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货速发】绿色金融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现货速发】绿色金融

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49.2 5.0折 98 全新

库存2件

天津津南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牛淑珍 齐安甜 著

出版社上海远东出版社

ISBN9787547614570

出版时间2019-05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98元

货号27877275

上书时间2024-11-24

易安居书舍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首次将“绿色”发展战略上升至国家高度。在推进“三去一降一补”的供给侧改革任务中,不但需要制定更为严格的末端治理计划,而且需要使用税收、金融等有效行政和市场方法进一步完善资源配置,将资金从污染性行业逐步退出,更多地投向绿色、环保的行业,达到社会经济共同发展。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推进绿色经济的发展,仅仅依靠政府的作用是不够的,而是要“‘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都要用好’”,政府与市场之间相得益彰,琴瑟和鸣。绿色金融应运而生,被提上了金融创新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议题。绿色金融是从应对气候变化、改善资源环境、能源清洁利用视角开展的一系列金融活动。相较于传统金融活动,绿色金融考虑更为广泛的维度,将社会、环境效益囊括在内,将绿色环保程度作为判断金融机构成效的重要标准,寻求金融业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环保、资源利用之间的动态平衡。2015 年,是中国绿色发展的关键一年,在“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部署的引导下,绿色金融受到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正式将“绿色发展”确立我国经济社会长期发展的战略目标之一;“十三五规划”提出,“建立绿色金融体系、发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设立绿色发展基金”,“十三五”现代金融体系规划(中国人民银行牵头制定)也将发展绿色金融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绿色金融被提上了新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在国际国内重大场合多次提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论断,强调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生态文明保护的关系”。“一带一路”以及“十三五”,均对绿色发展予以高度关注,“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成为社会各界谈论的焦点,这一年也被称为我国的绿色金融元年。2016年,中国绿色金融迅猛发展,无论是在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债券还是碳金融领域,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16年8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联合银监会、财政部、证监会等七部委出台《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为绿色金融发展的方向进行了规划。《指导意见》提出了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关于“构建我国绿色金融体系”的一系列具体措施,也发出了一个重要的政策信号,表明中国从战略层面到各相关部委的层面已经形成高度共识,决心全力支持和推动中国的绿色投融资,加速经济向绿色化转型。2016年9月4-5日,中国通过举办 G20 峰会,借此机会成功将绿色金融纳入 G20 财经议题,并向杭州峰会提交了全球范围内的首个《G20 绿色金融综合报告》,借助 G20 框架做出中国对世界绿色金融发展的贡献。2017 年,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打赢生态环保攻坚战,将环境保护战略提升到了“三大攻坚战”的高度。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一个时代的到来必将伴随着一场广泛、深刻的变革——供给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在发展经济增速的同时,也更加注重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避免潜在经济增速的大幅下滑。发展绿色产业不仅有助于解决原有的能源、环境、资源问题,其本身也是高新、技术、前沿和战略性的产业,有助于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为此,中国表现出了治理环境污染和资源枯竭现象的决心,在向联合国提交的国家自主贡献文件中承诺降低碳排放强度,在 2030 年之前停止碳排放量增长,让单位 GDP 二氧化碳排放量比 2005 年下降 60%-65%,并让低碳能源在能源消费中占到 20%左右的比重。要达成这一目标,涉及巨大的投资,单靠国家政府的财政补贴远远不够,还需要来自金融部门的资金支持,发展绿色金融成为破除绿色资金瓶颈的重要手段。在此经济和政策背景下,本书首先从绿色金融基本原理入手,总结了绿色金融的国内外实践,对绿色金融的相关利益主体进行了博弈分析;随后,针对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发展基金、天气衍生品等各品种研究了绿色金融运行模式;对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债券、绿色发展基金、与气候相关的金融衍生品分专题进行了具体研究;后,对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进行了展望,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本书抛砖引玉,旨在对绿色金融进行全方位的探讨,但由于作者研究水平的限制,书中难免有失偏颇与不足之处,希望得到读者的不吝指正,也希望更多的学者加入到这一研究行列中来,为我国绿色金融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为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金融业对于国家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金融机构和环保机构应大力配合政府工作,将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开创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金融发展道路。

导语摘要
 本书从绿色金融的基本原理入手,回顾了绿色金融的国内外实践,对绿色金融的相关利益主体进行了博弈分析,针对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发展基金、天气衍生品等,分专题进行了绿色金融运行模式的研究。*后,对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将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开创一条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绿色金融发展道路,是中国经济的必然选择。

