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前言】:《中国书法艺术鉴赏》一书是我应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之邀,在北京 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丁宁教授主编的指导下,为国内美术和人文学科相关 专业人士及广大艺术爱好者所编写的一本通俗理论读物,考虑到现代高校 本科美术学专业理论教育的新形式、新发展,本书的撰写重点放在读者的 艺术鉴赏层面上,突出讲解中国书法艺术的专业性与理论性内容,以利于 提高读者对中国书法艺术认识与鉴赏的品位。
此书也是我多年来在北京大学艺术学院任教期间为全校师生所开设的 “中国书法艺术美学”课程的一部分内容,书中主要涉及中国书法艺术审 美的核心问题,研究分析中国书法艺术创作与欣赏的审美课题,阐释与分 析了中国历代书法艺术中精妙的书学思想与观点,是一本关于中国书法艺 术审美的普及读物。
诚然,对中国书法艺术审美的探索与研究是无止境的,本书在对中国 书法艺术表现的诸多方面的分析与阐释上,还存在着许多不足,还需做进 一步的深入挖掘与研究,以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国书法艺术审美的新视野、 新内涵。同时,我也真诚地期待各界专家学者朋友给予批评和指正。
高译 丁酉年立秋时
导语摘要
本书是作者多年对中国书法艺术鉴赏与研究的成果,将中国传统哲学美学同中国书法艺术创作表现有机结合,讲解中国书法艺术的本体内涵,分析与阐释了中国书法审美的具体特征及主要审美范畴,并以中国历代书学经典文献为主,进一步阐释出中国书法艺术表现的神秘内涵,揭示出中国书法艺术美的精神本体。本书可供美术、人文学科专业人士及广大书法爱好者学习使用。
作者简介
高译,北京人,字墨真,又字丹顶仙子,号道子,又号野逸之人。199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专业,获硕士学位。现为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学系副教授,北京大学中国画导师工作室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华美学会会员。承担北京大学中国书法、中国画艺术理论课与艺术实践课程的教学工作,2012年获北 京大学优秀教学科研奖“杨夫清-王阳元”奖。2018年《中国画艺术美学》荣获中国文联第三届“啄木鸟杯”文艺评论优秀著作奖。
目录
序言
前言
编 中国哲学美学与中国书法艺术的关系
章 老子哲学思想与书法艺术的关系
节 《老子》一书中提出的“道”所具有的以下性质和特点都与书法艺术有着直接的联系
第二节 《老子》一书中关于象、物、气等哲学观念与书法艺术的关系
第二章 庄子哲学思想与书法艺术的关系
节 关于“贵真”学说
第二节 关于“朴”与“素”的理念
第三节 关于庄子“唯道集虚”学说
第四节 关于庄子“游心”学说
第五节 关于庄子“圣人”——境界之说
第三章 中国书法艺术本体与美学的定义
第二编 中国书法艺术审美研究
第四章 中国书法艺术的审美鉴赏范畴
节 线条美
第二节 形质美
第三节 造型美
第四节 力度美
第五节 气韵美
第六节 气势美
第七节 浑厚美
第八节 飘逸美
第九节 童稚美
第十节 古拙美
第十一节 疏野美
第十二节 空灵美
第十三节 法度美
第十四节 张力美
第十五节章 法美
第十六节 风格美
第十七节 自然美
第十八节 意境美
第五章 中国书法艺术审美的理性思辨——张怀瓘的书法美学思想
节 书论之形而上的哲学意味性
第二节 意识对笔法技艺之妙悟作用
第六章 中国书法艺术审美的笔法技艺
节 笔法之体用
第二节 心之体用
第三节 智巧兼优,心手双畅
第七章 中国书法艺术的韵律美
节 “韵律美”的审美内涵
第二节 “韵律美”的笔法技艺
第三节 “韵律美”的墨法技艺
第八章 中国书法艺术的意蕴美
节 意蕴美的本体内涵
第二节 心灵对意蕴美之作用
第三节 意蕴美的艺术表现
第三编 中国历代书学理论精选分析
第九章 汉晋时期书学理论
节 赵壹——《非草书》
