吾子不可谓今世无其人。鄂之咸宁有陈子高者,有肥田五千亩,其兄田止一千,子高爱其兄之贤,愿合户而同之。人曰以五千膏腴就贫兄不亦卑乎?子高曰:吾一房尔,何用五千?人生饱暖之外,骨肉交欢而已。其后,兄子登第,仕至太中大夫,举家受荫,人始曰子高心地洁。而预知兄弟之荣也。然此亦为人之所易为者。吾子欲知其难为者,愿悉以告:昔邓攸遭危厄之时,负其子侄而逃之,度不两全,则托子于人而抱其侄也。李充贫困之际,昆季无资,其妻求异,遂弃其妻,曰:无伤我同胞之恩。人遭贫遇害尚能如此,况处富盛乎?然此予闻见之远矣。又当以告耳目之尤近者:吾族居双井四世矣,未闻公家之追负,私用之不给。帛栗盈储,金朱继荣,大抵礼义之所积,无分异之费也。而其后妇言是听,人心不坚,无胜己之交,信小人之党,骨肉不顾,酒孜是从,乃至苟营自私,偷取目前之安逸,资纵口体,而忘远大之计。居湖坊者不二世而绝,居东阳者不二世而贫。吾子力道问学,执书策以见古人之遗训,观时利害,无待老夫之言矣,夫古人之气概风范,岂止仿佛耶?愿以吾言敷而告之,吾族敦睦当自吾子起。若夫子孙荣昌,世继无穷,吾言岂小补哉!因志之曰:《家训》。
金华蒋氏名人与家训
蒋倬章(1848—1925),又名鹿珊,字六山、乐山。水阁乡水阁塘村人。13岁中秀才,有“神童”之誉。及长,鄙视功名利禄,以鬻文取得川资,遍游中原、华北各省,考察民情及求师访友,以求匡国扶民。旋与康有为等结识,得改良主义思想启迪,于金华创建梅溪试馆,又在杭州倡立金衢严处四府同乡会。后与蔡元培、章太炎等往来,又受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影响,积极参与救国活动。曾襄助蔡在上海办中国公学,助章在杭办《经世报》。章、蔡成立中国教育会,倬章在杭筹组浙江教育会,后返兰溪成立劝学所。清政府兴建苏杭甬铁路,向英国借款,接受苛刻条件。倬章振臂奋呼,竭力反对,组成拒款会,奔走于金、衢、严、处各县,筹股自办。并征得本家族成员同意,将数百亩山林砍充枕木。光绪三十年(1904),参加蔡元培在沪成立的光复会。章太炎主持浙江光复会,倬章负责联络组成上江一带会党,与陶成章活动于上江各地。秋瑾自日本归来主持浙江同盟会,以倬章有群众基础,深为倚重,曾赋诗相赠。民国成立,致力实业救国,先后创办金华北山林牧公司、兰溪缪源煤矿公司、梅溪排运公司。惜不得政府扶持,未有成效,民国14年(1925)赉志以殁。倬章性格豪爽,雄辩健谈,气度恢宏,又行侠仗义,不置家产。袁世凯奖予五等嘉禾章,一笑弃之。擅诗,风格豪迈。迭经变迁,除零星小诗外俱已散失无存。生前自作挽联云:“死不愿与贪鬼啬鬼刻薄鬼为邻,独行独止独往独来,还我叨利天,笑红尘戏溷多年,蜕壳返清虚,魔女仙童,拍手欢迎醉罗汉;生来甘以才人诗人著作人自居,是怪是精是儒是侠,任地流俗口,痛黄神灭亡无日,肉身归地府,木雕泥塑,狠心要打老阎王。”可见其为人与抱负。
著作有《春晖堂文集》10卷,《梅溪诗话》10卷,《嵩阳杂俎》8卷,《六三曲谱》4卷,《铁甲山人诗厨》20卷。
东皋心越(1639—1694),姓蒋名兴俦,字心越,别号东皋。清初浦江人,现属兰溪市柏社乡。工诗文,善书画,精篆刻,擅长音乐。他是自唐鉴真东渡以来,对日本文化有重大影响的杰出人物。荷兰驻日公使高罗佩著有《明义僧东皋禅师集刊》。
