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货速发】基于企业集群技术创新的知识共享机制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现货速发】基于企业集群技术创新的知识共享机制研究

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22.4 7.7折 29 全新

库存4件

天津津南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凤莲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472902

出版时间2017-06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29元

货号25101160

上书时间2024-11-24

易安居书舍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作者简介王凤莲(1987—)   女,安徽人,博士,安徽工程大学讲师。2009年7月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数学学院,获理学学士学位;2009年9月进入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就读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2011年2月始硕博连读,就读企业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于2014年12月毕业,获重庆大学管理学博士学位。2015年1月进入安徽工程大学管理工程学院任教。作者发表EI期刊论文1篇,CSSCI、CSCD期刊论文6篇,主持和参加、省部级课题项目十余项,参编教材1部。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企业集群占据了世界经济版图中的主导地位,成为当今世界上特色和竞争力的经济组织形式之一。企业集群具有资源、成本、市场、创新等特殊的竞争优势,逐渐成为国内外发展经济的重要方式。面对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技术创新对促进企业集群的发展尤为重要。技术创新是集群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是企业集群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众多集群管理者也意识到这一点,在集群内大力倡导企业走技术创新之路。然而,在集群环境下,技术创新扩散迅速,非创新企业的模仿现象严重。这种现象减少了首先创新企业的独占性收益,削弱了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技术创新市场的失灵现象突出。创新失灵严重阻碍集群企业的创新步伐,制约集群的发展。诸多文献表明,技术溢出是导致创新失灵的根源之一。而作为技术创新的后续过程,企业集群内的技术扩散对集群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企业集群的创新优势更是源于知识的互动共享。即技术创新随着技术在企业集群内的迅速扩散和广泛共享,能发挥更大的效用。面对技术溢出的正反两方面效应,解决的途径不应该是抑制溢出,而是在于构建一套切实可行的知识共享机制使创新企业的技术溢出能够得到相应的补偿,以维持企业集群内部持续的创新动力。本书以企业集群技术创新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梳理了企业集群、技术创新、知识共享的相关理论,并运用混沌理论探索了技术创新对企业集群产量市场稳定性的影响机理,证明了技术创新对集群发展的重要作用,引出了维持企业集群技术创新动力的必要性。随后,本书针对企业集群容易发生的技术创新失灵现象,应用博弈理论挖掘了失灵的根源,即技术溢出过大、技术创新效率较低、创新成本过高,并从根源寻求解决办法,针对性地设计了治理失灵的知识共享机制的数理框架,探讨了企业集群的知识共享程度, 为建立合适的知识共享机制打下坚实基础。后在总结研究结论的基础上,从提升技术创新能力、降低知识共享成本、运用政府补偿、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选择适宜的合作策略等几个角度建立了一套知识共享机制。本书拟为集群管理者提供一套在不抑制技术溢出的基础上实现治理创新失灵和维持企业集群技术创新动力的发展思路。
作者2017年2月前言基于企业集群技术创新的知识共享机制研究

导语摘要
本书以企业集群技术创新过程中所存在的技术创新失灵的问题为出发点,运用混沌理论探索技术创新对企业集群产量市场稳定性的影响机理,证明技术创新对集群发展的重要作用,引出维持企业集群技术创新动力的必要性。随后,本书应用博弈理论挖掘了技术创新失灵的根源,并针对性地设计了治理失灵的知识共享机制的数理框架,探讨了企业集群*的知识共享程度,为建立知识共享这一治理机制打下坚实基础。*后从提升技术创新能力、降低知识共享成本、运用政府补偿、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选择适宜的合作策略等几个角度建立了一套知识共享机制。

目录

目录


 


