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货速发】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对热环境影响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现货速发】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对热环境影响研究

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57.9 4.5折 128 全新

库存3件

天津津南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雪松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8034692

出版时间2018-05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128元

货号25269377

上书时间2024-11-24

易安居书舍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前 言世界正在经历着史上大的城市增长浪潮,2008年已有5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城镇,使得城市的环境问题愈发突出。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中国的城市建设也步入了一个迅速发展的时代。随着城市化的迅猛发展,区域结构的深刻变革,人口容纳能力以及建成区面积的增加,城市的形态、特征、资源、环境、生态状况也发生了突变。城市边缘地带更由单一模式向着多元化、复杂化、扩大化趋势行进。城市气候和空气质量明显下降,五岛效应更加显现。武汉市是中国的夏热、冬冷地区气候特点相当突出的城市,与世界同纬度其他地区相比城市气候问题尤其尖锐,近30-40年来由于城市的高速的发展,城市的空间布局、空间形态及下垫面性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交通负荷愈来愈重,中心城区及城市边缘区气候环境质量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更加剧了建筑的能耗,形成了城市大气环境的恶性循环。 “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对城区热环境影响的研究”一书是针对武汉市快速增长状态下气候问题的研究、也是对缓解与改善方式的探索。武汉被长江、汉水分割为两江三地,城市的东南部为高新技术开发区,是城市土地扩张的部位,也是城市夏季主导风向的方位。为了使得研究更具有针对性,本研究选择了城市东南部进行。研究以武汉市用地现状、武汉市2020城市总体规划、武汉市主城区用地建设强度管理暂行规定和武汉市多年气象资料为依据,从城市的气候适应性出发,以城市东南部边缘区土地为研究对象,采用资料收集、城市形态学分析、勘查与实测、计算机大数据气象模拟、数据整理与比对等研究方法,对武汉市夏季气候的热环境状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主要包括:武汉市夏季气候现状研究;城市东南部边缘区的用地强度变化对城市热环境影响研究、城市东南部用地范围扩张对城市热环境影响研究、城市东南部通风廊道的不同模式设置对城市热环境影响研究等。通过一系列的量化数据的比对,揭示城市边缘区扩张与城市热环境的内在关系,探索适宜的城市通风廊道设计策略,为低碳、节能、环保的城市建设提供切实可行的科学依据。本书共八章,大体涵盖了理论依据、案例研究和策略构建及部分的内容。第1章:主要介绍了城市气候与城市热环境的基本概念,城市气候学的研究动态,城市气候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内容,以及本书的研究内容和框架。第二章:主要介绍城市气候及热环境的影响要素。第三章:介绍了本书所研究的案例城市基本概况及研究所采用的方法与原理。第四章:以实测的方法对武汉城市热环境现状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并以实测结果验证了基于城市冠层模型的中尺度气象模拟的可行性。第五章:以现状(2014年)用地为基准,针对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目标值的增量进行用地强度变化对城市热环境影响进行研究。第六章:以现状(2014年)用地为基准,针对城市建设用地不断向外扩张对城市热环境影响进行研究。寻找气温、风向、风速、能量平衡等与下垫面属性的内在关系,揭示下城市边缘区下垫面属性特征对城市气候的影响机理。第七章:设置了城市边缘区通风廊道的多种模式,通过对几种模式的气象模拟,寻找城市气候改善的边缘区通风廊道优化模式和优化布局策略。

导语摘要
本书以我国城市化带来的城市扩展对城市微气候影响为线索,以夏热冬冷地区的长江中游气候为背景,针对国家中心城市——武汉市用地现状、2020年城市用地目标及城市继续发展目标为依据,从气候适应性出发,以城市土地使用性质为研究对象,采用勘查、实测与计算机大数据气象模拟[基于城市冠层模型(UCM)的中尺度气象模拟(WRF)]等研究方法对夏季城市的气候状况进行量化研究。本书将气象学的研究方法渗入城市规划的研究中,以区域大气环境为城市的气候背景,营造出目标城市的气候情景模式,然后再针对城市下垫面的改变(城市土地的不同利用)对整个城市的微气候影响进行研究。