作者简介
 牛淑珍: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上海市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浦东新区第五届人大代表、浦东新区科技发展基金专家。曾获全国宝钢优秀教师奖,上海市“育才奖”,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奖等。上海市*应用型试点专业负责人。在核心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出版著作2部,教材10部。现任职于上海杉达学院。齐安甜:教授、管理学博士、应用经济学博士后,长期从事金融领域研究,出版著作10部,译著1部,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目录
 章  绿色金融:方兴未艾 1

一、定义及内涵 8

二、背景及源起 9

(一)人类的环境问题 9

(二)绿色金融的提出 10

三、绿色金融的进展 12

(一)国际进展 12

(二)国内进展 16

第二章  绿色金融基本原理 20

一、金融工程简介 20

二、金融工程基本原理 20

(一)估值理论 21

(二)资产组合理论 23

(三)资产定价理论 27

(四)期权定价理论 28

(五)行为金融理论 30

三、绿色金融产品基本原理 32

(一)绿色债券 33

(二)绿色发展基金 37

(三)天气衍生品基本原理 38

(四)碳金融基本原理 40

第三章  绿色金融实践及借鉴 42

一、国内外绿色金融实践 42

(一)国内外绿色信贷发展经验 42

(二)国内外巨灾风险产品实践与经验 55

(三)国内外碳金融市场发展经验 61

(四)国内外天气衍生品实践与经验 69

(五)国内外碳基金实践与经验 72

二、国内外绿色金融经验借鉴 76

(一)国内外绿色信贷经验借鉴 76

(二)国内外巨灾风险产品经验借鉴 78

(三)国内外碳金融市场经验借鉴 79

(四)国内外天气衍生品经验借鉴 82

(五)国内外碳基金经验借鉴 83

第四章  绿色金融博弈分析 85

一、博弈分析基础:绿色金融发展理论 85

(一)外部性与市场失灵 85

(二)利润化和企业社会责任 86

(三)绿色金融微观经济政策和帕累托改进 87

(四)可持续发展与赤道原则 88

二、博弈论简介 89

(一)博弈基本概念及分类 89

(二)博弈均衡 92

三、绿色金融博弈分析 98

(一)金融机构——企业博弈分析 98

(二)金融机构——地方政府博弈分析 104

(三)地方政府——企业博弈分析 105

(四)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地方企业博弈 113

(五)政策性银行——商业性银行博弈 118

第五章  绿色信贷 123

一、绿色信贷的内涵及特征 123

(一)绿色信贷的内涵 123

(二)绿色信贷与传统信贷的区别 124

二、绿色信贷的国际发展 124

(一)发展历程 124

(二)绿色信贷的法律法规建设 126

(三)商业银行绿色信贷的风险评价机制 128

(四)绿色信贷的激励政策 130

三、我国绿色信贷的发展进程 131

(一)政策推动 131

(二)发展进程 134

四、发展绿色信贷的动力分析 137

(一)政府倡导低碳经济、助推节能减排需要发展绿色信贷 137

(二)银行业基于规避环境风险的战略需要发展绿色信贷 138

(三)绿色信贷对银行业是考验,也是机遇 139

五、绿色信贷产品业务选择 139

(一)基于环境责任视角的选择 140

(二)基于社会责任视角的选择 140

六、绿色信贷运行模式 141

(一)绿色信贷的运行机制 141

(二)绿色信贷的运行模式 142

(三)国家开发银行的绿色信贷模式 144

七、发展绿色信贷的难点及政策建议 144

(一)银行业发展绿色信贷存在的问题 145

(二)发展绿色信贷的政策建议 146

第六章  绿色保险 152

一、绿色保险的内涵 152

二、绿色保险可行性研究 153

(一)绿色保险的特点 154

(二)开展绿色保险的意义 154

三、美国的绿色保险及其法律背景 156

四、绿色保险的国内外实践 158

(一)国外的状况 158

(二)我国的发展现状 159

五、发展绿色保险的政策建议 160

(一)健全保险法规,加强监管体制 160

(二)险种设计中要避免道德风险和逆选择 161

(三)因地制宜确定保险责任范围与除外责任 162

(四)宜采用政府强制与政府引导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162

(五)加强保险品种创新 163

(六)开展绿色保险再保险配套立法 163

第七章  绿色债券 165

一、绿色债券概述 165

(一)定义 165

(二)绿色债券的种类 165

(三)绿色债券的特点 167

(四)绿色债券的功能 169

二、绿色债券运行模式:以巨灾债券为例 170

(一)巨灾债券的运行机制 171

(二)巨灾债券的运行模式 171

三、绿色债券的发展现状 172

(一)国际情况 172

(二)国内情况 175

四、绿色债券的发行和投资主体 176

(一)总体发行数据 176

