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货速发】院士怎样做人与做事(下册)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现货速发】院士怎样做人与做事(下册)

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24.8 5.2折 48 全新

库存4件

天津津南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方正怡,方鸿辉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43972834

出版时间2017-06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48元

货号25081198

上书时间2024-11-24

易安居书舍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介绍8位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关于做人与做事的感悟与思考,以图文相谐的形式记录他们生动的故事。不少材料都是鲜为人知的,有科学文化史留脚印的文化积累价值。每篇文稿附有院士的彩色照片。本书前一版本于2014年被国家科技部评为“全国优秀科普图书”。

作者简介
方鸿辉:资深编审(二级教授),长期钻研科学人文。所编图书曾获30多项国家及省部级大奖。2014年被评为“中国好编辑”。曾获“大众科学奖”、上海科技教育创新奖个人贡献一等奖等。现任上海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等社会工作。

目录
大写的人(代序)
展双翅翱翔——李大潜的诚恒学问
肝胆相照写春秋——吴孟超的人生选择与事业追求
人生几何学几何——谷超豪的诗性数学人生
魂牵浦江彩虹——林元培的造桥思维与艺术
在地球上造小太阳的人——范滇元寻找“神光”的足迹
我是忠于我的祖国的——钱伟长的爱国情怀
蛋白质的人工合成——龚岳亭的做人与做事之箴言
人生乐事在奉献——谢希德热心科学传播的故事
后记

内容摘要
介绍8位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关于做人与做事的感悟与思考,以图文相谐的形式记录他们生动的故事。不少材料都是鲜为人知的,有科学文化史留脚印的文化积累价值。每篇文稿附有院士的彩色照片。本书前一版本于2014年被国家科技部评为“全国优秀科普图书”。

主编推荐
方鸿辉:资深编审(二级教授),长期钻研科学人文。所编图书曾获30多项国家及省部级大奖。2014年被评为“中国好编辑”。曾获“大众科学奖”、上海科技教育创新奖个人贡献一等奖等。现任上海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等社会工作。

精彩内容
 展双翅翱翔——李大潜的诚恒学问2008年12月的寒冬,上海马路两旁的法国梧桐叶子全掉了,可是复旦大学光华楼前的大草坪依然碧绿如茵。在一片金色的阳光下,只见一位充满学者风度的长者骑着一辆老式自行车沿着静谧的望道路向光华楼而来,他就是刚从国外访问归来的李大潜先生。
其实,10月初笔者已联系采访李大潜先生,但处事低调的李先生一再推辞,希望媒体多谅解做学问人时间的紧张,并坚持要采访也得先采访他的一些老师和学长。在获悉有关的这些采访已落实之后,我们终于获得了今天难得的机会。
我们的话题自然从他的成才路说起。
传承发展天道酬勤1937年11月10日,李大潜出生于江苏南通。其时抗战伊始,烽火连天。襁褓中的李大潜被父母抱着逃难到上海,暂住法租界的巴黎新村。两岁起,他就跟
着母亲读书习字。4岁重返故里时,顺利人读当地的大王庙小学(现城中小学)。由于发蒙早,又先天聪慧,李大潜的知识基础比同龄孩子扎实,9岁便跳级升人南通商益中学(现启秀中学),3年后他又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考入当地最负盛名的南通中学,且先后得到不少名师的指点,在中学阶段已逐步培养了他对数学的浓厚兴趣。
然而,李大潜在中学生活中也碰到了至今令他难忘的事件:刚人中学的第一次算术测验给了他一次“下马威”。
“我自小争胜好强,测验时也总是逞能地抢交头卷。那次测验我故态复萌,题目来了以后,没有仔细想清楚,就抢着第一个交卷。由于对题目理解不深人,又不仔细检查,结果只得了18分。当时教我算术的老师非常严格,规定60分及格,决不迁就,达不到60分,少一分打一记手心,我才18分,该打多少记手心啊,而且用的是戒尺!我那时刚跳级升入初中,从来没有经历过这种阵势,当然就嚎啕大哭了。”这下,引来了还在读小学六年级的一些老同学的冷嘲热讽:“李大潜,中学生,算术考了个18分!”李大潜的争胜好强之心被“18分事件”深深刺痛,在日后人生的道路上一直警策着自己:凡事不能粗枝大叶,更不能急于求成,而应细致沉潜,一丝不苟
。“18分说明我并不是一位天生的数学家,我之所以能在数学上取得一些成绩,只不过是我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有幸得到恩师的栽培,自己又肯为数学付出较多努力而已。”这里所说的兴趣,很大程度得益于青少年时代的李大潜没有一味埋首于课堂上的教材,而是读了大量“闲书”,诸如当时能读到的苏联科普作家别莱利曼编写的《趣味几何学》《趣味代数学》等科普读物,帮助他打开了视野。李大潜至今清晰地记得,这些书里经常引用马克·吐温、儒勒·凡尔纳等名家小说的动人片断,这给喜爱文学的少年李大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些科普读物里,数学案例来自现实生活,觉得非常生动。比如,在荒无人烟
的地方,用太阳和手表测出经度、纬度;再比如,河对面有一棵树,不过河却能测出树的高度……这些都是数学问题。我觉得数学特别活,使我产生兴趣,令我着迷。”1953年,15岁的李大潜考人了复旦大学数学系,成为那一届学生中年龄最小的一位,用现在的话来说恐怕就叫“少年大学生”。李大潜的父亲当年送给儿子的礼物是一个自制的竹子笔筒,上面亲手刻写了“自强不息”四个大字。李大潜接过笔筒,也将此赠言
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奏响了人生道路的主旋律:在往
后的岁月里,要不断地传承,更要不断地有所发现、
有所创新;要自强必须勤奋,天道酬勤是恒理;“不息”是时间尺度,“自强”是空间画卷……李大潜深有感慨地说:“进了复旦后,我有幸遇到恩师苏步青和谷超豪等老一辈数学名家,是他们栽培和提携了我,他们也一直对我说,做学问贵在坚持。”这同父亲“自强不息”的教诲完全呼应。李大潜在复旦得到了扎实的数学训练和数学文化的熏陶。他在本科阶段就参加了苏步青、谷超豪组织的微分几何讨论班并得到两位先生的赏识,以后更成就了数学界“苏门三代”的佳话。
如果对复旦数学系“苏门三代”的说法望文生义,认为是“近亲繁殖”,那就大错特错了。其实,他们之间虽有明确的传承关系,但更注重的是与时俱进的个人创新。在师道传承的坚实基础上,个人孕育的崭新发展更令学界关注。李大潜儒雅地表示:“我的两位恩师在学术上造诣精深,成就卓著,他们是确保‘复旦薪火,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的本源,也是复旦数学系实力的印证。他们不仅一直鼓励和支持学生
们创新和超越,而且还不断开拓自己的研究领域,一
直是带着‘传承+发展’的眼光来做学问的。如果安于接受前人的衣钵,那么,‘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复旦数学的传统也不会绵延至今。”是啊,苏步青院士作为中国微分几何学派的创始人,在国际数学界享有“东方第一几何学家”的美誉,直到晚年,在身处“文化大革命”的磨难岁月,还开创了计算几何的新学科。谷超豪院士曾是苏先生创立微分几何学派的中坚力量,他在苏先生的支持下赴苏联留学,不仅深入钻研了现代微分几何,还进一步转向了偏微分方程的研究方向,后来又在数学物理领域开创了学术上的辉煌。而李大潜则在偏微分方程方面得到谷先生的严格训练,并在拟线性双曲组的领域中接过了谷先生的接力棒,开始了自己的系统研究。P24-29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