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书籍,可开发票。
¥ 23.9 6.3折 ¥ 38 全新
库存4件
作者红孩
出版社群言出版社
ISBN9787519301293
出版时间2016-08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8元
货号24010721
上书时间2024-11-21
今年是河北省散文学会成立30 周年,河北的朋友打电话给红孩,希望中国散文学会能多安排几位领导并带一些报刊编辑出席。红孩问我去不去,我说我都二线了,你代表学会去就可以了,你现在是散文界的大人物。红孩说,您开什么玩笑,在您眼里我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
红孩确实长大了。记得我跟红孩认识的时候,是1996 年夏季。那天,学会召开会长工作会,为充实学会领导的力量,经我和石英介绍,把王宗仁、红孩带到学会,从此我们开始了20 年的工作交往。当时,红孩在《中国文化报》主持副刊工作,在编辑之余,从事散文、小说创作。我记得我当时有两篇重要的回忆文章《徐迟和哥德巴赫猜想》《插柳不叫春知道——记黄宗英与〈小木屋〉》就是经红孩组稿编发的。再以后,每年我都要被他督促写一些散文,特别是我和文坛一些重要作家的交往,如冰心、巴金、叶圣陶、茅盾、丁玲、柳青、赵树理、柏杨等等,当然也包括我为一些青年作家写的推介文章。我自1956 年就到中国作家协会工作,长期在《人民文学》做编辑,我知道其中的辛苦与快乐。红孩喜爱做文学编辑,他主持的报纸副刊在全国赫赫有名,曾多次得到文化部和中央领导同志的批示。仅我熟悉的作家,如贺捷生、张抗抗、阎纲、肖复兴、陈祖芬、赵丽宏、贾平凹、陈忠实、迟子建、陈世旭、叶延滨、雷抒雁等,共有一二百位名家,至于普通的业余作者就不计其数了,都在上面发表过作品。
我的感觉里,红孩善于团结各种类型的作家,特别注重跟老作家、老艺术家交往。这可能与他早熟有关。红孩生长在北京郊区的农场,在那里工作过6 年,90 年代初调到城里,先后在北京市和中央七八家媒体工作,有着丰富的采访经历和人生阅历,我们在聊天中,发现他涉猎很广,不论是农业、农村、企业、科技、医药卫生、机关、部队,更不要说文艺界,几乎所有的领域他都能知道一些。评论家刘锡成曾说过,红孩是我们这一代作家能谈得来的年轻作家。这一点,我也深有同感。我在同红孩交流中,他十分注意倾听我谈的文坛往事,并且善于把人物之间的关系联系在一起,久而久之,就成了他的文学积累。有几次,我有事给他打电话,他告诉我他正在公园陪贺老妈(贺捷生)散步。学会有活动外出,红孩总不忘请老同志,一路上照顾得很周到。所以,吴青、陈恕、柳萌、从维熙、蒋子龙等许多老同志都非常喜欢他。我印象中,红孩主编过一套《中国老艺术家自述丛书》,几位老艺术家分别是李光羲、吕远、石维坚、黄宗英、资华筠,这都是文艺界响当当的人物。一个年轻人,能与老艺术家保持20 多年的交往,成为忘年交,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我写上面这些,似乎离散文远了点,其实未必。