作者简介
李雪松,女,籍贯辽宁,华中科技大学工学博士,湖北工业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生态城市与城市气候研究。发表近十篇国内外学术期刊论文,获得两项省、部优奖。主持省级科研基金两项,参与国家基金项目一项。

目录

章  绪论


节  城市气候与城市热环境


第二节  城市气候学的研究动态


第三节  城市气候学研究对象、任务、内容


第四节  本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框架


第二章  城市气候及热环境的影响要素


节  日照和辐射及其特征


第二节  城市风场及其特征


第三节  湿度与蒸散#雾霾与空气污染


第四节  城市下垫面与城市热环境


第三章  目标城市概述与研究方法介绍


节  目标城市概述


第二节  基本研究方法介绍


第三节  本书采用的研究方法介绍


第四章  武汉城市热环境实测现状研究


节  基于实测的武汉市夏季热环境现状研究


第二节  基于实测的武汉市冬季热环境现状研究


第三节  两条实测路段冬#夏的热环境状况比较


第四节  基于实测研究的城市热环境问题总结


第五节  基于实测的WRF模拟验证


第五章  武汉城市用地强度变化的热环境研究


节  模拟案例设定


第二节  城市边缘区建设用地强度变化的城市气温状况分析


第三节  边缘区建设用地强度变化的城市风环境状况分析


第四节  典型区块各案例热环境状况比较


第五节  城市中心区至边缘区温度变化分析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边缘区建设用地扩张的城市热环境影响研究


节  模拟案例介绍


第二节  边缘区建筑用地扩张的城市气温场状况分析


第三节  边缘区建筑用地扩张的城市风环境状况分析


第四节  采样点各案例热环境状况比较


第五节  城市中心区至边缘区温度变化比较


第六节  城市下垫面变化区全天能量平衡日变化曲线比较


第七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城市边缘区通风廊道模式对城市热环境影响


节  城市通风廊道概述


第二节  模拟案例设定


第三节  通风廊道各模式的气温状况比较


第四节  通风廊道各模式的风环境比较


第五节  总结与策略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节  结论


第二节  创新点


第三节  未来与展望


附录  关于WRF模式中耦合城市冠层模型UCM之概述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本书以我国城市化带来的城市扩展对城市微气候影响为线索,以夏热冬冷地区的长江中游气候为背景,针对国家中心城市——武汉市用地现状、2020年城市用地目标及城市继续发展目标为依据,从气候适应性出发,以城市土地使用性质为研究对象,采用勘查、实测与计算机大数据气象模拟[基于城市冠层模型(UCM)的中尺度气象模拟(WRF)]等研究方法对夏季城市的气候状况进行量化研究。本书将气象学的研究方法渗入城市规划的研究中,以区域大气环境为城市的气候背景,营造出目标城市的气候情景模式,然后再针对城市下垫面的改变(城市土地的不同利用)对整个城市的微气候影响进行研究。

主编推荐
李雪松,女,籍贯辽宁,华中科技大学工学博士,湖北工业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生态城市与城市气候研究。发表近十篇国内外学术期刊论文,获得两项省、部优奖。主持省级科研基金两项,参与国家基金项目一项。

媒体评论
城市的产生和发展是一个历史的过程,是人类文明大战进程中的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基础上形成的聚集地。城市气候是指大都市特有且与周围郊区有异的各种气候条件,是由城市下垫面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而形成的局地气候特征。城市的出现是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也是人类群居生活的高级形式。城市化区域有着非城市化区域不具备的特殊性。本书依托城市非农业人口高密度聚居导致的城市扩张,研究这一扩张过程对城市热环境的影响。城市这一高强度的经济活动地区,必然具有特殊的下垫面性质,本书研究的即为这一特殊性质导致的城市气候的特殊性。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