1


1.1


1.2


1.2.1


1.2.2


1.3


1.4


1.4.1


1.4.2


1.5


1.5.1


1.5.2


1.5.3


1.6


2


2.1


2.1.1


2.1.2


2.2


2.2.1


2.2.3


2.2.4


2.2.5


2.3


2.3.1


2.3.2


2.3.3


2.3.4


2.3.5


3


3.1


3.2


3.3


3.4


3.5


4


4.1


4.2


4.2.1


4.2.2


4.3


4.3.1


4.3.2


4.4


4.4.1


4.4.2


4.5


5


5.1


5.2


5.2.1


5.2.2


5.3


5.4


5.5


5.6


6


6.1


6.2


6.2.1


6.2.2


6.2.3


6.2.4


6.2.5


6.3


85



内容摘要
本书以企业集群技术创新过程中所存在的技术创新失灵的问题为出发点,运用混沌理论探索技术创新对企业集群产量市场稳定性的影响机理,证明技术创新对集群发展的重要作用,引出维持企业集群技术创新动力的必要性。随后,本书应用博弈理论挖掘了技术创新失灵的根源,并针对性地设计了治理失灵的知识共享机制的数理框架,探讨了企业集群*的知识共享程度,为建立知识共享这一治理机制打下坚实基础。*后从提升技术创新能力、降低知识共享成本、运用政府补偿、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选择适宜的合作策略等几个角度建立了一套知识共享机制。

主编推荐
创新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是一个企业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必要保障。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并不是所有的创新都会带来价值,企业的领导者选择正确的创新模式,对于企业的存亡兴衰至关重要。目前,企业集群在创新过程中的技术创新失灵现象日益突出,在群雄逐鹿的时代,一套能够治理企业集群技术创新失灵的知识共享框架有为必要。本书凝练作者多年的管理学经验与经历,从现实问题出发,有理论、有模型、有实证,从多角度探寻了创新失灵的根源,*终在不抑制知识溢出的前提下,给出若干合理的合作策略,建立了一套知识共享机制。