正因为红孩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自己钟爱的文学编辑岗位和不断的向前辈作家、艺术家学习的精神,才使得他的散文日臻成熟,以至被当下中国文坛所关注,成为散文界承上启下的重要领军人物。红孩是个有散文思想的人,这些年他陆续写了几十篇散文理论文章,在散文界广受青睐,有些话甚至成为名言。譬如,他说的“小说是我说的世界,散文和诗歌是说我的世界”“散文创作的过程,实质就是从我到我们的过程”“散文是结尾的艺术”等等。从去年起,上海《文学报》为红孩开了“散文闲谈”专栏,从已发表的十几篇文章看,反响相当不错。红孩的散文理论,不是从书本上来的,也不是从别人身上学的,完全是从他多年的创作中取得的。所以,他写的理论文章通俗易懂,有时甚至就用口语,或是民间谚语。如他形容某些人为的散文热,他说,这样的散文是被窝里出汗自己热,热的不是散文,而是作者自己。读起来,让人忍俊不禁。
红孩的散文,很少有超过5000 字的,大都是2000 字上下的精短文章。这可能与他的生活节奏和长期从事报纸副刊编辑有关。红孩在多种场合,一再倡导写精短散文,他自己且不断的在这方面实践。我读红孩的散文,有这样几点感受: ,语言平白朴素,接地气,绝少四六句那种装腔作势和晦涩难懂的词句;第二,作品感情充沛,有鲜明的情感指向;第三;视野开阔,涉猎题材丰富;第四,作品有自己的意境追求,哲学思辨色彩很浓;第五,长于叙事,特别注重细节的发掘和提升;第六,坚持现实生活创作,兼有浪漫主义情怀,思维具有现代性;第七,写作技巧娴熟,神形统一,擅于从小说、美术等方面借鉴,结尾常有出人意料之笔;第八,具有平民情怀,眼睛向下,自觉做到为时代而歌,为人民立传,不断向社会传递温暖向上的正能量。其代表作品主要有:《东渡东渡》《女人的荷》《唤声姐姐叫萧红》《父亲的农民帝国》等。
在这里,我还必须提到红孩为散文界做出的贡献。自从红孩到中国散文学会参与工作以来,十几年中,他把大量的精力都投入到学会的各种活动中,不论是评奖、采风、作品讨论会、创办散文报刊,几乎都有他的身影,尤其是担任学会的主要领导后,更是为广大的散文作家奔波忙碌,这些年他编辑的散文丛书主要有《我喜爱的中国散文100 篇》系列年选、《中国当代著名女作家散文精品赏析》《零距离——名家笔下的灵性文字》10 卷本散文大系、《全国冰心散文奖获奖作家丛书》等,总计有四五十册。他为全国各地散文作者写的序言、评论文章至少也得有50 篇之多。这样的精力,这样的能力,我是打心底里佩服的。我还注意到,这几年红孩在写大量的散文的同时,还在写小说。我去年在几家报刊上看到他写的小说《风吹麦浪》和《西皮流水》后,感到很吃惊,想不到他的小说写得是那样清新自然,我当即打电话向他表示祝贺。红孩告诉我,他的文学处女作就是小说。我说,你以后少搞点活动,拿出大量的精力写小说吧,你具备当大作家的素质。红孩笑了,说一切顺其自然。
如今,红孩把他近些年的散文结集为《东渡东渡》就要出版了,他请我为这本书作序。我觉得我应该写篇文章,这不仅是出于对红孩的个人友谊,也是对他的散文一次集中的阅读学习,更是对他多年来为我国散文创作所做工作的充分肯定。或许我写得尚不够准确,但确实是我真诚的表达,欢迎散文同人给予批评指正。真诚的祝贺本书的出版,祝福红孩!