第二节 崔瑗——《草书势》
第三节 扬雄——《法言》
第四节 蔡邕——《篆势》《九势》《笔论》
第五节 钟繇——《用笔法》《笔法》
第六节 卫恒——《四体书势》
第七节 卫铄——《笔阵图》
第八节 王羲之——《自论书》《题卫夫人(笔阵图)后》《书论》《记白云先生书诀》
第九节 王僧虔——《书赋》《论书》《笔意赞》
第十章 唐宋时期书学理论
节 欧阳询——《八诀》《传授诀》《用笔论》
第二节 虞世南——《笔髓论·契妙》《书旨述》
第三节 李世民——《论书》《笔意》《指意》《笔法诀》《王羲之传论》
第四节 孙过庭——《书谱》
第五节 张怀瓘——《书议》《书断》(节选)《六体书论》《文字论》
第六节 颜真卿——《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
第七节 柳公权——《书小史》
第八节 韩愈——《送高闲上人序》
第九节 欧阳修——《六一论书》
第十节 苏轼——《东坡论书》
第十一节 黄庭坚——《山谷论书》
第十二节 米芾——《海岳名言》
第十一章 明清时期书学理论
节 姜夔——《续书谱》(节选)
第二节 项穆——《书法雅言》
第三节 傅山——《傅山论书》
第四节 宋曹——《书法约言》
第五节 刘熙载——《书概》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是作者多年对中国书法艺术鉴赏与研究的成果,将中国传统哲学美学同中国书法艺术创作表现有机结合,讲解中国书法艺术的本体内涵,分析与阐释了中国书法审美的具体特征及主要审美范畴,并以中国历代书学经典文献为主,进一步阐释出中国书法艺术表现的神秘内涵,揭示出中国书法艺术美的精神本体。本书可供美术、人文学科专业人士及广大书法爱好者学习使用。
主编推荐
高译,北京人,字墨真,又字丹顶仙子,号道子,又号野逸之人。199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专业,获硕士学位。现为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学系副教授,北京大学中国画导师工作室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华美学会会员。承担北京大学中国书法、中国画艺术理论课与艺术实践课程的教学工作,2012年获北 京大学优秀教学科研奖“杨夫清-王阳元”奖。2018年《中国画艺术美学》荣获中国文联第三届“啄木鸟杯”文艺评论优秀著作奖。
精彩内容
在这一变化特别驳杂而又迅捷的时代里,人们常常可以感受到一种暗中涌动着的物质主义的迷茫情结,因而,对于走向“诗与远方”的艺术的存在,有些人就有了一种莫名的、不自觉的隔阂、疏离甚或回避。不过,这并非不可改变。当我们频频自觉地接触艺术本身后,它就不再是外烁的,而可能逐渐内化为我们内心世界的一部分,也就是真正走向“诗与远方”。
当然,我们需要亲验的应当是赋予我们以高峰体验(peak experience)的艺术杰作。否则,也有可能徘徊在艺术精神之外的地方。尤其是如今形形色色借“娱乐至上”或“惟新”为名行世的艺术,可能常常红极一时,但是,却并非都是值得称道的,其中有太多浅薄、低俗、反智和无的放矢的东西,与真正的艺术旨归其实相去甚远。它们既不可能久久留存在人们的记忆中,也不会在艺术史上激起任何有影响力的涟漪。倒是如果不予清理、修正或抵制,一时或会让人铸成无可救药的蹩脚趣味,即当年德国哲人黑格尔所谓的“癖性”。
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Benedetto Croce)说过一句非常值得反复思考的经验之谈:“要了解但丁,我们就必须把自己提升到但丁的水平……”无疑,只有在最高艺术的熏陶中,才能养成纯正而又高雅的趣味和眼光,同时实现自身精神的真正提升。这也正是我们为什么要亲近经典艺术以及具有深刻意义的杰作的根本原因。
因而,何谓“经典”和“杰作”,如何接近与理悟“经典”和“杰作”,并以此为真实的参照和范本去实现新的创造高度——这类问题显然还是一种思之弥新的课题。尤其是在中国经济正迅速崛起,面向国际社会大家庭或人类命运共同体,日渐成为一个令人瞩目的大国、强国的当下,怎样的文化气度和艺术格局才与之相称或相得益彰,就成了一个特别现实的课题。回望曾经的汉唐开放气象和几乎不可逾越的高度,再想想如今泱泱十几亿人对世界应该有怎样的卓越贡献,我们就不能不感受到一种沉甸甸的担当。
