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书--新知文库:树荫的温柔亘古人类激情之源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新书--新知文库:树荫的温柔亘古人类激情之源

全新正版保证,电子发票

19 4.9折 39 全新

库存25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阿兰·科尔班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55378

出版时间2016-04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39元

货号E9787108055378

上书时间2024-06-03

博益图书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阿兰·科尔班著的《树荫的温柔(亘古人类激情之源)》按时间顺序,从古至今,用优美的文字,向我们微微阐述与“树”结缘,懂得“看”树的名人——从古罗马的贺拉斯、维吉尔到文艺复兴时期的龙萨、拉封丹到卢梭、歌德、诺瓦利斯、雨果、普鲁斯特……当然,还有一众画家。在树荫下,他们休息、冥想、隐居、逃遁……通过那些懂得用文字表达树缘的名人的经历,记录了人类与树的情感史。

作者简介
阿兰·科尔班(AlainCorbin),历史学家,19世纪法国史专家,以其感官和感性的历史真实性的创新方法而著名。他的作品有(婚礼上的女孩》(1978)、《瘴气与黄水仙)(1982)、《汉尼拔的村庄)(1990)和(路易-弗朗索瓦·皮纳哥找回的世界》(1998)等。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在树上书写
第二章  “流逝年代的古老见证”
第三章  大地与天空间的过渡者
第四章  与树之神圣性相连的激情
第五章  树:从担忧到惊恐
第六章  神奇、梦幻、令人难以置信的树
第七章  树之魂
第八章  树:类比与个性化
第九章  树的感觉与人类移情
第十章  道德的树
第十一章  树作为对话者、密友和良师
第十二章  树与遥远记忆
第十三章  树与情色幻想
第十四章  树荫下的习俗汇编
致谢
重要人物译名表
人名译名表

内容摘要
 他们被树的存在震慑了。对于这植物界的王者,他们既欣赏,又恐惧。他们几乎都在守候和倾听树的话语。有些人希望好好利用这些信息,使树成为自己的良师益友,更有少数人尝试与树结合,对它表明自己的爱。
在阿兰·科尔班著的《树荫的温柔(亘古人类激
情之源)》中,我们追寻自古希腊、罗马以来会“看树”的人.贺拉斯和维吉尔,还有龙萨、拉封丹,然后是卢梭、歌德、诺瓦利斯和法国的夏多布里昂、雨果、普鲁斯特和伊夫伯纳富瓦。当然,还有众画家。他们躺在树荫下,在那里放松、静思,隐藏在其中,攀
爬而上近代,有些人尝试把自己的身体嵌八树身,希望植物令他们的痕迹长存。更有甚者,垂死者希望他们的DNA转移到坟墓种植的树中。
在阅读中,我们仿佛在做一个长长的漫步,与田间树、篱笆树、孤独的野生树以及人工种植树相遇。

精彩内容
 圣人小屋的画面只是重复了安顿在树洞里的隐修士的场景。让我们再回到哲罗姆·博施,马德里普拉多博物馆的《圣小安托万》就是一幅很好的类似情境的画。圣人在树洞里开始隐修,那里也是他的礼拜堂
。一口钟挂在树权上。
抄录所有研究者集录的树洞礼拜堂和建在树上的小教堂过于冗长。椴树经常被选来做这个用途,这种芬芳的树象征爱情,经常有蜜蜂飞舞,果实用来制作药茶,被认为是有益的树。这似乎是它被指定用于宗教功用的原因;尤其是因为人们相信,睡在树荫下可以做好梦。
在法国,树祈祷室的著名例子是阿鲁维尔的橡树教堂。顶上竖着十字架,内里是始于18世纪的和平圣母小教堂。楼梯沿树身攀缘而上直达隐修士的房间,也同时用作祈祷室。若干世纪以来这棵树一直享有盛名,人们蜂拥而来聆听树荫下的弥撒。旁边是古老的林荫小径,或者习惯上用于休息的地方。两棵树使景色中植物的安排趋于完整:榉树和山楂。1760年有两个餐厅,一个可容纳十六位客人,另一个可容纳十二位,就是安置在这两棵树上,离地面三米。最后,一
座“迷官”种植在尽头。阿鲁维尔的植物复合体开始于1760年,可以被看作现代林业旅游的一个遥远鼻祖,但形式既是宗教的又是社交的。
榉树、山楂和“迷宫”在1793年毁于一场大火。
在最后一刻,执事人使纵火者相信橡树被指定用于革命信仰而得以幸免。19世纪,当它的宗教性质被确定后,橡树和其他建筑得以重建。1858年欧仁妮皇后献上一座金色圣母像完成了这里的装点。
从这个观点看,某些树是被当作庙宇的。1799年,亚历山大·德·洪堡在特内里费岛小住时被奥罗塔瓦巨大壮丽的龙面树所震撼,这棵树是古昂什人崇拜的目标。据说15世纪的时候“人们在树洞的祭坛做弥撒”。
中世纪的费康(Fecamp)珍贵之血的传奇,将圣体盒的功能归于树。为了解释基督之血的出现而在此地制造传奇之物,今天已有文献记载。尼哥底母(Nicodeme)曾从耶稣的身体取到了血,他将圣物委托给侄子以撒(Isaac),后者将之放人金属盒子,后来洒在无花果树干上。这棵树越洋而来,途经地中海、
大西洋和芒什海峡,被天意指引来到费康的河岸,那里的人们从泥中拖出它送到教堂。当然,这个传奇被写入圣物崇拜的历史,但是可以从中看出树在叙述中承担的决定性角色。
种植在教堂大门的树,它们自己能够参与到教会空间的神圣中来;尤其是某些树若干世纪以来——还是在19世纪——有时起到“塔楼”的作用,未婚母亲会来抛弃自己的新生婴儿。在12世纪,法兰西的玛丽一首名为《梣木》的抒情诗再现了一个侍女按照主人的命令抛弃一个孩子的场景,孩子被放到教堂尽头给信众遮荫的浓密的橡树下。被抛弃的小女孩取名“梣”,因为她就是被挂在栲树上的。
后来拉马丁介绍了另一例种在庙宇尽头的树的功
用。成为教士后,约瑟兰在教堂大门口两棵胡桃树的浓荫里接待学生,树叶和树身都弯向凹洞,覆满青色地衣。孩子们或坐在树枝上或坐在树根上。
有大量的叙述,讲述的是在大不列颠一位在树上布道的牧师,这样做,他就把树变成了植物的讲道台。简单些,再回到小说。夏多布里昂的小说《阿达拉》中,奥布里神父在树下布道、祝圣,他将“小榆树”指给夏克达,他说:“好日子我会在小榆树下面布道。”人种学家长期研究被信众认为是信息或者愿望的携带者的树,还有人相信它们拥有“善良的圣人”的治愈能力——经常是古代的隐修士——和“神泉”。
人们发现,在诺曼底,从奥恩河到科唐坦,在亚尔丁
、都兰……存在“衣树”。人们把一件衣服悬挂在树枝上,据说后者能稳定信徒的病症,重要的是不要拿回那件破衣服。
P63-65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