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货速发】米粮库胡同往事吴雅山北京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现货速发】米粮库胡同往事吴雅山北京

可开发票。24小时内发货。

24.1 5.0折 48 全新

库存2件

山东泰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吴雅山

出版社北京

ISBN9787200134834

出版时间2018-05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8元

货号30160567

上书时间2024-05-30

易安居书舍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吴雅山,1959年出生于北京,从小在地安门长大。1984年起,在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中国电影报》工作,多次获国家及地方新闻奖。近年来,热衷于老北京胡同历史和文化研究,在《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当代北京研究》《作家文摘》等报刊发表关于老北京胡同的文章,并出版《地安门的前世今生》《当代北京地安门史话》《当代北京曲剧史话》等多部与老北京相关的著作。

目录
引子
上篇  与米粮库胡同有关的人和物
  一、皇城的北大门——地安门
    1.名人笔下的地安门
    2.皇城墙与米粮库胡同
  二、胡同中“藏”着胡同——慈慧胡同
    1.“读诗会”群星灿烂
    2.胡同深处读“马列”
    3.《独立评论》的创办与黎昔非
  三、携手相依:恭俭胡同与米粮库胡同
    1.沿着郑和的足迹
    2.恭俭冰窖
    3.皇室贵胄开“杠房”
    4.“洋作家”遇“洋博士”
  四、油漆作胡同的“辉煌”
    1.“小”胡同似迷宫
    2.庄士敦,教授的不仅是外国话
    3.“紫禁城的黄昏”
    4.“洋博士”的神秘电话
  五、胡同口对口——黄化门街
    1.“帝师”清华学堂“行走”
    2.李莲英故居
    3.张申府的“革命”足迹
    4.青年毛泽东住过的地方
下篇  群英荟萃米粮库
  一、陈宗蕃自建“淑园”
    1.中西兼容筑家园
    2.脚踏实地写“燕都”
    3.“淑园”频频易主
  二、胡适的房东——袁祚廙
    1.通过科举,考取功名
    2.洋楼转租胡博士
    3.袁家的儿媳,陈布雷的爱女
    4.袁家的女婿叶公超
  三、胡适在米粮库胡同的日子
    1.举家入住小洋楼
    2.胡适与鲁迅及其他
    3.在“四十大寿”那天
    4.为人师表,仗义疏财
    5.“我的朋友胡适之”
    6.北平遗存捐北大
    7.在台湾的他,就这样走了
  四、“国宝”陈垣写给胡适的“信”
    1.陈智超忆祖父
    2.陈垣办“平民中学”
    3.拥抱新社会
    4.“国宝”也有“两难”事
    5.在那担惊受怕的年代
    6.师生同父子
  五、傅斯年的真性情
    1.《大纲》之中建真情
    2.绰号“大炮”,与“汉贼”势不两立
    3.拒绝官场,肝胆相照
    4.侍母至孝,呵护后辈
    5.“台大”楷模
  六、陈半丁的“五亩之园”
    1.莫说同行是冤家
    2.“五亩之园”结硕果
    3.“周宴”受益众人
    4.新社会,新问题
    5.“文革”中的小竹车
  七、梁思成与米粮库胡同的缘分
    1.忆往昔,青春年少时
    2.米粮库胡同的美好时光
    3.北京古城被拆时
    4.“梁陈方案”被否决
    5.大屋顶“圆梦”
    6.此情可待成追忆
  八、徐悲鸿的身影
    1.米粮库胡同作画抒怀
    2.问世间,情为何物
    3.徐悲鸿卖“马”
    4.与白石老人的忘年交
    5.却留思念在人间
  九、诗人徐志摩的情感世界
    1.痴情诗人别“康桥”
    2.被训责“用情不专”
    3.与泰戈尔的友情
    4.离别话语“八宝箱”
    5.徐志摩遇难之后
    6.元帅自称是学生
  十、丁文江与胡适的兄弟情
    1.科学化最深的中国人
    2.胡适最“亲爱”的人
    3.人格操守,令人敬仰
    4.众人痛失“老大哥”
  十一、胡适最贴心的“徒弟”罗尔纲
    1.师门五年,精心指点学术
    2.《师门五年记》感念恩师
    3.倾心研究“太平天国史”
    4.“师徒”隔海相望
  十二、石原皋的“神秘”身份
  十三、不得不说的江冬秀
    1.结识胡适,文明结婚
    2.“夫唱妇随”为上策
    3.女人的心思你不懂
    4.痛失夫君及爱子
  十四、米粮库胡同中的常客
    1.不羁的北大校长——蒋梦麟
    2.沈从文的炽热之心
    3.“中国的拜伦”梁宗岱
    4.“毛三爷”学问了得
    5.吴晗的短暂人生
结语
后记

