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下大势与文化外交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天下大势与文化外交

全新正版保证,电子发票

74 5.8折 128 全新

库存35件

湖北武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圣来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ISBN9787552039146

出版时间2022-08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128元

货号9787552039146

上书时间2024-09-17

博益图书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总序

 

对外文化交流是国家文化建设和文化外交的重要一环,也是中国重塑国家形象的主要手段,是中华文化走出去并在世界民族文化之林确立自己应有地位的必要途径,更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过程中拓展民心相通渠道的有力举措。2013年6月,在国家文化部的批准授权下,在上海社会科学院举行了中国第一家国家对外文化交流研究基地的启动仪式与中国特色文化外交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这表明我国对外文化交流从实践到理论已全面展开,越来越成为我国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

 

 

 

国际文化交流研究从学理上属于国际关系研究领域中的公共外交学科。实际上它与文学领域的比较文学学科以及传播学领域的国际传播学科都有密切关联。这一研究与这么多学科发生联系与纠葛,可见这一研究的丰富性和跨界性。公共外交(Public Diplomacy)从“民间外交”的概念发展而来,但比民间外交的内涵更为丰富、更为广阔,也更为深刻。近来,还有实务部门与研究领域将对外文化交流归结为“文化外交”,认为文化外交是公共外交重要和主要的组成部分。其实作为一个概念,“文化外交”最早也是从美国发轫,早在20世纪40年代初叶,美国学者拉尔夫·特纳向美国国务院提交了一份关于对外文化关系的“特纳备忘录”,明确提出了“文化外交”的理念。该理念经由美国外交史专家弗兰克·宁柯维奇进行系统阐述后得以发展。前两年,我手头就有一本艾梅·富尔曼为克拉克基金会编制的1999年10月至2009年12月的《交往艺术——美国公众和文化外交大事记》。我们刚刚开始关注和涉猎,他们已先行了几十年。当然不管怎样,我国毕竟也已开始起步。

 

 

 

公共外交和文化外交日益受到国内外学术界和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成为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一个亮点。究其原因:其一,中国已经走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心,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空前紧密,民众间国际交往的接触面远远超过政府交往,而且这种交往是实实在在、最为自然的文化双向了解渠道。其二,公共外交是促进世界全面、准确理解中国的重要途径。向世界说明中国的能力是中国的“软实力”之一,是中国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和国际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对外传播中国文化的机会也日益增多。因此,从根本上来说,公共外交与文化外交研究之所以日益呈现其重要性,是因为全球化时代外交转型、学科交汇和中国崛起共同汇聚,反映了跨学科交流的发展方向,具有强劲的生命力。

 

 

 

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正在和平崛起,我们已不可犹疑地将我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大循环之中。中国的改革开放为中国注入强劲的活力,中国的经济由此受益。同样,我国的文化也不可回避地与世界文化产生交融和碰撞,最终必将以独有的姿态跻身世界文化百花园,并绽放异彩,这是中华文化的必然选择和必然归宿。“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这句口号我们喊了多年,但实践起来还是步履维艰。这句口号究其实质也就是对外文化交流的实质,说到底就是怎样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重塑真实、立体、全面、可爱的中国形象。当前世界各国都在发展,都在扩大自己的影响,若想在这场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一个受尊重、受瞩目、受欢迎的国家,那么首要任务就是扩大文化影响力。文化没有国界,未来强国的比拼很大程度上在于文化软实力的比拼,所以我们要善于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用自己的文化去影响世界、感化世界。

 

 

 

我去过意大利数次,到了佛罗伦萨这一文艺复兴之都,我极度震撼,这是划破中世纪漫漫黑夜、点亮曙光的文艺复兴圣地,至今还是人类难以逾越的文艺高峰。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文艺复兴三杰,以及资产阶级第一位小说家薄伽丘和诗人但丁,都诞生在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这是何等辉煌!我们能产生这样大师云集的时代和城市吗?能诞生《创世纪》《十日谈》《神曲》这样的传世之作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有这样的文艺复兴。这就牵涉到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问题、中华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问题。2012年12月,我们中国人第一次从真正意义上满足了我们的诺贝尔情结,莫言摘得了当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这是值得国人为之庆贺的,这说明世界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

