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货速发】节庆萧放长春出版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现货速发】节庆萧放长春出版社

全新正版书籍,可开发票。

33.8 5.8折 58 全新

库存4件

天津津南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萧放

出版社长春出版社

ISBN9787544546843

出版时间2017-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8元

货号24192489

上书时间2024-11-21

易安居书舍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中华文化元素”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因子。该丛书由阐发体现中华元素的若干文化事象的系列作品组成,如《饮食》《节庆》《武术》《服饰》《宗族》《汉字》等14册,200余万字,是一部图文并茂、学术品位较高的文化史丛书,也是*部关于“中华文化元素”的系统研究丛书。该书吸收*研究成果,将学术性与普及性相结合,采取“即器即道”的撰写方法,试图通过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核心元素,昭显中国文化的特质、流变和前行方向。

作者简介
萧放,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目录
第一章  春之期待
  第一节  春节
  第二节  元宵节
  第三节  社日
  第四节  清明节
第二章  夏之故事
  第一节  浴佛节
  第二节  端午节
第三章  秋之情思
  第一节  七夕节
  第二节  中元节
  第三节  中秋节
  第四节  重阳节
第四章  冬之礼敬
  第一节  寒衣节
  第二节  冬至
  第三节  祭灶节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中华文化元素”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因子。该丛书由阐发体现中华元素的若干文化事象的系列作品组成,如《饮食》《节庆》《武术》《服饰》《宗族》《汉字》等14册,200余万字,是一部图文并茂、学术品位较高的文化史丛书,也是*部关于“中华文化元素”的系统研究丛书。该书吸收*研究成果,将学术性与普及性相结合,采取“即器即道”的撰写方法,试图通过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核心元素,昭显中国文化的特质、流变和前行方向。

主编推荐
萧放,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精彩内容
 年夜饭后,各家闭门守岁,全家人围坐在火炉旁
边,拉家常,聊未来,谈天说地,一直聊到五更天明,迎来新岁。人们在辞旧迎新的除夕,以通宵不寐的形式守候新年的到来,称为“守岁”。
守岁的习俗在中国有近两千年的历史,晋朝人周处《风土记》中说到蜀地年俗,年末人家相互馈送年节礼物,称为“馈岁”;相互宴请,称为“别岁”;除夕通宵不眠,称为“守岁”。这是现今看到关于守岁习俗的最早记载。但这时守岁似乎还是地方性年俗,隋唐之后,守岁成为全国的共同年俗。唐朝有不少咏唱守岁的诗篇,杜甫《杜位宅守岁》诗云:“守岁
阿成家,椒盘已颂花”;唐太宗也有《守岁》诗为证
,“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这种欢乐度岁的场面在宋代依然,“儿童强不睡,相守夜喧哗”(苏轼
《守岁》)。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除夕》中记载当时都城开封:“士庶之家,围炉团坐,达旦不寐,谓之守岁。”明清以来守岁的习俗依然热闹而有趣味,家人团坐是守岁的主要形式。明代北京人“聚坐食饮”,人们一直坐到天明。清代北京人“高烧银烛,畅饮松醪,坐以达旦,名日守岁”。守岁的目的是祈求长命。
因为是整晚不睡,人们要打起精神强坐,所以在北方俗语中称为“熬年”。民间为了阻止人们除夕睡觉,还形成了一种禁忌,说如果这晚睡觉,第二年身体就不好。守岁是为了强固身体,延年益寿。在古代守岁
还是为父母或老人祈寿的重要方式,因此一般人都坚持守岁。
如今守岁习俗还很普遍,不过人们大都不守到天明,而是在零点新年钟声之后,才上床休息。从古迄今,人们一直将守岁作为辞旧迎新的重要过程。守岁
是对旧岁的辞别与对新年的守望。守岁民俗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岁火与灯烛。除夕夜,灯火通宵不灭。即使再节
约的人,除夕也要在庭院、屋中燃起岁火,点亮灯烛,为家人守岁祈福。其中大年夜的岁火十分重要,岁
火,也叫燎火、旺火、松盆、年火蔸,它起源于古代驱邪的需要。民间曾经流传着年兽的说法,说有一个名叫“年”的怪兽,经常在除夕夜出来吃人。人们为防止它的侵害,就紧关大门,同时因为年兽害怕红色的灯火,所以人们在门口挂上红灯笼,在庭院点燃红红的火焰,这样就保证了家人的安全。这则民间传说有着隐秘的文化含义,它其实是古代先民对过渡时间的一种看法,表达了人们在时间变换中的紧张与不安定的感觉。在漆黑的大晦之夜,人们以热闹的灯火驱走黑暗,迎接新年黎明的到来。后来除夕守岁烧火点灯成为除夕守岁的重要景观。民间向有“三十的火,十五的灯”的俗谚。
南朝荆楚地方此时“爆竹、燃草”以避山鬼。隋唐守岁燎火兴旺,成为太平盛世的点缀。明清时期称为“烧松盆”,明代北京人三十夜,用松柏枝与柴杂
烧于庭院中,以祈福助兴。杭州曾是宋室南迁的都城,它的岁时文化融合南北,明代杭州仍然是著名的游赏地。除夕夜杭州烧松盆的景象非同寻常,架起齐屋高的松柴,举火焚之,“烟焰烛天,烂如霞布”。清代苏州乡农人家除夕夜在门首架松柴,呈井字形,齐屋高,然后举火焚之,以火焰高为吉。传统年节中也
有“燃草”迎年的,陕西合阳新年凌晨在院中“焚草爆竹”,以接天神。
在山西产煤区,人们在年节要点“旺火”,旺火用上等焦炭垒成佛塔状,中间放置引火的木柴。除夕夜大家各自在门前点起旺火,光焰升腾的旺火代表了主人庆祝祈福的心情。
P27-30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