序言 红孩的散文世界/ 周明
辑 阿妈的经筒不说话
东渡 东渡
黄河岸边的歌声
黛眉山上的风筝
太行山上的山楂红了
爱上微笑的台湾
克伦河畔的情思
洪泽湖里的蛐蛐
汾湖归来夜何许
无我茶会
回首香
黄昏中的玉海楼
叫一声花椒大哥梨花小妹
北纬30°
牡丹,牡丹,次第开
秋天去看台儿庄
请你喝一杯南昌茶
一拳开天
我到过棋圣黄龙士的故乡
退失菩提心
想留住让我留住的城市
窗外便是阳澄湖
莱阳去看梨
诗的上庄
第二辑 退失菩提心
大雁情
唤声姐姐叫萧红
送您一束玫瑰花
陪吴青喂鸭
好朋友,我们不说再见
空谷佛音
来不及悲伤
阿妈的经筒不说话
那个背着黑色皮包的老人走了
女大校那一天抹了红指甲
与北戴河相关的几个人
心里为爱着的人点亮一盏灯
番禺飘色
百花深处
所有的墙都是门
她舞出了精彩人生
痛哭国真
影 子
我要蜗牛
共一壶秋水
我不知道那个女孩是否姓陈
烟头烫手不一定疼
划着一根火柴就能照亮整个天空
所有的春天都在春天开放
传煤人王晓青
第三辑 脸对脸呼吸
女人的荷
相思无因见
寻找黄秋菊
到荞麦园去焖得儿蜜
向八十年代致敬
再见时先说再见
父亲的农民帝国
日日相忆何处忆
父辈的生意
忏悔是否有门
那“榆荫”下的一潭
运河的桨声
脸对脸呼吸
个人问题
从家乡到故乡
与雷锋对视
哦,那三双红蓝套色的拖鞋
于家围进入了中国文学史
海棠花儿自己开
何日能来共竹房
我的儿子是奇葩
我要蜗牛
划着一根火柴就能照亮整个天空
他拥有了自己的文学王国(代后记)
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河流,这河流或许因为水流湍急,使人们无法到达对岸。此刻,当我站在黄河西岸的吴堡县川口村红军东渡渡口,眺望那黄河之水从眼前缓缓流过时,我怎么也无法想象1948 年3 月23 日和中央前委机关是如何渡过黄河的。时间老人假如存在,我会问他:当年的红军从哪里来,又将到哪里去?
诗人说:红军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
牧羊人说:红军从黑暗中来,到光明的地方去。
佛祖说:红军从该来的地方来,到该到的地方去。
这就如同我,我从一条东渡船来,从一个女子对领袖对红军的情感而来。曾几何时,这条船被淹没在黄河岸边的一片山谷中,四季风侵蚀着经年岁月,却没有伤透这条船的筋骨。当地的老百姓习惯把这条当年坐过的船称作“一帆风顺”,也有人把它比喻成“龙船”。
我见到这条龙船,是在一个不经意的夏日午后。在西安美术学院大门南侧的荞麦园美术馆。
我原以为,荞麦园美术馆无非是个占地只有百八十平方米的一个小展室,里边挂着一二十幅字画以及陈列着一些石头玉器等物件儿。当下,有很多的老板在自己的公司会所都建有大小不一的艺术馆。然而,等我真的走进荞麦园美术馆我竟完全被眼前的一切惊呆了:这座可称为世界之的八九米高的仿窑洞式建筑,面积总有一千多平方米,四壁挂满中外名人字画,也有很多诸如黄土地系列等主题画作。我不知道西安市有没有省市级的美术馆,但我敢说,即使有,也未必有荞麦园美术馆这么广聚人气!
由此,我对传奇的荞麦园美术馆馆长荞荞不得不刮目相看。
参观完美术馆,荞荞把我们带到一神秘处,说要让我们看她的镇馆之宝。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任何一个藏家都会拥有一两件自己稀罕的物件儿,有的是古玩,有的是字画。荞荞不说,我还真猜不出她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
“啊,一条大船!”借着午后刺眼的阳光,我被眼前呈现的一条七八米长的木船惊住了。走到近前,只见船头的下方写着“东渡船”三个字。我问荞荞,这东渡船是什么意思?荞荞说,这条船是她从陕北老家搬来的,你可不要小看这条木船,1948 年3 月率领中央前委机关800 多人东渡黄河到山西就是坐的这条船,当时荞荞的爷爷就是老船长。
这条船太神奇了!听着荞荞的叙述,我的双手不由得轻轻抚摸起船儿来。说来也巧,我背的帆布书包正好是印有画像的那种为人民服务的军挎包。一旁的荞荞说,您可真神了,想不到您竟然把他老人家请回来重新坐龙船。我说好啊,于是我把书包背正,坐在船头,和荞荞一起照了一张难忘的合影。
离开龙船,我问荞荞:“你爷爷还健在吗?这条船为什么能保存得这么完好?”