精彩内容
第5章企业集群知识共享程度分析要建立完善的知识共享机制,研究知识共享程度是必需的一个重要环节,本章将探讨企业集群知识共享程度,并设计相关辅助机制以保障此共享程度的实现。5.1企业集群知识共享程度分析的动因知识共享是企业集群发展的必要条件和持续创新的动力,然而知识的共享不足和共享过度都会给集群带来风险,研究隐性知识共享的动力机制,研究隐性知识共享程度,寻求集群企业、企业集群整体共赢的隐性知识共享水平对促进集群发展具有探索意义,也能为企业集群知识共享机制的建立提供理论基础。企业集群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组织形态,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目前已成为全球重要的经济发展模式,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竞争力的提升\[158\] 。集群形态的这些重要作用得益于其多方面的优势,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集群的创新优势。集群环境促进了技术扩散和知识互动共享,集群中的企业比群外的企业更多地分享了群内知识,而知识尤其是隐性知识是集群创新优势的重要来源\[11\],知识共享是实现长期创新和经济发展的基础\[146\] 。因此,集群中企业知识共享对集群的持续创新具有重要影响\[4\],研究集群知识共享动力机制对于促进集群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梳理相关文献发现,近年来,集群知识共享是集群研究的一个热点。Porter 提出集群环境促进了集群内部企业之间的知识外溢效应。企业集群的区域创新优势来源于集群创新资源的集中性和易得性、激烈的竞争气氛、带动效应以及知识外溢效应\[51\]。Dyer和Nobeoka 通过对丰田企业集群的案例研究发现集群内的竞争者会共享知识技术,而且那些不分享信息的企业终会被制裁\[159\] 。Storper和Venables 等提出基于知识交换的集群理论,强调企业间的知识交换是创新源泉\[160\] 。魏江和叶波认为集群成员间通过协调性的集群学习过程形成知识共享效应,这一效应有利于企业集群实现创新集成\[161\] 。王娟茹认为集群的关键是实现知识共享,用博弈模型分析了集群中隐性知识转移与企业距离的关系,探讨了互补性知识对隐性知识转移的影响\[162\] 。王海花和蒋旭灿等以扎根理论研究成果为基础,对开放式创新模式下组织间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并提出了提升组织间知识共享的策略\[163\] 。国内外文献都充分肯定了知识共享对集群发展的重要作用,主张提升集群企业知识共享程度,探讨了影响共享效果的因素,并给出了提升策略。然而,对于集群整体来说,知识共享程度是否越高越好?事实上,知识共享不足和知识共享过度\[164\] 都会给集群隐性知识共享带来风险\[165\] 。知识过度共享会使知识输出方企业遭受很大的损失,导致产生核心能力外泄风险和关系风险\[165\] ,这也会对整个集群构成较大威胁。王文平和谈正达通过仿真研究了某有核网络型集群,发现知识共享深度对集群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关系较为复杂,并不是简单的正相关关系\[166\] 。如何协调知识共享程度,平衡知识共享不足和共享过度,保障集群企业共享动力成为即将研究的课题。集群知识包括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两者传播机制不同且隐性知识在保持企业集群竞争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67\] ,本书只针对隐性知识进行研究。第5章企业集群知识共享程度分析基于企业集群技术创新的知识共享机制研究本章从微观层面入手,希望通过改进DJ 模型,引入集群隐性知识保护程度变量,分别研究纯市场和有政府两种状态下的隐性知识保护程度和实现共享的条件,分析集群环境变量对决策过程的影响,并设置激励动力机制以保障此状态的实现,力争达到企业个体和集群整体共赢的局面,为集群企业和政府决策其知识共享和激励程度提供理论依据。5.2市场调节下企业集群隐性知识保护程度分析在企业集群中,企业在地理位置上的接近和区域文化背景的一致,特别是经济行为主体之间通过大量的正式交易或非正式交流所建立起来的信任度增加,都有利于促进行为主体间信息和知识的共享\[11\]。隐性知识是指不容易表达出来的、高度个人化的、难以规范的知识,如人的技巧和技能,因此企业集群中的转移必须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方式进行,而且在交流过程中企业间的距离也起着重要作用\[168, 169\]。