(二)我国绿色债券与市场整体对比 177

(三)我国绿色债券发行地点分布 178

(四)我国绿色债券发行主体行业 178

(五)我国绿色债券发行主体所在地 179

五、我国企业发行绿色债券融资的案例分析 180

(一)案例企业基本情况 180

(二)案例企业发行绿色债券情况 187

(三)案例企业发行绿色债券的效果分析 192

六、我国企业发行绿色债券存在的问题分析 194

(一)企业发展绿色项目的认定不清晰 194

(二)对债券的披露不完善 195

(三)企业内部对募集资金疏于管理 195

(四)企业发行绿债缺乏动力 195

七、我国发行绿色债券的政策建议 196

(一)提升发行便利,降低成本 196

(二)完善投资者激励 197

(三)提高国际化水平 198

第八章  与气候相关的金融衍生品 200

一、天气衍生品发展的背景 200

(一)一般天气风险及对经济实体的影响 200

(二)天气衍生品的出现 202

二、天气衍生品市场的现状 202

三、天气衍生品与传统金融衍生品的比较研究 205

(一)天气衍生品与传统金融衍生品的相同点 206

(二)天气衍生品与传统金融衍生品的区别 207

四、与气候相关的金融衍生产品设计 209

(一)温度指数期货合约 209

(二)霜冻指数期货合约 213

(三)降雪指数期货合约 214

(四)飓风指数期货合约 215

(五)天气类期货的应用示例 217

五、天气衍生品运行模式 218

六、我国发展天气衍生品的政策建议 219

(一)加快发展期货期权等基础市场 219

(二)提高天气敏感行业主体的市场参与意识 220

(三)建立和规范天气衍生品的技术支撑体系 221

第九章  绿色发展基金 222

一、绿色发展基金概述 222

二、设立绿色发展基金的现实意义 222

(一)缓解环保有效投入不足的困境 222

(二)改善银行贷款结构 223

(三)提高环保资金使用效率 223

(四)提供环保资金灵活运用的渠道 224

三、国外绿色发展基金 224

(一)全球环境基金 224

(二)国际利益攸关方多边基金计划 226

(三)碳基金 226

(四)商业银行的绿色发展基金 228

四、中国本土绿色发展基金 230

(一)中国绿色碳基金 230

(二)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 231

五、国际绿色发展基金运行模式:以碳基金为例 233

(一)碳基金运行机制 233

(二)碳基金运行模式 234

六、我国绿色发展基金运行模式 235

(一)组织形式 235

(二)募集对象和结构 236

七、我国开展绿色发展基金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237

(一)存在问题 237

(二)政策建议 238

第十章  绿色金融未来展望 241

一、绿色金融发展的主要障碍 241

二、绿色金融的核心与关键 242

三、绿色金融发展保障 243

(一)金融机构自身的保障 243

(二)外部机构提供的保障 245

(三)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发展绿色金融 247

四、绿色金融发展措施 257

(一)绿色金融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257

(二)不断夯实绿色金融发展的政策框架和基础设施 257

(三)多措并举支持绿色金融发展 258

(四)大力推动绿色保险发展 258

(五)实体企业要积极对接绿色金融资源 258

参考文献 259



内容摘要
 本书从绿色金融的基本原理入手,回顾了绿色金融的国内外实践,对绿色金融的相关利益主体进行了博弈分析,针对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发展基金、天气衍生品等,分专题进行了绿色金融运行模式的研究。*后,对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将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开创一条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绿色金融发展道路,是中国经济的必然选择。

主编推荐
 牛淑珍: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上海市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浦东新区第五届人大代表、浦东新区科技发展基金专家。曾获全国宝钢优秀教师奖,上海市“育才奖”,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奖等。上海市*应用型试点专业负责人。在核心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出版著作2部,教材10部。现任职于上海杉达学院。齐安甜:教授、管理学博士、应用经济学博士后,长期从事金融领域研究,出版著作10部,译著1部,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