荞荞指着墙上的一张东渡黄河的照片说:“主席身后的那个船公就是我家爷爷,他早已去世了。爷爷去世前,一直惦念着这条东渡船,他特别叮咛我们后人们一定要保护好。”
“东渡船看来是你们薛家和川口人的一种情结,其中既有对领袖对红军的无限深情,也体现着陕北人的纯朴、善良,重情重义。其中,也包含着一种信念!”
对我的话荞荞没有接话。我知道,在陕北人的心里,这是一个复杂的话题。是啊,自1948 年3 月23 日率领中央前委机关东渡后,他再也没有回到养育他和红军13 年的陕北。陕北的人民不理解,这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如果有可能,我真想到你的家乡到东渡的地方去看看。”我对荞荞说,也对自己说。
“好啊,红色的孩子游览红色的圣地,这本身就充满神奇。”荞荞说。
东渡,东渡,何时我能到川口亲眼看到东渡的渡口呢?
回京不久,恰逢一个作家采风团赴延安、榆林采风,我二话没说表示一定去。到达绥德、佳县后,在白云山参观空隙,我查看了一下地图,发现此地距和中央前委机关东渡渡口只有几十里,于是我就对当地的一个领导提出,能否安排一辆车送我到吴堡的川口和中央前委机关东渡渡口去看看。那位领导说,渡口没有什么好看的,只有一块不大的纪念碑。“不,哪怕只有一块石头,我也要亲眼看一看!”我坚定地说。见我如此,那位领导便特意安排一辆吉普车送我。
汽车在崎岖的山路奔驰,两边的山峁峁上长满了枣树、谷子和土豆。五六年前,我曾到延安的延川乾坤湾去采风,那也是一个枣儿即将成熟的季节,回来后我写了散文《乾坤湾的枣林》。“我们陕北的土地很贫瘠,只能种这些不值钱的东西。”司机见我那样地热爱陕北的黄土地,他一脸淡然地说。
“你们这里不是有很多的油田、矿山吗?”我不解地望着司机,说。
“有是有,那也是富裕了极少数人。老百姓沾不了多少光!”
“除了种地,没有别的收入吗?”
“没有,一般靠年轻人到外边打工。” “今年的大枣看着长势还不错。”
“那您可算猜错了,”司机把车放慢了速度,“这两年不知怎么了,这枣就是不结果。”
“是不是得了什么病?我们北京郊区也有大小年之说,是不是赶上小年了?”
“不是。据说与大面积地放蜂有关。”
“蜜蜂可以帮助传粉,应该是好事啊?”
“那也不一定,蜜蜂都把糖采走了,枣儿还怎么长!”
“看来还真得请有关的农林专家看看,说不定蜜蜂是冤枉的呢。”
聊天中,黄河已然浮现在眼前。顺着黄河的西岸,我们一路前行。大约走了20 分钟,隐约看到川口的路标。司机说:“东渡渡口就要到了。”
到了,东渡,东渡!黄河,我终于来看你来了!
夕阳西下的黄河缓缓地流淌着,远山近景,构成一幅陕北的秋天图画。我静静地伫立在“东渡纪念碑”前,深深地躬下身去,四处静悄悄的,我的耳畔仿佛从远处传来《黄河船夫曲》高亢的歌声:你晓得,天下黄河几十几道湾哎?几十几道湾上有几十几只船哎?几十几只船上有几十几根杆哎?几十几个艄公哟嗬来把船儿搬……
川口村并不大,也就上百户人家。站在东渡渡口,你怎么也不会想到,就是这么一个小岸口,在两三天时间突然要集结上千人,硬要靠几条小木船把他们都运送到黄河对面的山西去。据文字记载,当坐在船上准备东渡时,他突然对警卫员说他想游过去。这话虽然有玩笑的成分,但从后来畅游长江、大海来看,他是不惧怕黄河的。这就是!那个带领亿万中国人民站起来的!