在组织中,由于各隐性知识主体组织天赋、素质、努力程度和机遇等因素的不同,表现为不同隐性知识主体所拥有隐性知识的数量和质量各不相同,即隐性知识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是不均衡的\[170, 171\] 。5.2.1基本假设假设1: 企业集群中有两家生产同种产品、存在竞争关系的企业A和B,两企业是理性经济主体,追求企业利益化。其中,A企业具有较高隐性知识位势,B企业处在较低隐性知识位势。可把A企业看成在位者,B企业看成进入者,A企业具有隐性知识输出的主导权。假设2: A和B企业的产品单位生产成本分别为c1,c2 ,由于A企业拥有更多的隐性知识而生产成本较低,则c1 <c2 。设产品市场价格为p,市场反线性需求函数为p=a-bq, a>0,b>0,其中总产量q=q1  q2 , q1 和q2 为两企业产品的产量。显然有p>ci ,即a-bq>ci ,显然a>ci ,i=1,2(a>2c1 -c2, a>2c2 -c1)。假设3: 设λ为A 企业向B 企业传输隐性知识的程度,衡量A 企业的隐性知识保护程度,λ是\[0,1\]之间的连续变量。A 企业保护程度越小,λ越大,即A 企业把隐性知识全部贡献并传输给B 企业时λ=1。反之增大保护程度,一点都不贡献给B企业时λ=0。当隐性知识传输程度为λ时,B 企业由于获得了隐性知识,其生产成本会减少到c′2=c2 -λ(c2 -c1)。假设4: A 企业的隐性知识向B企业传输的同时B企业需要向A企业学习,即A企业需要付出传授成本、B企业需要付出学习成本,设两企业隐性知识共享成本为CA,CB 。由于集群环境的特殊性,共享成本相比非集群企业要小很多。但鉴于隐性知识传输的困难性,此共享成本无法忽略。5.2.2企业间知识共享程度决策分析[*5]1. 没有隐性知识共享时两企业的利润表达式为π1 = (p-c1) q1 ,π2 = (p-c2)q2 。两企业分别以各自利润化为目标确定各自的产品产量,此时两企业的收益分别为π01 =(a-2c1 c2)2 9b,π0 2 = (a c1-2c2)2 9b(5.1)2. 当隐性知识共享程度为λ时两企业的利润表达式为π1 = (p-c1)q1 -CA ,π2 =(p-c′2)q2 -CB 利润化时收益为π′1=\[a-2c1  c2 -λ(c2 -c1)\]2 9b-CA π′2 =\[a c1-2c2 2λ(c2-c1)\]2 9b-CB (a>2c1 -c2, a>2c2 -c1)(5.2)隐性知识共享成本是阻碍企业知识共享的重要因素,其削弱了企业共享获得的额外收益,尤其对A 企业。B 企业满足π′2>π02 ,即CB < 4λ(c2-c1)\[a c1-2c2 λ(c2-c1)\]9b时,B企业就有动力学习A企业的隐性知识。一般地,学习成本相比隐性知识带来的收益较小,B 企业希望A 企业尽可能多地传授其隐性知识。然而,对A 企业而言,由于π′1<π01 恒成立,即隐性知识传授会损害A企业的收益,此时A企业不但没有动力将自己掌握的隐性知识传授给B企业,反而会加强对隐性知识的保护程度。所以,此时B 企业的收益是虚拟的,事实上无法实现。如果A企业没有获得额外的奖励,则企业之间的隐性知识共享将很难实现。为了促成A 企业有动力共享其隐性知识,需要集群组织给予A 企业奖励,或者B 企业向A企业支付学费。下面先考虑B 企业支付学费的情形。假设5: B 企业为了激励A 企业传授其隐性知识,向A企业支付学费CLB ,B 企业愿意支付学费的前提是净收益有所增加。有理由假设在任意共享水平下,隐性知识带来的收益不小于学习成本和学费。3. 当隐性知识传输程度为λ,且B 企业向A企业支付学费时两企业利润表达式π1 = (p-c1)q1 -CA  CLB ,π2 =(p-c′2)q2 -CB -CLB 两企业收益π″1=\[a-2c1  c2 -λ(c2 -c1)\]29b-CA CLBπ″2=\[a c1 -2c2 2λ(c2 -c1)\]29b-CB -CLB (5.3)对B 企业而言,π″2≥π02 成立,则B企业有动力学习A企业的隐性知识。对A 企业而言,需满足π″1≥π01 ,即CLB-CA ≥λ(c2-c1)\[2a-4c1 2c2-λ(c2-c1)\] 9b此时虽然B 企业的收益相对π′ 2减少了CLB ,但这使A 企业向其传授隐性知识成为可能,B 企业的收益增加变得现实。另外,π″1CA<0,π″1CLB>0,π″2CB<0,π″2CLB<0,结合π″1>π01的条件易知,企业传授或学习隐性知识的动力与其组织收益呈正向变动关系,与其付出的成本呈反向变动关系\[172\] 。A 企业的隐性知识传授动力与其共享成本负相关,与B 企业支付的学费正相关,B 企业的隐性知识学习动力与共享成本和学费均负相关。所以,降低企业的共享成本能增加两企业的共享隐性知识的动力,学费的增加会增强A 企业的共享动力,但会减弱B 企业获得隐性知识的动力。4. 