蒋兴俦八岁在苏州报恩寺剃度出家,十三岁起云游江浙寻师访道,后归隐杭州永福寺。康熙十五年(1676)东皋经普陀东渡扶桑抵九州,驻长崎兴福寺。后应水户藩王德川光国迎请,为新建寿昌山祗园寺主持,成为曹洞宗寿昌派开山祖。东皋一边传教,一边授艺,求教者接踵而来,声名远播。他教之双琴,述其诗文,指点丹青,传授篆法、印法。又习日语、时赋和歌。其诗不求奇而自奇,不求工而自工,洋溢着眷恋祖国、思亲怀土之情,如“昔日东渡棹波阔,近尺云泥难复难。多感黄门加虔,祖风待播岱宗”。其书尤长录草,为日本书法界开一个新的境界。其篆刻,或清冷秀雅,或苍劲雄浑,或深邃典雅,被奉为日本篆刻之父。其画技,长于释道人物,兼工梅兰竹菊,日本安谈伯在题其《涅般园》中说:“难吴道子、张僧恐不过如此。”东皋在日本传艺的成就是授琴道,东渡日本时,携带七弦古琴三张,其中“虞舜”一琴现存东京博物馆。《日本琴史》中云:“琴学盛于日本,宝师(东皋)之功也。”东皋心越于康熙二十三年(1694)九月三十日圆寂,分葬舍利于清水寺、达摩寺,碑铭曰:“寿昌开山心越大和尚之塔”,每遇忌辰,僧俗焚香供奉,迄今不衰。
蒋莲僧(1865—1943),浙江金华人,清光绪年间秀才,生于清同治乙丑年(1865)卒于民国32年(1943),享年78岁,葬于金华城北河上桥村。
蒋莲僧先生,名瑞麒,生平致力金石书画,与黄宾虹、倪苾泉一起学画,相互切磋,画艺精湛。初习花卉,兼工笔仕女,用笔工致纤丽,四十以后专攻山水,所作山水取法董源、巨然,尤喜用沈周、吴历笔法,色墨浑厚,线条遒劲,晚年所作书画,更显其笔力老练泼辣,正如余绍宋先生称其为“平澹天真、老笔纷披,是非寝馈于此道数十年,不易臻此境也”。清宣统三年一度任金华府议会正议长,名画家张书旂等曾受其培养熏陶,好友张大千邀任中央大学艺术系国画教授,均谢绝。民国3年创办贫民习艺所,使一些贫民获得生计,画集有《蒋莲僧画册》《蒋莲僧山水》等,这幅作品截取湖光山色一角,以简捷笔墨绘出山居下主人泛舟湖中,使景物灵秀与人物悠闲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艾青(1910年3月27日—1996年5月5日),原名蒋正涵,号海澄,曾用笔名莪加、克阿、林壁等,浙江省金华人。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发表于1933年,这首诗奠定了他诗歌的基本艺术特征和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其作品被译成几十种文字,著有《大堰河》《北方》《向太阳》《黎明的通知》《湛江,夹竹桃》等诗集。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
蒋氏家训十八则
一、敬天地
人禀天地之正气以生,终身戴天而不知其高;履地而不知其厚。履载之恩,何能酬报。古帝王郊祭天,社祭地,岂敢责之凡民?顾不敢祭者,各安其分,而不敢不敬者,各尽其心。惟是勿指日月,勿唾流星,勿以晴雨过久而生怨怼,勿以风雷失常而形慢易。曰时曰旦之中,常若有毋敢戏渝,毋敢驰驱者,正不徒每日晨昏一炷香已也。至于天高地下,所称聪明正直之神,亦须虔诚礼拜。是又本敬天地之心,所推而及之者也。
二、爱国家
尺地莫非国土,一民莫非国民。我中华民国纪元二十六年(1937),罚弗及嗣,尝延于世。即如税敛一事,有较诸夏之助、商之贡、周之彻,而更见其薄者,厚泽深仁,沦肌浃髓。愿吾族士者,学优而仕,尝思为国效劳。即农工商业,亦须循名分乐输将,毋犯国律。庶可为盛世良民也。
三、孝父母
父母恩同天地。不有父母,身从何来。幼则三年怀抱,长则课耕读,授室家,爱之无所不至。岂人子而故可漠然于父母乎!如是则安可以不孝?顾孝本可多端,兹举人子所当为所能为者,如下首宜养体,次宜养志。饮食人之大欲。高年之人所需尤甚,因筋力就衰,非肥甘不足以适口。而人往往不能致者,或因兄弟各炊,彼此推诿;或因家计稍促、矫语艰难。独不思父母当初,不以子多,不以家贫而失慈爱。尤宜思独有何推诿乎?今而后,贫则菽水可以承欢,富即鼎烹不为过。此孝之以养而见者也。养志,如士当思扬名以显亲;即农工商贾,亦当为父母争气,务使人之敬己者,并敬己之父母。重己者亦重己之父母,此孝之以尊而见者也。人子读书明理,幸遇父母贤智,左右就养。固自无方。设性情执拗,行事偶乖,为子者当下气怡声,委曲以谏,即挞之流血而不敢怨。