 

 

 

但是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华文化要能产生对世界的影响还有漫漫路途。我说这话基于两点:第一,当今,中国文化占有世界市场的份额甚少。根据2010年《中国文化软实力蓝皮书》,中国文化产业占世界文化市场的比重不足4%,美国占世界总额的43%,欧洲占34%,日本占10%,澳大利亚占5%。中国只占不到4%,中国文化占有率太低了。后据《世界主要经济体文化产业发展状况及特点》,一年以后即2011年全球娱乐和传媒业市场规模前10名分别为美国(3630亿美元)、日本(1730亿美元)、中国(890亿美元)、德国(720亿美元)、英国(690亿美元)、法国(610亿美元)、意大利(590亿美元)、加拿大(370亿美元)、巴西(350亿美元)、韩国(350亿美元),中国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文化却还没有跟上。2021年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占美国的77%,美国是23万亿美元,中国是17.7万亿美元。照此比例中国的文化产值应该是美国的近80%,但实际差距还非常大。因此无论纵向比还是横向比,中国的文化与中国的地位都不匹配。第二,现在世界上文化的话语权和文化的话语系统基本上在欧美发达国家手里,我们还缺乏在文化语境和语系中建立自己地位的自信。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离不开对多维世界的把握、融合与驾驭,在转型发展中的中国正需要这样一种国际化能力的提升,学会全球化的表达和言说,这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能力,更是新时期中华文化面临的挑战与课题。我们必须建立中华文化强大的融合能力、沟通能力、传播能力、引领能力和感化能力。

 

 

 

当然,我们一旦建立了与世界充分交流的通路,我们还会有担忧:我们拿什么文化产品去影响世界,去树立我们的国家形象和民族形象?这又是国际文化交流的另一层面问题。20多年前,我去欧洲访问,所到之处无论是法国还是德国,都和我谈起中国电影《霸王别姬》,因为那时候这部影片刚刚获得戛纳电影节的金棕榈奖,在欧洲市场有很好的口碑。然而这之后好多年没有这样的话题再发生了。这牵涉到文化软实力,支撑文化软实力需要有品牌性产品、标志性人物和强大的产业链。

 

 

 

怎样树立好中国的大国形象?这牵涉到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也是公共外交的题中之义。这一点上两条线得到了交叉与叠合,这就是跨文化交流的属性。因此,国际文化交流既是文化外交的属性,也是公共外交学科的核心。公共外交也好,文化外交也好,其研究对象、研究范式、研究方法等正处于演变和建设之中,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需要得到研究,也有一系列重大实践问题需要得到破解。为此,国家对外文化交流研究基地正在出版一套国家对外文化交流研究丛书,希望这套丛书能拓宽对外文化交流新的研究视野,建立新的学术高度,为中华文化走出去提供智力支撑和理论指导。

 

陈圣来


【免费在线读】

商品简介

本书共七章,分别为国际大变局与国家战略、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数字文化产业与文化新业态、文旅融合与公共文化服务、城市软实力与多层次文化外交、文化外交官的素养与视野、国际文化交流与中国形象。本书收集了相关领域具有相当理论造诣、学术声望的研究者的演讲稿及论文,整体质量较高,既高屋建瓴,又深入浅出,其中不乏有令人眼前一亮的观点,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可读性、指导性,是一本专家学者、普通读者皆可一读的文化交流的论述集。