我走到一个高坡坡上,给远在西安的荞荞拨通电话,兴奋地告诉她,我现在就在她的家乡,在东渡的渡口。荞荞说,你往西南的山梁梁上看,那里有我家的窑洞,院里矗立着一棵高大的槐树,四周全是枣树。我按荞荞所说的方向望去,由于有阳光的照耀,山梁梁的景象斑驳可见,那些建在山峁峁间的窑洞点缀在茂密的枣林中,有的人家已经开始炊烟缭绕了,如诗如画,宛如繁星。
荞荞叮咛我,到一趟东渡渡口不容易,要多照几张照片。我当然要照几张照片了,可是当我用镜头对准渡口纪念碑、黄河、对面的山西以及满山的窑洞树木时,我发现我的镜头有限,无论从哪个角度都不能把我心中的东渡照出来。我把这种感觉没敢对荞荞说。
夜幕渐渐降临,司机提醒说,我们该回去了。我抬头看了看荞荞家的方向,我多想到她从小生活的地方去看看啊。荞荞告诉我,自从她父亲去世后,除了清明,她已经很少回家了。人没了亲人固然伤感,但如果连故土也没了,那就更伤感了。写到此,我豁然明白荞荞为什么要费那么大的力把东渡船从老家的山坳里搬到西安城里的荞麦园了。
几天后来到延安,当地文化部门的领导请我们晚上观看大型音乐会《延安颂》。我问,是中央歌舞团来延安慰问演出吗?领导回答,不是,是当地一位企业家投资的一个民营剧团的演出,每天晚上都演,已经有一段时间了。
由于晚饭时间延长,我们走进延安大礼堂观看演出时,演出已经开始了。借着台上的灯光,我双眼扫了一下剧场,估计也就七八十人,上座率不足1/6。尽管如此,演员们表演得依然很认真。看着那熟悉的舞蹈与歌声,我的心似乎又回到了中央红军在陕北的13 年。多好的红军,多好的陕北人民,多好的延安精神啊!我同时在想,这样的演出如果放在北京,每天的观众也只能有百八十人吗?据我所知,北京的演出市场异常火爆,每天都有二三十场,观众上座率很少有低于80% 的。当然,在市场经济面前,在文化人群分流的今天,我们不能要求电视、剧场每天都上演红色剧目,更不能强迫每个观众每天都必须看红色经典。可我总以为,这些美好的作品还是能够被更多的人铭记为好。但怎样才能做到,我一时也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
也许我太替古人担忧了。黄河毕竟东流去,古今多少事,能被后人记住的终究很有限。不想也罢,真的,不想了,不想了。
现货速发 东渡谋生计 精装1995年1版1印
九品北京
¥ 4.90
【现货速发】东渡:穿越千年徐福跨海迷雾王强 著群众出版社
全新天津
¥ 20.20
【现货直发】东渡 东渡 红孩 著群言出版社
八五品苏州
¥ 3.63
【现货速发】鉴真东渡弘法乐敏,邓荫柯编著五洲传播出版社
全新天津
¥ 47.30
正版现货新书 徐福东渡 9787520508896 郭明辉
全新北京
¥ 23.21
正版现货新书 鉴真东渡 9787551435444 李硕编著
全新北京
¥ 18.67
正版现货新书 东渡东渡 9787519301293 红孩 著
全新北京
¥ 17.41
梵音东渡:日本醍醐寺国宝展,正版现货
九五品西安
¥ 75.00
现货速发 贵妃东渡-名家美文集 9787506382946 叶广芩 作家出版社 散文集中国当代
全新北京
¥ 17.50
毛主席东渡黄河(正版现货,内页无字迹划线)
九品天门
¥ 22.00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