又一家之中,有能奉养尽道,父母必钟爱焉。不可以父母所爱之子,视同仇敌。大拂乎父母之心,推而言之。凡冬温夏凊,昏定晨省,出必告,返必面。奉命承教,总期父母之心怡然决然而后已,此孝之以顺而见者也。人之父母半就襄颓矣,而已之父母康强;人之父母不偕齐眉矣,而已之父母具庆。人子处此,幸也何如。若是则孝因喜生。人子强壮之年,岂父母而犹是强壮之日。未几而毛发为之脱落矣、未几而齿牙为之动摇矣。语曰:“风前烛,瓦上霜,诚危之也”,若是则孝以惧迫至。若远游人万不得已之事,亦必有方,使父母心无挂虑。凡此皆人所当为所能为之事。且尤必励志修业,谨身慎行,慰亲之望、安亲之心。斯为孝子。至扬名显亲,尤人子所当自勉矣。愿吾族为子者,永切望云之念;常存爱之心。庶不至读《蓼莪》而陨涕,抚而兴怀也已。
四、和兄弟
兄弟云者,以同父同母而言之也。同禀父母之气,同分父母之形。难乌乎急,曰兄弟也;侮乌乎御,曰兄弟也。语云,“如手如足”。言其痛痒相关。今人往往异视焉者,或听枕席之阴风;或信宵小之谗间;或因父母所遗财产,彼此争多论少。同居时已不免参商,各爨后遂视如秦越。甚至阋墙衅起,凌暴侵吞。从不念及兄弟,宁不顾于父母乎?此古之人灼艾分痛,大被同眠。今而后兄必爱弟,弟必敬兄。行坐必恭,语言必顺。纵有微嫌小怨,亦当含忍包容手足関情。共效蒸梨之让,毋操同室之戈。则亲爱之情于是乎尽,天伦之谊于是乎敦矣。愿族人其三思之。
五、别夫妇
夫者扶也,扶人道也;妇者伏也,伏于人也。夫妇为人道之始,义顺乃不易之经。宋弘糟糠不弃;桓氏提汲自甘。古人自当效法,鱼水相调尚矣。为夫者教之以孝顺翁姑,和睦妯娌。勤苦自持,恭俭守身。弗任其轻傲,尤其职也。如貌不扬,切莫嫌弃。夫妇总属前缘,断难强求。况妇女以贤德为贵,岂以美丽自求。至内助虽强,亦不可彰其夫短。彼猾妇女,以其夫为无知,颐指气使,不特不敬其夫,反庸奴其夫。不礼翁姑,不和妯娌。诟谇凌嚣之声达于里闬,是谓悍妇。人至中年以后,不幸艰于姒续,势不得不纳宠。而性情执拗,偏为阻挠。又或豪强妻党,反从中唆耸袒护,致其妇倚势骄横,益无忌惮,是谓妒妇。不知世界各国法律,主权仍属之夫。书曰,牝鸡司晨惟家之索,可不戒哉。虽然妇人无远大之识,推原其故,实为夫者始。因宴安情欲之不谨,以致暌孤张弛之难制。苟先能以礼自持,何遂至此。若内婢妾、外枕花柳,风流嫖荡,尤为取戾夫。惟夫和而婉,妇听而顺。夫夫妇妇,家道克成矣。
六、信朋友
朋友为五伦之一,交结以同道而合。圣人以信友为忠;先贤以久敬为善。交友者安可不知此耶。近之交友者,里党相游嬉。酒食相征,逐声气相结纳。其始指天誓日,不相背负。泪乎时移世变,转眼若不相识。即或豪侠之徒,挥金如土,动云慷慨。一旦身临利害,遂尔戈予相向。况有淫朋损友,而己反被其累者乎。若此者,穷而在下,不过贻比匪之伤;设达而在上,且酿成朋党之祸。凡此皆友非其友,而误于所信之故也。惟有过必规,有善必劝。一诺千金,久要不忘。则切磋鼓舞,助德行于身心,为益无穷矣。故朋之交,务其敬之信之,凛之慎之。
七、教子弟
父在斯为子,兄在斯为弟。父兄之所望者子弟,子弟之所赖者父兄。古人自胎教,以至能食能言,莫不循步以教之。教之法,亦惟择术正大而已。正术者何?耕读尚矣,而工商即次之。读者须教其考今稽古,奋志芸窗,异日身列显达,扬名显亲,封妻荫子,何等荣贵。耕者须教其夏耘秋获,冬趁其时,深耕易耨,劳苦勿惜,即可余一余三。仰而事,俯而畜,皆有资矣。至工商各业,须教以工精于勤。商重在信,尤贵有恒。勿因技小而不为,勿以利微而自弃。日计不足,月计有余。市井之中,良工大贾,亦多成家立业。彼夫邪术小巧,俳优戏局下流之辈。非徒无益,是自误终身者也。他如子弟出入,尤须时时防闲。恐为淫朋比匪所伤,为害靡浅。若狃于姑息之爱,必失之宽责。诸旦夕之间,又病其急。凡此皆不善于教之过也。今而后,务望父训其子,兄勉其弟。以仰付中华民国作人育才之意,岂不懿欤!
