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戏剧艺术十五讲.第四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戏剧艺术十五讲.第四版

全新正版保证,电子发票

45.2 5.7折 79 全新

仅1件

河北廊坊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董健,马俊山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331972

出版时间2021-04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9元

货号D6E5F1E69B87456D849

上书时间2024-05-24

博益图书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商品简介

《戏剧艺术十五讲(第四版)》是在大学戏剧课程讲义基础上整理而成的,从理论、历史、实践三个维度讲述戏剧艺术的基本理论与相关知识,包括什么是戏剧艺术、戏剧艺术的分类、戏剧性、戏剧三大体裁、剧本与戏剧文学、演员与表演艺术、导演与导演艺术、舞台美术、剧场与观众、戏剧的欣赏与批评、戏剧的风格与流派、世界戏剧、中国戏剧、戏剧与影视、戏剧与教育等,既注重知识性、趣味性、普及性,又不忽视学科前沿的重要问题;既追求尽可能通俗化的表达方式,又保持着学术性、系统性的行文特征和语言风格。同时,作者尽力将古今中外戏剧艺术融为一体进行开放性、多元化的阐述,并将研究成果“糅”进质朴流畅的叙述中,帮助读者提升自身人文素养,提高戏剧审美乃至戏剧创作的水平。



作者简介

董健(1936—2019),山东寿光人。曾任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副校长。在中国现当代文学、戏剧史论研究方面有重要建树。出版专著《戏剧与时代》《田汉传》《文学与历史》《陈白尘创作历程论》等,主编《中国现代戏剧史稿》《中国当代戏剧史稿》《中国现代戏剧总目提要》《中国当代戏剧总目提要》《中国当代文学史新稿》等。

马俊山,1956年生,河北沽源人。文学博士,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戏剧及现当代文艺思潮。出版专著《曹禺:历史的突进与回旋》《演剧职业化运动研究》《中国话剧舞台艺术论集》《走出现代文学的“神话”》等。



目录

“名家通识讲座书系”总序


第一讲 什么是戏剧艺术

开场白

第一节 戏剧的发生与起源

第二节 戏剧的本质与特征

第三节 戏剧的文化意义


第二讲 戏剧艺术的分类

第一节 戏剧分类的意义与方法

第二节 舞台呈现的不同样式

第三节 剧情构成与题材选择造成的不同样式


第三讲 戏剧性

第一节 戏剧与戏剧性

第二节 文学构成中的戏剧性

第三节 舞台呈现中的戏剧性


第四讲 悲剧、喜剧、正剧

第一节 三大戏剧体裁的由来及其发展趋势

第二节 悲剧与喜剧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 悲喜剧与正剧的基本特征


第五讲 剧本与戏剧文学

第一节 戏剧里的文学世界

第二节 戏剧的情节与结构

第三节 戏剧的人物和语言


第六讲 演员与表演艺术

第一节 “人”既是表现的对象又是表现的工具

第二节 近代剧表演中的表现与体验

第三节 戏曲程式与角色创造


第七讲 导演与导演艺术

第一节 导演其人其事

第二节 导演构思

第三节 舞台调度与舞台形象


第八讲 舞台美术

第一节 舞台与舞美

第二节 景物造型

第三节 人物造型


第九讲 剧场与观众

第一节 剧场是演戏和看戏的地方

第二节 看戏是一种“集体经验”

第三节 剧场是民族文化的象征


第十讲 戏剧的欣赏与批评

第一节 戏剧文学欣赏

第二节 剧场心理

第三节 戏剧批评


第十一讲 戏剧的风格与流派

第一节 戏剧风格的多义性

第二节 戏剧流派是怎样形成的

第三节 中国戏剧的风格与流派


第十二讲 世界戏剧:从古典到现代

第一节 东方戏剧的“古”与“今”

第二节 西方戏剧:从古希腊到文艺复兴

第三节 西方戏剧:走向现代


第十三讲 中国戏剧:从古典到现代

第一节 中国古典戏剧

第二节 由古典向现代的转型

第三节 现代戏剧的曲折历程


第十四讲 戏剧与影视

第一节 从早期的“影戏”说起

第二节 电视之“剧”

第三节 影视对戏剧的冲击与促进


第十五讲 戏剧与教育

第一节 戏剧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节 校园戏剧与现代中国

第三节 在中外比较中看戏剧教育


索引

第一版后记

第三版后记

第四版后记



主编推荐
一本全面介绍和探讨戏剧艺术的普及著作,深入浅出、隽永有味。

精彩内容

本书是在大学戏剧课程讲义基础上整理而成的,从理论、历史、实践三个维度讲述戏剧艺术的基本理论与相关知识,包括什么是戏剧艺术、戏剧艺术的分类、戏剧性、戏剧三大体裁、剧本与戏剧文学、演员与表演艺术、导演与导演艺术、舞台美术、剧场与观众、戏剧的欣赏与批评、戏剧的风格与流派、世界戏剧、中国戏剧、戏剧与影视、戏剧与教育等,既注重知识性、趣味性、普及性,又不忽视学科前沿的重要问题;既追求尽可能通俗化的表达方式,又保持着学术性、系统性的行文特征和语言风格。同时,作者尽力将古今中外戏剧艺术融为一体进行开放性、多元化的阐述,并将全新研究成果“糅”进质朴流畅的叙述中,帮助读者提升自身人文素养,提高戏剧审美乃至戏剧创作的水平。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