内容摘要
 吴雅山著的《米粮库胡同往事》一书围绕着北京城地安门内的米粮库胡同,将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间在这里留下足迹和身影的历史文化名人,细腻地勾勒出来。地因人显,以胡适、梁思成、徐悲鸿、徐志摩、陈垣等为代表的文化精英在米粮库胡同居住,交友,做研究,开展文化活动,为米粮库胡同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使之具有了文化之魂和生命之魂。

精彩内容
 三、胡适在米粮库胡同的日子1930年12月,胡适离开上海再次北上,携家带口入住米粮库胡同4号院。这是他在北京居住时间最长的“家”,共有六七年之久。其间,胡适的名声和地位节节攀高,绝非通常意义上的文化名人。从胡适私
人档案保存的来往书信中我们可以看到,既有国民党的党政军要人,如蒋介石、汪精卫、蔡元培、吴稚晖、胡汉民、廖仲恺、李宗仁、张学良等人;也有共产党的领导人,如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
恽代英、瞿秋白诸人;还有一大批社会知名人士和中间派代表,如梁启超、马君武、林长民、丁文江、章士钊、张君劢、张东荪、梁漱溟、杨杏佛等。与此同时,由于米粮库胡同距离北京大学仅一箭之地,许多青年学生也没放过这一难得的机会,拜访“胡博士”的“粉丝”络绎不绝。
1.举家入住小洋楼
1929年,胡适因连续发表批评国民党政府的文章,受到警告、围攻、查禁等胁迫。1930年5月,他被迫辞去上海中国公学校长之职。胡适在“公学”任职时间很短,满打满算才二十个月,但他的所作所为却可圈可点,对中国公学在多方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极大地改善了学校状况,促进了学校发展。
11月28日,当胡适确定就任北京大学文学院长、
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负责人的职务后,他便从上海迁居北平,同行的还有他的妻儿以及秘书罗尔纲。
胡适在地安门米粮库胡同4号的新居,较之前住的陟山门住所更为宽敞,院中嘉树成荫,清新整洁,有车库、锅炉、洗浴室和卫生间;房间不仅高大,间数亦多,但最大的变化是买了汽车。之前住在钟鼓司和陟山门时都是自备人力车,再雇人拉,如今经济比较富裕了,胡适上下班外出可以坐汽车,还有朋友坐,妻子江冬秀有时也坐,只有两个儿子不准坐。胡适
说,这不是为了节省几个汽油钱,而是教育小孩,不要养成“幼年享福,从小摆谱”的坏习惯。
罗尔纲在《师门五年记》一文中,对胡适的新家做了详细的描述:“米粮库四号是一座宽绰的大洋楼
。洋楼前是一座很大的庭院,有树木,有花圃,有散步的广场。庭院的左边是汽车间。从大门到洋楼前是一条长长的路。从洋楼向右转入后院,是厨房和锅炉间,还有一带空地,空地后面是土丘,土丘外是围墙。走上土丘,可以瞭望。洋楼共三层,一楼入门处作客人挂衣帽间,进入屋内,左边是客厅,右边是餐厅。客厅背后很大,作为进入大厅的过道……从那里向东就进入大厅。这个大厅高大宽阔,原来大约是个大跳舞厅,胡适用来作藏书室。大厅的南边是一间长方形的房,是胡适的书房。”历史研究学者胡不归在《胡适之先生传》中记述道:“他的书房光线很充足,很静、很干净,有活动座椅,有沙发,有电灯,有煤炉。书桌边有二三个书架。书房外五大间,陈列的中西文书籍有五十多个书架。卧室、餐室、会客室、客房、厕所和洗浴间,也
都有书。他的厕所,是西式抽水马桶,很干净,真可以洗苹果。马桶边放着几册书,一札纸,一支铅笔。
”米粮库胡同4号房间多,三层楼,向南最大的一
间房是胡适夫人江冬秀的寝室,另有几间是胡适的两个儿子胡祖望、胡思杜的寝室,以及家里的用人住房等。即便如此,还是有多个空余房间,于是成为胡适
的堂弟胡成之、弟子罗尔纲的客房。徐悲鸿、徐志摩、丁文江等朋友来北平时,也应邀住进小洋楼。当时,上海亚东图书馆派人来编辑胡适著作,大厅过道的房间就成了编辑人员的工作间和寝室。《独立评论》刚创刊时,编辑部也在他家开会办公。
P90-93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