八、矜穷民
穷民者何?鳏寡孤独是也。因暮年丧偶,晚景凄凉。垂老无出,宗祀必斩。凡属行路,尚应哀怜。若属同宗,急宜周济。至于孤寡为尤甚。人子百年以还,犹愿依依于膝下,设襁褓甫脱,父兮母兮。一旦见背,其有伯叔可托,基业可守,犹堪自处。否则,彼呱呱者,能保其成立也耶。夫者妇之天,设所天早弃,守志青年有子者,为之保护,无子者急宜继立。其不肖之徒,凌孤而利其有,逼寡而堕其操,则非族类自宜大彰惩戒。凡此,皆天地先成之恨,亦人生不幸之遭。在昔,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况在下之人乎,是在仁人君子,有以矜之而已。
九、崇勤俭
治生之道,以勤为先;居家之法,以俭为贵。仲尼发奋忘食;大禹自惜寸阴。敏则有功,业精于勤。户枢不蠹,流水不腐,此其征也。天下成立之人,未有不勤苦者;天下穷困之人,未有不懒惰者。此一定之理。然勤而不俭,则所入不敷所出,旋得而亦旋失。且先王之制,饮食有节,衣服有章,宫室器用有等。故宜各守其分而不至相渝。若不视其分之所当为,而惟视其力之所得为。一饭十金,一衣百金,一室千金。以先人累世之藏,而尽废于一人之手。至于金尽囊空,谣求诈骗,寡廉鲜耻,可鄙为甚。与其悔之于后而不及,不如约之于前而不难乎!又有因婚姻丧祭诸事,一时好胜,往往过费。典田借债,负累日深。渐至贫乏,可甚慨哉。嗣后吾族,应念祖宗之艰,子孙守成不易。于婚丧大事,及服食器用,俱敦朴素,毋尚虚文。古云:“由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又云:“以勤补拙,以俭养廉。”味哉其斯言乎!
十、尚礼义
凡宗族蕃盛,著名于时者,不在富贵赫奕,炫耀乡邻。惟是子孙兄弟多贤达之人。服习名教,表率门内,循理法不至逾规矩,而邻里乡党,薰其德而善良焉。斯望者知为礼义之族保世,兹大方兴正未艾也。若聚族而处,徒恃人众财饶。凌嚣不驯,令人难逢,则与互乡何异?此岂亢宗保家之道哉!吾愿族人无论读书与否,总要讲明礼义二字,内而事亲敬兄,外而应事接物。蔼然厘然,循循雅饬。孟子曰:“义路也,礼门也。”人未有不由门与路者,岂可自外于礼义乎哉!
范文正公尝曰,人家宗族繁衍,子孙虽多,始则一人之身也。我族自百九公由赣迁东以来,迄今六百余年。虽居处不一,而各家祖父子孙,世代往来,犹然无间。俗所谓亲无三代,族有千秋,即此可见矣。所虑者,族大丁繁,莠良杂出,贤愚不齐,往往因口角小忿,驯至于争斗诉讼,视同秦越。祖宗在天之灵,能无痛乎。惟是共体木本水源之意。善相劝、过相规、吉相庆、凶相吊。内患相消弭,外患相捍卫。有无相通,尊卑自尽其礼,长幼各尽其心。凌嚣即化,和气致祥。记有之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此之谓欤!
十二、睦邻
尝考周礼,司徒之法。五家为邻,五邻为里。人生斯世,家庭而外。出门即是邻里,其中多系婚姻世好,固应相得无间。即泛常之人,田地相连,樵牧相共。其情亦宜亲,亦往往易伤。其相伤之故,多起于争好小利之人。凡事自家爱占便宜,立心不平,损人利己以致酿成祸端。不知邻里共在一地,起眼相见。若不知和睦,生出许多不美之处。自今以后,愿吾族人,待邻里亦如待宗族,当须情联意洽,不可口是心非。富贵者勿欺贫贱,强大者勿凌弱小。设有意外之事,共同救护,无告之人,设法扶持。一切应办公事。大家量力出资,不可因以为利,亦不可却顾不前。孟子所谓乡里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庶几近之,岂非仁里之风哉!
十三、谨祭祀
孔子祭如在,非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