最为理想的,当然就是艺术与生活的和谐融合,这是我们应该为之不懈追求的方向!在伟大的艺术面前,俄罗斯大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曾经坦承,自己愿意成为“美的奴隶”,因为“美可以拯救世界”!另一位俄罗斯大作家屠格涅夫在德国柏林终于亲睹古希腊的雕塑时,曾经由衷地感慨:“我多么幸运,我没有在饱享此番眼福之前死去,我看到了所有的一切!”让艺术,尤其是美的艺术,成为我们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是最美好不过的。与此同时,也并非所有人都需亲手创造艺术。除了成为艺术家的那极小一部分人之外,更多的人,无论是从事与艺术相关行业的人(如教育者、博物馆从业人员、文化行政管理人员等),还是从事与艺术相关甚少的职业的人(这应该是为数更为众多的人群),都是要以享受艺术为旨归的。要做到这一点就不能浅尝辄止、附会风雅而已,而是有必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水准,增加有关艺术的理论、历史知识,提升用文字加以深刻阐述的能力。只有这样,那些能够激赏伟大艺术的人才会成为推动艺术创造的受众,让艺术家协力缔造新的“期待视野”!与此同时,正是在人们一次次地穿行在伟大艺术的时间长廊里并得到沦肌浃髓的高峰体验时,文化和艺术的创造力才可以获得滋养和激发。所以,归根结底,与伟大艺术联系在一起的生活,是一种有意义的、令人心仪的境界。
我们相信,无论是艺术院校中的莘莘学子,抑或是会对艺术念兹在兹的普通读者,都可以从艺术(尤其是伟大的艺术)中得到滋润心灵的雨露,尤其是在有一套相对系统的丛书予以导引的情况下,就能事半功倍。
这套丛书的推出正是基于以上的出发点。首先,丛书的内容范围涉及艺术美学、艺术概论、美术心理学、中国美术简史、外国美术简史、中国画论导读、外国画论导读、美术鉴赏、中国书法艺术鉴赏、中国书画鉴赏以及美术专业论文写作等。这是关于艺术的一个颇为基本的知识系统,基于此,读者可以进一步深化,并延伸到艺术的诸多其他方面。其次,它力图融入国内外最新的学术成果,以给人耳目一新的印象。再次,它体例上则尽可能脉络清晰,语言尽量精练。这样,把读者的期待放在首位,就会拉近本套丛书与读者的距离。相信作者们的良苦用心会获得读者或多或少的共鸣。
艺术,自然是一个开放的大话题。我们这套丛书只是一个引子而已。
是为序。
丁 宁
2017 年 8 月 9 日深夜写于爱丁堡大学
【前言】:《中国书法艺术鉴赏》一书是我应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之邀,在北京 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丁宁教授主编的指导下,为国内美术和人文学科相关 专业人士及广大艺术爱好者所编写的一本通俗理论读物,考虑到现代高校 本科美术学专业理论教育的新形式、新发展,本书的撰写重点放在读者的 艺术鉴赏层面上,突出讲解中国书法艺术的专业性与理论性内容,以利于 提高读者对中国书法艺术认识与鉴赏的品位。
此书也是我多年来在北京大学艺术学院任教期间为全校师生所开设的 “中国书法艺术美学”课程的一部分内容,书中主要涉及中国书法艺术审 美的核心问题,研究分析中国书法艺术创作与欣赏的审美课题,阐释与分 析了中国历代书法艺术中精妙的书学思想与观点,是一本关于中国书法艺 术审美的普及读物。
诚然,对中国书法艺术审美的探索与研究是无止境的,本书在对中国 书法艺术表现的诸多方面的分析与阐释上,还存在着许多不足,还需做进 一步的深入挖掘与研究,以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国书法艺术审美的新视野、 新内涵。同时,我也真诚地期待各界专家学者朋友给予批评和指正。
高译 丁酉年立秋时"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