两企业决策其隐性知识传输程度λ当CLB 是一个与λ 无关的常数时,会出现π″1λ<0,A 企业没有动力增大隐性知识传授程度,则B 企业为了促使A企业提高其共享程度,会支付与λ呈正相关关系的学费,且要求CLB-CA >λ(c2 -c1)\[2a-4c1  2c2 -λ(c2 -c1)\] 9b(5.4)只有当学费CLB 足以抵消共享成本CA 时,才能使A 企业传输隐性知识成为可能。假设6: 共享成本CA和CB、学费CLB 与隐性知识传输程度λ正相关,随着λ的增大而增大。不妨设为二次函数,且是其增函数部分。令CA = -k1λ2  l1λCB = -k2λ2  l2λCLB = -k3λ2  l3λki,li >0且li2ki>1CLB CA ,差值CLB-CA 的趋势取决于CLB ,假设k3 > k1 , l3 > l1 ,令CLB-CA =-mλ2  nλ,CLB  CB =-sλ2  tλ其中s>m, t>n此时,两企业的收益分别为π1=\[a-2c1  c2 -λ(c2 -c1)\]29b -mλ2 nλπ2=\[a c1 -2c2  2λ(c2 -c1)\]29b sλ2-tλ(5.5)对B 企业而言,由于在任意共享水平下,其隐性知识共享所增加的收益不小于CLB  CB 。则B企业收益函数的对称轴不大于0,即9bt≤4(c2 -c1)(a c1 -2c2)也有9bl2 ≤4(c2 -c1)(a c1 -2c2)A 企业作为主导企业,为利润化而决策隐性知识传输程度λ,A企业有动力传授隐性知识的要求差值CLB-CA 要足以抵消A 企业由于传授隐性知识而损失的收益。π1作为λ的函数,二次项系数为0,即当9mb =(c2 -c1)2 时,要求π1 为增函数,即9bn >2(c2 -c1)(a-2c1  c2)学费支出才有意义,此时知识共享程度为λ=1。9mb ≠(c2 -c1)2 时π1为λ的二次函数,开口方向待定。当开口向上即9mb <(c2 -c1)2 时,至少需要π1(λ=1) >π1(λ=0)即-9b(m-n)>(2a-3c1  2c2)(c2 -c1) 时学费支出才有意义,此时知识共享程度为λ=1;当开口向下即9mb >(c2 -c1)2 且对称轴不大于0 时,值在λ=0 时取得,此时的学费支出没有意义,对称轴大于0 时才有意义。当对称轴在(0,1)间即2(c2 -c1)(a-2c1  c2) <9bn<2(c2 -c1)(a-2c1  c)-2(c2 -c1)2  18bm 时,值在对称轴取得。令π1λ=0得λ0 = 9bn-2(c2-c1)a-2(c1 c2)18bm-2(c1-c1)2为值点。当对称轴大于等于1 即9bn≥2(c2 -c1)(a-2c1  c2)-2(c2 -c1)2  18bm 时,值在λ=1时取得。A 企业的隐性知识共享程度决策结果见表5.1。表5.1A 企业的隐性知识共享程度决策结果系数关系情形A企业的隐性知识共享水平 9mb =(c2 -c1)2 且9bn >2(c2 -c1)(a-2c1  c2) λ=1  9mb <(c2 -c1)2 且-9b(m-n)>(2a-3c1  2c2)(c2 -c1) λ=1  9mb >(c2 -c1)2 且2(c2 -c1)(a-2c1  c2)<9bn<2(c2 -c1)(a-2c1  c2)-2(c2 -c1)2  18bmλ=λ0  9mb >(c2 -c1)2 且9bn >2(c2 -c1)(a-2c1  c2) 且9bn ≥2(c2 -c1)(a-2c1  c2)-2(c2 -c1)2  18bm λ=1 其他λ=0 注: a>2c1 -c2 ,a>2c2 -c1 ,a > ci ,9bt≤4(c2 -c1)(a c1 -2c2),s>m,t>n。易知,A企业的隐性知识共享程度λ1与B企业支付的学费强烈相关。而对于B企业,由于其学费支出要求收益不减的假设存在,B企业愿意接受此λ1共享水平。此时,市场作用使隐性知识共享程度达到均衡λ1。5.3政府引导状态下的企业集群隐性知识保护程度分析[*2]1. B企业不支付学费,市场作用没有实现隐性知识共享的均衡时,依靠政府调控促成企业间隐性知识的共享假设7: 生产总值是集群的一项重要考核指标。这里把集群收益定义为集群总产值: π=PQ。政府关注的是整个集群的产值,政府调控的出发点是提高集群总产值。在没有隐性知识传输的情况下,集群收益π0=(a c1 c2)(2a-c1-c2)9b为基准收益。B企业不向A企业支付学费时,λ共享水平下集群的收益为π′=[a c1 c2-λ(c2-c1)][2a-c1-c2 λ(c2-c1)]9b  (5.6)则π′-π0=(a c1 c2)(2a-c1-c2) λ(c2-c1)(-a 2c1 2c2)-λ2(c2-c1)29b(5.7)易知,π′-π0值与λ关系密切,但并不是λ取任意值时都有π′-π0>0,从集群角度出发,未必λ值越大集群收益越大。π′λ=(c2-c1)[-a 2c1 2c2-2&l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