作者简介
陈圣来,国家对外文化交流研究基地主任,上海国际文化学会会长,上海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资深研究员。创建东方广播电台,并任台长、总编辑;创建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并任总裁。2010年当选为亚洲艺术节联盟主席,两次被世界节庆协会授予“杰出中国人物奖”。2011年被任命为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出版有《生命的诱惑》《广播沉思录》《晨曲短论》《品味艺术》《艺术节与城市文化》《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新视野研究》《城市的秉性》等多部著作。
花建,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上海国际文化学会副会长,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长期从事文化产业、文化软实力、国际文化贸易与文化交流等研究和决策服务,承担世界银行和省部委等重点项目二十多项,完成横店、桂林、佛山、太仓、芜湖等二十多项区域文化发展规划等。出版《文化软实力——全球化背景下的强国之道》等十多部研究专著。荣获文化部文化产业优秀课题奖一等奖,上海市第四、第五、第十、第十一届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和宣传优秀成果奖,第九届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重要奖项。
任一鸣,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上海国际文化学会副会长,上海比较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政协委员。复旦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跨文化、城市文化、比较文学和外国文学。

目录
序/张旭

第一章 国际大变局与国家战略
导言
从“十四五”到2035:“三新”背景下的新战略、新路径/黄奇帆
全球化发展新趋势与我国新发展格局下对外开放新模式/王新奎
从世博会到进博会看公共外交/周汉民
国际环境的变化以及我们的应对/黄仁伟
超越经济学视角看中美贸易摩擦/张幼文

第二章 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
导言
后疫情时代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陈圣来
改革开放成功诀窍与世界中国学/王战
“文明型国家”崛起的世界意义/张维为
如何在海外做好中国形象工作——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郑若麟
对外交流中的话语自觉与文化自信/朱振武

第三章 数字文化产业与文化新业态
导言
数字文化产业:新业态和新消费/花建
中华文化的价值理念及其国际传播路径探析/严三九
“一带一路”文化先行与我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荣跃明
新媒体及其对外文化传播的十大应用场景/谢海光
网络生态治理与网络文明建设/冯卫

第四章 文旅融合与公共文化服务
导言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旅融合/戴斌 陈圣来
以文化为旅游的灵魂/道书明
世界遗产文化景观及其国际新动向/韩锋
世界演艺的中国范本/商玲霞
新时代文化和旅游公共管理的使命/巫志南

第五章 城市软实力与多层次文化外交
导言
全球城市发展模式和提升城市软实力/徐锦江
从国际文化大都市到打响文化品牌/黄昌勇
宗教文化与我国对外关系/徐以骅
文化外译:一个世界性的课题/谢天振
中国民众的文化智慧与国际交流/陈勤建

第六章 文化外交官的素养与视野
导言
文化外交官的职业素养与要求/汪志刚
行政体制改革与服务型政府建设/唐亚林
领导者的用典艺术:谈故事领导力与领导艺术/奚洁人
学习党史与提升政治素养/忻平

第七章 国际文化交流与中国形象
导言
“一带一路”再造中国,再造世界/王义桅
对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现实思考/乔国强
讲好中国特色故事与中华优秀文化走出去/孙宜学
西方语境中的中国形象及其展示/孙惠柱

跋/陈圣来

内容摘要
本书共七章,分别为国际大变局与国家战略、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数字文化产业与文化新业态、文旅融合与公共文化服务、城市软实力与多层次文化外交、文化外交官的素养与视野、国际文化交流与中国形象。本书收集了相关领域具有相当理论造诣、学术声望的研究者的演讲稿及论文,整体质量较高,既高屋建瓴,又深入浅出,其中不乏有令人眼前一亮的观点,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可读性、指导性,是一本专家学者、普通读者皆可一读的文化交流的论述集。

主编推荐
本书为“国家对外文化交流研究丛书”的一本,丛书由国家对外文化交流研究基地出版,旨在拓宽对外文化交流新的研究视野,建立新的学术高度,为中华文化走出去提供智力支撑和理论指导。其中,《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文化外交官高级研修教程》于2016年出版,取得了很好的反响,故今年又以此为主题,将课程内容加以整理并按主题归类,推出《天下大势与文化外交——文化外交官高级研修教程》,旨在于新形势下为对外文化和旅游工作、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参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